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解析:从“昵称瓶”到“歌词瓶”的火爆,看可口可乐的营销

合集下载

网络营销案例

网络营销案例

网络营销案例1:可口可乐换装上瘾,玩起歌词瓶从上一年可口可乐的“昵称瓶”成功带动20%的销售量后,可口可乐并没有懈怠,还要继续发力,继而推出“歌词瓶”来吸引消费者,这些歌词瓶上的歌词均来自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此外,消费者扫描瓶上的二维码,便可观看小段音乐动画,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让年轻人们通过瓶上的歌词或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经过“昵称瓶”后,可口可乐对“歌词瓶”的推广更显轻车熟路。

先是在类似于潘石屹、任志强等KOL的微博进行定制化产品投放,利用其名人效应让更多消费者熟知。

而后,在自身的微博上发布与歌词相关的内容,与产品配合。

于是,未出多久,我们便看到不少朋友在自身的社交平台上也晒起了有意思的歌词瓶。

网络营销2案例2:杜蕾斯杜蕾斯在2011年打造的“雨夜传奇”、“两根火腿肠的故事”以及微信的“陪聊”等等都在网络上病毒式地传播开,并成为非常经典的社交媒体营销案例。

在社交媒体时代,没有人愿意与冷冰冰、姿态高的企业对话。

杜蕾斯官方微博的第一步,就是做拟人化定位。

几经调整后,杜蕾斯逐渐变成了一个“有一点绅士,有一点坏,懂生活又很会玩的翩翩公子。

”对杜蕾斯来说,粉丝即用户。

杜蕾斯做得最好的功课之一,就是与粉丝的良性互动。

对粉丝的评论,杜蕾斯的回复总是诙谐幽默。

而杜蕾斯与粉丝共同完成的创意内容作品,则数不胜数。

当然,这些营销案例都是建立在杜蕾斯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上的,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营销效果。

而且与杜蕾斯产品的特殊属性相关,由于私密性与禁忌性,再加上精心的策划,杜蕾斯想不火都难,但其他企业及产品模仿需谨慎。

网络营销案例3:小米手机小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在2013年上半年的手机销量几乎相当于2012年全年的销量,而营收较去年同期的9.5746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

小米手机在本质上是一个电子商务的平台,而其电商系统的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

据了解,小米在米聊论坛建成了一个“荣誉开发组”,从几万人的论坛中抽一批活跃度相当高的用户,大概200-300人,他们会和小米内部同步拿到软件更新的版本。

小瓶身大创意——可口可乐的品牌共鸣营销

小瓶身大创意——可口可乐的品牌共鸣营销

小瓶身大创意——可口可乐的品牌共鸣营销
小瓶身大创意——可口可乐的品牌共鸣营销
作者:邓玉蓉;王玉洁
作者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来源:广东经济
ISSN:1005-0759
年:2017
卷:000
期:002
页码:181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创意;可口可乐;品牌共鸣营销
摘要:2013年夏季,可口可乐昵称瓶营销活动为其带来了20%的销量增长,又一年夏日来临,可口可乐再次换装,掀起夏日营销激情.从昵称瓶到歌词瓶再到台词平,可口可乐品牌形象及认可度被加固,其在营销内容生产、投放媒体选择上表现出了以情感共鸣助力营销的可持续发展性.。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通过有价值的内容来吸引人们关注的理念并不新鲜,然而把内容营销当做企业战略,并精心绘制蓝图的却极鲜见,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看一下可口可乐营销案例分析吧可口可乐营销案例1、昵称瓶、歌词瓶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因“昵称瓶”而改变,它成为了全民话题,并飞速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仅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并且在广告届的盛大节日中国艾菲奖(EFFIEAWARDS,大中华区)颁奖中摘得全场大奖。

而2014年的“歌词瓶”同样掀起了一场夏日狂欢。

2、直接用冰做的瓶子环保到无以复加地彻底的包装设计,直接用冰做成,然后将可乐直接倒入其中,而你,可以直接拿着这冰做的可乐瓶子饮用,一口下去,从嘴唇到胃,都是彻彻底底的透心凉。

3、双人可乐瓶盖新进大学谁都不认识,难免无聊无互动,于是可口可乐为了能让新近大学生互动起来,开发了这个特殊的瓶盖,只有当两个人一起反向旋转可乐的时候,可乐才能打开。

4、可口可乐社交隔离罩可口可乐发布了一支广告,广告中,可口可乐郑重其事的向人们介绍了一种可以有效阻止Phubbing一族(低头族)的伟大发明。

其实方法很简单,你需要的只是为他们佩戴上一款名为The Social Media Guard的颈罩。

这款社交隔离罩的原理和猫猫狗狗们使用的伊丽莎白面罩一样,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佩戴在人类的脖子上,并且可以将其与手机世界瞬间隔离。

针对时下人们“社交综合症”的现状,以一种幽默的手法加以表现,瓶装可口可乐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片中,与其说是发明,不如说是更好地又一次为其自身来了一次营销。

5、可以喝的可口可乐广告牌饮料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地铁车站、公交站亭、电视荧幕……无论是静态的平面广告,还是惟妙惟肖的视频广告,对于消费者而言,倘若没有亲自品尝,也很难感同身受。

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推出了一块“可以喝”的广告牌,以创新的形式与消费者互动。

配合这块“可以喝”的户外广告牌,一支“可以喝”的互动广告也同步上线。

广告经典案例可口可乐百年广告变迁案例分析

广告经典案例可口可乐百年广告变迁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推出全新营销主题强调回归产品本身03媒体技术的影响partthree媒体技术的影响partthree媒体技术的影响03媒体技术的影响partthree媒体技术的影响2信息时代推动着可口可乐去挖掘消费者心理1新媒体技术使得可口可乐的广告的传播范围更广3新媒体技术推动着可口可乐迚行创新和跨界营销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台再到21世纪的网站平面广告电视传媒的一体成型新媒体技术推动着可口可乐的广告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宣传同时也推动了其国际化战略
PART FOUR
案例延伸
04



Part Four

案例延伸
PART FOUR
案例延伸
04


Q2:为什么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还要继续投广告?
延 伸
可口可乐这样的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品牌,是不是可以不用打广告 了呢?难道停止广告人们就真的不买可口可乐了吗?为什么它还要一如既往 地花这么多钱继续打广告呢?
Taste the Feeling
也彰显了可口可乐
心的澎湃
的全球化战略。
Open Happiness
Have a coke
畅爽开怀
任何角落,随手可得
and a smile
1927
1979
2009
2016
PART THREE
媒体技术的影响
03




Part Three
的 影
媒体技术的影响

PART THREE
可口可乐百年 广告变迁
01


02
可 乐 简 介
广 告 特 点
03 媒 体 技
04

可口可乐“歌词瓶”营销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歌词瓶”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活动热度最高的三所高校,在校园内设置 “实体超大留言墙”并开展现场定制“歌词瓶” 的活动
04
明星பைடு நூலகம்应,粉丝经济
利用明星效应,KOL(Key Opinion Leader)在社会化网络上的活跃度和影响 力,制造信息高点。通过与当前人气明星 合作,最大程度上吸引粉丝注意,引起粉 丝的热力追捧
潘石屹利用微博进行分享和传播 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的参与
12
整合营销
20世纪90年代,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
授唐·舒尔茨(Don Schultz)提出的 根据企业的目标设计战略,并支配企业各种资源 以达到战略目标
消费者导向理念,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
为和市场行为
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
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
01
消费者导向
70后 “阳光总在风雨后”

男性 “做个好汉子”
02
“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5月19号—9月15号,#可口可乐歌词瓶#话
微 题标签+可口可乐“歌词瓶”图片=创意微博 博 内容,与消费者形成持续互动
扫描专属二维码进入微信页面。听歌的同时,
微 还能看到一段根据歌词创作的Flash。移动元 信
素的加入使得应用场景更加地广泛,也更利 于后期的社会化分享
出可口可乐弧形 瓶的原型,“在黑
暗中仅凭触觉即能 辨认,甚至摔倒在 地也能一眼识别”
1978 年 , 在 隐 退 30年后,可口可乐 重返中国市场,逐
渐成为最受欢迎
的软饮料之一
Part 02
Part 03
全球最大软饮料公司 每天售出17亿杯可口可乐产品 超过500个饮料品牌 200多个国家消费者
分享 分享我们的歌

从可口可乐“个性瓶”看产品营销策略

从可口可乐“个性瓶”看产品营销策略
的可 口可 乐 ,还 可 明显 的区别 ,其 中比较
典 型 的就是 语 言习惯 的不 同。例 如 ,年
“ 现代 营销学2 . 3 2 ”菲利普 一科特勒 轻 人 不讲猫 、狗 ,而 是讲 喵 星人 和汪 星
销调研是一种系统地进行信息设计 、 收集 、 木有 ”;现在流行 的一些 四字格 ,如 “ 不
在昵称瓶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之后可口可乐公司趁热打铁又上市了第二季的歌这些歌词大多来自当下最受欢迎的明星和他们的热门单曲包括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梁静茹的勇气五月天的我和我最后的倔强巴西世界杯主题歌中文版的由我们主宰
论 坛
从可 口可乐 “ 个性瓶 "看产品营销策略
李锦森
( 作者单位 :上海新 东方 学校 )

● ● ● ● 。 ● ● ● ● ● ● ●
国家 统 计 局在 2 0 1 2年 1 2月 发 布 的 个 好汉 子 ”;有 的适合 表 白 “ 蝉 鸣 的夏 尤 其是 8 0后 、9 0后 的真实想法 。另外 ,
《 2 0 1 2 年前 3 季度 中 国饮 料行 业运 行状 季 我想 遇见 嫁 ”,也有 适合 分手 的 “ 好 社 交媒 体聆 听系统 能够 发现人 们 专属 的
上涨。 “ 昵称 瓶 ” 和 “ 歌 词 瓶 ”在 发 行 前均 通 过 大 量精 细 化 的 市场 调 查 以及 客 户人 群 细分 ,设 计 时 的创 意均 以个性 化 以及 情 感 为 主 ,
发行后通过各种媒 介手段进行 了整合 营销。这种营销与社 交媒体相 结合的方式,应该是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本土化营销案例。
而碳 酸类 饮 料份 额呈 下降 趋势 。报 告 中 同 的特点 都是 非常 具有 正能量 ,感情 充 在 《营销管 理 》中所讲 : “ 一 个 细分 市 提 出 , 目前碳 酸饮 料 的市场 份额 已经 下 沛 ,充满青春活力。 降到 2 1 . 9 %,落后 于饮用水 2 5 . 7 % 以及果 汁 品类 2 2 . 2 %。 销调研 、广告创意和整合营销三大 阶段 , “ 个性 瓶” 的 品牌 战役 总体 分 为营 组 成。主要 的市 场 细分变 量 为地理 、人

最有创意事件营销案例

最有创意事件营销案例

最有创意事件营销案例具有创意的事件营销,它们不会轻易随时间而流逝,它们注定将影响历史。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最有创意事件营销案例,希望你能满意。

最有创意事件营销5大案例1、可口可乐歌词瓶可口可乐上一年的“昵称瓶”大获成功,据说成功拉动销量提升20%。

今年,可口可乐乘胜出击继续发力,推出“歌词瓶”。

从周杰伦到五月天,歌词瓶上的歌词大多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

此外,消费者扫描瓶上的二维码,便可观看小段音乐动画,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年轻人可以通过瓶上的歌词或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经过“昵称瓶”后,可口可乐对“歌词瓶”的推广更显轻车熟路。

先是在潘石屹、任志强等名人微博进行定制化产品投放,利用其名人效应让更多消费者熟知。

而后,在自身的微博上发布与歌词相关的内容,与产品配合。

于是,未出多久,我们便看到不少朋友在自身的社交平台上也晒起了有意思的歌词瓶。

2、淘宝旅行升级改名“去啊”引发海报PK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旗下航旅事业部升级为航旅事业群,“淘宝旅行”升级为全新独立品牌“去啊”。

阿里巴巴也为“去啊”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口号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引发旅游业一场拼智力、秀幽默的营销狂欢。

通过这一借力打力的群体营销事件,“去啊”吸引到了足够多的关注。

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阿里的体量之大,以及中国在线旅游界的勃勃生机。

3、ALS冰桶挑战:席卷全球的公益病毒ALS冰桶挑战可以说是今年夏天的大赢家,它由国外传入,并经国内最大的社交平台微博不断发酵。

率先接受挑战的,是科技界类似于周鸿祎、雷军、李彦宏这样的大佬们。

而后,娱乐圈的各路明星也纷纷加入活动,使冰桶挑战的热度持续升温。

围观的群众们表示虽然自己被点到名的可能性非常之小,但看着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名人们发如此亲民又好玩的视频实乃一大乐趣。

ALS中文全称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有此病的波士顿学院的着名棒球运动员PeteFrates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到这一疾病,于是发起冰桶挑战。

高价值营销案例

高价值营销案例

高价值营销案例你知道吗?可口可乐曾经搞过一个超级酷的营销活动,那就是“昵称瓶”。

一、创意的诞生。

可口可乐公司那些聪明的家伙们,肯定是想破了脑袋才想出这个点子的。

他们发现啊,现在的年轻人都特别追求个性,就像一群独特的小星球,每个都有自己的轨道和特色。

于是呢,他们就想,为啥不把可口可乐瓶变得个性化一点呢?就像给每个喝可乐的人定制一个专属瓶子一样。

所以就有了这个“昵称瓶”的创意。

二、营销的执行。

1. 瓶身设计。

他们在瓶子上印了各种各样超有趣的昵称,像“吃货”“学霸”“女神”“小清新”之类的。

这就好比给瓶子赋予了灵魂,让每一个拿起瓶子的人都感觉,“哇,这个瓶子在说我呢!”这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小标签,超有归属感。

2. 线上线下推广。

在线上,可口可乐利用社交媒体平台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他们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起了各种互动话题,比如说“找到你的可口可乐昵称”之类的。

这就像扔了一颗小石子到池塘里,激起了千层浪。

好多年轻人都纷纷参与进来,晒出自己和“昵称瓶”的合影,还@自己的小伙伴。

一下子,可口可乐的话题热度就像火箭一样飙升。

在线下呢,他们把“昵称瓶”铺货铺得到处都是。

在超市的货架上,那些印着有趣昵称的瓶子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特别吸引眼球。

而且他们还在一些便利店、餐厅等地搞促销活动,比如说买可口可乐“昵称瓶”送小礼品之类的。

三、营销的效果。

1. 销量猛增。

这个“昵称瓶”一推出,可口可乐的销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

因为消费者们觉得这个瓶子太有趣了,喝可口可乐不再仅仅是为了解渴,还像是一种自我表达。

以前可能就是随手拿一瓶可乐,现在呢,大家都要在货架上找那个印着最适合自己昵称的瓶子。

2. 品牌形象年轻化。

可口可乐通过这个活动,在年轻人心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年轻、时尚、接地气了。

以前可能在一些年轻人眼里,可口可乐就是一个传统的饮料品牌,但是“昵称瓶”让它一下子变得超级酷,就像一个很懂年轻人心思的老朋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昵称瓶”到“歌词瓶”的火爆,看可口可乐的营销今年夏天,“你是我最重要的决定”,“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我愿意为你”等几十款流行歌曲歌词被印在可口可乐的瓶身和易拉罐上。

据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这个六月份,“歌词瓶”带来可口可乐整个汽水饮料销量的增长高达10%。

早在2013年的夏天,印有“喵星人”、“小清新”、“吃货”的可口可乐昵称瓶红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在收获口碑与销量的同时,也为可口可乐的市场团队赢得了业内多项大奖和普遍好评,其中也包括《成功营销》颁发的“年度最佳内容营销案例奖”。

接下来,在这个平台、这样的市场营销方向上,它还能玩出什么创新?在做了消费者调研和洞察分析后,可口可乐中国市场团队选择了适合“含蓄表达情感”的音乐载体,“歌词瓶”由此诞生。

如果说,“昵称瓶”是人与人之间身份认同或风趣打招呼的一种方式,,那“歌词瓶”就是一种深入的情感表达与双向对话,两者都使包装本身成为一种“自媒体”。

从产品本身出发,让产品在货架上跟消费者产生独特的沟通,这样想来,全世界没有比可口可乐瓶身更大的户外媒介了。

流动性传播、策略性连接因为“昵称瓶”的成功,不难理解大家会将今年的“歌词瓶”与其对比。

按照可口可乐中国区汽水饮料市场总监鲁秀琼的话来说,“歌词瓶”是延续了“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的营销理念,“把瓶身社交化做得更加深入。

”“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是从“Liquid and Linked”翻译而来,随可口可乐公司“2020战略”而诞生。

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全球制定了“2020战略”,用十年的时间,让品牌在120多年时间内创造的规模实现翻番,也就是说,从每天供应16亿瓶可口可乐产品增至超过30亿瓶。

要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口可乐认为,关键在于“内容”。

“品牌故事的内容如液体般,自由地流向每一个角落。

但不论它们流淌到多远,都与品牌战略和目标相连,”可口可乐高级副总裁Wendy Clark在一次演讲中如此阐述“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

详细分解下来,首先要有故事,有生命力的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媒介传播;其次,邀请品牌的粉丝一起创造故事,只有这样,故事才有真实性、有说服力,被消费者主动传播;接下来,创造广泛而有效的渠道,让消费者参与进来;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所有的内容和渠道都是在品牌策略的指引下。

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出于某种情况,难以直接表达某些情感。

音乐是带感情的语言,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往往能联想到某个记忆或某个人,它可以代表一段心情、一种心意,“以歌传情”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可口可乐正是将每一瓶“歌词瓶”化身为表情达意的载体,让消费者可以向家人、朋友、爱人、同事或同学“唱出”心声,分享情谊。

这些被选择上瓶的歌词大多来自明星们脍炙人口的单曲,而且经过了精心的挑选,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群的喜好和对流行歌曲的认知区别。

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共同点是具有正能量,积极乐观。

技术突破把歌词印上瓶身,就能够称为“把包装变成自媒体、把产品社交化”吗?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要讲好故事。

“歌词瓶”的首轮推广方式与去年相似,5月中下旬开始针对意见领袖进行定制化产品投放,利用明星、KOL (意见领袖)在社会化网络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引发普通消费者的好奇心。

例如,潘石屹就晒出了送给任志强的定制版“由我们主宰”的可口可乐瓶,两人互相调侃,好不热闹。

然后,再通过社交媒体引发活跃粉丝的跟进,进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扩散作用影响到更多普通消费者。

而可口可乐的官方微博也开始出现跟“歌词瓶”相关的内容,比如,让粉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手的一句歌词等,这都是在为产品上市做预热。

5月19日,开启了转发微博加上“#可口可乐歌词瓶#”标签并@一下小伙伴就有机会获得一个专属定制瓶的活动。

随后一系列的热点话题传播中,例如高考、毕业季、世界杯、七夕情人节等,都能看到可口可乐“歌词瓶”的身影。

音乐不入耳怎么行?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瓶身上的二维码观看一小段音乐动画,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

这些音乐动画剪辑是经过了特别设计以使其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同时也是是一种新的享受音乐、分享音乐的形式。

可口可乐的代理机构安索帕称这种音乐动画为“Musicons(音乐表情符号)”。

每瓶可口可乐歌词瓶都可以让消费者分享与瓶身上歌词相关的音乐表情符号。

音乐和歌词作为载体,抓住了国人含蓄的特质;把包装做成会唱歌的瓶子。

“平台本身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鲁秀琼认为,这次“做到了全媒体、全沟通的有机整合。

真正邀请到粉丝加入,共同创造内容。

”结构关乎成败“其实,我们想出歌词和音乐这个‘Big idea(大创意)’很难,而更大的难点在于策略和落地执行,”可口可乐中国区汽水饮料市场总监鲁秀琼在接受《成功营销》专访时感慨。

“歌词瓶”的背后,涉及了可口可乐的多个部门、装瓶厂系统,以及每个部门的合作伙伴,项目跨度之大、筹备时间之长,相比去年的“昵称瓶”有过之无不及。

运营大体量、复杂的营销活动,可口可乐其实非常擅长。

背后自有玄机:战略决定结构。

关键点一:即时即刻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资源与消费者之间架构起资源配置平台。

自2012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成立社交媒体中心以来,聆听消费者呼声,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得更加直接和有效率。

这个类似“即时舆情监测”的部门,一边对接公司的各个品牌团队,另一边传达至系统外的装瓶厂,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有关“可口可乐”等关键词的意见,在社交媒体中心的疏导下,快速反馈到公司相关的节点。

一个典型的例子:“歌词瓶”项目自5月上线、在市场上铺货后,每一天,营销团队都会用一段时间聆听消费者在线上谈论什么。

他们注意到,消费者在社交媒体抱怨“要跑很多地方找‘你是我最重要的决定’、‘你在我眼中是最美’这两句歌词的瓶子”。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两款“歌词瓶”很适合婚礼,而所有的铺货是随机的。

要凑齐一定数量,就必然去很多地方寻找。

一探究,就发现了新的机会。

鲁秀琼领导的市场团队立刻与1号店合作,推出了“结婚‘歌词瓶’”系列。

当消费者有需求时,就可以在这个专区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可口可乐,来定制有名字的“歌词瓶”。

即时聆听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判断,快速调整。

“这是一个不停地聆听消费者,边做边改,边改边好的过程,”鲁秀琼说道。

可口可乐希望做一个真正贴近“此时此刻年轻人”的品牌,在最合适的时候在当地的年轻人有最合适的沟通,这就要求必须本地化运作。

在可口可乐中国,99%的员工都是中国籍,对于本土市场的运营,中国团队基本可以自己做决定。

“全球化的视野,本地化的智慧”的运营理念,是“歌词瓶”活动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关键点二:把合适的人聚在一起,效率,效率!在“歌词瓶”的推广中,有一段小插曲。

可口可乐邀请到红遍亚洲的明星金秀贤作为中国区代言,按照计划,他将参加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公关活动,正式启动“歌词瓶”上市。

但是,当时恰逢上海举办亚信峰会,原计划不得不取消。

但另一方面,由于铺货速度快,很多消费者已经在市场上看到可口可乐“歌词瓶”产品,并主动在网络上谈论并分享歌词瓶这件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既然原定的公关项目不可能发生了,一周内,如何找到好的话题,让可口可乐“歌词瓶”不仅在线上媒体,也能够在传统媒体引发大家关注?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鲁秀琼清楚地记得,参与这个营销项目的大部分同事在外地出差,只能在微信群里商量“对策”了。

5月底、6月初,在全国范围还有一个热点事件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长的心——高考。

在可口可乐“歌词瓶”团队的计划中,高考本来就在榜,只不过是规模较小的活动。

“不如抓住现有的,把它做大做响做好?”在微信群讨论中,团队确认了“高考”这个方向,还确定了具体要做什么——线上与网络媒体的合作,线下要求装瓶厂在30多个城市派样、定制高考瓶系列,与传统媒体敲定“为高考加油”等专题的合作等。

事无巨细,一切决策,不超过三小时。

这个微信群中,包括来自品牌部、整合营销部、媒介部、公关部、社交媒体中心、数字营销部、创意策略部、包装技术部、装瓶厂系统、合作伙伴等多方的人员。

跨部门,甚至是跨系统的人,为了同一个项目而聚集,快速反应、决策、执行。

与这种效率匹配的结构,是把组织单元划小,并且贴近市场。

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中国就成立了整合营销部,其工作就是将市场营销各部门全部打通。

2011年底增加了社会化营销部门(社交媒体中心),能够即时即刻了解消费者;2012年创意策略部门,更好的把握整个创意的大方向;近期,电子商务部门也在筹备中。

关键点三:有目标、有分工、有考核,还要有文化。

职能部门随时代变化和消费需求而增加,那么,如何把这些不同职能在一个营销项目中有机地整合?可口可乐的答案是——项目制,它的特点是:有目标、有分工、有时间限制。

这种制度有点像足球世界杯上的国家队,为比赛临时组队,把合适的球员组织起来,打完比赛就各回原来的岗位。

设定一位项目的负责人,从全部门去推动这个项目,围绕项目的目标来组织“Review meeting(绩效评审会)”。

以“歌词瓶”为例,所有参与项目的部门有共同的目标——市场销量和份额指标、消费者指标。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即带来的销量增长和市场份额变化。

后者所涵盖的更加复杂,包括有多少消费者变成高频率的饮用者,有多少消费者知道这个创新的产品,有多少人分享,有多少消费者会更加深入地互动(例如创造品牌故事、定制瓶等),当中又有多少人创造口碑传播等等,每一个维度后都有相应的定量指标。

除了共同的目标,针对各部门的分工不同,也会有相应的KPI考核。

例如,社交媒体中心的KPI更侧重于社会化媒体,如话题的传播性等;而对于销售部门来说,侧重分销率等。

不可避免的是,在同一个营销项目中,存在某些部门分工模糊的地方。

如果完全依靠责任和绩效考核这些硬性指标,可能无法推进工作。

这时,就要看团队人员的配合意愿了,而决定这种“默契”程度的关键,鲁秀琼认为在于“品牌、公司和员工的‘基因’”,换言之,文化所带来的强力支撑。

其实,“项目制”早就存在于可口可乐的企业DNA中,只是因为近几年的市场和经营环境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快速变化,多任务、项目制和扁平化变得更加适合这个时代,“项目制”的应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娴熟。

这样的组织拥有阶段性和时效性的目标,更倾向于分工协作,结构更加平滑。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心态也相对简单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