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梳理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间线
2017考研政治冲刺必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纪年表

2017考研政治冲刺必背:中国近现代史大事纪年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五个沿海口岸通商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产生于帝国主义在华工厂,与他国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时间早于资产阶级1844年美国和法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0年清宣宗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即位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自封天王,建立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征战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最终定都天京(江苏南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农民运动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对英赔款白银40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200万两1859年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这是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对英赔款白银85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820万两,俄国以“居中调停”为名分三次侵占中国土地150多万平方公里1861年清文宗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同治皇帝即位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政变,抓捕顾命八大臣,夺得最高权力1861年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该机构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国家翻译部门)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清恭亲王和地方汉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下,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和经济技术1875年清穆宗同治皇帝驾崩,光绪皇帝即位1883-1885年中法战争,战后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开放中国大西南门户:广西、云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作建立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国民党 一大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1924.1.20~30 ~
合作过程
合作 开始 合作 破裂
国民党 支部
孙中山在广州 召开的国民党 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 表大会,标志 着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正式建 立
全国大部分地 区以共产党员 和国民党左派 为骨干改组或 建立了各级国 民党党部
Thank You!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一 客观原因二
中外反动势力 过于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 革命,国共合作 遭到破坏
主客观
主观原因二
原因
主观原因一
右倾机会主义错 误,放弃对革命 和武装的领导权
年幼的中国共产 党缺乏革命理论 和实践经验
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一次国共合作
合作方式
1
孙中山领导的国 民党,是中国资 民党, 产阶级民主派的 主要代表。 主要代表。
2
共产党需要同孙 中山领导的国民 党实行合作,以 党实行合作, 建立反帝反封建 的统一战线。 的统一战线。
3
共产党员、青年 共产党员、 团员加入国民党, 团员加入国民党, 把国民党改造成 为各革命阶级的 联盟。 联盟。
1927年7月, 年 月 由于 “四一 二”、“七一 五”反革命政 变,致使第一 次国共合作破 裂
合作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扩大了共产党的群众影响 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握武 装力量的重要性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

史纲时间轴(一)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意义需要掌握)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侵略的斗争。
(今年是2021年,此知识点需要关注)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3年10月: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条约的内容和意义今年需要关注一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开始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06年:中国同盟会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焦点在于要不要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今年是2021年,此知识点需要关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目的是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来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同年蔡锷发起护国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什么时候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民党经过这次改组,实际上已经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那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和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在94年前,1924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五),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手批国民党各地执行部所辖范围,以及拟派各地组建地方执行部的中央执委、候补中执委和预算委员会名单。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具体帮助下,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内容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距今94年)至30日在广州召开。
这次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
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
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王烬美、李维汉等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并致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改组国民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在这次大会上,孙中山总结了历次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承认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
在孙中山主持下,大会通过了有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这个宣言,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以及商人政府派等各种错误的、反动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规定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为目标。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为革命的新“三民主义”。
为了使国民党员普遍地了解新的革命理论,并向全国人民进行宣传,大会期间,孙中山开始系统地讲解“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也是他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伟大革命精神的表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5官方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官方笔记-精讲5必修二·1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思维导图二、知识点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知识点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中共三大召开①时间:1923年6月。
②内容:大会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2)中国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国民党一大召开①时间:1924年1月。
②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国民党“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2.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阶段:工农运动再次高涨(恢复和发展)。
(2)第二阶段:黄埔军校建立。
(3)第三阶段:孙中山逝世。
(4)第四阶段:中共四大。
(5)第五阶段: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
五卅运动:1925年上海的“五卅惨案”掀起全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
五卅运动,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
省港大罢工(世界罢工之最):1925年6月起,广州、香港两地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
这次大罢工前后坚持了16个月。
【知识点2】北伐战争☆1.北伐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
2.北伐战略方针: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知识点3】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1.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以“清党”名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同共产党决裂,开始大屠杀(“七·一五政变”)。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导)。
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

国共合作知识点总结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期间的政治合作。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始于国共两党的首次正式会谈,即孙中山与共产国际的代表盛世才进行了会谈,此后两党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史称孙中山与共产国际代表首次秘密会谈。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主要应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动荡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协作,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北京政府的军阀统治。
在军事上,国共两党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共同对抗北洋政府的军阀统治。
在政治上,两党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包括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的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最终由于国共两党的矛盾和对共产党的清党运动,导致了合作的失败。
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的。
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时的政治合作,主要目标是联合全国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
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成立了国民政府,共同参与了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政治、军事和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
国共两党联合对外,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联合对内,共同进行各项抗战动员和民主建设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行动。
这一时期的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受到其他国家的压力和国内形势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国共两党的合作达到了一定的高潮,但也暴露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最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因为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分歧而破裂,最终导致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国共合作的意义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共合作虽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革命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考研政治史纲要谨记时间线,把握历史大事。
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整理分享史纲时间轴,下面看一看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事:二、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近代史——国共第一次合作

强调:合作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 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三)国民革命的发展:北伐战争 1926.7
1、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 向全国。
2、对象: 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3、主力: 国民革命军 4、领导: 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 汪精卫为主席)
张 作 霖
(一)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 工人运动失败教训
1922年,中共发表《 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 》 1923年,中共 三大 : 确立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合 作的方针。 强调:只是讨论合作,没有提出党对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2、国民党:
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3、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国民党“一大” 1、时间、地点:1924年1月 广州 2、内容: (1)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新”在反帝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主义 反对满洲贵
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
制,建立资 产阶级共和 国。
平均地权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新”在强调普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遍平等的民权;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反帝反封相结合 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在更关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注农民和工人 政策
桂林 桂林
河 郑县 南广州 广州源自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三)国民革命的发展:北伐战争 1926.7
1、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 向全国。
2、对象: 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3、主力: 国民革命军 4、领导: 广州国民政府(1925年 汪精卫为主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梳理之第一次
国共合作时间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2017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从历年考研政治真题来看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都出现过第一次国共和的相关考察。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知识点不是难点但是记忆的相对较杂,大部分考生在这部分仍然容易丢分。
为了帮助考生提高得分率,老师将系统的梳理此部分的知识点,帮助考生系统记忆。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1924年国名党一大的召开。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保证共产党的独立性、自主性。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
改组国民党为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
1、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重新抓紧侵略中国;国内各派封建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人民生活更加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人民希望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推翻西方列强和封建军阀势力。
2、必要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取得胜利。
而当时国民党在国内是具有革命性、一定的威信、一定的实力的,因而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3、可能条件:对于国民党而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尤其是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联合其他政党,进行国民党改组,进行国民革命,因而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的合作。
4、重要外因:共产国际的扶持和帮助以及推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更多的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老师建议大家通过以上详细知识点的系统复习,课下结合练习题以及真题的练习从而强化这部分的知识点,使之固化成为自身的固有知识,在考研战场上遇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试题能够顺利拿下,从而取得考研政治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