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1)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资料 1

欢迎阅读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额开端?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开始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2.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原有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外,又先后出现了产业无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3.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4.1.2.1.2.3.4.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阶级的方案;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2.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两个基本的选择: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两个中国之命运:帝国主义列强不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过于软弱,中国无法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以后社会阶级发生了那些变动?★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2.3.4.另资本-1.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基地。
2.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1)1

一.清末新政1.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了以华制华的侵略方式,因此要求清政府加强自身的统治;2.统治危机的加深也迫使清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加强统治;3.《辛丑条约》的签订同时也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民众要求清政府改革图强;4.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传统的御侮方式已经无法改变中国现状。
2.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汰精简合并一些行政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并且设立了商部、民部、学部等部门;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并且给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荣誉头衔;军事上,编练新军,废除武举,创立武备学堂;教育文化上,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
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3.清末新政认识:(不利)1.从形式上看,与百日维新的内容相似;2.从性质上看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大致是洋务运动的翻版。
3.清政府设立新军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其危亡,结果却加速了其灭亡。
4.它并没有达到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反而加剧其与一些汉族地主的矛盾,一些措施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5.失败的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落后。
(有利)1.清政府的经济文化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学习、传播。
2.这是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的应急措施,具有进步的意义。
3.新的军队建设、新的兵种的产生和新的军人水平提高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4.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评价:进步性:是对千年祖制的调整。
局限性:妥协性与不彻底性。
二.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1.原因:1.立宪派认为立宪是挽救清王朝的良方,立宪是克服中国内忧外患的法宝。
2.立宪比专制好,这是日俄战争后国人的共识,这是时代的潮流。
3.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要求;可以抵制革命,维护自身利益—参政,保卫自己的财产。
4...清政府为应对统治危机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中国近代史资料(2015.11) (1)

中国近代史期末复习资料1、租界:广义上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
在中国是指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一般分布在港口城市。
1845年,英国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近代史上第一块租界。
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交通等职能。
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自身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但历史上租界使用国均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公民治外法权。
租借的存在严重侵犯了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的完整,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区,而租界内的种种特权也严重的侵犯了一个国家的司法的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单方面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该国本身却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在中国也叫“利益均沾”,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不平等条约里的一项特权。
它规定,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取得的种种特权,其他资本主义同样无条件自动享有。
1843年《虎门条约》里只规定了缔约的英国能够片面享受特别权利,且范围扩大到政治、主权等一切方面,并且此后只要任何国家在中国取得新的侵略特权,英国就可以“一体均沾”;1844年《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得美法先后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各国侵略者利害相关,结成了共同侵华的伙伴关系。
3、魏源: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年举人,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在浙江参加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爆发后曾组织地主团练抵抗太平军,后辞官出家,1857年病逝于杭州一个寺院里。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很推崇和歆慕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其著作《海国图志》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日本倒幕维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救亡图存、全面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1912年3月由临时参议院颁布。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4年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
3.《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刊物。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
刊物宗旨在“改造青年之思想”和“批评时政”。
1916年9月改名《新青年》,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都在上面发表文章,鼓吹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20年9月由陈望接编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成为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刊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称为党的理论刊物。
4.遵义会议: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
会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并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强烈推荐: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及习题(一)四次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知识点:(分为了解,掌握,背诵)●四次战争及不平等条约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中日《马关条约》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不平等条约汇总割地(注意在地图上的位置):香港岛——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东北部、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中俄一系列条约(其中割让国土面积最大的是中俄《瑗军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澎湖列岛——中日《马关条约》赔款: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特殊: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与前后条约内容上有不同——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辛丑条约》(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性质的组织)●特殊事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原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外国侵略者两次攻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八国联军《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注意P18时局图)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辱的坚强决心洪秀全——领导太平军抗击华尔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新疆设立行政省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中抗击外国侵略者练习题: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任军饷的白银了。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远见卓识的是()A.林则徐B.邓世昌 C.魏源D.严复3、842 年8 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9.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答:意义: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第三,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第四,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许多新主张(禁鸦片,不缠足,“剪辫易服”,倡导文明,重卫生)
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局限性表现为: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托古改制”寄希望于无权的封建帝王)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帮助自己变法维新)c.惧怕人民群众(其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脱离、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赫德】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54年来中国,先在宁波和广州的领事馆任职,参与了鸦片贸易。
1863年,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税务司,制定了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成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主要代理人之一。
他掌管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5年之久,于1908年回国。
(辞海)(1835—1911)英国人。
1854 年来中国,任驻宁波领事馆翻译,后调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
1863 年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制定由外人管理的海关制度,控制中国的财政收入。
得到洋务派李鸿章的信任,从中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伸展英国的侵略势力。
1868 年推荐美国人蒲安臣任中国使臣,出使欧美各国。
1876 年订立《烟台条约》时,担任李鸿章的助理。
1884—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他暗助法国侵略者,策动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特纳(1845—1925)签订《中法新约》。
1908 年请假回国,至死始卸职。
他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有四十八年之久,是英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洋务派】清末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
1860 年(咸丰十年)后,清政府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工业,镇压人民反抗,保持封建统治。
被称为洋务派。
曾国藩于1865 年开办江南制造局,建立近代军事工业。
李鸿章与英、美、德、俄勾结最紧,势力发展最快,长期任北洋大臣,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和财政大权,势力最大。
左宗棠与法国勾结,开办福州船政局,因调往陕甘,势力未继续扩展。
后起的张之洞勾结德、英、日,在湖北开办汉阳铁厂及纺织厂等,与李鸿章抗衡。
中日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张之洞将宫办的汉阳铁厂让与盛宣怀接办。
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日益没落。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
1901年9月7日由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鸦⽚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命性质开始发⽣质的变化。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正因如此鸦⽚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1) 1842年8⽉29⽇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英)割⾹港,赔款,五⼝通商⼴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2)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北京3) 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准华⼯出国,割九龙,加赔款2100万加深了两半4) 1895年《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本,赔款2亿,开⼯⼚,⼤⼤加深了两半5) 1901年《⾟丑条约》赔款4.5亿,列强可在中国驻兵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化渗透。
1.列强⽠分中国图谋破产原因1) 列强之间的⽭盾和相互制约(重要原因),保全清政府为共同统治⼯具,“以华制华”2) 中华民族进⾏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争(根本原因),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进⾏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才粉碎了图谋1.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经济技术的落后1.民族意识觉醒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物及作品1)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组织将英国的《地理⼤全》编译成《四洲志》);3)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19世纪70年代以后,其中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提出⼤⼒发展民族⼯商业,同西⽅国家进⾏“商战”,建⽴议院,实⾏“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4)康有为(1898年4⽉保国会演说)6.)1898年有⼈绘制的⼀副《时局图》,形象的表现了当时中国⾯临的⽠分危局。
7)孙中⼭(1894年创⽴⾰命团体兴中会,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1、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从近代中国的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第一、侵略者不但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还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主义帝国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明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平困化以致大批的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的两对矛盾: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主要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争取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6、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1860年有通过中英《北京》,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我端和昂船洲。
7、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8、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9、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岛屿(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了《辛丑条约》。
11、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2日《马关条约》签订。
把台湾列岛、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12、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1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4、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
15、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教训: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中国政府不能很好的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
甚至压制人民群众。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性质:洋务运动是封建自救式的强国运动,是在清政府在看到清王朝的统治面临危机之时所采取的自上而下的运动。
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教训:(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第3页共10 页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2)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3)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要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过多,委派技术人员经营管理.1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18、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0、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1、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
2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
2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时李大钊。
24、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李大钊因故未出席会议。
25、1924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创办。
2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厂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27、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28、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29、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举行《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5页共10 页30、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答:就20年代后期的情况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当时党的领导人对中国的革命前景还不是那么的明确,立场也不是那么的坚定。
再加上缺少革命的经验,被反动派所迷惑。
30年代前中期的情况是当时毛泽东被解除职务,当时党中央的领导全掌握在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分子手中,而他们盲目的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中来。
而中国的实际和苏联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才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1、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战。
32、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3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4、《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5、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36、中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重点)答: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坚决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37、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历史新纪元?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一百多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7页共10 页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利用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3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39、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