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奶奶影评
2023年《亲爱的》观后感

2023年《亲爱的》观后感2023年《亲爱的》观后感1每一部电影就算再怎么升华,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涉及法律方面的电影,惩恶扬善也必须是主线,看完后,一方面让人们提高警惕,另一方面让还试图犯法的人悬崖勒马,这才是拍影视剧的本质(当然,只为了票房的除外)。
看了《亲爱的》,从市场角度,它是一部很好的生意,能让投资方赚钱的电影,从演员角度不必多说,演技精湛,基本功扎实,上乘之做,这些没什么可吐槽的,只想说说立意层面的一些个人看法(不喜勿喷,谢谢)看到了很多评论,人们对李红琴很多都是同情,但我觉得,电影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就是赞扬了李红琴这种所谓“无知”的母爱!我只想说,请别拿“无知”当个性!看了很多评论后,真觉得无语,别人把你孩子拐走了,到头来我还要同情拐我孩子的人的老婆,只因为“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养孩子不易”,还有什么“中国农村现象”,就要同情她?这是什么逻辑?我只听说过“无知者无畏”,没听说过“无知者无罪”的!拐孩子这种事情,无非金钱利益驱使,就算不能生育,也有很多方法正规的收养孩子!孩子已经3岁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起码知道自己爸妈是谁吧,被拐走后,至少肯定会闹的,这个没问题吧,李红琴就算相信丈夫说的,但至少从孩子嘴里肯定会知道李红琴的丈夫不是他亲生父亲,这个也没问题吧,所以李红琴肯定会知道孩子是拐来的,这个就不用解释了吧,至于怎么让孩子听话的,那就靠时间了呗,3年怎么也听话了!所以在怎么赞扬母爱,请不要建立在最基本的道德法律准则上,大家在赞扬李红琴的母爱层面上时,是否可以想一想,这种建立在别人家庭痛苦基础上的母爱,值得同情么?换位思考,如果你孩子丢了,你会原谅么?李红琴善良?她的这种善良会纵容拐卖者,以后拐卖者人人效仿,怎么办?试问,如果你钱包丢了,然后经过查找,发现它在一个女人的手上,然后你问她怎么钱包在她手里,她回答你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我老公给我让我花的,你会感激她帮你花钱么?她说不知道,你信么?钱包尚且如此,试问活生生的孩子呢?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伪善良”,有些事情可以,拐卖孩子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就不可以,这是道德的底线!中国可能还有很多李红琴这样的人存在,只希望电影给那些人传达是一种声音,就是想领养孩子正规合法的地方,而不是来路不明的孩子,“无知”不能凌驾于法律道德之上,成为逃避法律的根源!但似乎导演只强调了母爱的伟大,但这种以牺牲别的家庭幸福而存在的“母爱”,可能没有人会赞同吧。
我最亲爱的奶奶系列-贴满厨房的造句读后感

我最亲爱的奶奶系列-贴满厨房的造句读后感
读完《我最亲爱的奶奶系列——贴满厨房的造句》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奶奶的深深怀念和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吸引了我,让我回味无穷。
书中的故事情节围绕着奶奶和厨房展开,通过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以及她在日常生活中用心的教导,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作者的文字让我仿佛看到了奶奶慈祥的笑容,听到了她的谆谆教诲,感受到了那种家的氛围。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为之动容。
此外,作者通过奶奶在厨房中贴满的造句,巧妙地展示了学习语言的过程,以及奶奶对作者的关爱和期望。
这些造句不仅仅是语言的练习,更是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智慧。
这种独特的展现形式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语言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也让我意识到了学习语言的乐趣和价值。
作者的细腻描绘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家,什么是爱。
总的来说,《我最亲爱的奶奶系列——贴满厨房的造句》
是一本温馨感人的书籍,它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打动了我。
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让我从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同时,我也期待作者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品味生活的美好。
《亲爱的奶奶》观后感

《亲爱的奶奶》观后感导读:先作评论:影片叙事结构很好地与主题相契,因为是回忆思念纪念亲爱的奶奶,所以采用倒叙。
虽然倒叙手法也常能在其它电影文学作品里看到,但往往故弄玄虚,用于设置悬念。
用在这里,感觉很自然,也很精妙。
电影前面大概3/4都是在倒叙,一个小事件接着一个小事件,而且是层层嵌套。
有人觉得这里结构紊乱,其实细想下,我们平时回忆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从一件事某点又想到另一件事,想了一会儿就忘了自己怎么会想到这么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
不过整整3/4时间都在层层嵌套的小回忆中,而且没有很清晰的线索脉络,虽然作者每一次都会加入信纸上的旁白来过渡,但依旧感觉脑力无法承受,因为的确,如果没有看到后面就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
后来,我觉得有一个比喻很恰当,前面3/4,我们只看到导演在一颗一颗穿珍珠,我们只看到一颗一颗美丽的珍珠,猜到大概也有根丝线,只是因为丝线是透明的,若隐若现,看得不是很清楚;最后1/4时间,导演把手一抖,线一拉,我们就看到了整串珍珠项链,因此我们也得以看到那根线。
这让我想到了一部日本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荣获200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关于爱情亲情,也是回忆性质的倒叙。
不过动画片可以表达的方式毕竟更丰富。
然后,我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小细节。
1:14时,对立体电影的另类诠释,很幽默,也很有想象力。
有谁想过电影里的人直接从里面跑出来呢?1:18时,电影中海报上的头像用艺术的方式涂鸦成阿达爸爸的头像。
就是在原有油画头像上涂抹后就成了阿达爸爸的头像。
给人一种很新鲜好玩的感觉,也很艺术的感觉。
1:43时,当阿达说他女朋友怀孕了,问妈妈和奶奶,他可不可以当爸爸。
最后全家陷入了沉默。
而每个人身边都坐着一个爸爸,阿达身边坐着两个爸爸。
全片没有为了特效而特效。
没有卖弄特效。
而是恰到好处的那么一点就够了。
而且,很精致,天衣无缝,完全不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通天塔那么做作,一看从画面上就知道是电脑特效了。
巜我最亲爱的奶奶读后感

我最亲爱的奶奶读后感《我最亲爱的奶奶》是我看过的一本非常感人的书籍,通过描述主人公与奶奶之间的生活点滴,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和奶奶对我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正文《我最亲爱的奶奶》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但在平凡中透露出了浓浓的亲情。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奶奶对主人公的悉心呵护和无私奉献。
无论是主人公生病需要照顾,还是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奶奶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她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期待任何回报。
奶奶的爱无条件地传递给了主人公,让我深受触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禁回忆起了我与奶奶的点点滴滴。
奶奶是我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不仅传授给我知识和技能,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她经常告诉我要诚实守信,要善待他人,要学会感恩。
奶奶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受启发,我感到无比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慈爱的奶奶。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奶奶的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
亲情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一种默默的关怀。
在奶奶的呵护下,我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善良助人的人。
奶奶的爱是我坚定前行的动力,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反思自己与奶奶之间的互动。
我意识到奶奶对我的付出是无私的,而我有时候却会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对奶奶发脾气。
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感自己的不对之处,决定要更加珍惜和关心奶奶,不再因为一些小事而伤害奶奶的心。
总的来说,读完《我最亲爱的奶奶》这本书后,我对奶奶的爱更加深刻了解,也对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奶奶的慈爱和奉献让我受益终生,我会永远珍惜这份亲情,将奶奶的爱传递下去。
读《我最亲爱的奶奶》有感

读《我最亲爱的奶奶》有感
《我最亲爱的奶奶》这本书让我深感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这本书以一个女孩的视角,描绘了她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奶奶患病的过程中,女孩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也从中学会了勇敢和坚强。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敢和坚强的启示。
在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理解是最珍贵的财富。
女孩因为奶奶患病而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在异地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始终得到了奶奶的支持和关爱。
这种关爱不仅给了她力量,也让她在面对困难时变得更加勇敢。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家人的陪伴和关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总是能给予我们最强大的力量。
这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亲人。
此外,《我最亲爱的奶奶》还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女孩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向前。
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之,《我最亲爱的奶奶》是一本关于家庭、亲情、勇敢和坚强的书。
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需要勇敢地面对挑战。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会感动每一个读过它的人,也会激发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
电影亲爱的1500字影评

电影亲爱的1500字影评篇一:亲爱的影评《亲爱的》影评电影《亲爱的》自从上映以来,一直是口碑与票房齐飞,在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也吸引很多人关注拐卖儿童的问题。
从《归来》到《亲爱的》再到《黄金时代》,华语片终于在商业片兜兜转转那么久之后,回归文艺片时代。
而《亲爱的》这部电影又是这批文艺片中的佼佼者,而我也是那无数被感动的观众之一。
在开始说这部电影之前想要先说说导演陈可辛。
这位导演的作品看的并不多,真正完整看过的只有《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这两部电影,不可否认,《中国合伙人》给我留下的好印象是吸引我去看这部片子的原因之一,但是我觉得从创作的深度来说,《亲爱的》远超《中国合伙人》。
我很喜欢一句对陈可辛的评价“一个从美国好莱坞回来的‘ABC’可以深刻的拍出一部中国式的电影,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
如果说《中国合伙人》还是偏向商业的一部电影,那么你在《亲爱的》这部电影里看不到任何商业的影子,它就是在说一个故事,说一个我们知道却又甚少关心和重视的社会问题,说说亲情和人性,社会和家庭。
看电影之前,我知道电影的主题是一个关于拐卖儿童的故事,但是我以为它只是想表达对被拐家庭的同情和对拐卖儿童的谴责。
看完电影之后,两个人物给我带来惊喜,一个是赵薇饰演的李红琴,一个是张译饰演的韩德忠。
如果没有这两个人,这部片子只是一个感动之作,加上这两个人物,整部片子有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与批判,它不仅仅是感动之作,而是理性之作,深思之作。
先说李红琴,朴实的农村妇女,朴实到用心抚养两个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朴实到为了得到孩子的抚养权放弃一个女人的自尊和贞洁去换来丈夫工友的证词,朴实到被自己的丈夫欺骗说自己不能生育却在结尾知道自己还能生育的事实。
作为罪犯的妻子,尤其在被拐孩子找到亲生父母之后,她没有任何权利和理由去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可是在看电影的时候,又是多么同情这个可怜的朴实女人,多么希望有个孩子能够回到她的身边,不枉这三年多的悉心照顾和母女(子)情深。
《亲爱的》观后感精选影评范文

《亲爱的》观后感精选影评范文《亲爱的》观后感一最初听到这部影片是听孩儿爸念叨过一次说是打拐主题,当时就是不敢看的心态(怕接受不了)今天从微博中看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婴被拐到福建还没有找到父母,自从身上多了母亲这个身份之后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是心痛,又一个家庭被拆散了。
看到评论想起了一直想看却没有勇气看的这部电影,不得不说陈可辛导演拍的真好,这部片子全程情节不拖沓,黄渤,郝蕾,赵薇还有其他演员演的的都很棒,几个戳中泪点的情节:1、父母离婚了,孩子在街道上追逐妈妈的车,一路跌跌撞撞小跑追不上现在马路边上迷茫的看着妈妈车辆消失的方向。
2、爸爸的寻人启事视频说的一句话"孩子不能吃桃,会过敏"以及影片最后养母最后偷着跑到已找回孩子的家门口和爸爸相遇就是想看孩子一眼,被爸爸驱逐时对着爸爸背影说"大哥,孩子不能吃桃会过敏"3、亲生父母在村里找到鹏鹏,爸爸抱着孩子跑,养母在后面追,孩子望着追来的养母拼命的喊"妈妈",在派出所里孩子跟警察叔叔说亲生父母是坏人。
4、2个月时就被收养的妹妹被送到了福利院,想妈妈。
养母半夜爬到福利院窗户上和妹妹相对流泪。
5、鹏鹏说想妹妹,亲妈带他去福利院看妹妹,出来时妈妈跟鹏鹏说咱们把妹妹接回家吧。
鹏鹏终于第一次主动握住了妈妈的手,妈妈那一刻泪流满面。
6、韩总(寻子团团长)看到团里唯一找到的黄渤半夜扛着熟睡孩子出来倒垃圾(怕在丢了)在车里装睡却流眼泪,之后给黄渤发短信"我没想到最终找到孩子的是你,我真的找不动了"还有好多好多情节也很感人,感叹法律的欠缺,24小时以后才能报案的无情。
感叹所谓的没有第一个孩子死亡证明就不能二胎的政策。
感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希望这部电影能免费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尽量弥补法律淡薄的群体。
希望国家的拐卖妇女儿童罪能判的再重些再重些,我觉得枪毙都值!希望有卖没有买,不要让更多的孩子经受这样的痛苦。
《亲爱的奶奶》观后感

《亲爱的奶奶》观后感
《亲爱的奶奶》观后感
这部电影有台湾片一贯的慢节奏,但故事情节还是比较有吸引力,三个主角,奶奶,妈妈和儿子都很像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自己,所以还是很能唤起共鸣的。
“或許就因為,你已習慣什麽都不說,默默承受,所以我甚至看不到你的難過。
”片中的奶奶被骗子骗了钱,默默难过,到这个年纪和处境,老人虽然还是很善良但也不会随意救助。
倔强的老年人,默默寻找,终于找到了骗子并且对付了他,过程还是颇为让人担心的。
而男主,虽然开头看起来叛逆,但还是很能理解奶奶和妈妈的难处,因为早逝的爸爸,其实三个人都是心中有块缺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奶奶》影评
115062243 贺晓慧
摘要:本文对《亲爱的奶奶》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提出了自己对本片的看法以及所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思念真实爱
最初看到电影海报的时候,看到奶奶由上而下拍摄的脸,感觉很像《飞屋环游记》中那个执着可爱又善良的卡尔老头,不禁就对奶奶这张脸产生了好感。
影片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轻柔的忧伤的基调,奶奶倚在门口看着孙媳做着她最拿手的菜,还说道,阿达喜欢肥一点的……家庭中孩子们各自玩耍,一个很真实的家庭场景呈现在我们现在,而阿达一脸忧愁着写着奶奶的祭文……
随着电脑的普及,信纸逐渐被我们所遗弃,而我们现在提起信纸,更多意义上象征的就是真诚的思念,所以当我们看到阿达用钢笔端端正正的写下亲爱的奶奶时我们就已经感受得到他内心对奶奶的不舍和满满的思念,很容易勾起我们的情感共鸣,然后回忆正式开始,奶奶的形象出现,显得很水到渠成。
后面的几个片段都是用信纸中的一段话过渡过去,看起来这些过渡的话并不是很文采斐然,但它的简朴却更能深入到我们的内心深处,感受到阿达的情感变化。
进入电影主题,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孙子的结婚生子逐渐一步步回到他的小时候,在这一路倒叙中,从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来
讲,我们都看到了奶奶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比如在别人出车祸是将阿达揽在自己的怀里,在阿达意外住院时,同样看到这样一个无比孝顺体贴却又长不大的男主角对奶奶的思念。
在孙子的一路成长中,奶奶始终陪在他身边,妈妈经常忙于工作,爸爸常年不在家,奶奶此时充当的角色不仅是奶奶,她是妈妈也是爸爸。
阿达对奶奶的爱的细节体现在,孙子温柔地替奶奶搓手御寒,跑到医院很远的地方去奶奶买稀饭,在奶奶洗完澡后,又替她擦拭乳液等,而对比于我们大多数为人子孙的人的来说,并不能如此对待我们的爷爷奶奶,想想我们的奶奶,有的或者被留在家中独孤终老,或者因为身体的不便被嫌弃,又或者早已离我们远去,所以他们之间相互深深的爱也足以使我们动容。
其实从影片的整个风格来看,与韩国的《雏菊》《我脑海中的橡皮擦》都比较相似,就是故事情节缓缓进行,人物内心纯洁善良重感情,场景优美带有小清新的风格,却不让人觉得娇柔造作,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这部电影也是这样,片中热闹的菜市场,老式的电影院,充满味道的老式建筑等,都慢慢的将台湾地区独有的特色展现出来,然后又让我们感受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物特点和生活环境,在这个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奶奶们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特点。
片中的奶奶挑剔着儿媳的各种毛病,无比宠溺着自己的孙子,做任何事都讲究早,比如在医院排号时,七十多岁的她依旧可以弯着腰迈着小步迅速地往前跑,可以在儿媳家里来了同事后偷偷躲在窗帘后瞧他们的动静,同时也会在麻友说了自己儿媳的不好后便立马生气地撂下麻将。
这些场景都将一个特别真实的奶奶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我们的奶奶也和她一样。
但是爸爸的离世不可避免地带他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三人之间相依为命,相互依靠,”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习惯在心里藏着秘密”。
大概就是从大家开始明白爸爸再也回不到他们身边开始,他们
有事不让对方知道,心里默默承受,只为不让其余两人跟着自己担心。
比如奶奶,她独自与诈骗份子周旋,接着被抓进派出所;妈妈一直独自照顾着这个家,维持着这个家,不得不说,是这个家里负担最重,也最辛苦的人,当有一个对她表示好感的同事出现时,她的内心动摇过,但她并没有就此离开转而改嫁,片中没有具体交代原因,但我们都清楚是为什么。
这些,她都没有在家里抱怨过。
比如阿达,女朋友怀孕的事,开始时他并不打算告诉家里人,而是急着筹钱让女朋友去拿掉小孩,也是后来奶奶被人骗钱后没有告诉他,让他觉着自己原来在奶奶心中是个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是不足以依赖的肩膀,所以才努力着要长大,做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人,于是,阿达才有了现在的家庭。
影片最大的亮点就是,他让爸爸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就是没有让死去的人真正死去。
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而爸爸无疑就是全家人的支柱。
比如阿达在看完电影后站在舞台中央,将自己想象成英勇的阿里巴巴,并向世界宣布,“胜利是属于我们的”,爸爸及时出现与他分享这一喜悦,并将他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来回旋转;妈妈的同事到来,冲小阿达挥手打招呼,此时将同事许先生当成阿达的爸爸的不仅仅是小阿达,还有阿达的妈妈,她望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许先生,却兀自将他想成自己的丈夫,他温柔地看向她,拍拍她的肩膀说,“这些年,辛苦你了,要照顾家,还得一个人,我都知道,我都知道”。
奶奶被手铐拷在墙角时儿子的鼓励和安慰,他说:“妈,委屈你了,我们回家。
”然后便是奶奶被她儿子搀扶着走出门外,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奶奶抑制不住的流泪,表现了奶奶此时此刻的无助,又说明了奶奶对儿子的思念,人总是会在落的时候想起自己最依赖的人。
高潮在把奶奶从派出所接回来后阿达坦白自己女朋友怀孕的那一顿饭,阿达认真无比地询问着妈妈和奶奶“我可不可以当爸
爸?”,看似是商量,实则是通知,全剧在此时陷入了沉默,妈妈和奶奶默默着吃着饭,但精妙孩之处在于,爸爸出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由刚开始阿达、妈妈、奶奶三个人的饭桌变成了阿达与爸爸,妈妈与爸爸,奶奶与爸爸以及一个人证婚人的饭桌,爸爸在此时没有一句台词,坐在他们身边仅仅用眼神看着他们,看似荒诞,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我们在举足无措的时候需要一个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爸爸宽慰着他们每一个人,又安定着每一个人,即使他早已不在,却依旧能够充当着我们的指路灯,因为他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这里不得不说,演员的演技很棒。
片子不仅说的是对奶奶慢慢的思念,更有三个人一路走来的辛酸与感动,揭示了爱的主题。
所以,导演很细腻,拍出了这样一部看似平淡却又感人至深的电影,看后只觉得,现在就应该立马像导演倡导的那样行动起来:
“趁奶奶还在时,请珍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