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谈美书简》公开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谈美课件

二、探美寻奇
• 1、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 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 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三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坝 • 枯藤老树昏鸦
• 2、我的寓所后面有一条小河通莱茵河。我 在晚间常到那里散步一次,走成了习惯,总 是沿东岸去,过桥沿西岸回来。走东岸时我 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走西岸时适得 其反,东岸的景物又比西岸的美。对岸的草 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 里的倒影美。同是一棵树,看它的正身本极 平凡,看它的倒影却带有几分另一世界的色 彩。我平时又欢喜看烟雾朦胧的远树,大雪 笼盖的世界和更深夜静的月景。本来是习见 不以为奇的东西,让雾、雪、月盖上一层白 纱,便见得很美丽。
• 4、 十九世纪的英国学者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 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雕像, 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从愉快的标 准看,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诱力自然是比女神雕像的大; 但是你觉得一位姑娘“美”和你觉得一座女神雕像 “美”时是否相同呢?《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想来不 一定有什么风韵,虽然不能邀罗斯金的青眼,在艺术 上却仍不失其为美。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同时做许多画 家的“模特儿”,可是她的画像在一百张之中不一定 有一张比得上伦勃朗(荷兰画家)的“老太婆”。英 国姑娘的“美”和希腊女神雕像的“美”显然是两件 事,一个是只能引起快感的,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的。
• 第1章——第14章 • 由艺术走入人生 审美理想
• 第15章 • 将人生纳入艺术
人格理想
三、美化人生
• 6、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 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人 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 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 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咛嘱咐还邻人一只 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 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 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 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人教高中必修4《谈美》文惠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谈美》整本书阅读之“美感是什么”教学设计永州市蓝山县第二中学文惠教学目标:1. 阅读前三章,梳理每章及前三章整体思路,把握内容。
2. 对阅读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加深理解。
3. 在阅读交流过程中总结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重点: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疑问,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读懂作品。
教学方法:批注、讨论课前准备:1. 充分的原生态阅读。
每章不少于三条批注,写下感受与疑问。
2. 每周阅读三至五章。
每周以专题为单位阅读,提交读书报告。
3. 以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每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前三章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参考: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借古松引出话题——分述三种态度的区别——美(美感经验)的意义第二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借具体事例引出论点——借实例阐释论点——阐释什么是“适当的距离”及达成适当距离的条件第三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借《庄子》中的故事等实例说明什么是“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与移情作用的联系与区别——举例阐释美感经验——总结论点并得出两个结论三、探讨交流,质疑解难。
(就学生的读后疑惑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交流)1. 实用的态度与科学的态度都是由事物而联想到与事物意象无关的事物,那是否美感是一种完全与外界脱离的、只与个人内心相关的感觉?2.作者为何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下文又说:“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3.怎么理解“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4.“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适当的距离”是怎样的距离?5.艺术和实际人生保持距离确实更能感受到艺术,感受到其中的美,不过贴着生活、深入生活,是不是就没有什么艺术可言了呢?6.如何理解“移情作用不一定是美感经验,而美感却常含有移情作用”?7.作者为何将“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8.为什么“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9.美感作为一种含有若干主观成分的个人感受,是何以经过数千年后仍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深感亲切的呢?不同的个人感受中也有占主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性的吗?10.艺术真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修养吗?艺术真的能挽救社会的腐化吗?四、归纳概括,总结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课件

• 自然丑进入艺术领域后,通过对丑的憎恶、 批判与鞭挞,激发人们对使光明的、美好 的事物追求和向往,具有否定丑、肯定美 的美学价值。这些丑的典型在世界文学画 廊中,给我们以极高的美学享受。这类形 象有……
• 鲁四老爷、周朴园、赛卢医、张驴儿、桃 杌、克劳狄斯、奥斯里克、伊阿古、奥楚 蔑洛夫、别里科夫、葛朗台、阿Q……
都站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事实上,在高效教师的课堂里,没人 能确定这位老师接下来会走到什么位置。 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室内 不停地走动,他们都见怪不怪了,但是教师 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每次巡视他 都会有特定的目的,只不过教师走动的十 分频繁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学生猜测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课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课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 嵋,虽然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 们的奇景;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 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 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 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 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 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 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 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谈美》导读--朱光潜课件(47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课件

为何免俗
势力场上如果缺少高尚的道
德依托,便容易精神堕落。如果
只是求物质生活的温饱舒服,为
物欲所支配,也会完全失去个人
的精神空间。
返回
怎样免俗
“免俗”即是对“利害圈”和物 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 植,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 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 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 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返回
为何培养
培养美感的态度和审美 的眼睛,虽没有什么实用的 价值,却可以“免俗”,可 以净化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
怎样培养
至于养成“美感的态度”就要 学会超越和玩味,在审美过程中 求得“直觉”和“形象”。“美 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 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返回
个性体验 看到这么诱人的草莓,同学们有何
“主题阅读” “课内带课外”
《谈美》导读/ READING
1
走近作家及作品
2
目录/Contents
3
《谈美》内容及主张 审美现象和规律
4
人生艺术化问题
一 走近作家作品
自主学习任务群
朱 生卒年月
光 身份地位 人生经历
潜 主要作品
生卒年月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
生于安徽桐城,1986年逝世于
北京大学,他90年的生涯的大
部分都贡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
业,所以晚年时被尊称为“美
学老人”。
返回
身份地位
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 家。我国现代美学与现代比 较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返回
人生经历
1925年起先后赴英、法等国学 习,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 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 教授。生前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毕生 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名著导读 谈美 新教学课件

3、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 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各人 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 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 化》
4、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 是反省的。在聚精会神之中 我们既忘去自我,自然不能 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 象,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 的是不是快感。……如果自 己觉得快感,我便是由直觉 变而为反省,好比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 失去了。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12、从历史看,艺术的前 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 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 而为死板的形式。古今大 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 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 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 齐中酝酿出变化。
——《“从心所欲,不逾 矩”——创造与格律》
13、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 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 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 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 腕则可得于模仿。
阅读思考答案(二)
美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联想所产生的吗?作者借用牛希济的 两句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恋芳草”,指出“许多通常被认为 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而是“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 身以外求它的价值”。由萋萋芳草,联想到绿罗裙;可是由一 种古董,联想到金钱,那不是美,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美, 是一种“专注”,没有了专注,也就没有了美了。
——《“ 读 书 破 万 卷 , 下 笔 如 有 神 ” —— 天 才 与 灵感》
15 、 人 生 本 来 就 是 一 种 较 广 义 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 他 自 己 的 作 品 。 …… 过 一 世 生 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 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 点 。 …… 情 趣 愈 丰 富 , 生 活 也 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 是人生的情趣化。
《谈美书简》的读书分享PPT,共计22页

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代表作之一
汇 报 人 : X X X 汇报时间:20XX.XX
目录
1 作者简介 3 作品解读
2 内容简介 4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 朱家老屋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 大学文学院。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 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 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 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朱光潜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 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 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 精会神地对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
作者简介
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还须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 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
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 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主要 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 论》 、《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 《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 美学拾穗集》等, 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G.E. 莱辛的《拉奥孔》、G.W.F.黑格尔的《美学》、B.克罗齐的 《美学》、G.B.维柯的《新科学》等。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 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 美学的人。
谢谢观看
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代表作之一
人教高中必修4《谈美》李长存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谈美》阅读教学设计海北二中李长存【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作品,知人入文。
2. 浏览全书,了解大概。
(重点)3. 主题阅读,掌握与“美”、“美感”有关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难点)4. 感受本书之美,领略大师风采。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小组合作【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923年冰心的《寄小读者》出版了。
她用通讯的形式,采取和小朋友谈心的亲切口气,赞美自然、祖国和母爱。
文笔清理、优雅。
她关照儿童。
也有一个人,他却关照青年,给青年写信,写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在这十二封信里,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
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1932年,他又写了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谈美。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阅读的这本书。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聆听开场白部分)二、作者介绍1.视频介绍:朱光潜与武昌(中国之美,才有了完整的表述)2.补充经历和主要作品(ppt)三、谈“美”1. 学生自由说“美”(你觉得“美”是什么?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呢?谈谈你的理解)2. 《说文解字》中的“美”字3. 各种艺术形式中的“美”(ppt展示绘画、雕塑、书法)美存于生活里,也存在于一切艺术里,比如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诗文。
|美是梵高的《向日葵》;美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美是健硕的五牛图;美是黄公望的山水《富春山居图》;美是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美是徐悲鸿的《马骏图》;美是雕塑《扔铁饼的男子》,也是《抱鹅的孩子》。
更是白纸上的笔走龙蛇,横竖撇捺。
4. “美”的定义A.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
“美”即离不开审美主体,也离不开审美客体,它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
因此美是抽象的,美感的世界是意象世界。
(美学)B.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诗.关雎序》说:“美,谓服饰之盛也.”四、主题阅读“美感”1. 当你看到这样一棵古松时,会有怎样的感触或想法呢?(生自由发言。
《谈美书简》导读ppt课件

再比如,朱光潜结合自己的切身
的经历,特别是我们的美学研究在“文革”中收到极Fra bibliotek的破坏和干扰,
在文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让我
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一起
来冲破禁区吧。”具体说来,要冲破
的禁区包括哪些呢?就是“人性论”、
“人道主义”、“人情味”以及“共
同美感”等等这些被一些别有用心的
人划定为禁区,被认为是作品中不能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 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 离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先 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 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 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 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 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 的意境。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应该也是其中道理。艺术是 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 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 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 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 的。
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
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
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精彩解读
《谈美书简》一书凡十三封信, 既有关于美学理论的论述,比如马列 主义美学体系、美与美感、形象思维 等;也有就具体的美学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典型环境与典 型性格问题、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问 题、悲剧性与戏剧性等;同时还总结 自己切身的体会,对某些错误思想和 观点进行批判,比如号召大家冲破人 性论、人道主义和人情味等文艺创作 和美学中的禁区,等等。
说是清理过去的美学言论,其实 最首要的是表明一种新的认识,强调 自己新的思维的突破。朱光潜在文中 说:“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 范围的美学批判和讨论中,我才开始 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从而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一 些美学观点的错误。”这本《谈美书 简》的产生由来,也就是他在这些年 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 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 己新的认识。朱光潜深刻地认识到, 学习和研究美学,一定要把学习马列 主义经典著作放在首位,反复强调说 “研究美学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 那就会走入死胡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结束语。
2.教学内容得当,重点突出。
3.教学引导得法,点拨到位。
核心内容
(详)
概念备注:
其他问题:
(略)
概念备注:
核心观点:
研究美学应从现实生活中具体事例出发,不能从抽象的概
念出发。
其他问题:
具体理由:
1、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
从概念出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生硬枯燥;脱离现实发展; 未能实事求是。从实例出发,具体真实,令人感动。
朱先生的治学风格
反对“空头美学家”,提倡大家都来进 行一点创作实践。 希望创作者首先注意“语言基本功”, 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反复吟咏,仔细 揣摩,不但要懂得每字每句的确切意 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 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已的心胸和筋 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 中支配着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谈
美
书 朱简
光 潜
《谈美书简》目录
一、代前言:怎样学美学?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 出发? 三、谈人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 解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六、冲破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一些禁 区 七、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德 八、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九、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十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十二、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十三、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附录:作者自传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之 《谈美书简》
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如果忽略
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
——朱光潜
叁
教
学
设第
想
三 部
分
贰
教
学第
评
二 部
议分
文壹
本
解第
读
一 部
目
分
录
读
懂
《文 第
谈本 美解 书读
一 部
简分
》
全书共有13封书信。 涉及四个主要问题: 美的本质、美的规 律、艺术创作和文 学特征。
母院》为什么是生动的美学课?(拓展)
4.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方式论证观点?
5.作者在论述了核心内容之后,又提到了什么美学问题呢?
6.作者认为《罗丹艺术论》既亲切又深刻,而《读后记》与之很
不协调。这种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
7.请同学们根据你的所感所得,为点本评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导读语。
注意抓住核心内容,最好能够激发1.阅教读学兴模趣式。经典,思路清晰。
要有适合的 阅读方法
抓住核心概念, 找到概念间的
联系
掌握阅读哲学 类学术著作的
“独特”方法
“哲学作品几乎没有不陈述一些作者认为不证自明的主旨。这种主旨都直接来自经验,而不是由
其他主旨证明而来。要记住的是,我们前面已经提过不止一次这些来自哲学本身的经验,与科
学家的特殊经验不同,是人类共同的经验。哲学家并没有在实验室中工作,也不做田野研究调
不能做一样。那也就是说,要运用你的思考。除了思考本身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帮助。这种存
在于读者与一本书之间的必要的孤独,是我们在长篇大论讨论分析阅读时,一开始就想象到
的。”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P250
)
学习目标与内容: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 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 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 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 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 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普通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2017版
如何确定美的本质?
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从抽象概念出发?
“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无论是使用 还是交换,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艺术和美 并非起于抽象概念,而是起于吃饭穿衣、男婚 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以 及劳动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 事物。汉文的‘美’字就起于羊羹的味道。原始 民族早就很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 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唱歌作 乐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因此在文艺活动中,不管是创作还是欣赏,都 同样离不开人的活动。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 某个概念,而是起源于劳动生产,起源于日常 生活中极其平凡甚至卑微的事物。
中 的 《 谈 美 书 简 》 教 学
新 课 标 语 文 核 心 素 养 视 野
教 学 设 想
第 三 部 分
样《怎 壹
的谈样 学美阅 术书读 著简类 作》似 ?这
(转怎 贰
学化样 习为将 任教文 务学本 群内内 )容容
新课标任务群教学
怎样阅读类似《谈美书简》这样的学术著作?
壹
贰
叁
肆
要有阅读的 “预期”
查。因此要了解并测验一位哲学家的主要原则,你用不着借重经由方法调查而获得的特殊经验,
这种额外的助力。他诉求的是你自已的普通常识,以及对你自已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日常观察。
换句话说,你在阅读哲学书时要用的方法,就跟作者在写作时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哲学家在面
对问题时,除了思考以外,什么也不能做,读者在面对一本哲学书时,除了阅读以外,什么也
关于美的规律的探讨
朱光潜在认真研读马列主 义经典原著的基础上,理 解和吸收马列主义美学思 想和理论体系,提出自己 的“物甲物乙”说,也即是 “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 观点。这个观点体现在他 之后关于美学的论述中。
关于美学具体问题的论述
朱光潜认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 分,作为文艺流派和作为创作方法, 是应该分别清楚的;但是同时,注意 到我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时候,是没 有必要机械地给某个作家或具体作品 贴上现实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标签, 他非常赞同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大 师高尔基这样一句话:“在伟大的艺 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 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事实也 正是如此。
和区别。
论证方法:
举例对比文章《美的定义及其解说》和电影《巴黎圣母 院》,《罗丹论艺术》和其《读后记》。
2、如何看待19世纪末的 “世纪病”。
导读语
“美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能否给美下一个准确无 误、清晰明了的定义?从美的概念出发是否真的能了 解美,解释美?朱光潜先生认为研究美学应该从现实 生活出发,在生动的审美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从 而更好的认识美。在具体的表述中,作者并不是空谈 道理,而是举出具体事例,进行对比分析,抽丝剥茧, 娓娓道来。
《谈Leabharlann 第美 书教二 简学
部
》评 导议
分读
课
例
【教学过程】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二、整体把握,方法指导。1.简介内容 2.分析目录 3.总结学生的
问题 4.推荐读书方略:繁——简——丰
三、学以致用,章节练习。
1.第二章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作者认为从概念出发有哪些问题?
3.研究美学该从现实生活出发,作者举了什么例子呢?《巴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