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胰腺肿瘤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胰头十二指肠内多发胃泌素瘤可选择Whipple术
46
第35章 胰腺肿瘤
小结
胰腺肿瘤可分为外分泌与内分泌肿瘤,其中常见 肿瘤包括胰腺癌、胰岛素瘤等
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预后差, 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 一途径
胰岛素瘤临床症状可不典型,易被误诊,术中应 仔细探查,警惕多发性胰岛素瘤
第35章 胰腺肿瘤
1.2胰腺其他囊肿
先天性胰腺囊肿
胰管系统先天性畸形所致 内壁衬覆柱状、立方上皮 首选手术治疗
潴留性囊肿
后天获得的胰腺真性囊肿 继发于胰管阻塞 首选手术切除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8th edit7ion
第35章 胰腺肿瘤
2.1胰腺癌
47
48
45
第35章 胰腺肿瘤
3.2胃泌素瘤
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和腹泻,又称佐林格-埃 利森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ZES)
空腹血清胃泌素>200 pg/ml 90%的胃泌素瘤分布在“胃泌素瘤三角区”内
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为上点 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分接合处为下点 胰颈体部接合处为中点
第35章 胰腺肿瘤
胰岛素瘤典型CT表现
41
第35章 胰腺肿瘤
胰岛细胞瘤患者的灌注曲线
42
第35章 胰腺肿瘤
超声内镜
43第35章Βιβλιοθήκη 胰腺肿瘤腹腔镜超声或术中超声
术中胰腺双合诊
44
第35章 胰腺肿瘤
3.1.1.3治疗
术中仔细探查,警惕多发性肿瘤 手术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
胰岛素瘤摘除术 胰腺远端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物切除术 Whipple术
46
第35章 胰腺肿瘤
小结
胰腺肿瘤可分为外分泌与内分泌肿瘤,其中常见 肿瘤包括胰腺癌、胰岛素瘤等
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度高、预后差, 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 一途径
胰岛素瘤临床症状可不典型,易被误诊,术中应 仔细探查,警惕多发性胰岛素瘤
第35章 胰腺肿瘤
1.2胰腺其他囊肿
先天性胰腺囊肿
胰管系统先天性畸形所致 内壁衬覆柱状、立方上皮 首选手术治疗
潴留性囊肿
后天获得的胰腺真性囊肿 继发于胰管阻塞 首选手术切除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8th edit7ion
第35章 胰腺肿瘤
2.1胰腺癌
47
48
45
第35章 胰腺肿瘤
3.2胃泌素瘤
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消化性溃疡和腹泻,又称佐林格-埃 利森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ZES)
空腹血清胃泌素>200 pg/ml 90%的胃泌素瘤分布在“胃泌素瘤三角区”内
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为上点 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分接合处为下点 胰颈体部接合处为中点
第35章 胰腺肿瘤
胰岛素瘤典型CT表现
41
第35章 胰腺肿瘤
胰岛细胞瘤患者的灌注曲线
42
第35章 胰腺肿瘤
超声内镜
43第35章Βιβλιοθήκη 胰腺肿瘤腹腔镜超声或术中超声
术中胰腺双合诊
44
第35章 胰腺肿瘤
3.1.1.3治疗
术中仔细探查,警惕多发性肿瘤 手术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
胰岛素瘤摘除术 胰腺远端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肿物切除术 Whipple术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断与治疗PPT

内镜检查:ERCP、EUS 等
病理学检查:活检、细胞 学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胰腺疾 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相 鉴别
误诊防范:注意病史、临 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等, 避免误诊
01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 物
化疗:常用药物包括吉西他滨、氟尿嘧啶、顺铂等
黄疸:皮肤、眼睛变黄, 尿液呈深黄色
贫血:面色苍白,头晕、 乏力等
腹泻:可能伴有腹痛、 腹胀等症状
腹痛:持续性或间歇性, 可放射至背部
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 体重下降
腹部肿块:腹部可触及 肿块,位置不定
便秘:排便困难,大便 干结
疲劳:全身无力,容易 疲劳
疾病发展和预后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是胰腺的良性和恶性肿瘤 疾病发展: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 预后: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制定
手术治疗:新型 手术方法的研发 和临床试验,如 微创手术、机器 人手术等
01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护理与康 复
患者心理支持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
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教育,帮助 患者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
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 动,增强社交支持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 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情感支持 和帮助
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放疗:使用放射线照射肿瘤,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免疫治疗:使用免疫药物激活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靶向治疗:使用靶向药物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质,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PPT

MCN的手术治疗
MCN的手术指征
MCN具有恶变潜能,因此许多医 师认为几乎所有考虑有MCN的患 者都应手术切除。
不同指南对MCN手术的建议
国内外指南对于MCN的手术指征 观点不一,有些建议所有考虑为 MCN的患者都应手术切除。
特殊情况下的MCN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最大径4 cm,并且无明 显症状、肿瘤标志物正常、无附壁 结节等危险因素的MCN中恶变率 仅为0.03%,可以选择密切随访而 不是立即手术。
微创胰腺肿瘤剜除术对术者要求高,可能 会出现胰瘘等术后并发症。
3D重建胰腺肿瘤剜除术中的应用
3D重建技术在胰腺肿瘤剜除术中的 应用
3D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 明确肿瘤与主胰管的距离,有助于 精准处理胆管、胰管及胰头十二指 肠血管弓。
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在胰腺肿瘤剜除
术中的应用
术前在内镜下放置胰管支架,可以 保护主胰管免受损伤,降低术后胰 瘘的风险。
囊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变化的应
用
与CEA相比,囊液中的葡萄糖水 平变化用于鉴别黏液型囊肿的敏 感性更高,为91%,无特异性差 异(86%),诊断准确率显著提 高(94%)。
次代测序(NGS)的发展
01
NGS在PCN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NGS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鉴别诊 断PCN的类型,提高诊断准确性。
02
文章提到,EUS-FNA可通过分析病灶的囊 液,检测微观变化,判断囊肿类型并早期 判断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囊液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囊液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目前,囊液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 用于识别早期癌变或高度不典型 增生。
CEA的应用
CEA是当前研究最多的生物标志 物,可用于鉴别MCN和IPMN,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和 93%。
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PPT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治疗方式的选择
01 02
手术切除
对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 方法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情况选择 合适的手术方式。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胰腺囊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药物治疗可能作 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控制症状、缩小肿瘤或延缓肿瘤生长。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胰腺囊性肿瘤的预防与日常保健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CT等影像 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胰腺
囊性肿瘤。
健康饮食
保持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 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的摄 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的摄入。
控制体重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2
胰腺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初步筛查胰腺囊性肿 瘤的方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 形态、密度以及与血管的关系,有 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病理学诊断
穿刺活检
对于一些难以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可以通过穿刺活检获取 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可以通过冰冻病理检查快速确定肿瘤的 性质,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3
胰腺囊性肿瘤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继发性病变,而 胰腺囊性肿瘤则是原发性的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诊治进展 ppt课件

• 胰体尾部肿瘤:可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其中肿瘤 距离脾血管有间隙或易于分离者可行保留脾脏的 胰体尾切除;肿瘤较大或有壁结节或(和)蛋壳样 钙化及高度怀疑恶变者,应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 除术,同时需清扫周围淋巴结。
• 胰腺边缘性肿瘤:可行单纯肿瘤剜除术。 沿被膜局部切除肿瘤,尽可能少地破坏正常胰腺 组织。但应注意:病变限于良性、肿瘤较小、位 置表浅、距主胰管有一定距离。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 主胰管型IPMN因其有较高的恶变率,均建议手术 治疗。主胰管型及混合型IPMN,由于肿瘤在胰管 内纵向生长,为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建议常规 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切缘阴性(亦有国外文献 称保证切缘低或中度异性增生即可)。若存在以下 情况,则需扩大切除范围甚至切除整个胰腺:① 切缘阳性;②切缘显示中高度异型增生;③术中 快速冰冻病理无法明确需进一步检测者。
胰腺囊性肿瘤
十七病现
•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 上腹部疼痛 • 腹部肿块 • 压迫症状 • 其他
诊断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依据形式和内容,目前可 大致分为影像学检查、囊液分析和内镜检查三部 分。 1.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CNs的主 要手段。影像学诊断应关注肿瘤的生长部位、单 发或多发、病变大小、胰管直径、病变是否与胰 管相通、有无壁结节、有无钙化等。 (超声、CT、MRI)
治疗原则
• 胰腺囊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于对疾病性质、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还应虑及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治疗意愿、医疗及随访条件等诸多 因素。
• 大部分PCNs为良性,临床上仅需密切观察,对手术指征的把握需谨 慎。尽管如此,由于PCNs对其他治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最主 要、最关键的治疗手段。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 胰腺边缘性肿瘤:可行单纯肿瘤剜除术。 沿被膜局部切除肿瘤,尽可能少地破坏正常胰腺 组织。但应注意:病变限于良性、肿瘤较小、位 置表浅、距主胰管有一定距离。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 主胰管型IPMN因其有较高的恶变率,均建议手术 治疗。主胰管型及混合型IPMN,由于肿瘤在胰管 内纵向生长,为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建议常规 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证实切缘阴性(亦有国外文献 称保证切缘低或中度异性增生即可)。若存在以下 情况,则需扩大切除范围甚至切除整个胰腺:① 切缘阳性;②切缘显示中高度异型增生;③术中 快速冰冻病理无法明确需进一步检测者。
胰腺囊性肿瘤
十七病现
•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 上腹部疼痛 • 腹部肿块 • 压迫症状 • 其他
诊断
•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依据形式和内容,目前可 大致分为影像学检查、囊液分析和内镜检查三部 分。 1.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CNs的主 要手段。影像学诊断应关注肿瘤的生长部位、单 发或多发、病变大小、胰管直径、病变是否与胰 管相通、有无壁结节、有无钙化等。 (超声、CT、MRI)
治疗原则
• 胰腺囊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取决于对疾病性质、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还应虑及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治疗意愿、医疗及随访条件等诸多 因素。
• 大部分PCNs为良性,临床上仅需密切观察,对手术指征的把握需谨 慎。尽管如此,由于PCNs对其他治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最主 要、最关键的治疗手段。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护理查房PPT课件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多学科合作
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多学科合作可以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何时进行随访?
何时进行随访? 术后随访
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恢复情况和早 期发现并发症。
一般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
何时进行随访?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测,评 估病情变化。
定期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综合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估,以制定个性 化的护理计划。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 教育患者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 要点。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康复。
为何重视护理? 患者需求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及时 处理并发症。
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何重视护理? 心理支持
面对癌症诊断,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为何重视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并发症 的预防。
特别是对囊腺癌患者,需密切关注复发情况 。
何时进行随访? 心理状态评估
随访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辅导。
心理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非常重要。
如何提升护理质量?
如何提升护理质量? 持续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 。
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和治疗方案。
如何提升护理质量? 反馈机制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护理查房
胰腺囊性肿瘤讲课PPT课件

分类
根据病理学特点,胰腺囊性肿瘤可分 为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 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类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具体 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病因
目前认为,胰腺囊性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危险 因素有关。
诊断过程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查和 实验室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
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
治疗建议
由于肿瘤较小且无恶变征象,医 生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若肿瘤增 大或出现恶变迹象,再考虑手术
治疗。
病例二:手术治疗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女性,因上腹部胀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一个 6cm的囊性肿瘤,考虑为囊腺癌。
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
01
研发更为敏感和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提高胰腺 囊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02
探索无创或微创诊断方法,降低诊断过程中的创伤 和风险。
03
加强公众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知,提高早期就诊率。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01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探索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在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CHAPTER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01
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包括部分胰腺切除
和全胰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术中注意事项
02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器官,避免损伤,同时要彻底清除
肿瘤组织,防止复发。
术后护理
03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
必要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
根据病理学特点,胰腺囊性肿瘤可分 为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 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类型。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具体 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病因
目前认为,胰腺囊性肿瘤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危险 因素有关。
诊断过程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查和 实验室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
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
治疗建议
由于肿瘤较小且无恶变征象,医 生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若肿瘤增 大或出现恶变迹象,再考虑手术
治疗。
病例二:手术治疗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女性,因上腹部胀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腺有一个 6cm的囊性肿瘤,考虑为囊腺癌。
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
01
研发更为敏感和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提高胰腺 囊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
02
探索无创或微创诊断方法,降低诊断过程中的创伤 和风险。
03
加强公众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知,提高早期就诊率。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01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探索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在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CHAPTER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01
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包括部分胰腺切除
和全胰腺切除等手术方式。
术中注意事项
02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器官,避免损伤,同时要彻底清除
肿瘤组织,防止复发。
术后护理
03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
必要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
胰腺囊腺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 囊壁由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囊内含透亮 浆液,肿瘤细胞不分泌癌胚抗原(CEA),囊 液中的CEA水平低。
精选
病理表现
•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占90%,由无数密集 排列1-2cm小囊腔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 结构,中央可见星状纤维瘢痕或钙化,包 膜完整。
• 浆液性寡囊性腺瘤,占7-10%,由单个或 数个较大的囊腔组成,囊腔直径>2cm,病 变中央无星状纤维瘢痕,肿瘤包膜不完整, 可穿插至邻近胰腺组织中。
精选
精选
精选
精选
影像表现
• 黏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胰尾部。 • 肿瘤囊腔较大,囊腔数目较少,囊壁厚薄
不匀,有较厚的分隔和实性结节,胰管可 扩张。 • 肿瘤也可表现为内壁光滑的单囊病灶。
• 如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囊壁或分隔较 厚,及出现实性乳头状结构应考虑为癌。
精选
鉴别诊断
• 胰腺囊肿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 • 浆液性与黏液性:部位钙化 大小
精选
精选
黏液性囊性肿瘤
• 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
• 病理特点:囊肿较大,多为大的单房性或多房 性囊肿,囊内充满黏液,囊壁内皮由组装细胞 组成,内壁可有乳头状突起。肿瘤细胞分泌 CEA。
• 黏液性囊性肿瘤发病年龄较浆液性囊腺瘤稍年 轻,约3/4的病人为女性。
精选
病例一15个月后CT复查
精选
精选
胰腺囊腺瘤影像学诊断
精选
病例一 CT平扫
精选
增强扫描动脉期精选ຫໍສະໝຸດ 增强扫描动脉期精选
增强扫描静脉期
精选
增强扫描静脉期
精选
延迟扫描
精选
MPR重建
精选
MPR重建
精选
MRI T1轴位
精选
病理表现
•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占90%,由无数密集 排列1-2cm小囊腔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 结构,中央可见星状纤维瘢痕或钙化,包 膜完整。
• 浆液性寡囊性腺瘤,占7-10%,由单个或 数个较大的囊腔组成,囊腔直径>2cm,病 变中央无星状纤维瘢痕,肿瘤包膜不完整, 可穿插至邻近胰腺组织中。
精选
精选
精选
精选
影像表现
• 黏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胰尾部。 • 肿瘤囊腔较大,囊腔数目较少,囊壁厚薄
不匀,有较厚的分隔和实性结节,胰管可 扩张。 • 肿瘤也可表现为内壁光滑的单囊病灶。
• 如肿瘤较大,形态不规则,囊壁或分隔较 厚,及出现实性乳头状结构应考虑为癌。
精选
鉴别诊断
• 胰腺囊肿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 • 浆液性与黏液性:部位钙化 大小
精选
精选
黏液性囊性肿瘤
• 分良性、交界性及恶性。
• 病理特点:囊肿较大,多为大的单房性或多房 性囊肿,囊内充满黏液,囊壁内皮由组装细胞 组成,内壁可有乳头状突起。肿瘤细胞分泌 CEA。
• 黏液性囊性肿瘤发病年龄较浆液性囊腺瘤稍年 轻,约3/4的病人为女性。
精选
病例一15个月后CT复查
精选
精选
胰腺囊腺瘤影像学诊断
精选
病例一 CT平扫
精选
增强扫描动脉期精选ຫໍສະໝຸດ 增强扫描动脉期精选
增强扫描静脉期
精选
增强扫描静脉期
精选
延迟扫描
精选
MPR重建
精选
MPR重建
精选
MRI T1轴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界性 腺癌
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CT表现
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 囊壁厚薄不均匀伴有强化, 囊壁和分隔钙化(边缘钙化), 不规则厚壁伴壁结节,提示恶性 胰管扩张少见, 可伴有胰腺炎
粘 液 性 囊 腺 瘤
粘液性囊腺癌
壁结节
不规则厚壁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囊腺瘤
并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 组织学分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交界性、导
管内乳头状粘液癌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三型:
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
诊断要点
➢ 单个或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葡萄状),和(或) 等密度分隔,
➢ 胰管扩张伴壁结节(乳头状) ➢ 有时可见胰腺囊性灶与胰管相通 ➢ 典型CT表现:胰管扩张伴壁结节,或胰腺囊性灶
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中心钙化
蜂窝状改变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增强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蜂窝状改变
中央日光放射状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CT增强
MRI增强
平
扫
微
囊
型
浆
液
性
囊
增
腺
强
瘤
(二)巨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较微囊性少见,多位于胰头 容易误诊为假囊肿或粘液性囊腺瘤 生物学行为与微囊型相似,影像表现不同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完整,分界清晰
病例二 女性,32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浮云 征”
病例三 女性,35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浮云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囊实性相间
囊实性相间
四、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 亚洲人和黑人多见 属低度恶性肿瘤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由纤维性包膜、实性
区、假乳头区、囊性区混合组成 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于胰头、胰尾
CT表现
囊实性比例变异较大,多数囊实相间 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 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
诊断恶性IPMT的重要依据 Sugiyama等:IPMT主胰管扩张直径≥7mm可能提示为
恶性 Kawamoto等:分析46例IPMT资料,发现主胰管扩张、
弥漫多发病灶、壁内结节大小等可作为判定肿瘤良恶 性的依据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 ➢ 主胰管粗细不均扩张, ➢ 胰腺实质钙化,胰管
内结石, ➢ 胰腺萎缩,
好发于胰头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 串样囊性肿块,并与主胰管相通
与胰管相通,主胰管正常或轻度扩张
男性,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分支胰管型IPMT
CT T2WI
MRCP 分支胰管型IPMT
分支胰管型IPMT
分支胰管型IPMT
IPMT分型:混合型
最多见 钩突分支胰管+主胰管(多见) 体尾部分支胰管(单发或多发)+主胰管
巨囊型: (oligocystic adenomas) 少见10-20% 微囊型影像学最具有特征性
(一)微囊型囊腺瘤
肿瘤大小不一,边缘光整 切面海绵状或蜂窝状,由无数小囊组成(1mm-
2cm),薄壁 中央不规则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囊内充满透明的水样液体
微囊型囊腺瘤的CT表现
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 囊腔较小,多<2cm,呈蜂窝状改变, 薄壁,壁和分隔强化, 不侵犯邻近结构 钙化 特征性改变:中央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
CT
能 看 到 什 么
临床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包括
浆液性囊性肿瘤(SCN)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非黏液性,良性或低 度恶性
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
黏液性,有潜在或 明显恶性倾向
一、浆液性囊腺瘤(SCN)
1/3患者无临床症状,偶然发现 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 中老年女性多见 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和管状细胞 病理分型: 微囊型:(microcystic adenomas)常见 80-90%
粘液性囊腺癌
明显厚壁
壁和分隔钙化
粘液性囊腺癌
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IPMT)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常见症状:腹痛、黄疸、脂肪泻,消瘦、
易被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胰管内大量粘液潴留 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由于粘液流过而扩大 很少有浸润倾向 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病理
发生于胰腺导管内胰腺外分泌肿瘤 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
混 合 型
IPMT
混合型IPMT
CT 混合型IPMT
T1WI T2WI
良恶性判断
提示恶性: ➢ 主胰管型倾向于恶性可能性更大 ➢ 壁结节>10mm,主胰管扩张>10mm, ➢ 多中心生长 ➢ 壁内钙化, ➢ 有糖尿病病史
良恶性判断
Chiu等:主胰管明显扩张、附壁结节、厚的隔膜、胰
周界限不清等指标均为判定恶性IPMT的独立指标 Kawai等:肿瘤大小超过30mm,附壁结节超过5mm是
CT表现
单囊或多囊,子囊直径均大于2cm 一般2-6cm 分叶状或类圆形 壁薄,可见分隔,边缘清晰 囊壁轻度强化或无强化 无乳头状突起 钙化少见
二、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好发于胰腺体尾部 临床症状:腹痛、腹部包块、黄疸 多无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史 潜在恶性或恶性病变 病理分型: 腺瘤
与胰管相通 ➢ 增强:囊壁、壁结节、分隔轻中度强化
IPMT分型
主胰管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主胰管扩
张,扩张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 型恶性可能大
男性,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主胰管明显广泛扩张,胰管内可见强化小结节
CT 主胰管型IPMT
T1WI T2WI
IPMT分型:分支胰管型
表现为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 性成分多位于包膜下 囊性区可由出血、坏死、粘液变性、泡沫细胞聚 集而成 肿块较大,呈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 有完整包膜,且强化明显 推移邻近结构,侵犯少见,很少伴有胆系扩张, 钙化少见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胰头边缘清晰的囊实性肿块
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CT表现
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 囊壁厚薄不均匀伴有强化, 囊壁和分隔钙化(边缘钙化), 不规则厚壁伴壁结节,提示恶性 胰管扩张少见, 可伴有胰腺炎
粘 液 性 囊 腺 瘤
粘液性囊腺癌
壁结节
不规则厚壁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囊腺瘤
并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扩张, 组织学分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交界性、导
管内乳头状粘液癌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三型:
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混合型
诊断要点
➢ 单个或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影(葡萄状),和(或) 等密度分隔,
➢ 胰管扩张伴壁结节(乳头状) ➢ 有时可见胰腺囊性灶与胰管相通 ➢ 典型CT表现:胰管扩张伴壁结节,或胰腺囊性灶
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中心钙化
蜂窝状改变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增强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蜂窝状改变
中央日光放射状钙化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平扫
CT增强
MRI增强
平
扫
微
囊
型
浆
液
性
囊
增
腺
强
瘤
(二)巨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较微囊性少见,多位于胰头 容易误诊为假囊肿或粘液性囊腺瘤 生物学行为与微囊型相似,影像表现不同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完整,分界清晰
病例二 女性,32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浮云 征”
病例三 女性,35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浮云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
囊实性相间
囊实性相间
四、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 亚洲人和黑人多见 属低度恶性肿瘤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由纤维性包膜、实性
区、假乳头区、囊性区混合组成 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腹痛、腹胀、消化不良 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于胰头、胰尾
CT表现
囊实性比例变异较大,多数囊实相间 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 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
诊断恶性IPMT的重要依据 Sugiyama等:IPMT主胰管扩张直径≥7mm可能提示为
恶性 Kawamoto等:分析46例IPMT资料,发现主胰管扩张、
弥漫多发病灶、壁内结节大小等可作为判定肿瘤良恶 性的依据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 ➢ 主胰管粗细不均扩张, ➢ 胰腺实质钙化,胰管
内结石, ➢ 胰腺萎缩,
好发于胰头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 串样囊性肿块,并与主胰管相通
与胰管相通,主胰管正常或轻度扩张
男性,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分支胰管型IPMT
CT T2WI
MRCP 分支胰管型IPMT
分支胰管型IPMT
分支胰管型IPMT
IPMT分型:混合型
最多见 钩突分支胰管+主胰管(多见) 体尾部分支胰管(单发或多发)+主胰管
巨囊型: (oligocystic adenomas) 少见10-20% 微囊型影像学最具有特征性
(一)微囊型囊腺瘤
肿瘤大小不一,边缘光整 切面海绵状或蜂窝状,由无数小囊组成(1mm-
2cm),薄壁 中央不规则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 囊内充满透明的水样液体
微囊型囊腺瘤的CT表现
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 囊腔较小,多<2cm,呈蜂窝状改变, 薄壁,壁和分隔强化, 不侵犯邻近结构 钙化 特征性改变:中央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
CT
能 看 到 什 么
临床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包括
浆液性囊性肿瘤(SCN)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非黏液性,良性或低 度恶性
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T)
黏液性,有潜在或 明显恶性倾向
一、浆液性囊腺瘤(SCN)
1/3患者无临床症状,偶然发现 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 中老年女性多见 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和管状细胞 病理分型: 微囊型:(microcystic adenomas)常见 80-90%
粘液性囊腺癌
明显厚壁
壁和分隔钙化
粘液性囊腺癌
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 (IPMT)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常见症状:腹痛、黄疸、脂肪泻,消瘦、
易被误诊为慢性胰腺炎 胰管内大量粘液潴留 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由于粘液流过而扩大 很少有浸润倾向 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病理
发生于胰腺导管内胰腺外分泌肿瘤 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
混 合 型
IPMT
混合型IPMT
CT 混合型IPMT
T1WI T2WI
良恶性判断
提示恶性: ➢ 主胰管型倾向于恶性可能性更大 ➢ 壁结节>10mm,主胰管扩张>10mm, ➢ 多中心生长 ➢ 壁内钙化, ➢ 有糖尿病病史
良恶性判断
Chiu等:主胰管明显扩张、附壁结节、厚的隔膜、胰
周界限不清等指标均为判定恶性IPMT的独立指标 Kawai等:肿瘤大小超过30mm,附壁结节超过5mm是
CT表现
单囊或多囊,子囊直径均大于2cm 一般2-6cm 分叶状或类圆形 壁薄,可见分隔,边缘清晰 囊壁轻度强化或无强化 无乳头状突起 钙化少见
二、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好发于胰腺体尾部 临床症状:腹痛、腹部包块、黄疸 多无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史 潜在恶性或恶性病变 病理分型: 腺瘤
与胰管相通 ➢ 增强:囊壁、壁结节、分隔轻中度强化
IPMT分型
主胰管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主胰管扩
张,扩张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 型恶性可能大
男性,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主胰管明显广泛扩张,胰管内可见强化小结节
CT 主胰管型IPMT
T1WI T2WI
IPMT分型:分支胰管型
表现为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 性成分多位于包膜下 囊性区可由出血、坏死、粘液变性、泡沫细胞聚 集而成 肿块较大,呈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晰, 有完整包膜,且强化明显 推移邻近结构,侵犯少见,很少伴有胆系扩张, 钙化少见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胰头边缘清晰的囊实性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