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人体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将蛋白质分析应用于医学领域,开创了蛋白质组学领域。
其中,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体液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疾病诊断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血清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原理血清蛋白质组学是一种依据不同蛋白质在电泳等技术上的分离和检测,来分析患者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量的量和质的方法。
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基础是体液中包含大量蛋白质,包括细胞因子、激素、酶和抗体等,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分子量和结构都不同。
当人体发生病变时,血液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质数量或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利用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血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来做出疾病的诊断。
二、血清蛋白质组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早期的诊断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血清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对肿瘤早期诊断提供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手段。
例如,可利用相对分子量、异常表达和图片特征等方面识别癌细胞的蛋白质,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血清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常见的致死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难度和治疗风险。
血清蛋白质组学可以检测体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结构,可以发现心脏组织和其他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参与。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在心血管疾病早期出现时识别出各种标志物来促进治疗。
例如,检测高敏感C-反应蛋白、前B型利钠肽等标记物能更准确地诊断心脏病变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基础。
四、血清蛋白质组学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血清蛋白质组学在许多其他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肝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感染等疾病中,血清蛋白质组学能够帮助鉴别症状和病因,并帮助确定肝炎乙型、艾滋病毒和输血后疾病等病因和治疗方案。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生物大分子研究的深入,蛋白质组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其研究范围涉及蛋白质大量筛选,鉴定和检测等多方面内容,而在药物研发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接下来,将详细地介绍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 蛋白质标靶发掘药物的发现一直是制约药物研究的瓶颈之一。
传统的药物筛选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很难有效地发现新的药物。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的靶标,并在该靶标上进行筛选。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提高药物的成功率。
2. 药物毒性评估药物研发中,药物毒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药物毒性评估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时间长、费用高、效果差等。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快速鉴定药物对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个生物的影响,特别是对药物的副作用有很好的评估作用。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够鉴定药物对蛋白质的作用,进一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3. 药物疗效监测药物的疗效监测是药物研发的一个关键方面。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情况,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并评估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观察药物对蛋白质的影响程度和持久时间。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并推动药物研发向前发展。
4.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近年来,个体化用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首先,在个体化用药过程中,可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并进一步对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调整。
这将大大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够检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生理状况,进一步提升个体化用药的准确性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药物标靶发掘、药物毒性评估、药物疗效监测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并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提升。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中。
本文将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三个方面,探讨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是指对于所有基因产生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蛋白质是细胞大分子之一,其结构和功能与生物体的机能密切相关。
因此,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对于诊断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肿瘤标志物,从而进行肿瘤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同时,蛋白质质谱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通过血液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测定,可以诊断出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疾病。
除此之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能检测出某些遗传病,例如蛋白质组学在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中的应用。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出患者的血红蛋白型式,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蛋白质组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其应用能够更准确、快速地诊断出某些疾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精度。
二、基因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基因组学是指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基因组学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基因组学技术被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基因组序列的差异,从而进行肿瘤的预测和定位。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医生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组检测,从而预测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此外,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基因组学技术也是非常实用的。
以肠道微生物群落为例,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出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肠道是否存在问题,从而进行调整治疗。
三、转录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转录组学是研究转录组分子组成和功能的学科,其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肝癌的诊断中,转录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寻找肝癌标记物。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潜力

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潜力在医学领域,疾病的准确诊断一直是医疗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逐渐展现出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
要理解蛋白质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蛋白质组学。
简单来说,蛋白质组学就是研究一个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它们的种类、数量和状态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蛋白质组学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往往只能提供疾病在某个阶段的宏观表现,而蛋白质组学能够从分子水平深入挖掘疾病的本质。
例如,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变化,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疾病的迹象,甚至在症状出现之前就进行诊断。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癌症为例,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蛋白质的异常变化。
蛋白质组学可以同时分析大量的蛋白质,从而发现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癌症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例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蛋白质标志物。
然而,单一的标志物往往存在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同时检测多个标志物,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癌症,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可以检测到血液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如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等。
这些蛋白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心脏功能的状态,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蛋白质组学也为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诊断一直是个难题。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前景1.引言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全集与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定量、修饰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机制、疾病发生机理以及药物研发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前景。
2.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价值2.1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通过比较健康与疾病患者的蛋白质组差异,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早期疾病诊断、疾病分类以及疾病预后评估等方面,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2药物研发的辅助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用于药物靶点的筛选与鉴定。
通过对蛋白质组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为药物研发寻找合适的靶点。
此外,蛋白质修饰分析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而优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3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支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表达、互作与修饰数据,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
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蛋白质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网络等信息,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3.蛋白质组学的未来前景3.1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当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和细胞水平,而忽视了单个细胞的差异。
随着单细胞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实现对单个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细胞异质性与疾病发生机制的关系。
3.2功能蛋白组学传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关注蛋白质的表达量与修饰状态,而对于蛋白质的功能了解较少。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重视蛋白质的功能与蛋白质网络的构建,以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促进疾病治疗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4.结论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药物研发、生物信息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生物体的认识,为疾病治疗和定制化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精确的支持。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研发的速度和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包括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剂量选择等方面。
一、药物靶点的发现与验证药物研发的第一步是确定治疗的靶点,即体内参与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
例如,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测上万种蛋白质,对药物靶点的筛选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时,蛋白质组学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对靶点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优化药物结构。
药物靶点的验证也是药物研发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外和体内实验,费时费力。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变化,验证靶点的可靠性。
例如,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质谱分析可以确定两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判断药物是否成功影响了该作用。
二、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研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药物的安全性评价。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药物对蛋白质产生的影响,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例如,在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中,患者的肝蛋白谱可能发生改变。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对比正常人和肝功能不良患者的肝蛋白谱变化,评估药物对患者肝脏功能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药物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也是研发的重点,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习性,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清除和吸收情况。
传统的方法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而蛋白质组学分析对动物实验的数量和时间也有所减少。
三、药物剂量选择在药物研发的最后阶段,药物的剂量选择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至关重要。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体内蛋白质与药物的浓度关系,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机。
此外,蛋白质组学技术还可以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监测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总之,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不断加大,推动了药物研发的进程,缩短了研发周期。
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

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研究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和分析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
蛋白质组是一个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全集,包括蛋白质的类型、数量以及它们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和功能。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等。
其中蛋白质组分离的方法有凝胶电泳、液相色谱和质谱等。
蛋白质组鉴定主要通过质谱技术,利用质谱仪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析,识别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组定量分析主要通过体内或体外标记的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通过比较病人和正常人的蛋白质组差异,可以发现许多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通过分析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筛选出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药物靶点。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分析植物的蛋白质组,可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害虫、病原体等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应激响应机制。
蛋白质组学还可以用于培育高产、高质量的农作物品种,通过对抗原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可以筛选出优质农作物的种子。
蛋白质组学还在微生物学、生态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微生物学中,蛋白质组学可以帮助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抗药性和致病机制等。
在生态学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和物种互作等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
在食品安全中,蛋白质组学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食源性病原体,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通过研究蛋白质组的组成和功能,可以为医学、农业、生态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蛋白质组学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已经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对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进行全面、系统性地研究,以期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和病理生理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全面、精准、有效的依据。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发现很多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分子之一,能够发挥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功能。
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含量、修饰、分布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对蛋白质的全面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临床上已经使用较为广泛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指标。
然而,PSA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标志物,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患者体液、组织等样本中的所有蛋白质,寻找出与前列腺癌特异性相关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研究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诸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都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许多基因调控、分子信号传导、代谢通路等方面的生物学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对这些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例如,目前已经使用较为广泛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药物赫赛汀,是一种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
然而,HER2阳性乳腺癌在发病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通过比较HER2阳性和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组成差异,分析与HER2阳性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生物学机制,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三、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改善传统诊断方法的效能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传统的诊断方法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而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改善传统诊断方法的效能。
例如,肺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肺癌标志物CEA等单一或少量标志物,但是这些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比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生物信息学是构成蛋白质组学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包括分析处理复杂的2DE图谱和搜索、构建蛋 白质组数据库。用于2DE分析的商业化软件有Image Master、Melanie3、Protein-Mine,免费的 Flicker程序和Web-Gel也可在网上对2DE图像进行 分析。SWISS-PROT、TerMBL和NCBInr为最常用的数 据库。目前这些数据库已经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了 共享,为今后不断完善蛋白质信息提供了平台。
研究技术 主要分为 三种技术
蛋白质组学 分离技术
生物信息 分析技术
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
蛋白质分离的核心技术是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2D-PAGE)。其第一向是等电聚(IEF),根 据等电点的不同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第二向是按分 子量的不同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SDS-PAGE)进行分离。 该技术主要用于分离细胞或组织蛋白质抽提 物.构建特定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特定条 件下蛋白质的状况:进行蛋白质组差异比较。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及常用技术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认识细胞内全 部表达蛋白,包括数目、序列和表达蛋白的更新 ,转译后对蛋白的修饰,以及蛋白与蛋白、蛋白 与其它分子之间在细胞内、细胞膜和细胞外的相 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 鉴定技术
根据研究把RPPM应用于恶性肿瘤侵袭边缘 pro-suvival通路活化的研究。通过构建前列腺正 常上皮、皮内肿物和侵袭性癌的蛋白质阵列,分 析关键点蛋白质状态,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的侵 袭性与Akt磷酸化增加、凋亡通路抑制以及细胞外 调节激酶(ERK)磷酸化降低有关。其中AKT的改 变在正常上皮向PIN过渡期尤为显著,并伴有下游 凋亡通路抑制。这提示Akt可能是肿瘤细胞的一个 高位连接蛋白,通过抑制这种蛋白可能会影响到 整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中一些关键的蛋白质功能, 这优于单纯用药物作用于某一个信号蛋白质,对 肿瘤治疗中靶点的选择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L/O/G/O
Thank You!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相关基因发生突变, 导致蛋白质的空间构成。翻译后修饰发生改变, 造成细胞周期失控,细胞凋亡机制紊乱,细胞转 移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异常。 蛋白质组学可以分析、鉴定细胞同肿瘤细胞的蛋 白差异,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 用的信息。
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癌上的应用
胰腺癌是外科治疗效果最差的肿瘤之一,其5 年生存率不到5%,这与缺乏早期诊断的可靠办法 有关。糖链抗原19-9(CA19-9)作为胰腺癌组织 分泌的黏蛋白抗原,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高 ,在胰腺癌早期诊断筛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现在可利用SELDI技术分析胰腺癌病人同正常人 的血清并鉴定出两个最具有识别能力的蛋白质峰 ,诊断敏感度为78%,特异性为97%,高于现有 的血清标准标记物CA19-9。并且三者联用的诊断 准确率更高。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病尤其是老 年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临床上主 要有阿尔茨海默症(AD)帕金森症等,临床上尚 未找到特效的治疗方法.也很难抓住良好的治疗 时机。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AD的脑脊液和/或血浆 蛋白特异性改变,可为AD的诊断、治疗药物的设 计和筛选奠定基础。通过分析AD病人血浆蛋白后 发现,AD相关蛋白载脂蛋白E、tau-1和早老蛋白 2均可在病人血浆中检测到,提示位于细胞器的 tau-1和早老蛋白2外流到血浆中,并且达到可检 测的水平,对这些蛋白在血浆中异构体的分析将 有助于脑部疾病的诊断,而不需要损伤脑组织。
L/O/G/O
白质组学在临床疾病 中的应用
大多数疾病从蛋白质角度看都可以认为是一种 蛋白质缺陷病,在其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即使 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早期,在蛋白质水平上往往就 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到机体的功能最终导 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我们可以 分析相关疾病病人的体液,建立完整的蛋白质数 据库。结合各种生理病理过程,利用与疾病相关 的多种生物学标记物。有助于各种疾病的早期发 现和治疗。
蛋白质组学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由受体或其它可接受信号的 分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是当今科 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为信号系统研究的进行 提供了有利的工具。反向蛋白质微阵列(RPPM) 不同于常用的蛋白质阵列是将探针固定,RPPM是 将来源不同时期病变的细胞蛋白质固定。这种技 术具有高敏感性、精确度和线性关系,可用来辨 别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情况。
www.themegallery.பைடு நூலகம்om
蛋白质组学鉴定技术
实现蛋白质分离后.需要对单一蛋白质进行鉴定。常将 2DE后凝胶染色,把目的蛋白斑点切下,用相应的酶降解 为多肽碎片,用质谱仪分析。常用的质谱有电喷雾电离质 谱(ESI)和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一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这两种质谱可成功地用于蛋白质等生物 大分子分子量的测定.肽图的测定和蛋白质及多糖序列以 及翻译后修饰的测定等方面。 其中在MALDI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了表面放大激光解析 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其最大的 特色在于样本无须进行精细分离,粗样本可直接滴加到表 面经过特殊修饰的芯片上,即可同时检测几千种蛋白质. 还可以发现样本中许多被掩盖的低浓度蛋白质,增加发现 生物标记物的机会,所以SELDI-TOF-MS技术更加适用于临 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