弧菌

合集下载

弧菌检验流程

弧菌检验流程

弧菌检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弧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常见于海产品、生鱼片等食品中。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需要进行弧菌检验。

弧菌的鉴定要点

弧菌的鉴定要点

弧菌是一类以弧状细菌形态为特征的微生物,其中最熟知的是弧菌属(Vibrio)和弧菌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下面是进行弧菌鉴定时的一些要点:形态特征:弧菌通常呈弧状或弯曲的形态,有时也会呈直杆状。

它们是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具有单一的极少鞭毛。

营养需求:弧菌属通常是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生长。

它们多数是嗜盐菌,喜欢在高盐浓度的环境中生长。

生理特征:弧菌通常是好氧发酵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生长。

它们具有强烈的细胞外酶活性,可以产生一些特殊的酶,如溶血素、黏附素等。

生物化学试验:进行弧菌鉴定时,可以使用一系列生物化学试验,如氧化/发酵碳水化合物试验、氧化酶试验、羟基酸氧化试验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可以使用PCR或基因测序等技术,通过特定基因的序列分析来确定是否为弧菌,并进一步确定其种属。

需要注意的是,弧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鉴定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因此,建议在进行弧菌鉴定时结合多种方法与技术,以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致病性弧菌

致病性弧菌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埃尔托生物型(EL-Torbio-type)。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弧性或逗点状;在病人“米泔水” 样便中呈“鱼群”样排列;
有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呈鱼群穿梭样或流 星状,
有菌毛和性菌毛,0139群有荚膜。
致病性弧菌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为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阴性菌
主要特点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要求为碱性环境 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 只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
一、霍乱弧菌
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 甚高。属于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诊断
标本采集: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与生化反应 诊断血清进行鉴定
防治
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致病物质
ToxR蛋白调控的ctxA、ctxB、tcp、zot、ace等基 因
不受ToxR蛋白调控的毒力因子基因hlyA和hap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阳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还原亚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霍乱红反应阳性,不同生物型生化反应不同 (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
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抗原的构造与分群
有不耐热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弧菌

弧菌

分 类
WHO腹泻控制中心将该菌属为四类
O-1群霍乱弧菌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非O-1群霍乱弧菌
其他弧菌
致病性
致病物质
定居因子:菌毛(acf、tcpA基因)、鞭 毛、溶血溶细胞蛋白(hlyA基因)、血 凝素(hap基因)、荚膜等 霍乱肠毒素(c为强烈的致泻毒素。
鉴定
根据霍或乱弧菌在各种选择培养基上的特点, 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鉴定以血清学(玻 片凝集)为主,结合形态学、生化反应作出 判断。
鉴定
1) 玻片凝集试验:从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于霍乱弧菌 多价诊断血清作玻片凝集试验。诊断血清应稀释成1:321:64的效价使用,立即出现凝集者为阳性,同时设生理盐水
和阳性细菌株对照。
2) 形态学检查:取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及染色性。用悬滴法或半固体穿刺法检测动力。
鉴定
3) 生化反应:霍乱弧菌氧化酶试验、靛基质试验、粘丝试验 和霍乱红试验均阳性。 ①粘丝试验:用于测定霍乱弧菌形成粘丝的特性。将0.5%去氧 胆酸钠水溶液于霍乱弧菌混匀制成浓厚菌液,1min内悬液由 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时可以拉出丝来。霍乱 弧菌古典生物型和El Tor生物型均呈阳性。
鉴定
② 霍乱红试验:出现蔷薇色,为霍乱红试验阳性。由
于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均有此种反应,故无特异性。 霍乱弧菌含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霍 乱弧菌液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因此当霍乱弧菌 培养在含有硝酸盐成分的蛋白胨水中,所产生的亚硝 酸盐可与吲哚结合成亚硝酸吲哚,滴加浓硫酸即可出 现蔷薇色,称为霍乱红试验阳性)
免 疫 力
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生物学性状
1、形态:弧状、杆状、丝状等多形性,G-,单端单鞭毛

微生物学沙门菌弧菌

微生物学沙门菌弧菌

微生物学沙门菌弧菌弧菌的简介弧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属于海洋菌类,是寄生于鱼类,贝类等海洋生物体表或是海洋底层沉积物中的一种细菌。

弧菌通常具有单枝鞭毛,使其能够在水中活动。

其中,人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弧菌便是弧形菌(Vibrio cholerae),它是霍乱病的病原体。

沙门菌的简介沙门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属于Enterobacteriaceae科,通常寄生于肠道中的动物,引发了许多肠道感染。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urium) 是沙门菌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中毒症状。

沙门菌与弧菌的区别沙门菌与弧菌有很多区别,前者多在动植物肠道中寄生,而后者多生活在海洋中。

沙门菌通常侵入宿主细胞后在其中繁殖,并在细胞内形成小包泡,进而引起炎症反应,而弧菌则以单细胞的形式感染人体。

另外,沙门菌可引起腹泻、腹痛等肠胃症状,而弧菌则引起霍乱等疾病。

沙门菌与弧菌的共性沙门菌和弧菌也有一些共性,两者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相同的细胞形态和菌株生长特性,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沙门菌弧菌对人类的影响沙门菌和弧菌对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它们不仅可以引起肠胃疾病,甚至还可以导致霍乱等严重疾病。

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危害人类健康,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沙门菌和弧菌的疾病,我们应该保持个人卫生,并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在饮水方面,我们应该采用安全的饮用水源,避免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病原体。

对于已经感染上沙门菌或弧菌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进行治疗和隔离,以防止传播给其他人。

沙门菌和弧菌是非常危险的细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它们的传播。

弧菌属 (Vibrio)

弧菌属 (Vibrio)

致病性
❖ O1群致病物质
▪ 霍乱肠毒素(A亚单位 + 5个B亚单位) ▪ 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
• 靠鞭毛运动,穿过粘液层 • 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刷状缘的微绒毛上
❖ O139群致病物质
▪ 荚膜多糖 ▪ 特殊LPS毒性决定簇
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
▪ 强烈的致泻作用
▪ 为聚合蛋白,由 1个A亚单 位和5个B亚单位以共价键结 合
• A1为毒性部分,A2为连接 部分
• B是结合部分,与小肠粘 膜上皮细胞膜受体(神经 节苷脂GMI)结合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所致疾病----霍乱
烈性传染病,我国定为甲类法定传染病
❖ 人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传染源:患者/带菌者 ❖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感染 ❖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首先剧烈腹泻,继以呕吐,可有米
微生物学检查法
对首例病人应快速准确诊断,并及时报告,迅速采取防治 措施,扑灭疫情。
▪ 直接镜检 • G-弧菌 • 取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法观察动力
▪ 分离培养 pH8.0-9.0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选择培养基
生化反应及玻片凝集实验 ▪ 快速诊断法
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防治原则
预防:①菌苗 ②疫区管理,注意饮食卫生
非O1和非O139霍乱弧菌血清 群
副溶血性弧菌
胃肠炎 胃肠炎,肠道外感染
其他:拟态弧菌、创伤弧菌、 食物中毒,创伤感染和败血症 霍利斯弧菌、河弧菌
霍乱弧菌 (V. cholerae)
❖ 流行情况 ❖ 生物学特性
▪ 革兰阴性 ▪ 弧形或逗点状 ▪ 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活泼。
•直接染色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 •悬滴观察,可见穿梭运动 ▪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 耐碱不耐酸,碱性环境生长良好 (碱性蛋白胨水pH8.8-9.0,选择培养基)

弧菌

弧菌

弧菌一、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对虾致菌为: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霍乱弧菌等弧菌适应温度10-35度,最适25度左右,弧菌在半咸水和海水中很多,但淡水中少。

这也是淡水养殖对虾,弧菌病发病率低,养殖成功率较高的原因。

弧菌的繁殖速度随着盐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快。

二、在对虾养殖中,我们经常使用弧菌培养皿来测试弧菌的种类和数量。

这就有我们常说的黄弧菌、绿弧菌。

绿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黄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三、各种弧菌有什么危害呢?大名鼎鼎的EMS,很多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是凶手。

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会引起红腿红尾等初期症状,继而出现肠炎和肝发红、肿大或萎缩,严重的引起菌血症“红体病“。

感染哈维氏弧菌: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

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

霍乱弧菌会引起瞎眼。

四、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和腮进入体内。

五、水中弧菌防控,主要靠三点。

1、消毒,比如说我们的“弧菌杀“泼水可以安全有效杀灭弧菌。

消毒作用快,是处理弧菌超标时使用的一种好方法。

2、蛭弧菌,以菌吃菌,预防用。

3、以菌制菌,研究表明,当环境中的弧菌数量超过理论阀值,但水体中总异养菌的数量达到弧菌数量的30倍以上,对虾仍是安全的。

定期泼”金牌芽孢“、”护肠活水多效菌“等有益菌,有益菌从数量上抑制弧菌发病。

六对虾体内弧菌的控制。

有3种方法。

1、控制水环的弧菌。

对虾的消化道与水体相同,水体的微生物组成直接影响对虾消化道的菌相组成。

所以水环境中弧菌数量少,就可以有效预防消化道弧菌感染。

这就是水体泼“弧菌杀“的主要意义。

2、常伴乳酸菌或”护肠活水多效菌“,使其在肠道形成优势种群,粘附在肠道表皮形成生物屏障,使弧菌不易粘到肠壁上,避免感染。

3、抗生素和中草药。

弧菌

弧菌
A(分泌型),可保护肠粘 膜,阻断粘附和中和毒素。 病后可获得免疫力, 再感染者少见。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采集标本:病人"米泔水样"粪便和呕吐物 (二)直接涂片染色检查 (三)碱性培养基分离鉴定 四、防治原则: (一)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染途径。 (二)接种菌苗。 返回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G-弧菌,逗点状,一根鞭毛, 有菌毛。病人粪便作悬滴标 本,可见"鱼群样穿梭"。无芽 胞,无荚膜。
(二)培养特性 生长较快,怕酸嗜碱。在pH8.5-9.5的碱 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三)抵抗力 较弱。耐低温,耐碱,不耐酸。 (四)抗原结构 O(菌体)抗原:特异性高,有139个血清群 H(鞭毛)抗原:类属抗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 鞭毛与菌毛 2. 内毒素 3.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蛋白质)
第10章 弧菌属(Vibriol)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真霍乱各次世界性大流行的年份及地区
───────────────────────────── 流行时期 流 行 地 区 大流行次数 (历时年数) 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 第1次 1817-23(6) +++ ++ ++ 第2次 1826-37(11) +++ +++ +++ +++ +++ ++ 第3次 1846-62(16) +++ +++ +++ +++ +++ 第4次 1864-75(11) +++ +++ +++ +++ +++ 第5次 1883-87(4) +++ +++ +++ +++ 第6次 1892-1925(33)+++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弧菌病:南美白对虾养殖难以回避的话题• 2011年04月14日14:37 水产前沿•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2010年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

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文/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阮记明黄建珍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章海鑫王祎江西福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中平2010年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到严重的病害肆虐,其危害程度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均在50%以上,个别达到90%。

总体去年的对虾病情表现出南北有较大差异的特点。

从病情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从病程上看,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从症状上看,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而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了“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对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桃拉综合症等为主。

关于对虾病害的原因,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难辞其咎,但总的来看,对虾养殖中处处体现出弧菌的身影,可谓“魅影重重”。

本文就对虾养殖中的病原弧菌、弧菌病症状和防治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弧菌及弧菌病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

目前,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在这些弧菌当中,部分种已被认为是鱼类的重要致病菌。

据有关报道,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灿烂弧菌(V.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海利斯顿氏菌(V.pelagius)、美人鱼弧菌(V.damsela)、奥氏弧菌(V.ordalii)、费氏弧菌(V.fischeri)、鲨鱼弧菌( V.carchariae)以及最小弧菌(V.mimicus)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鱼类病害。

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弧菌病(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

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表1),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Gomez等报道了万氏对虾的肝胰脏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弧菌。

当水中弧菌的数量为103-104cfu/mL(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

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弧菌数量达到104cfu/mL时,对虾就可能被感染发病。

鳗孤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

鳗孤菌分成5个生物型,即鳗孤菌生物A、B、C、D、E型。

鳗孤菌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50多种淡海水养殖鱼类及其它养殖动物发生弧菌病。

很多研究表明,鳗弧菌是多种养殖对虾感染发病的一种重要弧菌之一。

Lightner和Lewis曾报道鳗弧菌是白对虾和褐对虾的病原菌。

Delves Broughton等从实验室饲养的患病的中国对虾中也分离到鳗弧菌。

创伤弧菌有2个生物型。

创伤弧菌生物I型及生物Ⅱ型。

创伤孤菌生物Ⅱ型是海水养殖经济动物的致病菌,主要对鳗鲡致病,而且对虾也深受其害。

创伤弧菌生物Ⅱ型是否引起疾病与水温及盐度的关系很大。

盐度在0. 5-1.5、温度在25-30℃之间是该菌引发疾病的最佳条件之一。

溶藻弧菌也是海水养殖动物的常见致病菌。

溶藻弧苗是中国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的病原菌,也曾是台湾地区养殖的日本对虾的病原菌。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

其流行广,危害较大,发病率、死亡率也高。

副溶血弧菌作为最早发现的对虾病原菌,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但夏季海水中的含量比冬季要高。

副溶血弧菌是中国对虾的病原菌。

杀对虾弧苗是1995年才首次报道的新病原弧菌。

因为是在患病日本对虾中分离到该菌,所以Isbimaru等将其作为新种命名为杀对虾弧菌。

该菌一般在夏、秋季引起疾病的暴发。

2 对虾弧菌病临床症状弧菌病是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

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自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

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中肠内无食物残留。

虽然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偷死病”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其所引起的弧菌病在临床上有其自身特点: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

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

3 对虾弧菌病诊断对于对虾弧菌病的病原菌检测,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生理生化反应以及病理分析进行鉴定。

利用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必须进行多项理化指标的测定才能完成,对一般的实验室来说,要通过这种方法将细菌鉴定到种不是一件易事。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开始试行成套的标准化鉴定系统和与之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日益朝着简便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血清学、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出现与发展为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病原菌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将病原鉴定到种、甚至亚种的水平。

目前已有血清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PCR技术以及核酸杂交等技术用于鳗弧菌检测。

4 对虾弧菌病防治技术由于弧菌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布于河口海区以及海洋生物体中,同时弧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当水体环境变化,弧菌尤其是致病性弧菌繁殖迅速,如数量超过阈值则容易引发对虾弧菌病。

因此,对虾弧菌病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重点监测、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4.1预防对虾弧菌病可以采取水体消毒、水质和底质改良、内服药物和添加免疫增强剂或者运用疫苗等措施进行预防。

水体消毒可选用聚维酮碘、溴氯海因、双阳离子季胺盐络合碘等消毒剂。

而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虾池,尤其在高温季节和养殖中后期,因大量投饵和水生生物代谢物的大量积累,池底富含有机物,引起水质恶化,水色发黑、发红,弧菌大量繁殖,应用生石灰、沸石粉或者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定期进行水质和底质改良,彻底改善底质,降解池底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有效分解底层有毒物质,营造有利于对虾生长的环境。

平时在饲料中添加Vc、强力素、大蒜泥、卵磷脂、免疫多肽糖、核苷素等刺激对虾免疫系统,激化提高其免疫力,以达到提高抗病力的效果。

在疫苗研制方面,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已有商品化的鳗弧菌疫苗用于预防香鱼、鲑科鱼类等鱼类的弧菌病。

国内对鳗弧菌疫苗研究较多的还是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免疫原性。

国内对副溶血弧菌疫苗研究的不多。

陶保华等制成副溶血弧菌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后,对虾的成活率和抗感染能力有所提高,初步证实了对虾弧菌灭活疫苗的有效性。

4.2治疗相比较而言,抗生素由于使用方便、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仍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手段。

但在目前尚未有各种弧菌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则主要采取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群的广谱性药物,如喹诺酮类药剂,依病情、鱼种大小,采取浸浴或药饵投饲。

毛芝娟等分离到的4株弧菌对硫酸庆太霉素等抗菌素表现出强敏感性,对诺氟沙星、磺胺甲异恶唑等中度敏感。

王晓洁等研究认为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氟苯尼考。

另外有研究认为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具有无抗药性、无残留、无副作用、无环境污染、不引发药源性疾病,且抑菌杀菌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备受人们关注。

王玉娥等研究发现,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和麦氏弧菌对乌梅、黄连、木瓜和五倍子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认为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毛芝娟等研究发现五倍子煎煮液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梁利国等研究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鳗孤菌、副溶血弧茵、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茵等4种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这些表明,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来防治对虾弧菌类疾病。

另外,微生态制剂对于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杨淑专等人利用近岸海水中分离的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Bd)对对虾病原菌及其它细菌的寄生作用进行研究表明,海洋蛭弧菌的寄生范围很广,对各种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有裂解作用。

李戈强等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蛭弧菌裂解河弧菌的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对河弧菌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

黄亮等研究表明蛭弧菌可以有效地清除牡蛎养殖环境和体内的副溶血弧菌。

另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在改变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种群结构、消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对养殖生物产生有益影响。

D.J.W.Moriarty 在对虾养殖池中加入经选择的芽孢杆菌控制养虾池中发光弧菌取得良好效果。

还有一些植物提取物例如茶多酚、大蒜液等对弧菌也存在较强的杀灭作用。

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抑菌剂。

有研究表明大蒜液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作用。

王翔军研究认为,醋大蒜液对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作用30min,杀灭率可达100%。

【收藏此页】【大中小】【打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