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一、指导思想及原则规划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围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区域定位,建立生态、集约、高效的山区中等城市特色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打造国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城市。
规划以“生态优先、区域整体、城乡统筹、城市特色、紧凑集约”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年——2030年;近期为:2013——2020年;远期为: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形成三个层次:(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层次。
范围为丽水市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千米。
重点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城镇空间布局、区域网络梳理、资源环境控制、生态环境功能划分等内容。
(2)市区城乡布局规划层次。
范围为莲都区及青田腊口镇需规划控制协调范围,对丽水中心城市及其城郊土地利用进行体协调布局。
重点考虑机场及空港经济区、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纳入,范围内特色城镇(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雅溪)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以及生态空间的保育等,并充分协调中心城市与腊口镇的关系。
(3)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层次。
用地范围为莲都区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南明(富岭、水阁)、联城街道行政区划范围及丽水机场发展需要规控制范围,面积约为392平方千米。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围绕“112”城市组团发展体系,结合“小县大城、组团发展”模式,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区四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两轴:规划充分结合杭闽广轴线和港口—腹地轴线,提出缙丽龙庆城镇发展轴和遂松丽青城镇发展轴,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和各县市协同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高度契合。
四区:主要包括市域北部的缙云组团集聚区、西北部的松阳-遂昌组团集聚区、东部青田组团集聚区、南部龙泉-庆元组团集聚区,强化组团发展。
四级:注重城乡统筹,构筑丽水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卫星镇)、一般镇为层级骨干的城乡聚落体系,打造传统特色村庄。
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专业资料.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重庆市北碚区及15个街镇

重庆市北碚区及15个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北碚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总则 (1)(一)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1、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 (1)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 (2)3、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需要 (3)4、满足“十三五”规划发展用地的需要 (3)5、满足北碚区村域发展的需要 (4)6、推进“三线”划定的需要 (5)(二)规划调整的原则 (6)1、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6)2、坚持保护优先,节约集约 (6)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6)4、坚持部门联动、多规衔接 (6)5、坚持公众参与,尊重民意 (7)(三)规划调整的依据 (7)1、法律、法规 (7)2、政策文件 (7)3、相关规划 (8)4、其他成果 (9)(四)规划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9)1、规划调整范围 (9)2、规划调整期限 (9)二、规划调整的总体思路 (10)(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10)(二)将生态保护纳入规划,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10)(三)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 (11)(四)优化用地结构和空间形态 (11)三、规划目标的调整 (13)(一)约束性指标 (13)1、耕地保有量 (13)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13)3、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14)四、“三线”划定情况 (15)(一)“三线”划定思路 (15)1、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15)2、生态保护红线 (16)3、城镇开发边界 (16)(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17)(三)生态保护红线 (17)(四)城镇开发边界 (18)五、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8)(一)耕地调整 (18)(二)建设用地调整 (19)1、城镇工矿用地布局调整 (19)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 (21)3、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22)(三)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 (23)1、允许建设区 (23)2、有条件建设区 (24)3、限制建设区 (25)4、禁止建设区 (25)六、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6)(一)农用地调整 (26)1、耕地 (26)2、园地 (27)3、林地 (27)4、牧草地 (27)5、其他农用地 (27)(二)建设用地调整 (27)1、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8)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8)(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9)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30)(一)交通项目 (30)(二)水利项目 (31)(三)环保项目 (31)(四)民生项目 (31)(五)旅游项目 (32)八、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33)(一)经济影响评价 (33)(二)社会影响评价 (33)(三)生态影响评价 (33)九、实施保障措施 (35)(一)行政管理措施 (35)(二)经济调控措施 (36)(三)执法监察措施 (37)(四)技术保障措施 (37)(五)公众参与措施 (37)十、附表 (39)摘要《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保障了北碚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全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北碚府发〔2021〕95号•【施行日期】2021.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现将《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12月27日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地处缙云山、中梁山两大生态屏障之间,北接合川,南近沙坪坝,涵盖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局部)、龙凤桥街道以及东阳街道部分区域,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可规划面积约37平方公里,是全区行政、商贸商务中心所在地,也是全市重要的科教文化高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北碚区缙云人文科技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根据《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阐明缙云人文科技城的战略定位和工作重点,是园城履行经济调节、市场引导、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缙云人文科技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牢把握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高品质生活不断创造,为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璧山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项目名称:《璧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2年修改编制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覃继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彭瑶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设计总负责:赵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赵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石力(工程师)项目编制人员:规划专业:石力(工程师)余焱(工程师)道路专业:马俊波(工程师)管网专业:陈忠(工程师)项目审查人员:规划专业:赵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管网专业:陈治刚(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道路专业:蒋航(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目录第一部分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说明 (1)一、修改背景 (1)(一)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快速发展的需求 (1)(二)规划建设用地时序适时调整 (2)二、修改的依据 (3)三、修改的原则 (3)(一)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原则 (3)(二)不改变强制性内容的原则 (3)(三)城市建设时序协调的原则 (4)(四)远期预留控制原则 (4)四、修改的目的 (4)五、修改内容 (4)六、修改前后各组团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5)七、修改前后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情况 (7)八、原总体规划文本的修改 (9)第二部分附表 (16)第三部分相关图纸 (21)第一部分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说明一、修改背景2006年,《璧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璧山县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修改,为璧山县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施以来,该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璧山的城市建设。
近期,由于市级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用地需要,西永微电园拓展区笔电配套产业的发展需求,需要对原总规进行修改。
经市政府同意后开展《璧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012年修改》方案编制工作。
(一)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快速发展的需求璧山西永微电园拓展区是我市在“十二五”期间按照2+10”产业链集群建设方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全力建设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的主要配套产业园区。
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 2 -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缙云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 3 -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缙云县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doc

缙云县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批准:王中强审定:李泳泉黄民翔审核:潘坚武金华芳编写:王曜飞朱礼平周东蕾宋亚夫徐国丰王焱目录“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1第一章前言11.1项目名称11.2规划年限11.3规划范围11.4编制目的11.5规划依据21.6规划思路2第二章缙云县的社会经济概况42.1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概况42.2社会发展状况42.3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52.4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及工业经济发展方向7第三章缙云县电网概况93.1 电源现状93.2 大电网简介103.3 电网现状分析与评估153.3.1 缙云县电力需求分析153.3.2 缙云县电力供应现状分析163.4 无功补偿情况193.5 供电企业运营概况203.6 根据目前用电负荷要求电网最突出的问题21第四章缙云县电力电量需求预测234.1 电力需求历史分析234.1.1缙云县经济发展规划234.1.2缙云县电力电量需求历史分析244.2 近中期用电量预测254.2.1 全社会用电量(工业建设区除外)预测274.2.2 工业建设区用电量预测284.2.3 缙云县近中期总体用电量预测304.3 近中期电力负荷预测314.3.1全社会电力负荷(工业建设区除外)预测314.3.2 工业建设区电力负荷预测314.3.3 缙云县近中期总体电力负荷预测334.4缙云县近中期分区电力电量预测344.4.1 缙云县分区电力需求分析344.4.2 缙云县分区电力电量预测384.5 缙云县近中期电力电量预测结论 404.6 缙云县远期(2020年)用电量预测414.6.1远期电量预测414.6.2 远期负荷预测42第五章电力电量平衡435.1 电力电量平衡原则 435.2 高压配电网的当前容载比435.3 规划年高压配电网的电力平衡445.4 分电压等级电力负荷平衡495.4.1 220kV电网变电容量平衡495.4.2 110kV电网变电容量平衡49第六章缙云县电源电网规划和发展516.1 缙云县近期小水电建设规模 516.2 高压电网发展的总体目标516.3 高压电网发展的分期目标526.4 高压电网规划的技术原则536.5 高压变电所布点规划606.5.1变电站布点研究616.5.2变电站建设方案656.6“十二五”期间高压输变电工程696.6.12011年输变电工程696.6.2 2012年输变电工程696.6.3 2013年输变电工程696.6.4 2014年输变电工程716.6.5 2015年输变电工程726.7 线路规划方案 736.8 无功规划 746.9 “十二五”期间配电网容载比分析786.10 高压主网架结构展望(2020年)796.11 新能源电源建设 80第七章缙云县网架分析与计算817.1 潮流计算及N-1安全准则分析817.2 短路电流计算817.3 网架评价81第八章调度通信信息化与自动化规划838.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838.2发展目标838.2.1通信发展目标838.2.2信息化发展目标848.2.3自动化发展目标848.3 通信现状及存在问题848.3.1通信现状848.3.2通信存在问题868.4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868.4.1信息化现状868.4.2 信息化存在问题878.5自动化现状及存在问题878.5.1自动化现状878.5.2自动化存在问题888.6通信发展规划888.7信息化发展规划898.7.1 网络系统发展规划898.7.2 信息资源整合898.7.3 应用系统发展规划898.8自动化发展规划908.8.1县调SCADA系统发展规划908.8.2电能量计量系统发展规划908.8.3厂站基础自动化发展规划918.8.4小水电自动化信息采集发展规划918.8.5调度生产管理系统(DPMS)发展规划 918.8.6地区电力调度数据网(四级网)发展规划918.8.7调度自动化专业管理发展规划928.9投资估算92第九章中低压配网规划969.1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思路 96第十章中心镇电网发展规划9810.1五云镇、壶镇镇、工业园区经济与社会概况9810.1.1五云镇 9810.1.2壶镇镇 9810.1.3工业园区9910.2五云镇、壶镇镇、工业园区电网概况9910.2.1五云镇电网现状9910.2.2壶镇镇电网现状10010.2.3工业园区电网现状10110.3五云镇、壶镇镇、工业园区电力需求预测10210.3.1五云镇电力需求预测 10210.3.2壶镇镇电力需求预测 10310.3.3工业园区电力需求预测10410.4五云镇、壶镇镇、工业园区电网规划10510.4.1电网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0510.4.2中心镇辖区内变电站及中压配网线路规划11110.5五云、壶镇、新碧中心镇电网投资估算11310.6 结论与建议115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经济分析11611.1输变电工程单位造价11611.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11611.3经济分析11911.3.1 资金筹措分析12011.3.2 经济测算分析120第十二章有关结论及建议12212.1 主要结论12212.2 有关建议12312.2.1 城市发展对电网建设的要求12312.2.2 电网建设需要市政规划的支持12312.2.3 电网节能规划124附录126第一章前言1.1项目名称本规划项目名称为《缙云县电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远景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总体思路从城市的区域地位分析,突出缙云在丽水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产业,加快集聚,强化城市对县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发展优势,培育城市新增长空间,根据缙云实际,在未来发展模式上采取产业诱导空间的发展道路,按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类型、产业分布、产业对城市的作用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构筑中等城市框架。
1、经济发展方向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中等城市框架”为目标,继续坚持和深入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边界经济、集群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城市发展方向(1)功能提升,有机拓展。
(2)四位一体,联动发展。
(3)强化通道,发挥优势。
(4)山水相融,和谐城市。
二、规划重点1、分析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金衢丽地区、丽水市经济的新动态, 研究省域、丽水发展新格局对缙云城市的影响;2、分析高速公路、铁路通道与城市经济主通道的拓展,研究区域重大项目布局和交通格局变化对县域产业与城市的影响;3、分析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实施情况,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实施评价研究;4、分析低丘缓坡地的开发利用能力,研究缙云低丘缓坡地利用模式;分析山水环境要素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研究缙云城市风貌;5、分析城市各分区组团功能与结构关系,研究城乡新增长空间的空间管理单元划分。
- 2 -四、规划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节约型城市。
2、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创造和谐社会。
3、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近远期建设有序过渡。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重点做好近期实施项目的布局。
远期:2010年~2020年。
作为城市的一个发展阶段,重点协调好城市功能、空间、基础设施等关系,预留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通道。
六、规划范围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缙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框架及中心城市圈发展影响范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将本次缙云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缙云县域行政范围,总面积1494.25平方千米,包括五云、壶镇等9个镇、城北乡等15个乡、1个林场。
重点对缙云县域范围城镇网络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由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并作为缙云城市规划区范围。
2.城市规划控制范围,按照城乡统筹规划的要求,本轮缙云城市规划控制范围为中心城市群发展涉及的五云镇、新碧镇、城北乡、七里乡和东渡镇、新建镇、东方镇,总面积511.86平方千米。
对缙云中心城市群及城郊土地利用进行总体布局。
与上一轮城市规划区相比,扩展了新碧镇及其工业区、新建镇、东方镇。
3.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考虑到缙云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发展需要,兼顾乡镇行政界线,对缙云中心城市划定总体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73平方千米,包括五云镇、新碧镇、城北乡、七里乡的东部和东渡镇北部、新建镇东部。
规划范围图第二章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与认识一、上一轮规划的实施状况评价1、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缙云县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至2005年底,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已达607.21万平方米。
缙云县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其他发达地区城市建设过热的现象,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中重点开发新区,道路、市政、绿地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2、各类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得到提升根据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布局,各类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新区的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城市新区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新区的行政中心已经建设完善,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建设也在加快进行。
各类设施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城市功能也得到了提升,为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一定条件。
3、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城市形象逐步体现在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缙云县实施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并举,以新区开发带动老区发展的城市建设策略,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城市绿地建设也有一定的规模,永宁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其他沿河、沿路的绿化改造工程也卓见成效,城市形象逐步体现。
4、对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指导作用明显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七里、东渡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加强了重点区块的详细规划的编制,这些规划的编制,深化和细化了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快速有序发展,也使总体规划的内容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二、上一轮规划存在的问题评析1、老城区疏解缓慢建设、卫生、教育等城市主要公共设施依旧集中在老城区好溪两侧,除了城市行政功能以外,老城区仍在承担城市的主要生活服务中心功能。
近年来,旧城改造工作进展缓慢,没有起到疏散旧城人口的目的。
再加上老城区生活服务整体配套比较完善,进一步影响了老城人口向新区的转移。
2、中心城市框架有待扩大,以便更好的协调缙云西部地区的城乡发展原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仅包括“一心两翼”的中心城区和东渡、七里两片,对五云城镇群整体的关系处理不够完善。
造成新碧工业区、仙都风景区及中心城区三片各自规划、各自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3、与区际对外交通主通道联系不便金丽温高速公路目前在缙云县内只有一个出入口,与中心城区联系很不方便,中心城区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距离较远,超过了8千米,而且道路状况不是很顺畅。
4、产业空间有待进一步整合原城市总体规划沿老330国道以七里、东渡为基础形成两片城市综合工业新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工业没有形成规模。
在城市规划区以外,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安排了新碧工业园区,地处两个镇,各自发展,导致恶性竞争与资源内耗。
5、城市整体比较松散现状城市主要分为新区、老城区和东渡三片,用地沿好溪河谷呈狭长分布的反“L”型结构,轴向交通距离过长,“L”型的轴长有8.6公里。
根据对缙云城市现状的形态分析,缙云县中心城市现状发展比较松散,主要是受到山体的限制,城市建设用地拓展余地不大,只能依据地形发展。
三、对本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借鉴与启示1、与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通过对城市用地规模的论证,充分分析了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的规模,提出解决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途经及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
使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在现实分析、规划指标、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方面协调一致,增强了城市规划管理和实际操作的有效性,有利于缙云城市化健康较快发展2、强调与周边城镇的协调规划。
规划应缙云县的城市发展区域特点入手,充分考虑到缙云中心城市与其周边新碧、新建、东渡、七里、城北等城镇和仙都风景区在城市化发展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整体协调,合理利用区内资源与环境,协调各项设施建设及土地开发利用,统筹城市用地发展、生态绿地保护、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以及仙都风景区的共同发展与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城市远景发展留有余地,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对城市土地价值实行等级划分。
规划通过对城市现状土地价值分析,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整体效益出发,结合用地的区位,交通的通达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划分土地价值等级,合理配置各种用地功能,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利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发展现实与策略选择一、相关规划对本规划的影响与要求1、上一层次规划上一层次规划主要包括《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浙江省金衢丽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丽水地域城镇群规划》等规划,它们都对缙云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周边地区规划(1)《丽水市(莲都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缙云的影响未来丽水市(莲都区)处于集聚发展时期,空间布局主要沿金丽温高速公路向温州方向布置。
对于缙云县而言,现阶段丽水市(莲都区)的发展会对缙云的空间集聚产生某些不利的影响,不论是从自身发展要求还是和丽水市(莲都区)空间布局相协调的要求,缙云都不适合向丽水方向拓展。
(2)《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对缙云的影响缙云要融入浙中城市群中,首先是要做好与永康的功能对接,依托永康市全国现代五金产业中心的地位,积极发展五金产业,五金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向永康市靠拢,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团优势。
(3)《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对缙云的影响由于山体的阻隔,青田县与缙云县之间没有高等级公路的联系,主要是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与丽水市(莲都区)、缙云县联系在一起,形成丽缙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格局,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对缙云的影响表现在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上,主要是沿交通通道的产业空间协调布局。
(4)《武义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对缙云的影响武义县与青田县类似,现状没有高等级公路联系,主要是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与缙云县联系,主要使通过与永康市整合发展对缙云县的发展产生影响。
3、缙云已编相关规划缙云已编相关规划主要包括缙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域总体规划、各相关城镇总规以及重要地区控规等规划。
通过对已有各类规划进行拼合,分析各规划存在的问题,研究未来缙云空间发展趋势。
已有各类规划拼合评价图缙云县城南、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缙云县城东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原来总体规划的深化,基本上符合发展的要求。
缙云县五东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未对总体规划作出大的调整,总体上没有改变原有总体规划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缙云县城七里综合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原来总体规划作了适当调整,调整出了工业用地,形成了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的城市新区,但是建设用地框架太大,突破了总体规划的限制,与中心城市的联系也不够紧密,通道不畅。
新碧镇和新建镇的总体规划用地已经连在一起,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相互之间道路等基础设施通道还存在错位,阻碍了区域的联合发展,而且两个镇的工业用地也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城镇功能分区也没有协调考虑,不利于区域的整合发展。
东方镇和舒洪镇在五云城镇群中是点状发展,相对比较独立,规划不应作为发展的重点。
东方镇现有规划总体框架太大,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国家政策相违背,也与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相矛盾。
而且工业用地分为两片发展,不符合小城镇工业集中发展的原则。
舒洪镇的问题与东方镇类似,也是总体框架过大,而且工业用地过于分散,不利于发挥工业的集聚效应,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不会节约。
工业与区域发展的结合应进一步考虑。
二、缙云县域发展优势与劣势1、优势(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2)相关政策优势。
(3)工业持续发展,块状经济基础扎实。
(4)资源丰富,奠定特色产业基础。
2、劣势(1)要素制约矛盾突出。
(2)中心城市不突出,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普遍不强。
(3)区域竞争激烈。
三、对发展现实的认识1、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来,缙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4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65元(约合1346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6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