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地质系统

合集下载

地史学二——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史学二——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考古测年(陶瓷、砖瓦等经历高温的物体), 沉积物测年(经历阳光暴晒)。
陶瓷真伪鉴定
萨拉乌苏河第四纪地层年代
LiBS etal_AGS_V81_2007_Phases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dicated by primary chemical elements and paleontological records in the Upper Pleistocene-Holocene Series for the Salawusu River Valley, China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地层 古生物
绝对年代测定方法
钾-氩(40K-40Ar) 铀-铅(U-Pb) 铷-锶(Rb-Sr) 氩-氩(40Ar-39Ar) 碳十四(14C) 铀系(U) 树轮、石笋、珊瑚 古地磁 冰川&湖泊纹泥 氨基酸外消旋(AAR ) …… 热释光(TL) 光释光(OSL) 光释光测年简介 宇宙射线(TCN) 电子自旋共振 中寒武世Є2 早寒武世Є1 时代: 晚 中 早
地层 寒武系Є 上寒武统Є3 中寒武统Є2 下寒武统Є1 地层: 上 中 下
如: ……
显生宙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显生宇 ; 显生宇为_________ 显生宙 时期形成的地层。 中生代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中生界 ; 中生界为_________ 中生代 时期形成的地层。 侏罗纪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侏罗系 ; 侏罗系为_________ 侏罗纪 时期形成的地层。 早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下侏罗统 ; 下侏罗统为_________ 早侏罗世时期形成的地层。 中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中侏罗统 ; 中侏罗统为_________ 中侏罗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晚侏罗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上侏罗统 ; 上侏罗统为_________ 晚侏罗世时期形成的地层。 全新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全新统 ; 全新统为_________ 全新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更新世形成的地层为_________ 更新统 ; 更新统为_________ 更新世 时期形成的地层。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简要介绍)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简要介绍)

中生代中期的生物面貌
(4)新生代( 0.7 - 0亿年前)
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是最新的地质时期。生物发展 逐渐接近现代生物特征,所以取名新生代。陆生动物以大量 出现哺乳类为特征。植物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第三纪之 后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造就了世界上最年轻最雄伟的喜 马拉雅山系和美州西海岸的海岸山脉及安底斯山脉等年轻而 高大的山脉,形成了现今的海洋和大陆分布格局。
地壳的构造运动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生物发生和演变的特征都会记录在不同时期的岩石之中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运用现代地质学知识通过比较和推理可恢复地球的特别是地壳的演化历史过程
第4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构造
• 4.1 地质年代 • 4.2地质构造 • 4.3 地质构造对建设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及设防原 则 • 4.4 地质图及其阅读
4.2.2 地质年代表 有了划分相对年代,绝对年龄的原则,就可以按年 代的顺序把地质历史进行系统性编年。按照年代顺序排列, 用来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称 为地质年代表。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个地质年代单位及其开 始和延续的年龄。 (1)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学家根据地壳的几次大的构造变动和生物演变 的阶段性,把地质历史分为宙、代、纪、世称为地质年代 单位。对于特定地质年代内所形成的岩石体,称为时间地 层单位。时间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2)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在1756年提出,现代地质年代表在19世 纪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和充实。
各种褶皱构造
2、褶曲 1)褶曲的基本形式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的岩层较老,而外侧岩层较新, 称为背斜。其在地面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重 复出现。
褶皱构造:褶皱“一词表明了原来平坦的岩层,受构造运动力的作用形成褶曲。岩层褶皱 后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都已发生改变,但其连续性未受到破坏。构造运动是导致褶皱存 在的直接原因。 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 ,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 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

科普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

科普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

科普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地球的地质历史是指地球形成至今所经历的一系列演变过程。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自形成以来的种种变化,包括地壳运动、岩石的形成与变质、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等。

本文将为你科普地球的地质历史。

一、地球的形成与初期演化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当时的地球充满着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

在形成初期,地球表面炽热且没有大气层和水,主要由岩浆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开始冷却并逐渐形成了地壳。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一些巨大的构造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以不断移动与相互碰撞而引发地壳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通过研究板块构造,科学家们发现了地球上的地震带、火山带和大地山脉等地质现象。

三、岩石的形成与变质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而岩石则是由不同矿物质和化学元素组成的。

岩石的形成过程中包含了岩浆的凝固、沉积岩的沉积和堆积、变质岩的加热和变化等过程。

通过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历史演变。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是地球地质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作用、气候变化和水体的侵蚀都会对地表地貌产生影响。

例如,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峡谷和河谷;风化和冻融作用会导致岩石破碎和形成岩石棱柱等。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科学家们可以揭示地球演化的线索。

五、化石记录的地质历史化石是地球古生物历史的重要证据。

生物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和灭绝事件,为科学家们研究地球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重建过去的生态系统,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生活方式和地理分布。

六、地球的时间尺度与地质年代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科学家们将地质历史分为了一系列的时期,形成了地质年代系统。

地质年代系统根据地球上的岩石和化石进行划分和称呼,如寒武纪、白垩纪等。

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地质特征和生物演化情况。

地质年代划分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系统dìcãngxìtǒng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

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

“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

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

“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

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îu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

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

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

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

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

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îu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

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

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

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

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

关于地质年代的知识1. 什么是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用于描述地球上不同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层中化石的存在和地质事件的序列来确定的,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2. 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化石和地层。

化石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化石是生物的遗骸或痕迹,它们存在于不同地层中并有不同的年代,根据不同化石的组合和演变,可以确定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层则是指不同时期地壳中的岩石层序,根据岩石层序的特征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可以确定地质年代的划分。

3.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方法地质学家使用多种方法来划分地质年代,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法。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法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速率来确定它们的年龄。

其他方法还包括地层对比法、古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等。

4.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主要的地质年代单位地质年代的划分从大到小依次为:代、纪、世、期和阶。

最大的单位是代,它表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代下面是纪,纪又分为三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下面是世,世表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如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等。

世下面是期,期表示地质历史上更小的时间段,如早白垩世、中白垩世和晚白垩世等。

期再细分为阶,阶表示更具体的地质时期,如白垩纪的底部有下白垩统、中部有中白垩统和上部有上白垩统等。

5. 地质年代的划分有哪些重要的地质事件地质年代的划分主要基于地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化过程。

重要的地质事件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变形、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气候的变化和大规模生物灭绝等。

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包括板块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气候的变化可以导致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大规模生物灭绝则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地质学】地质年代

【地质学】地质年代

标准化石
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 数量多,分布广的生物化石。 如,三叶虫、笔石、腕足动物
菊石
三 叶 虫
§1.
相对年代的确定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 发生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件保留在地质 历史留下的物质纪录中。 可根据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 切割穿插定律
新生代(界) 第四纪(系) 新近纪(系) 古近纪(系) Q R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0 65
白垩纪(系) 中生代(界) 侏罗纪(系) 三迭纪(系) 显生宙 二叠纪(系) 石炭纪(系) 泥盆纪(系) 志留纪(系) 奥陶纪(系) 寒武纪(系) 震旦纪(系)
K
J
T 248
古生代(界)
P C D S O C
隐生宙
250 Ma
生 态 环 境
150
Ma
生 态 环 境
0.5 Ma
生 态 环 境
生物地层学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生物化石使不同地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 成为可能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为不同地 区的岩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依据。
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
对用于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生物 化石要求有一定的条件:
对于侵入体之间或侵入体与围岩之间的相 对年代(顺序)的确定,可使用切割定律。
切割穿插定律 ——
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 切割者年代新,被切割者年代老。
6
1 4 5 3
2

2(3)
时代老


时代新

岩 石 的 切 割 与 穿 插 关 系
岩体与沉积岩的穿插关系
晚于被切割的地层的时代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重要性
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是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人类认 识地球、了解地球演变提供了基础。
它们对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震监测和灾害防治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年代和地层系统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为人类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地层的分类
根据地层的成因、组成和特征,可以 将地层分为沉积地层、火山岩地层、 变质岩地层等类型。
地层的特征与识别
地层的特征
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不同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同时,地层中还可 能含有化石、矿化等特征。
地层的识别
在地貌和地质调查中,通过观察岩石的岩性、颜色、结构、构造等特征,以及 测量地层的厚度和间距,可以识别和划分地层。
02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的划分
绝对年代与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是指地球上某一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相对 年代则是依据地层上下关系和地层特征来确定的地质事件 先后顺序。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根据地壳发展和生物演化的不同阶段,地质年代被划分为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代又可细分为若干个纪。
前寒武纪和寒武纪
要依据。
总结词
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在 考古研究中具有不可或 缺的作用,有助于深入 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
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
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 入,利用地质年代及地 层系统的研究成果,可 以更准确地揭示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为人类文明的保护和研
究提供科学支持。
06
结论
对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的总结
1
地质年代是地球历史的时间划分,通过放射性定 年法等技术确定,有助于理解地球演化历史。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

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一地层层序的建立1 地层的概念地层——即能以某种界面分开的、具某种相同特征的层状地质体。

指一切成层岩层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变质岩和火成岩岩层——非正规术语地层学——是地质学中研究地壳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层状岩石的各种特征和属性,包括岩层的形状、分布、岩性、化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而说明其形成环境、形成方式、形成时间和变化的历史地层特征——指客观存在的岩石物质,包括岩性、生物、矿物、磁极性、电性、地震感应等方面的性质和变化。

地层属性——指对于某种或某几种特征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推论解释和认识,如时间、沉积环境等。

2 化石层序律——指不同岩层中所含的化石内容各不相同,可根据相同的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3 地层层序律(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指未经扰动的层状岩体中,下面的岩层是较早时期形成的,上覆岩层是较晚时期形成的。

即“下老上新”相同时代的地层就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吗?不一定1. 相同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沉积环境2. 相同的时代也可有不同的埋藏和保存环境.4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5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二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如岩性、化石和不整合面等)将地层组织成相应的单位。

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多重地层单位:岩石有多少种可以用于地层划分的特征,就有多少种地层划分,即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划分的结果为多重地层单位。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层的物质属性2.1 岩石学特征包括组成地层的岩石的颜色、矿物组分或结构组分、结构、组构和沉积构造等。

岩性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连续岩层可以划分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岩性不同的地层体应该划分为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

2.2 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组分(类别),以及生物化石的含量、生物化石的保存状态、生物化石之间及生物化石和围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5U——207Pb 238
U——208Pb 40K——40Ar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的划分
当前国际上趋向于把地层划分成三套性质不同的地层系统: 由高到低分为:
1. 岩石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
群:是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相伴随在一起的, 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而成。有些厚度巨大、
第一节、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
1.地层层序法: 地层层序定律:正常的地层总是老的先沉积在下,而新的则后沉 积在上,这种新老地层的覆盖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2.古生物比较法: 地球自有生物以来,每一个地质时期有其相应的生物繁盛,随着 时间的推移,生物的演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在某 一地史阶段绝灭的种属不会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出现。这个规律叫 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因此上下地层中的化石种类和组合不同。 人们常利用标准化石来进行地层对比。 标准化石:演化快,生存短,分布广。 3.标准地层对比法 同一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往往具有相似的岩性特征,而不同时期形 成的地层其岩性往往不同,因此在一定的地区内,可根据各地地 层的岩性变化来划分对比地层。一般采用标志层的方法: 标志层:已知相对地质年代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和特征的, 易为人们辨认的。
典 型 的 化 石 标 本
典 型 的 化 石 标 本
典 型 的 化 石 标 本
典型的化石标本
典型的化石标本
典型的化石标本
典 型 的 化 石 标 本
典 型 的 化 石 标 本
第三节、我国地史简述
一、太古宇(Ar): 主要出露于华北,为中深变质到深变质的各类片岩、 片麻岩。原岩以半粘土质碎屑岩类居多。
四、中生界(Mz)
三叠系(T):南方属海相沉积区,北方为陆相沉积区。 侏罗系(J):内陆盆地沉积和膏盐沉积。 白垩系(K):内陆盆地沉积和膏盐沉积,并伴有大量火山喷发。
五、新生界(Qz)
第三系(E):多为陆相砂砾岩沉积。 第四系(Q):各种松散的堆积物。
课后思考: 1. 熟悉下列概念:地层,地层层序律. 2. 年代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各 是依据什么进行地层划分的? 3. 熟悉地质年代表前四列内容(注意区分地质年代 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熟悉地层代号)。 4. 岩性地层单位从小到大分为哪四个级别?其中的 “组”代表怎样的地质意义? 5.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哪几种,分别代表了怎样的 地质意义?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

65
早白垩世(统) 135 晚侏罗世(统) 侏罗纪(系)J 中侏罗世(统) 早侏罗世(统) 晚三叠世(统) 三叠纪(系)T 二叠纪(系)P 中三叠世(统) 早三叠世(统) 晚二叠世(统) 250 早二叠统 晚石炭世(统) 石炭纪(系)C 中石炭世(统) 早石炭世(统) 晚泥盆世(统) 355 泥盆纪(系)D 中泥盆世(统) 早泥盆世(统) 290 205
裸露无脊椎动 物出现
晋宁 吕梁 阜平
)(古古 界代元 太 古 宙 ( 宇 ) (冥 宇古 )宙
Pt1 Ar2
( 新 界代太 ) 古 ( 古 界代太 ) 古 成地 球 形
生原 物 核 生命现象开始
Ar1AR
泥盆纪(系)D 盛物类及藻进植裸 繁植菌类化物蕨
HD
地 球 生 物 史
生物演化中三类生物起关键作用:蓝绿藻,维管植物,人类
整合和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整合接触的形成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
平 行 不 整 合 的 形 成
二、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法
同位素地质年龄是测量岩石或地层形 成至今的时间间隔, 也叫绝对年龄。 主要用于:不含化石的哑地层年龄 岩浆岩的年龄 变质岩的年龄 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岩石自形
成以后其中的放射性元素持续衰变,不同的时 期, 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与其衰变产物—稳定 同位素的比值不同,据此可推断岩石形成的年 龄。如:
岩类复杂,又因构造运动使原始顺序无法重建的一大套地层也可视 为一个特殊的群。
组:是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是由岩性、岩相、变质程度较为均
一,并与上下层有明显界限的一套岩层组成。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 百米不等,有些可达数千米。
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岩性特征与组内相邻岩层有明显
区别。
层: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一个明显的特殊与相邻 的地层单位中的化石有区别的岩层体。 (生物带: 延限带,顶峰带) 3.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某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岩层体。其顶底 界限均为等时面。可分为六个级别:
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 宇 ----------(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时间带-----(时)

白垩纪(系)K

中 生 代 ( 界 )
燕 山
侏罗纪(系)J
三叠纪(系)T
印 支 ( 海 西 ) 华 力 西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二叠纪(系)P
古 生 代 ( 界 )
石炭纪(系)C
植蕨 物类 繁及 盛原 始 裸 子
两 栖 动 物 繁 盛 盛鱼 类 繁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界) Mz

古 生 代 (界) Pz
生物的演化
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及代号) 宙 (宇) 代(界) 纪(系) 构造 阶 段及 构 造运动 生物界 植物 动物
第四纪(系)Q

新 生 代 ( 界 )
新第三纪(系)N 老第三纪(系)E
喜新 马阿 拉尔 雅卑 斯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出哺 现乳 人动 类物 与 鸟 类 繁 盛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代(界)
纪(系)
世(统)
同位素 年龄值 (Ma)
0.01 25 23
二、地质年代表
(括号中为地层单位)
显 生
晚志留世(统) 410 古 生 代 奥陶纪(系)O 志留纪(系)S 中志留世(统) 早志留世(统) 晚奥陶世(统) 中奥陶世(统) 早奥陶世(统) (界) Pz 元古宙 (宇) 新元古代(界)Pt3 Pt 中元古代(界)Pt2 古元古代(界)Pt1 太古宙 新太古代 (界) Ar2 (宇) 古太古代(界)Ar1 Ar 冥古宙 (宇) HD 寒武纪(系)E 晚寒武世(统) 510 中寒武世(统) 早寒武世(统) 震旦纪(系)Z 青白口纪(系) Qb 蓟县纪(系) Jx 长城纪(系) CHc 滹沱纪(系) Ht 未名 1800 2500 3100 3850—46 00 晚震旦世(统) 570 早震旦世(统) 800 1000 439
元古宇---------元古宙 古生界---------古生代 石炭系---------石炭纪 上石炭统-----晚石炭世
最常见的是年代地层单位“统”下再分组, 如C2b代表古生界—石炭系—中石炭统本溪组
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及代号)

(宇) 第四纪(系)Q 新 生 代 (界) Kz 中 生 代 新第三纪(系)N 全新世(统) 更新世(统) 上新世(统) 中新世(统) 渐新世(统) 老第三纪(系)E 白垩纪(系)K 始新世(统) 古新世(统) 晚白垩世(统)
如 何 判 断 地 层 是 正 常 还 是 倒 转
贝 壳 的 形 态
地 球 生 物 演 化
4.地层接触关系法 整合接触:地壳持续下降,不同时代地层连续沉积。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地壳经过一定时期有上升,早先形成的地层露出 水面,遭受风化、剥蚀,形成高低不平的侵蚀面,然后再下降接受沉积, 上下两套地层大致平行,但其间存在一个侵蚀面,叫不整合面,并缺失一 部分地层。 地层的接触关系 角度(斜交)不整合接触: 在地壳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过 程中,原来的地层因地壳剧 烈运动而发生褶皱和断裂时, C 岩层产生不同程度的倾斜, 当这套地层露出水面,经风 化剥蚀再接受沉积。 O
地层的概念及学习地层的意义
地层:地质学上把某一地质年代形成
的一套岩层(无论是沉积岩,火山碎 屑岩还是变质岩)称为哪个时代的地 层。 (也包括层状分布的火山岩)
学习地层的意义:
•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确定生成
顺序 •了解生物演化及分布规律 •研究古地理,古环境变迁 •研究地壳运动的规律 •矿产勘查与开采
显 古 生 生 宙 代 (界) 寒武纪(系)E Pz 元古代新 ( 宙界 元 (宇 ) 古 )Pt )(古中 界代元
Pt3 Pt2
志留纪(系)S
加 里 东
奥陶纪(系)O
藻 类 及 菌 类 植 物 繁 盛
海 生 无 脊 椎 动 物 繁 盛
Kz Mz Pz
震旦纪(系)Z 青白口纪(系) 蓟县纪(系) 长城纪(系) 滹沱纪(系) 未名
地质学与矿物学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谢玉玲,徐九华,李克庆
第四章、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地层的概念及学习地层的意义 第一节、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
一、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法 二、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法
第二节、地质年代及地层系统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单位的划分 二、地质年代表
第三节、我国地史简述 课后复习
二、元古宇(Pt): 分布于华北及长江流域,在华北地区下元古界主要是 浅变质的沉积岩系或沉积火山岩系,中上元古界主要 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夹浅变质碎屑岩。岩性主要有灰岩、 白云质灰岩、大理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
三、古生界(Pz):
早古生界:寒武系():在华北和华南均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奥陶系(O):同寒武系, 华北缺失上奥陶统。 志留系(S):在华北缺失,华南主要为海相砂页岩沉积。 晚古生界:泥盆系(D):华北缺失,华南为海相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 石炭系(C):华北缺失下石炭统,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互相的 含煤砂页岩沉积。华南为海相碳酸盐沉积。 二叠系(P):华北为陆相含煤沉积和红色沉积。华南下统 为浅海石灰岩,上统为含煤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