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之宇文皓月创作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fgl--冰水积层b--火山堆积层col--崩积层del--滑坡堆积set--泥石流o--生物堆积ch--化学堆积物pr--成因不明沉积人工填土(ml)冲击(al)洪积(pl)坡积(dl)沼泽沉积(h)海相沉积(m)海陆交互相(mc)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1)山区河谷冲积物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分歧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
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
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
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
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
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干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
地质年代表

界和代
系和纪
放射性测定的年龄(百万年)
单位时间长度
单位开始年龄
新生
第四
2
2
第三
65
67
中生
白垩
70
137
侏罗
58
195
三叠
35
230
古生
二叠
55
285
石炭
65
350
泥盆
55
405
志留
3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40
奥陶
60
500
寒武
70
570
元古
太古
3000+
3600+
地层单位、地层符号(国家科委批准)
下元古界Pt1
太古界Ar
地质年代:在地球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地壳表面都有一套相应的地层生成。研究地层和它们之间的层序,按其形成的时间距离现在的的长短,分为各个不同时期,称为地质时代。地壳上全部地层的时代分为五个大的部分:
太古代(Ar)、元古代(Pt)、古生代(Pz)、中生代(Mz)、新生代(Cz)。
地层: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地层系统
与标准层关系
新
生
界
KZ
第
四
系
Q
全新统Q4
更新统QP
上更新统Q3
中更新统Q2
K0-K1
下更新统Q1
七个泉组
新
第
三
系
N
上新统N2
上部上新统N23
狮子沟组
K1-K2
中部上新统N22
上油砂山组
K2-K3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1。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与时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太古宙,三十八主要分布在北华片、片麻岩火山岩五台运动花岗嵌元古宙,二十五宙分古中新三代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震旦纪,荒诞极无脊椎动物找裸替显生宙,五亿七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大量化石在地层寒武奥陶与志留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陆栖中生代,两亿五秦祁昆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陆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新生代,三、四纪哺乳动物盖被子台湾喜马被海淹二百万年(前)褶成山事过不久人出现只是暂把地球看3、岩浆岩矿物共生规律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不足变木多发光过剩结晶成石英4。
莫氏硬度计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5。
向斜背斜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6、岩石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7。
中华大地构造歌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东西排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东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太平洋底西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高原山脉大台阶,地理环境定型迟。
板内拉张控成矿,灾害地震应力异、8、某不知名口诀太元古中新生代,震寒奥志泥石炭,二三侏白第三四,古始渐中上更全。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质密,抗侵蚀,成山岭。
9。
地质灾害防治口诀地质灾害特别猖狂,山区农村易遭殃, 崩塌滑坡泥石流,毁房毁路灰桥梁。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地质年代表(全)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宙 (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全新世 (Q4/Qh) Holocene 更新世 (Q1Q2Q3/Qp) Pleistocene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构造阶段 大 阶 段 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植物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Jurassic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2)
( 燕 老 山段阿 尔 阶)卑 段 斯 阶
印支 阶段
爬行 动物 繁盛
三叠纪(T) 中三叠世(T ) 2
Triassic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1)
40 290
18 13.2 16.5 12
23.3 36.5 53 65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喜新 马阿 拉尔 卑 雅斯 阶阶 段段
)
哺 乳 动 动 繁 盛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 东部低平,湖泊 广布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 类急速发展 (我国尚无古新 世地层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 火成岩活动矿产 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 南山俱成,大陆 煤田生成 裸子 植物 繁盛 中国南部最后一 次海侵,恐龙哺 乳 类发育
晚 古 生 代 (Pz2)
P a l a e o z o i c
石炭纪©
晚石炭世(C3) 72 362(355)
Carboniferou 中石炭世(C ) 2 s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印 支 海 西 阶 段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 新南最大海侵, 造山作用强烈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重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1.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冥古宙,四十六(亿年)地球一片灰蒙蒙太古宙,三十八主要散布在北华片、片麻岩火山岩五台运动花岗嵌元古宙,二十五宙分古中新三代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震旦纪,荒谬极无脊椎植物找裸替显生宙,五亿七宙分三代古、中、新古生代,好繁盛少量化石在地层寒武奥陶和志留海生无脊水中游鱼类生在泥盆里石炭二叠水陆栖中生代,两亿五秦祁昆仑画条弧南方为海北为陆侏罗纪,爬着行地上霸主是恐龙白垩纪,环境恶恐龙菊石全绝灭重生代,三、四纪哺乳植物盖被子台湾喜马被海淹二百万年(前)褶成山事过不久人出现不过暂把地球看3.岩浆岩矿物共生规律二氧化硅定共生金硅氧化不相容缺乏变木多发光过剩结晶成石英4.莫氏硬度计一滑二石三方解四莹五磷六正长七英八黄九刚玉5.向斜背斜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6.岩石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7.中华大地结构歌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
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
东西陈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西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延长顺转白垩纪。
太平洋底西爬升,背斜走滑造油藏。
高原山脉大台阶,天文环境定型迟。
板内拉张控成矿,灾祸地震应力异。
8.某不知名口诀太元古中重生代,震寒奥志泥石炭,二三侏白第三四,古始渐中上更全。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腐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质密,抗腐蚀,成山岭。
9.地质灾祸防治口诀地质灾祸很猖狂,山区乡村易遭殃,崩塌滑坡泥石流,毁房毁路灰桥梁。
工程岩土的外业勘察—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

时
最低的单位。
二、 地质年代表
年代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组、时间带;
年代单位
宇 (最大的单位)
界 (次于界的单位)
年代单位
太古宇 元古宇 显生宇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系
是界的一部分,如寒武系、泥盆系、侏罗系、第三系等
统
组 时间带
一个系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统。比如寒武系分三个统:下统、中统和上统,二叠系分 两个统:下统和上统。
1.37亿年 1.95亿年 2.3亿年
被子植物出现 兽类出现
蜥 龙 鱼龙出现 爬行动物时代
二、 地质年代表
宙 (宇)
代(界)
纪(系)
距今年数
主要特征 (生物开始出现时间)
二叠纪(系)P
石炭纪(系)C
显生 宙宇
古生代界 PZ
泥盆纪(系)D 志留纪(系)S
2.85亿年 3.5亿年 4.05亿年 4.4亿年
地质年代及地质年代表
一、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就是从最老的地层 到最新的地层所代表的整个时代 。
地质学家将地质年代划分为5 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 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 界、系、统等。地质年代可分为 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两种。
一、பைடு நூலகம்地质年代
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 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 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生成后距今的 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 距今的年数越长。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 ,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 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 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 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 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
寒 奥 志 二 泥 侏武 陶 留 叠 盆 罗纪 纪的 的三 珠 笔 大 石 恐叶 角 石 羽 燕 龙虫 石 羊齿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 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C 362 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叠系(纪)T
上(晚)三叠统(世)T3
寒武系(纪)∈
上(晚)寒武统(世)∈3
中三叠统(世)T2
中寒武统(世)∈2
下(早)三叠统(世)T1
下(早)寒武统(世)∈1
古元界(代)Pt
上元古界(晚元古代)Pt2
震旦系(纪)Z
上(晚)震旦统(世)Z3或Zh
中震旦统(世)Z2
下(早)震旦统(世)Z1或Z2
O
520
500
地势低平,海水入侵广泛,以海相沉积灰岩为主,有页岩,华北在中奥陶纪后上升为陆地
无脊椎动物
寒武纪
∈
615
570
元古代Pt
晚元古代
震旦纪
Z
1700±
开始有沉积岩覆盖。下部为砂砾岩、中部有冰碛层,上部为海相石灰岩,后期地壳动动强烈,岩石轻微变质
你等植物
早元古代
Pt1
2050±
太古代
Ar
>2500
下元古界(早元古代)PtI
太古界(代)Ar
远太古界(代)
三、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表表1-3-4
地 质 时 代
距今年数
(百百万年)
我 国 地 史 特 征
生 物
中国
世界
新生代(KZ)
第 四 纪
Q
3
2
地球发展成现代形势,冰川广泛、岩层多为疏松砂、砾、黄土
人类
第三纪R
新第三纪
N
70
67
地球表面具有现代轮廓,喜马拉雅山系形成。岩层多为陆相沉积和火山岩,常见砂砾、红土、砂页岩、褐煤、玄武岩、流纹岩等
地壳运动普遍强烈,变质作用显著
无生物
远古代
附录Ⅴ铁路地质图例符号
一、第四系沉积成因分类
、
摘自铁路工程地质手册99版
下古生界(早古生代)
志留系(纪)S
上(晚)志留统(世)S3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K
上(晚)白垩统(世)K2
中志留统S2
下(晚)白垩统(世)K1
下(早)志留统S1
侏罗系(纪)J
上(晚)侏罗统(世)J3
奥陶系(纪)O
上(晚)奥陶统(世)O3
中侏罗统(世)J2
中奥陶统(世)O2
下(晚)侏罗统(世)J1
上(晚)石炭统(世)C3
下(早)更新统(世)Q1
中石炭统(世)D2
第三系(纪)R
上(晚)第三系(纪)N
上新统(世)N2
下(早)石炭统(世)C1
中新统(世)N1
泥盆系(纪)D
上(晚)泥盆统(世)D1
下(早)第三系(纪)E
渐新统(世)E3
中泥盆统(世)D2
始新统(世)E2
下(早)泥盆统(世)D1
古新统(世)E1
二叠纪
P
285
285
地壳运动强烈,海陆变迁频繁,华北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夹煤层,华南以灰岩为主,有煤层
植物,两栖动物
石炭纪
C
330
350
泥盆纪
D
400
405
华北为陆地,受风化剥蚀、极少沉积;华南为浅海,有砂页岩、灰岩
鱼类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40
440
地壳运动强烈,华北上升为陆地,华南为浅海,沉积砂页岩
奥陶纪
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界(代)
系(纪)
统(世)
界(代)
系(纪)
统(世)
新生界(代)
K
第四系(纪)Q
全新统(世)Q4或Qh
古生界(代)P8
上古生界(晚石生代)PZ2
二叠系(纪)P
上(晚)二叠统(世)P2
更新统
(世)Qp
上(晚)更新统(世)Q3
下(早)二叠统(世)P1
中更新统(世)Q2
石炭系(纪)C
高等哺乳动物,如马、象、类人猿等,显花植物繁盛
老第三纪
È
中生代(MZ)
白垩纪
K
14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7
岩浆活动强烈,岩层为火山喷出岩及砂砾岩
恐龙,植物茂盛
侏罗纪
J
195
195
除西藏等地外,其它地区上升为陆地,以砂、页岩、煤层为主
三叠纪
T
250
230
华北为陆地,沉积砂页岩,华南为浅海、沉积石灰岩
古
生
代
PZ
晚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