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合集下载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一、玉米自交系的概念玉米自交系是指从一个玉米单株,连续自交多代,最终选择出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称为自交系。

利用育成的优良自交系相互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F1)表现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其生活力明显提高,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

玉米自交系是培育优良杂交种的基础材料,选用自交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杂交种的增产效果以及品质的改良。

二、自交系的选育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可来自玉米品种、或各类杂交种。

做法是:第一年把用作选育自交系的材料种植于小区内,每一材料约种100株,开花时,选10—20株优良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前选株,收获后选穗,把不合格的淘汰,把入选果穗分别处理、编号、保存备用。

所得种子即为自交一代,用S1表示,供下年选育用。

第二年,将上年选留的自交系果穗,在同一块地里播种,每个果穗种一行,每行30—50株。

通常每一个果穗后代称为一个系,由S1种子长出的植株获得S1种子,S1代会出现分离及生长衰退现象。

在生育期间要进行鉴定,开花时在优系内选株再自交,收获前进行株选,收获后再穗选,当选的果穗分别编号保存,即为自交二代(S2)种子。

如此反复进行,经过4—5代的自交选择,直到自交果穗的后代(系)在苗色、叶型、株高、穗位及开花期等性状已整齐一致时,便成为一个自交系。

三、自交系配合力测定要获得一个优良而稳定的自交系,必须进行配合力的测定,因为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是选配高产杂交组合的基础。

测定的方法,一般先测定一般配合力,多用顶交法,即用一个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被测自交系作母本与测验种进行测交,在母本上所收种子即为测交种(杂种)。

下一年进行测交种产量鉴定,最后决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再将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进行特殊配合力测定,多采用轮交法,即将被测自交系彼此相互杂交,根据测交产比试验结果,选出特殊配合力的自交系。

四、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配经过配合力测定后,就可选用配合力高的自交系,配制各种类型的杂交种(图2-1)。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应该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种植地选择好后要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在玉米制种田地周围中300m以上的距离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隔离区的设置应该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向以及种植地方位综合确定,土壤化冻后,结合施农家肥进行耕耙和镇压整地作业,使土地平整,达到播种状态。

浅耕深度10~15 cm,土地达到上虚下实,以保证全苗。

2.安全隔离这是保证杂交制种质量的前提,是防止外来花粉侵入造成混杂的有效措施。

安全隔离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2.1空间隔离。

是指玉米制种区与其他玉米生产田块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防串粉混杂。

一般杂交制种田间空间隔离的距离应在300米以上;2.2时间隔离。

就是将制种区与隔离区内外的玉米播种期错开一定的时间,确保制种区玉米母本吐丝期与隔离区玉米雄花散粉期间隔30天(夏玉米)至40天(吞玉米);2.3自然屏障隔离。

就是利用树林、山岭、村庄等自然屏障进行隔离,防止外来花粉侵入制种区而造成混杂;2.4高秆作物隔离。

就是在制种区四周种植高梁、甘蔗、麻类等高秆作物,阻档隔离区以外的玉米花粉传入。

四周高秆作物种植的播幅应在50米以上,高秆作物的播期应比制种区玉米提前10一15天,以保证玉米抽穗时其高度显著超过玉米;2.5边界父本保护。

在制种田四周种植5—10行父本,形成花粉竞争,可有效地隔离外来花粉的污染,起到保护作用。

3.精细播种播前整地要求达到无根茬、无坷垃、上虚下实、埂直面平,浇足底墒水。

待播种子摊晒2~3d后,用55℃左右的热水浸泡2~3min,然后用温水浸种6~12h,捞起后用40%乐果乳油对水拌种均匀后点播,可以防治地下害虫。

播种规格为小行距50cm,穴距33cm。

采用开沟条播,每穴播3粒种子,用种量约45kg/hm2。

播种后在穴间(株间)点施少量复合肥,注意肥料不能沾附到种子上,以免烧坏种子。

播后做好父本区别标记,如在行头种上其他作物,以避免杂交种子纯度因亲本人为混淆而受影响。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收获与晾晒
收获
在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过度成熟降低品质。
晾晒
将收获的玉米果穗进行晾晒,以降低水分含量,提高 种子的质量和藏性。
03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要点
亲本选择与搭配
要点一
亲本选择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如抗病、抗虫、高产、优 质等。
要点二
亲本搭配
根据亲本的特性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实现杂交优势的 充分利用。
播种与栽植
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生长习性,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式。
VS
栽植
采用合理的株行距进行栽植,确保玉米生 长空间充足,同时进行覆土和镇压。
花期调节与去杂去劣
花期调节
通过水肥管理和化学调控等方法,使父母本 花期相遇,提高授粉率和结实率。
去杂去劣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及时去除杂株和劣质株 ,以保持品种纯正和提高产量。
加强栽培管理
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如合理 密植、配方施肥、适时灌溉等,提 高玉米生长环境和繁殖条件。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取综合 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制种质量 和产量的影响。
制种技术的改进方向与前景展望
精细化农业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农业 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流程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远离病虫害源的地块进行玉米制种。
整地
进行精细耕地,使土壤松软、平整,并施入足够的底肥,以利于玉米的生长。
亲本选择与处理
亲本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且品质好的杂交玉米品种作为亲本。
亲本处理
对亲本进行催芽、浸种、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简介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是指通过选育、种植、采收和加工,将优良的双亲本杂交,制造出一代新的杂种玉米种子。

这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包括选育双亲本、种植管理、采收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1. 选育双亲本玉米的杂交种制种技术首先需要选育出适合杂交的双亲本。

选育双亲本的主要目标是选择具有高产、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优良品种。

1.1 基本要求选育双亲本的基本要求包括:•高产性:选择高产的品种作为双亲本,以保证后代的产量潜力。

•耐逆性:选择对干旱、高温等逆境条件有一定抗性的品种,以提高玉米植株的适应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对常见病虫害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1.2 选育方法选育双亲本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传统育种方法包括通过选择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配组,逐代选择,最终获得优良双亲本。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分子标记对植株基因组进行分析,辅助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植株。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选育效率和准确度。

2. 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确保玉米生长发育正常、产量稳定的关键环节。

种植管理主要包括土壤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方面。

2.1 土壤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

通常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

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元素。

2.2 施肥玉米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施肥是种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氮肥: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但过量会导致营养失衡和农田环境污染。

•磷肥:磷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适量施用磷肥可以增加产量。

•钾肥:适量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3 病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褐飞虱、玉米花叶病毒病等。

种植过程中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合理轮作、留种消除病毒源、健康种子处理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技术主要包括种子选配、育种技术、种植管理和生长调控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种子选配1. 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杂交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的基础。

选择优质良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选配杂交种子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抗性、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杂交种子,以确保种植效果。

2. 纯度检验纯度检验是确保杂交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选配种子时,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种子的纯度、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达到一定的纯度标准才能确保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

二、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离不开良好的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的杂交,选配出更具优势的杂交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异产量、抗病抗旱、适应性强的杂交种子,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基因编辑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编辑技术被运用于杂交玉米的育种中。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性地编辑玉米的基因,增强其抗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

三、种植管理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保证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种植杂交玉米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测试和改良,确保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透气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2. 施肥技术在种植杂交玉米时,适当的施肥技术可以帮助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适当提供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对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具体的施肥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以确保玉米获得足够的养分。

3.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提高杂交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在灌溉管理中,一定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因灌溉不足或过量造成玉米的减产。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杂交玉米是一种通过人工杂交培育的玉米品种,其具有很高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制种是杂交玉米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下面将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出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1. 种质选育:杂交玉米制种的第一步是选择高质量的种质。

应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作为亲本,确保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2. 配种方式:采用正确的配种方式是制种的关键。

通常采用的是自交不纯系法和单交法。

自交不纯系法是指在自交的过程中逐步去除不良的自交后代,得到自交系。

单交法是指将优良的母本和父本杂交,得到的杂交种子再用于下一轮的杂交。

3. 适时播种:杂交玉米制种的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生长周期来确定。

通常在春季播种,要控制好播种量和密度,以确保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4.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处理方式有浸种、热水处理、冷水处理等。

5. 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保证杂交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播种后,应适时施肥、灌溉、除草和松土等,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6. 病虫害防治:杂交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选用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7. 收获和储存:杂交玉米的收获时间取决于种植时的生长周期和气候条件。

在收获后,应及时对玉米进行储存,以保证其品质和营养成分不受损失。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种质选育、配种方式、适时播种、种子处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才能够培育出高质量的杂交玉米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二)、玉米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
? 制种玉米田 间管理
? 制种玉米人 工去雄
1、制种玉米田间管理
? 播期管理 ? 苗期 ? 灌水管理 ? 田间去杂去劣 ? 砍出父本 ? 收获、晾晒
1)播期管理
1、掌握品种特性,把好种子质量关,进行种子处理 ? 人工清选 把亲本种子中的霉种和破粒清选出来,
避免播种后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 种子包衣 在播种前7-10天,包衣的种子必须晒干
增加母本行数,提高制种产量。 依据:父本雄穗的发达程度、分枝多少、花粉量
多少和父本开花散粉持续的时间长短
2)苗期及灌水管理
? 突出一个“早”字,早放苗,早封土,苗期以 根系生长为主,早中耕疏松土壤,促使根系下 扎,培育壮苗。
? 早定苗:在 3-4片真叶定苗,每穴留一株。发 现有杂株玉米立即剔除。母本留均匀一致的壮 苗,父本有意留大、中、小苗,延长父本散粉 时间。
二、我国是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国家,欧洲在产 业革命之后才开始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1)有关骡子杂种优势的记载 有关骡子杂种优势 的记载,要追溯到 1400多
年前《齐民要术》 中的有关文字描述 “ …马复驴 所生骡者,形容壮大,弥复胜马 …”。 2) 1637年《天工开物》中有关养蚕业杂种势利用 的记载:“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 此一异也” 。
普通烟草 早熟
×
心也烟草 优质晚熟
品种甲 品种乙
种间杂交种 早熟优质
二、玉米制种技术
? 基地的选择 ?玉米杂交制种的技术要求
一)、基地的选择
1、我国杂交制种的主要区域: 我国玉米制种基地分为西北、东北、华北
三个制种区域。这些地区昼夜温差大,光 照时间长,适合玉米制种的生产 较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凡 只是产量方面具有强优势而其他性状不具优势的杂 交组合,往往不能稳产高产,风险性较大,不宜推 广利用。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

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要点杂交玉米是一种通过人工控制进行的玉米育种方法,以获取高产、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亲本组合、控制杂交花粉传播、杂交种子提取和杂交种子的保护与储存等。

首先,在进行杂交玉米制种时,选择适宜的亲本组合是至关重要的。

亲本组合的选择应考虑到亲本间的互补性,确保能够充分利用两个亲本的优质性状,如高产、耐病性、适应性等。

此外,亲本的配组选择也要考虑到其遗传距离,一般选择杂交距离较远的亲本(如不同品种、不同种族),以增加杂交后代的杂合程度,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

其次,为了保证杂交玉米的品质,需要控制杂交花粉的传播。

为了防止自花授粉,一般将两个亲本的雄花和雌花控制开放时间不同,或者通过人工来控制花粉的传播。

常用的方法包括剪除或覆盖雄穗、喷洒保花剂来延迟花期、遮阳网等。

通过控制花期和花粉传播,可以保证杂交后代的纯度和品质。

然后,进行杂交玉米制种后,需要及时提取杂交种子。

一般来说,最好在杂交后7-10天之内进行种子提取。

提取种子的方法包括挤压、中空管法、剥离法等。

提取种子时要注意保持种子的完整性,防止外界因素的污染,并及时进行处理,以避免种子受潮霉变。

最后,杂交种子的保护与储存也是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保护杂交种子的关键是控制湿度和温度,以防止种子吸湿和霉变。

常用的保护方法包括使用防湿剂和杀菌剂来保持种子的干燥和无菌状态。

同时,储存杂交种子时要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并定期检查种子的质量,及时处理变质的种子。

参考内容:1. 《玉米杂交育种技术指南》2. 《杂交优质玉米种子高产栽培技术手册》3. 《杂交玉米高产种子制作技术与管理-亲本选育和高亲本品种配套栽培》4. 《玉米育种理论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一)
摘要从选地、隔离、调节父母本播种期、花期预测及调节、播种、去杂去劣、母本去雄、剪短苞叶、人工辅助授粉、收获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的杂交制种技术,以为玉米制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1选地
应选用土质肥沃、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高产地块,从而保证植株生长整齐,抽雄一致,便于田间去杂和母本去雄在短期内完成。

2隔离
一是空间隔离。

即在制种地四周一定距离内不种其他品种玉米,以防外来花粉的串杂。

隔离范围应不少于300m,南北向150~200m,在多风地区,特别是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不少于400m。

二是时间隔离。

即将制种玉米的播种期与邻近周围其他玉米的播期错开,一般春播玉米错开期35~40d,夏播玉米25~30d,应依据当地自然条件灵活掌握1]。

三是自然屏障隔离。

即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隔离,达到防止外来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四是高秆作物隔离。

即在制种区周围种植高粱等高秆作物隔离,但高秆作物的行数不得少于100行,高秆作物应适当早播,并加强管理,以便玉米抽穗时高秆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3调节父母本播期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以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d为最理想的花期相遇时间。

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d,而父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为4~5d;同时花粉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因此调节播期要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2]。

一般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天数的1.5~2.0倍。

4花期预测及调节
4.1花期预测
一般采用叶片比较法,即根据父母本生长出来的叶片数来测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两亲本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按照母等父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母本应比父本提前生长1~2片叶。

4.2花期调节
4.2.1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

一是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二是推迟母本去雄时间,等到将要散粉时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要特别注意母本去雄时间,以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三是对母本吐丝过早的剪花丝。

4.2.2父本早于母本的调节方法。

一是加强母本水肥管理;二是提早母本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雌穗上,以便提早3~5d吐丝;三是若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则应剪去母本苞叶,以促进母本提早吐丝。

5播种
由于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力弱,顶土力差,出苗慢,苗期长势弱,因此制种在播种时必须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全苗。

播种必须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不得重播、漏播,行向要直,不交叉。

父母本分期播种的要将晚播亲本的行距和行数在田间预作标记,以免再次播种时出现重播、漏播、交叉等现象。

为了分清父、母本行,避免在去杂、去雄、收获时发生差错,可在母本行头点种标记作物,如有缺苗断垄现象,均不能用其他玉米补种,父本行可移栽或补种原父本的苗或种子,母本行不要移栽或补种,以免拉长去雄时间3]。

保苗7.5万~9.0万株/hm2,父母本行比5∶1或6∶1。

6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宜在熟悉自交系典型性状的基础上分3次进行:第1次在定苗前根据自交系幼苗的长苗状况,如叶色浓淡、叶形宽窄、叶鞘颜色、生长势强弱等拔除杂苗。

第2次在抽穗期进行,这是整个去杂去劣的关键时期,主要是根据株型、植株高矮、雄穗形状、花药和花丝的颜色等性状进行鉴别,发现杂株、劣株,应彻底拔除,田间去杂必须在抽穗散粉前完成,以免杂株传播散粉。

第3次在收获后脱粒前进行,根据不同自交系的穗型、粒型、粒色和穗轴色等性状一次穗选,除去杂穗。

7母本去雄
母本严格去雄,是保证制种质量、获得优质杂交种的中心环节,应遵循“及时、彻底、干净”的原则。

“及时”是指母本雄穗刚露出顶叶而尚未散粉时及时拔除;“彻底”是指把制种区所有母本的雄穗一株不漏地全部拔除;“干净”是指母本的每个雄穗不留分枝,拔除干净。

对母本去雄的时间要严格掌握,以抽穗后散粉前去净为原则,在抽穗初期,可隔天去雄1次,抽雄盛期和后期必须每天去雄1次,一般在7∶00—8∶00进行,做到风雨无阻4]。

一般在母本雄穗露出顶叶1/3即可去雄,做到逐行逐株检查及时去雄,不留分枝,以一次拔除为好,当制种区去雄达90%~95%以上时,剩余的可以带顶叶1次拔除,以节约去雄时间和劳力,拔除的雄穗要就地深埋,不要在制种区四周乱撒,以防串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