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学习与科研中的指导意义(个人作业)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学习与科研中的指导意义【摘要】:本文在讨论自然辩证法与化学学科的联系时对自然辩证法和化学哲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介绍,之后根据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的相互联系介绍了化学自然辩证法,结合科学实例和科学发现,讨论了化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指出了辩证法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化学研究的指导意义,以求使化学的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理性化,进而提高人类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哲学、自然辩证法、科研学习、指导应用一、引言通过大学期间和这学期《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而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规律又发展了自认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以及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辩证法。
因此我们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学和一些其他科学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又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认的方法论。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学科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应用于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自然辩证法与化学1. 自然辩证法(1)概念和来源。
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并可以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是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的出哲学概括。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的渊源。
从历史上看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科学发现是密不可分的,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到19世纪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这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
化学中的自然辩证法

化学学科中的自然辩证法[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本文主要从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化学元素周期表、化学变化、化学平衡等方面着手,阐述在化学领域中要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法,以便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思维。
[关键词]:化学;自然辩证法;元素周期表;物质;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1],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化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我作为一名化学师范生,挖掘化学领域中的辩证法,对以后的学习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钙、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再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是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世间万物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它都是存在着的,正如列宁所说:“唯物论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的唯物观[2]。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比如金属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在分子和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分子。
化学原子论的提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现同样具有极大的哲学意义,这是因为,整个十八世纪,化学家们受旧的形而上学思想所束缚,把各种化学现象及其定律看作是没有内在联系的、孤立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论文---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摘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阐述了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分析了绿色设计方法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以及创新精神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体现。
化学工艺与自然辩证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化学工艺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专心学习自然辨证法科学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理想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化学工艺;绿色设计方法;创新自然辨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
它不仅限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围,它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1]。
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其他理论学科,指引该学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工艺路线设计、设备的组装、投入生产等措施。
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
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工艺专业研究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1 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1.1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得到的解决矛盾。
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3]。
化学工艺是基于化学理论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化学应用科学,旨在解决化学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矛盾,是一种科学实践和化学科学的升华。
它具备化学的事实基础、理论背景、问题指向、求解目标、求解范围等基本要素,具有时代性、探索性、混沌性、可解决性、待解决性、可变异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科学问题。
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

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化学发展史与自然辩证法是紧密相连的。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索物质组成、变化、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不断深入化学研究,推动了化学科学的进步。
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物质的四元素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均由土、水、火、气四种元素组成。
这种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影响了化学的发展。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化学学者们的实验观察逐渐打破了四元素理论的束缚。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在古希腊时期也有发展。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一思想在化学研究中也得到了体现。
在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例如,许多元素在与氧气反应时会生成氧化物,而不同的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的氧化物性质也不同。
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正是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表现。
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化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6世纪的魏尔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理论,即烧炼学说。
他认为物质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的,这些颗粒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这种观点打破了四元素理论,为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烧炼学说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
例如,当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的改变如何解释,烧炼学说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在18世纪,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即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质量总是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
这一定律进一步强调了物质的相互转化,与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相吻合。
同时,拉瓦锡还提出了化学计量定律,即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质量比例是确定的。
这一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关系,为化学化学探索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重要线索。
19世纪是化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认为所有物质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即原子。
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同时,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新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件

2
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
古希腊时代,由于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之中,自然界很多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出于探究世界奥秘的冲动,学者们企图不依赖科学试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它所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学派林立。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贰
壹
叁
什么叫思辨?——以芝诺悖论为例
*
思辨就是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证明:移动位置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路程的一半的地方,但要走完这一半的路程,又必须先经过这一半的一半,如此递推下去,物体最终只能停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03
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
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来被康德称为“哥白尼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并于1543年临终之际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领域的的应用研究摘要: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今日化学正积极向一些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学科渗透,使化学的作用日益显著。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辨证法的学科性质然后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的发展,化学在创造物质生活方面的贡献、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关键字:自然能辩证法科学化学人类社会环境发展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
所以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也正由于自然辩证法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等许多学科领域,因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等多重知识结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作联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而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
在当代科学的发展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
它的各个研究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已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化学对人类创造物质生活的贡献1.化学也为粮食储藏和食品加工提供丰富多样的保护剂、防腐剂、呈味剂、助味剂、着色剂以及各种补增营养的添加剂。
天然有机物化学、味道化学、食品化学等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采用化学手段增产粮食,提供化学营养品。
2.现代化学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扩展消费生活方式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新材料。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揭示相互作用与统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统一。
它提供了一种哲学框架,解释了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宇宙中的流动,以及这些要素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辩证法提供了化学研究的哲学背景和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和系统性。
在化学领域,这一观点体现在对物质的分类、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以及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索。
这些研究都是基于对物质客观存在的认识,以及对物质运动规律的探索。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强调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观点在化学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如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都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紧密联系。
化学反应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揭示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这一理论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即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事物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自然辩证法中的这些观点为化学反应论提供了哲学支持,同时也为化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结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反映在实践领域。
以绿色化学为例,它强调的是在化学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与化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自然辩证法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为自然辩证法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然辩证法与化学的交叉研究将进一步深化,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
数学与自然辩证法数学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重点归纳

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和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其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和社会。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辨证研究;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的辨证研究;三是自然科学方法论,即对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
第一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两门学科都是以探索自然界物质的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其联系:自然科学是各门以具体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揭示的都是一些特殊规律,以求得具体的科学结论为目的和宗旨;自然辩证法也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是从总体上研究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过程,研究各种形态物质的共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以揭示自然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最后做出哲学结论,以丰富哲学的一般原理。
二者的关系:⑴自然辩证法必须以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
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自然科学才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⑵自然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原始自然观:突出特征是“拟人化”,即认为自然界像人类一样具有某种生命力,存在喜怒哀乐。
这种自然观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认识水平低下的必然结果。
一、奴隶时期的朴素自然观的特点:A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即自然皆由物质构成。
B包含了大量的辩证思想:即自然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而且促成其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内部的矛盾,对立性。
C幼稚、朴素、臆测性:即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对事物构成及运动变化的细节缺乏了解,因此,他们的看法只能凭借直觉,从总体上去考察自然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摘要:结合研究生专业开展自然辩证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善于挖掘其中的辩证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药物开发、分析已成为化学领域的热门课题,选题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分析方法、设备所选用的适应性,都直接决定了研究项目的成功与否。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专业;化学;药物开发。
1 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结合研究生专业开展自然辩证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自然辩证法能够得到研究生更多的欢迎与好评,除了它具有文理渗透的学科特征,还得益于它能够与科学技术发展实际,特别是能够与研究生专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特色与优势。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基本途径和归宿。
自然辩证法探讨的是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而不是各门学科专业中的具体问题,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倾向:理科硕士生对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对科学理论的发现与检验方法更感兴趣;工科硕士生对工程技术和科技创新方面情有独衷;医学硕士生对医学辩证法与生命伦理更为看重;农林科硕士生对人、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更为关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其内容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要积极发掘化学领域中的辨证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哲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2 化学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2.1物质间具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联系是普遍的,但它是有条件的,这告诉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元素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单质和以上化合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如氢气和氧气作用,燃烧生成水(即氢的氧化物),水通直流电就又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值得注意的是物质间具有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这里强调“一定条件”,这也是化学反应必须注明反应条件的原因,在化工生产中,同样的原料不同的条件可生产出不同的物质。
2.2质量守恒定律
恩格斯说过,物质是既有的物质,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东西。
它表明自然界的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在不同存在形式间转换。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这就是说,在任何一种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无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科学家把这一定律发展成为质量守恒定律。
2.3物质是运动的
恩格斯说,运动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大量分子无规则混乱运动的宏观表现。
碘的升华、水的蒸发等都是分子运动所致。
即使是固体物质中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也都在其平衡位置上不断振动。
因此,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3 化学世界的矛盾论与对立统一思想
3.1对立统一是普遍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也是辩证法的核心。
化学中的事物处处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化学平衡中的正逆反应,电离平衡中电离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和还原等都充满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不同事物和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门
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以后,以周期律为基础,修订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正因为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的共性和同周期或同族元素性质结构上的发展趋势,利用这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使得其具有强大的预测功能,并且从独特角度证实了自然界物质性的统一,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或者说是共性和个性。
3.3化学世界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化学世界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尤其是新事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吸取发扬旧事物中合理的,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当然,在化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对指导新药物的开发,药物的分析也同样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作用。
新药物的开发一直是药学领域的热门课题,这一工作带有相当大的开创性和挑战性,而要想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并最终取得成功,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
4 新药物的开发
4.1科学选题
在科研中选题是关系到最终能否取得成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在选题过程中,首先,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是促进新事物出现和发展的源泉,因为只有是社会所需要的,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才有可能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其次,遵循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法宝,是科教兴国的灵魂,也是国家民族振兴的灵魂,更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新药一定要力求“新”,是以前所没有的,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减少工作的盲目性,避免没有价值的重复性劳动。
再次,必须以科学理论和事实为依据。
不能异想天开,凭一时兴起而要研制所谓的万能药,就像世界上根本不会有永动机一样。
最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客观条件,所具备的实验条件等等),当然这并不是说主客观条件不好或是实验条件恶劣就一定作不出好的科研成果,如当年居里夫人在简陋的小木屋里提取出了世界上第一克的铀和钋。
4.2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新药的开发中,一定要以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为依据。
比如在实际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方法,它是现代科学的核心方法,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新药开发中,凭借科学的实验,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活动,在短期时间内重复对象的活动,也可以强化对象,如在进行药物疗效评价时,可以利用动物进行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使实验动物符合一定的病理情况:人们研制出一种新药时,常常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以获取在人体中的相应数据。
另外,假设和技术性的预测也常常能促进新药的开发,假设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为原理,对所研究课题的一种假设性推测和说明。
技术预测是指人们在技术领域,利用已有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技术的过去和现状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借此推测和判断技术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
例如人们发现人体内病变部位一般来说温度比身体的其他部位要高一些,这样人们就可能利用温控材料,把药物包裹在温控材料中,在体内非病变部位药物并不释放,而当到达病变部位时温控材料熔化,药物被释放出来。
通过这样的假设和技术预测,可以期待多种新制剂脱颖而出。
5 药物的分析
药物的开发和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在研制出一种新药时,首先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对药物进行分析,而药物分析的任务就是对药物(原料,制剂,制药原料及中间体等)进行检测和质控,以及药物在作用过程中所可能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症状进行分析。
当今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药物分析的发展,药物分析正处于迅猛的发展时期。
新的药物分析理论、方法、技术迅速发展,具有高能量、高灵敏、高选择性的优点。
药物分析在现代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是越来越清晰,随着现代药物分析的发展,未来药物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品种也会越来越多,新品种大量出现,形式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技术与哲学历来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技术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对科学技术有指导作用。
可以这么说,离开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
唯物主义哲学,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我们的工作将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研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峰,王煤,李敏杰. 绿色化学与有机合成[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5): 7-8.
[2]徐治立. 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 107.
[3]张金钟. 硕士生自然辩证法课教学改革新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1994(4): 85.
[4]张宗明, 张艳萍. 结合研究生专业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自然辩证法研
究, 2010(26): 97-100.
[5]巫传玲. 化学教学中的自然辩证法[J]. 其它综合. 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