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7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呜咽/咽喉处方/处心积虑头昏脑涨/水涨船高

B、字帖/粘贴拮据/前倨后恭名垂青史/唾手可得

C、伺候/窥伺兴奋/兴利除弊否极泰来/不可置否

D、滂沱/磅礴酝酿/面有愠色瑕不掩瑜/矢志不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蹂躏大拇指开源节流轻歌慢舞

B、诀别儒子牛妇孺皆知融会贯通

C、搏弈笔杆子美轮美奂共商国是

D、安详发祥地忠言逆耳文过饰非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② 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⑤①④③⑥② C.③⑥⑤①②④ D.⑤④③②①⑥

4、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皆属上品;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均显边塞独特风景。

②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诗文,如“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中“,,三而竭”。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非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谋求自己的私利的两句是

,!

(4)在春和景明的日子登上岳阳楼,就会有畅快高兴的感受,其内心感受可用两个四字短语来表达,即,

。(用《岳阳楼记》的原文回答。)

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表现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直接抒发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5、名著阅读

(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2)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

(3)读经典,常读常新。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阅读《西游记》,有人说,幼年想当孙悟空,本领高强。长大后像猪八戒,学会享受变得懒惰。人到中年想做唐僧,带领团队成就一番事业。到年老看自己就像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沙僧。

参考以上说法,你觉得应该从师徒四人身上吸取哪些闪光点,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谈谈体会。

6、综合性学习(8 分)

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全》播出,节目掀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对于成语的捻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成语大会一时间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根据材料一、二、三提供的信息,写出两条你探究的结果。(2 分)(1)

(2)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

图示猜成语。(4 分)

1)2)(3)(4)二、现代文

阅读(共29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 题

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①我不想承认他老了,但凹陷的眼眶,花白的头发,以及那从严厉到温和的声音,我承认了。

② 大概是从去年我大病后开始,我渐渐发现,我们的谈话不再是“考不考得上,

你就这一次机会,自己要把握好”,“我知道,能不能别再唠叨”,而是“学习别搞

太久了,身体吃不消”,“吃得消,放心吧,我一定考得上”。我庆幸我的十八岁

磨平了叛逆的棱角,让我们的关系有了如此温柔的转变,也庆幸那次因祸得福的大病,让我参悟了父亲两种爱的方式。

③ 那是高三上学期临近期末考试的紧张阶段,我在学校突然晕倒了。当我清醒时,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深夜,妈妈的手机又响了。我隐约听到电话里传

来的声音:“……要不,我明天回去一趟吧,可路费就得好几百。唉!……这一病,成绩恐怕……”听到这儿,我抢过妈妈的手机,对着里面吼道:“我不用你管,明

天我就回学校,死也要死在教室里!”然后,“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④ 躺在病床上,我再也睡不着,刺痛我心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从我上初三

开始,我与父亲的摩擦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高二下学期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

的关系几乎降到了冰点。那是期末考试后,父亲抢着去开家长会。他回来时,阴沉

着脸,将我的成绩单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一样,让我产生压迫感,刚刮过胡子的下巴泛着青光,我的争辩只换来他更严厉的训斥。当房门被他“咚”

的一声关上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这道门阻断了。

⑤高三刚开学,父亲辞去了原本轻松的工作,去外地打工。我心里暗暗高兴,妈

妈发现了,长叹了一声,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每次来电话,我都是在妈妈的

不断催促下才应付几句……

⑥第二天傍晚,父亲竟然出现在病房门口。窗外,冬日的残阳勾勒出那个熟悉的轮廓,却又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原本魁梧的身躯不再挺拔,浓密的黑发已经花白,黑瘦的脸上眼眶深深凹陷着,胡须显然也已经好几天没有剃了。才45 岁的

他不该是这个样子!不知为何,我的鼻子竟有些发酸。

⑦住院的几天里,父亲总是嫌妈妈对我照料不周,常向她发脾气,后来干脆凡事

都亲自动手,只要是我想要的,或是他认为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他都会去买。

尽管如此,我对他还是淡淡的,一天,妈妈偷偷告诉我,父亲外出打工是为了筹备

我上大学的学费,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父亲一直不让她告诉我。霎时,泪水模糊了我

的双眼……

⑧出院后,回到学校,我开始埋头苦读。一天,同桌突然叫我出去,指着楼下说:“你爸

爸来看你了。”人群中,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

生。一见面,他便塞给我满满的两大袋水果和牛奶。我想十年前的我一定很羡慕现在的自己,因为那时一天5 毛钱的零花钱,回家后都是要报账的。时光带走了原来的父亲,带来了慈爱的这一个。

⑨我送他到校门口,他一直叮嘱我:“要多吃点饭,学习别太紧张了,注意身体。星期天记得早点回家,我叫你妈给你炖鸡。”寒风拂乱了他的头发,他略耸着肩。我害怕这日益凛冽的寒风会吹弯他的腰,会把他的皱纹越割越深。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洒在光秃秃的枝丫上,也拖出了父亲瘦削的身影,那身影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渐行渐远。其实,我宁愿父亲仍是从前那个健硕而又对我百般挑剔的父亲。可是,我再也找不回逝去的时光。

⑩ 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他的黑发不需要白发的点缀,更不需要白发放肆地喧宾夺主,把青春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让他还能惬意地和朋友喝酒畅谈,把自在的日子还给他吧!时光啊,放过我的父亲吧!把他的瘦弱和衰老都带走,把强壮的身体还给他吧!时光啊,求你把从前的他还给我吧!时光啊,请你饶了他吧!

7、“我”读高三那年,父亲为“我”做了哪几件事?(4 分)

8、选文第④段插入“我”高二时和父亲发生冲突这件事有什么作用?(4 分)

9、请概括回答选文⑦段画线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2 分)

10、请简要分折选文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他仰着头,用目光过滤着一个个从楼梯口走下的学生。

11、谈谈你对选文⑨段中“日益凛冽的寒风”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成长经历,谈谈你读过本文后的感想。(3 分)

二、“生活惰性过饱和”正让一些年轻人陷入迷茫

①看一些青少年教育类节目发现,每一个“问题少年”似乎都不缺

乏所谓的健康成长的客观条件,就像是一棵小树,从小就有专人看护

并被浇灌了各种营养,可是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②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精神越来越进步,一些青年却在

成长的道路上越发迷茫?我认为,这是生活惰性的过饱和造成的。

③被宠与自宠过饱和,让青年的神经变得麻木不仁。从小学到大学,

从农村到城市,中国的父母一向贯彻着“富养”的精神,虽未都能锦

衣玉食,但在父母羽翼的包裹下也从未担心过温饱。一味迎合,轻易满足,这是被宠的典型表现,也是造成自宠的直接原因。习惯了家中至高

无上的地位,便事事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外,孩子往往比父母

还要担心自己吃苦,衣服要对的,手机要贵的,连外卖都要速度最快的。如此下去,在宠爱的环境中陷入了自我宠爱的恶性循环,青年的精神如同患了眼翳,麻木不仁,看不清自己,更看不清现实。

④垃圾信息的过饱和,让青年不知独立思考为何物。信息时代的到来,

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无益、无效、无聊的信息每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充斥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工作、

行走、乘车,人们无时无刻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手机,青年更是视之如身体的一部分,以至于脱离之后,不知所措到双手不知如何安放。

一贯以来的“填鸭式”教育,让一些青年习惯了依赖书本,依赖网络,

故而不加筛选地接受着各种垃圾信息,连阅读都变成了“浅阅读”,独

立思考的空间又在哪里?

⑤“无脑”时间的过饱和,让青年忽略了自身的存在。记得曾经看过复

旦陈果老师讲关于孤独与寂寞的话题:“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

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

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

装深沉。”的确,现在的青年缺少一份孤独者的精神,上课、工作、陪伴、娱乐,哪怕仅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也都被电脑和手机无情地占据,空虚和寂寞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许多看似大脑活跃的时间,却完全没有

用来思考,不论忙碌还是庸碌都没有留下一些独处的时间,白驹过隙的

人生又何来理想?

⑥被宠与自宠过饱和,垃圾信息的过饱和,“无脑”时间的过饱和,

都是生活惰性过饱和的表现。精神的迷茫正侵蚀着一代又一代的青

年。青年的出路在哪里,社会的未来又在哪里?这恐怕正等待着你我去

解决。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3、第五段引用陈果老师的话有什么作用?

14、下面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哪一段?请根据本文作者观

点说明理由。

如今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三、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请从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两方面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进行赏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