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塑料流动特性对注塑影响

合集下载

关于注塑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注塑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注塑的知识点总结一、注塑工艺流程1.设计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设计和制造塑料注射成型所需的模具。

2.原料筛选:根据产品要求和加工特点,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并进行配料、干燥等处理。

3.塑料熔化:将塑料颗粒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流动状态的熔体。

4.模具注射:将熔化的塑料通过高压注射进入模具腔内,充填整个模具腔,成型出所需的塑料制品。

5.冷却固化:待塑料充填完成后,进行冷却固化,使塑料制品在模具中形成稳定的形状。

6.模具打开:冷却固化完成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

7.脱模整理:将成型的塑料制品进行去除模具余料、修整、表面处理等工序,得到符合要求的塑料制品。

二、注塑设备1.注塑机:是进行塑料注射成型的核心设备,根据产品要求和生产规模选择合适型号的注塑机。

2.模具:塑料注塑成型所需的模具,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注塑工艺特点进行设计和制造。

3.辅助设备:如塑料干燥机、颜料添加机、冷却水机、除湿机、输送设备等,用于对塑料原料和成品进行辅助处理。

三、注塑工艺参数1.注射压力:即注塑机对塑料进行注射时的压力大小,决定了塑料充填模具的速度和充填度。

2.注射速度:注射机对塑料进行注射的速度,影响着塑料注射的充填时间和充填性能。

3.冷却时间:成型后的塑料制品需要在模具内进行冷却固化,冷却时间的长短影响着产品的成型质量和产能。

4.模具温度:模具温度的设置影响着塑料的冷却固化速度和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

5.料斗温度:对塑料进行熔化处理前,通常需要进行干燥,料斗温度要根据塑料的种类和湿度进行合理设置。

四、注塑材料1.常见的注塑材料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工程塑料如聚酰胺(NYLON)、聚碳酸酯(PC)、聚苯醚(PEEK)等。

不同种类的塑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机械性能等特点,因此在选择注塑材料时需要根据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在注塑过程中,需要对塑料原料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塑料中的水分含量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在注塑过程中出现气泡、状况等缺陷。

第34问: 注塑成型中影响注射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第34问: 注塑成型中影响注射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第34问注塑成型中影响注射压力的因素有哪些?注塑压力是由注塑系统的液压系统(液压注塑机)或伺服电机(全电动注塑机)提供的。

液压系统或伺服电机驱动螺杆(或柱塞)向前移动,压力通过注塑机螺杆传递到塑料熔体上,塑料熔体在压力的推动下,经注塑机的喷嘴进入模具的主流道(或热流道)、分流道,并经浇口进入模具型腔,这个过程即为注塑过程,或者称之为填充过程。

注塑压力的存在是为了克服熔体流动过程中的阻力,以保证填充过程顺利进行。

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机喷嘴处的压力最高,以克服熔体全程中的流动阻力。

其后,沿着熔体流动方向,压力逐步降低。

注射过程中,注射压力不足,会导致产品填充不足、缩水及产品尺寸精度低等缺陷,而无法满足要求。

注射压力过大,又会造成产品披锋、模具寿命降低、能耗损失大等问题。

注塑成型中,具体需要多大的注射压力主要取定于以下因素:一、喷嘴的类型与喷嘴孔尺寸:◎若是弹簧阀式喷嘴,则需要一定的注射压力才可推开锥形阀芯,这有一定的压力损失;如下图:◎若是开放式喷嘴,喷嘴孔尺寸的大小,对注射压力的影响较大;孔直径太小或太长,熔体易冷凝,甚至冻结,需要极大的注射压力冲开,这处压力的损失大。

不同的塑料选用合适的喷嘴,对稳定注塑成型也较重要。

二、模具注浇系统的设计对注射压力的影响:注浇系统是熔体进入型腔的通道,若此通道较窄且长,则熔体通过不顺,降温冷却也快,故需要提升注射压力才可确保相应的流动。

需要按塑料特性进行注浇系统对应的设计。

注浇系统设计包括:◎主流道与分流道尺寸、长度、形状;◎热流道管路及热流道浇口尺寸;◎浇口位置、尺寸、形状、数量;◎冷料井设置;冷料不可阻碍后续熔体的流动;◎水口扣针设置;扣针不可限流;◎流道排气槽的设置;排气顺畅,则熔体填充顺利。

注浇系统对注射压力影响最大的是浇口尺寸与浇口位置、浇口数量。

1.浇口尺寸与形状:浇口尺寸太小,熔体通过浇口时,易冷凝,且阻力大,压力损失大,需要很高的压力才可通过,有时甚至,熔体堵塞浇口,在增大注射压力后,瞬间冲开浇口,造成材料破裂降解,从而浇口部位出现发白、银线、糊斑及缺胶等缺陷。

熔融塑料流动特性对注塑的影响

熔融塑料流动特性对注塑的影响

熔融塑料流动特性对注塑的影响一、熔融塑料在模腔中流动的速度1.各流层的速度塑料在模腔内的流动可近视的看成层流。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层流流体可视为一层层彼此相邻的液体在剪切应力(引起材料沿平行于作用力的平面产生滑移而变形的力,即切向应力)作用下的相对滑移。

层流流体的这种特性可用两平行板间的液体流动来说明。

如图所示,在两个平行的平板间充满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若平板A以速度V移动,另一平板B静止不动,则由于液体分子与平板表面的吸附作用,将使贴近板A的液体层以同样的速度v=V随板移动,从而对和它相邻的液体层产生摩擦力(即剪切应力)。

如此传递下去,于是在各层的界面上产生相应的剪切应力,从而形成各液体层间的相对滑移,而紧贴板B的液体,由于液体分子与平板表面的吸附作用,则静止不动(v=0)。

由于塑料熔体在成型过程中流动时,其雷诺准数—般小于10,分散体也不会大于2100,因此其流动均为层流。

塑料从喷嘴中射出到流道中后,由于塑料分子与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吸附作用,使得紧贴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流层速度为零,从而对和它相邻的液体层产生摩擦阻力。

如此传递下去,于是形成中间流层速度最大,两侧靠近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流层速度递减的流动形式,如图所示。

2.流通面积变化时速度的变化由于塑料熔体在成型过程中的流动是连续的,而且塑料熔体基本上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流体通过每个流通面(管道的横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所以,当流体从大的流管流入小的流管时,如果流体源头仍以同样的流量持续注入流体(如图所示),则流体进入小管后流速变快了,其流速与流通面积成反比。

但此时由于管径变细流体受到了阻力,所以需要更大的注入压力。

同理当流体从小的流管流入大的流管时流速会放慢。

所以,当注射产品是圆片状产品(如光盘片)且浇口(塑料熔融液体进入模具型腔的入口)在中心时,则随着塑料流体流向各边沿流通面积不断增加(因为随着同心圆的半径增大(如图所示),这可用多段射速来近似模拟。

注塑件表面鼓包原因

注塑件表面鼓包原因

注塑件表面鼓包原因
注塑件表面鼓包是指注塑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缺陷,即表面出现凹凸不平、膨胀或鼓起的现象。

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还可能对产品的功能造成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可能的原因来解释注塑件表面鼓包的产生。

注塑件表面鼓包可能是由于注射压力过大造成的。

在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通过高压注射进入模具形成产品。

如果注射压力过大,塑料材料在进入模具时会受到过大的力量,导致塑料材料在模具内部产生过多的应力,从而引发表面鼓包的问题。

注塑件表面鼓包的原因可能还与注射速度过快有关。

注塑过程中,塑料材料需要在短时间内充分填充模具腔体。

如果注射速度过快,塑料材料在进入模具时可能会出现冲击和剪切效应,导致塑料材料在填充过程中受到过大的力量作用,从而引发表面鼓包的问题。

模具温度不均匀也可能是注塑件表面鼓包的原因之一。

在注塑过程中,模具温度的不均匀会导致塑料材料在填充过程中受到不同的热力作用,从而在产品表面形成不均匀的收缩和变形,最终导致表面鼓包的问题。

塑料材料的选择和注塑件的设计也会对表面鼓包产生影响。

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熔融特性和流动性,选择不合适的塑料材料可能会导致注塑件在填充过程中出现问题。

此外,注塑件的设计是否
合理、壁厚是否均匀等因素也会对表面鼓包产生影响。

注塑件表面鼓包的原因可能包括注射压力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模具温度不均匀、塑料材料选择不当以及注塑件设计不合理等因素。

在注塑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精确控制,以避免表面鼓包的问题的产生。

只有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和优化的设计,才能制造出质量优良的注塑制品。

高熔融指数abs

高熔融指数abs

高熔融指数abs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单体共聚而成的高性能工程塑料。

由于ABS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耐磨性、耐化学性等特性,在家电、汽车、玩具、电子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ABS的加工性能却受到了一定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高熔融指数。

ABS的高熔融指数导致了加工难度的提高。

熔融指数(MI)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熔融塑料在一定时间内从导出孔(呈圆锥状)的直径下降的长度。

ABS的熔融指数一般在10-30g/10min之间,属于较高水平,因此相对于低熔融指数的塑料,ABS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塑料熔体稠度大,不易流动,造成注塑成型时流动性不佳,细节部位无法充填,部位缩水等难题。

2.塑料在注塑机内保温时间必须很长,才能够达到良好的加工效果。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加长了加工周期。

3.由于塑料的高熔融指数,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熔体流分层的情况,容易产生内应力,降低了产品的性能。

针对ABS的高熔融指数,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加工性能:1.添加流动助剂。

流动助剂能够改善塑料的溶解性,增加熔体的流动性和可变性,改善注塑成型成品的表面质量。

另外,通过调节添加流动剂的用量、种类和成分比例,可有效控制零件表面上的熔体分层现象,提高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2.改变加工温度和压力。

在加工ABS塑料时应根据具体材料的熔融指数确定合适的加工温度和压力。

熔融指数高的ABS的熔点较低,所以在加工中需要适当提高熔体的温度,使得塑料的裂解程式降低,此外适当提高压力可以防止塑料的流失和气泡的产生。

3.改变注塑工艺。

为了避免熔体流分层,可以采用增压注射法或者双螺杆注塑机注塑法,通过控制注塑时间和浇口位置,使得注塑成型的熔融体均匀分布,提高制品的结构强度和综合性能。

总之,在加工ABS塑料时,应合理选择材料,选用适当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条件,以便有效地克服高熔融指数带来的加工难度,提高成品的质量。

注塑机工作原理

注塑机工作原理

注塑机工作原理一、概述注塑机是一种用于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产品的机械设备。

它是塑料加工行业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如塑料零件、容器、玩具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注塑机的组成部分、工作步骤和工作原理。

二、注塑机的组成部分1. 锁模机构:用于固定模具和保持模具的闭合状态。

通常由锁模板、活动模板、模板导柱和锁模机构组成。

2. 注射装置:包括注射缸、注射头和螺杆。

注射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将塑料颗粒加热融化,并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

3. 压力系统:包括油泵、油箱和液压阀。

压力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注射压力和保持模具的闭合状态。

4.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注塑机的各项操作,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注射速度控制等。

三、注塑机的工作步骤1. 开模:首先,注塑机的锁模机构通过液压系统将模具保持在闭合状态。

然后,模具的模板分离,以便取出已注塑成型的产品。

2. 注射:在模具闭合的状态下,注塑机的注射装置开始工作。

首先,注射缸中的塑料颗粒被螺杆推入注射头中。

然后,注射头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的腔室中。

3. 压力保持:在注射完成后,注塑机的压力系统开始工作,提供所需的注射压力,以保持模具的闭合状态。

这样可以防止熔融塑料从模具中溢出。

4. 冷却:在塑料注射完成后,模具中的塑料开始冷却和固化。

通常,注塑机会通过冷却系统来加速冷却过程。

5. 开模和脱模:在塑料完全冷却和固化后,注塑机的锁模机构再次工作,打开模具并取出已成型的产品。

四、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注塑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熔融塑料的流动性和热胀冷缩特性。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加热和熔化:注塑机的注射装置中的螺杆将塑料颗粒推入注射缸中。

在注射缸中,塑料颗粒受到加热器的加热,逐渐熔化成熔融塑料。

螺杆的旋转将熔融塑料推入注射头中。

2. 注射:在注射头中,熔融塑料受到注射缸中的高压力推动,通过注射嘴进入模具的腔室中。

在注射过程中,注射速度和压力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PMM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PMM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PMM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是一种常用的透明塑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耐候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在光学、电子、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PMMA注塑过程中,工艺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设定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PMMA注塑工艺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设定。

1.工艺特性1.1熔融温度:PMMA的熔融温度通常为160-180℃,过高的熔融温度会导致材料热分解,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熔体流动性。

因此,选择适当的熔融温度是确保注塑成型质量的关键。

1.2热分解温度:PMMA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因此需要控制好热分解温度,以避免材料热分解引起的质量问题。

1.3综合机械性能:PMMA具有较高的硬度、强度和刚性,但韧性较差。

因此,在注塑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熔融温度和注塑速度,以避免产生缺陷,如翘曲、裂纹等。

2.工艺参数设定2.1注射压力:注射压力是控制熔体充填的重要参数。

过高的注射压力会引起充填不完全、产品变形等问题,过低的压力则会导致产品表面粗糙。

通常,注射压力应根据产品结构和壁厚等因素进行调整。

2.2注射速度:注射速度是指熔体从射嘴进入模腔的速度。

适当的注射速度可以确保充填充实、避免热损失,同时还要避免过快的注射速度引起充填不完全、熔体破坏等问题。

2.3模温:模温对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质量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PMMA注塑模温较高,通常在50-80℃之间。

过高的模温会导致产品变形,过低的则会引起冷却缓慢、产品品质差等问题。

2.4冷却时间:冷却时间是指从充模完成到产品固化的时间。

冷却时间的长短影响产品的收缩率和尺寸稳定性。

对于PMMA注塑件而言,通常需要较长的冷却时间,以确保产品完全固化。

2.5射胶量:射胶量是指每次射胶的量,也可以理解为注塑机注射速度的调节。

射胶量的大小会影响产品的尺寸、密度和机械性能等。

综上所述,PMMA注塑工艺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设定对注塑成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注塑工艺试题(3篇)

注塑工艺试题(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注塑成型是将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塑机注入模具,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过程。

以下关于注塑成型工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注塑成型只适用于热塑性塑料B. 注塑成型只适用于热固性塑料C. 注塑成型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D. 注塑成型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塑料2. 注塑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包括()。

A. 注射装置B. 模具装置C. 冷却装置D. 电机3. 注塑成型过程中,影响塑料熔体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A. 塑料种类B. 温度C. 压力D. 模具设计4. 注塑成型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缩痕?()A. 注射速度过快B. 注射压力过大C. 模具温度过高D. 注射压力过小5. 注塑成型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会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银纹?()A. 注射速度过快B. 注射压力过大C. 模具温度过低D. 注射压力过小二、填空题1. 注塑成型工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步骤。

2. 注塑机的主要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 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熔体在模具中的流动状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4. 注塑成型过程中,影响塑料熔体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 注塑成型过程中,防止产品出现缩痕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三、判断题1. 注塑成型只适用于热塑性塑料。

()2. 注塑机的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熔体注入模具。

()3. 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温度越高,产品冷却速度越快。

()4. 注塑成型过程中,注射压力越大,产品密度越高。

()5. 注塑成型过程中,注射速度越快,产品表面质量越好。

()四、简答题1. 简述注塑成型工艺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融塑料流动特性对注塑的影响一、熔融塑料在模腔中流动的速度1.各流层的速度塑料在模腔内的流动可近视的看成层流。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层流流体可视为一层层彼此相邻的液体在剪切应力(引起材料沿平行于作用力的平面产生滑移而变形的力,即切向应力)作用下的相对滑移。

层流流体的这种特性可用两平行板间的液体流动来说明。

如图所示,在两个平行的平板间充满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若平板A以速度V移动,另一平板B静止不动,则由于液体分子与平板表面的吸附作用,将使贴近板A的液体层以同样的速度v=V随板移动,从而对和它相邻的液体层产生摩擦力(即剪切应力)。

如此传递下去,于是在各层的界面上产生相应的剪切应力,从而形成各液体层间的相对滑移,而紧贴板B的液体,由于液体分子与平板表面的吸附作用,则静止不动(v=0)。

由于塑料熔体在成型过程中流动时,其雷诺准数—般小于10,分散体也不会大于2100,因此其流动均为层流。

塑料从喷嘴中射出到流道中后,由于塑料分子与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吸附作用,使得紧贴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流层速度为零,从而对和它相邻的液体层产生摩擦阻力。

如此传递下去,于是形成中间流层速度最大,两侧靠近流道壁(或模具型腔壁)的流层速度递减的流动形式,如图所示。

2.流通面积变化时速度的变化由于塑料熔体在成型过程中的流动是连续的,而且塑料熔体基本上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流体通过每个流通面(管道的横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所以,当流体从大的流管流入小的流管时,如果流体源头仍以同样的流量持续注入流体(如图所示),则流体进入小管后流速变快了,其流速与流通面积成反比。

但此时由于管径变细流体受到了阻力,所以需要更大的注入压力。

同理当流体从小的流管流入大的流管时流速会放慢。

所以,当注射产品是圆片状产品(如光盘片)且浇口(塑料熔融液体进入模具型腔的入口)在中心时,则随着塑料流体流向各边沿流通面积不断增加(因为随着同心圆的半径增大周长不断增加),此时,要达到塑料熔融液体前缘恒速就要有不断上升的注射速度(如图所示),这可用多段射速来近似模拟。

3.熔体黏度对流速的影响当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各流层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碍流体层间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流体产生内摩擦力的这种性质称为黏性,用动力黏度(或称黏性系数)来衡量黏性的强度。

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施加于相距dτ的液层上的剪切应力(此外力也可以是移动层上面一层有着更快流速的流层对移动层的摩擦力,单位为N/m2)与层流间的剪切速率dυ/dr(又称速度梯度,单位为s-1)的比值,称为液体的动力黏度。

其中剪切速率代表流动时相邻的流层间流速的差异。

流体只有在流动且各流层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会表现出黏性,静止的流体不呈现出黏性。

黏性的作用是阻碍流体内部的相对滑动,从而阻碍流体的流动。

黏性产生的原因,概括来讲是流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分子之间不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产生的阻力的综合结果。

动力黏度反映了这种阻力的强度,动力黏度越大,要达到同样速度所需要的剪切力越大,也就是说注塑时所需的注射压力越大。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流体在流管中流动时,由于流管壁对流体的吸附作用,使得紧贴流管壁的流体速度为零,从而使得流管中的流体产生相对滑动,此时才产生黏性对流体流动的阻碍作用,所以管径越小,管壁越粗糙,黏度对整体流速的阻碍作用越大。

二、熔融塑料在成型过程中流动时的压力变化注塑机的射出压力的作用是克服熔胶流动阻力,推动熔胶进入模腔以进行充填。

现以熔胶在圆管中流动的情况来分析熔胶所受到的作用力。

如图所示,在圆管中的熔胶流体中取一个小微团来分析流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图中熔胶在水平方向从左向右流动,即图中熔胶微团作于水平方向从左向右运动。

在运动中微团受到4个水平方向的力:后面的流体对它的推力,即后端的内压力F1;它前面的流体对它的阻力,即前端的内压力F2;两边流体对它的摩擦阻力F3和F4。

如果F1小于F2,那么熔胶流体最终会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停止下来。

所以,正是熔胶微团后端面与前端面这种内压差推动液体持续流动。

从整个流体来看,流体的后端面与注塑机的螺杆相连,其内压为注塑机的注射压力,流体的前端面与大气相通,其相对压力为零。

我们知道,静止的液体能大小传递压强(在注塑领域称为压力),但由于注塑机中的熔胶流体在流动,所以压力在传递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推动流体持续流动而逐渐变小,从而在流体中行程沿流程逐渐变小的压力剃度,如图所示。

从能量的观点看,流体在水平流管中流动时具有2种机械能:①压力能。

当流体受到阻力时,流体分子之间距离被微量压缩,这时流体就建立起了内压,一旦外力降低时由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又能恢复到原来的距离,所以流体像被压缩得弹簧一样具有压力能。

②动能。

流体与固体一样在运动时具有动能,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流体不断向前流动时,需要不断克服流层间摩擦阻力做功。

内压沿流程不断下降是因为流体的压力能克服摩擦力做功而导致压力能损失的结果。

熔胶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就如同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熔胶从F4 F3 F1F2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是压力能转化为动能,以补充因摩擦力对流体作负工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流体在流动中的这种能量损失是由于流体的黏性引起的,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克服流体的内部微团或流层间摩擦阻力所做的功,这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

这种阻力分为2类,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流体沿流动路程所受到的阻碍称为沿程阻力。

沿程阻力的影响使途中的流体机械能减少,即动能或压力能减少。

由流程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流程损失。

局部阻力指流体流经各种局部障碍(如阀门、弯头时,由于水流变形、方向变化、速度重新分步,质点间剧烈的动量交换而产生的阻力。

模腔入口的压力愈高,如果流体前端不受阻就能导致愈高的压力梯度(单位流动长度之压力降),因而能导致更快的流速。

如图所示,更快的流速需要更陡峭的压力曲线。

图流速与压力降的关系如果熔胶流动长度加长,就必须提高入口压力以产生相同的压力梯度,从而维持聚合物熔胶速度。

如图所示,流程越长需要的入口压力越大。

因为,在填充过程中,随着流动长度不断增加,如果速度不变,且流体的黏度不变,则单位流动长度对流体的摩擦阻力不变,但总的阻力因各段累加而不断增加,所以需要更大的注塑压力。

由此可知,注塑机在充填过程中,随着熔胶前端不断向模具深处推进,需要的注射压力不断增大。

当然,有时会由于流道中某些特殊位置的散热能力强导致熔体前沿的表面暂时冷却凝固,直到建立起足够的压力推动熔体穿过此位置,则熔胶前沿通过此位置时的压力会出现峰值。

注射成型最重要的工艺条件是影响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压力及相应的各个工序的时间。

注射成型的关键在于能准确地重复生产过程的各种工艺条件。

否则,产品的品质会一直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应很好地选择和保持工艺条件,以获得高质和高产。

在变动和调整工艺条件时,最好按照压力一时间一温度顺序进行,不要同时变更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这样才能在排除干扰的前提下,分析判断新设的条件的实际作用。

即使是单个工艺条件的转换,也要十分仔细进行,并且尽量避免在短时间内反复变换。

一、料筒温度从前面所学知识可知,外界温度对塑料熔体的黏度和流动性影响很大。

为顺利充模,并保证制品的质量,从喷嘴出来的塑料必须熔融均匀,黏度低到一定程度。

为此首先要保证料筒内塑料处于良好的加热状态。

注塑过程中塑料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3—1。

A—B:塑料从料斗进入高温的料筒,受热后温度迅速上升,开始熔化。

图3—1 注塑过程中塑料温度的变化B—C:塑料在料筒内继续被加热,进而全部熔融塑化,此期间温度会保持一段时间。

C:塑料到达料筒的前端,准备注射,由于不再受螺杆的剪切和摩擦作用,温度会有所下降。

C—D:塑料在高压下高速注射入模,强烈的摩擦和剪切造成更高的温升。

D—E:塑料注射完毕,在模具冷却系统的作用下冷却定型。

E:塑料制品脱离模具。

从图3—1中可看出,塑料在料筒内的温度开始时是逐渐上升的,直到一定的塑化温度B。

在B这个温度下,料筒继续向塑料供热,通过热传导,使整体塑料熔融均匀。

至于C是料筒锥部及喷嘴的吸热降温点,如果锥部及喷嘴补充热量不足,降温点温度降得太低,前锋料黏度就会增高,形成大的阻力,不利于注满型腔。

C—D无疑是一种额外的温升,但不容忽视。

无论是喷嘴、流道或浇口,之所以尺寸要偏小,是为了增大摩擦作用,提供大的剪切速率,从而使温度进一步升高,黏度降低。

如果这些地方尺寸过大,反而会使制件出现充不满或严重收缩凹陷。

D—E是冷却定型时间,这个时间必须足够长,否则热的制件脱模后会令表面失去光泽,有些塑料制件还会变形。

很显然,所谓注塑温度的控制是指塑料在料筒内如何从颗粒原料被均匀塑化成塑性的黏流体,也就是料筒温度如何配置的问题。

最理想的是根据料筒内熔体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无级调温,但这很难办到。

现在所有的注塑机都是分段调温,有两段、三段或更多段。

不同的物料每段的温度配置是不尽相同的,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

所配置的料筒温度应保证塑料塑化良好,能顺利实现注射又不引起分解。

配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种影响因素。

(1)塑料的热性能料筒温度的配置与所加工塑料的热性能有关,料筒末端最高温度应高于塑料的流动温度Tf(对无定型塑料)或熔点温度Tm(对结晶塑料),而低于塑料的分解温度Td,故料筒最合适的温度应在Tf (或Tm)~Td之间。

Tf (或Tm)~Td区间较窄的塑料,料筒温度应偏低些(比Tf稍高);Tf (或Tm)~Td区间较宽的塑料,料筒温度可适当高些(比Tf高)。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塑料,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熔体的流动性会降低,因此应相应提高料筒温度。

对于热敏性塑料,如聚氯乙烯、聚甲醛等,除要严格控制料筒温度外,还要控制物料在加热料筒中的停留时间,以免在高温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降解。

(2) 塑料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同一种塑料由于来源或牌号不同,其流动温度和分解温度也有所不同,相应的料筒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一般情况,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高、但分布窄的塑料,其熔体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差,料筒温度应偏高些;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的塑料,料筒温度可偏低些。

添加剂对成型温度也有影响,经填充改性的塑料,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由于软化温度提高,流动性变小,料筒温度应高些;而加增塑剂的塑料,由于增塑剂分子在塑料大分子中起到了润滑作用,料筒温度应偏低些。

(3)注塑机的类型注塑机的类型不同,塑料的料筒中的塑化过程不同,所以料筒温度的配置也不相同。

柱塞式注塑机,塑料完全靠料筒壁和分流梭传热,传热效率低且不均匀,料筒温度应高些;螺杆式注塑机,塑料在螺槽中受到较强的剪切作用,剪切摩擦热较大,而且料筒内料层较薄,传热较容易,料筒温度可低些,一般比柱塞式低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