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生物学特性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时间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在幼龄果园套种。
每667m2产量200~300kg,亩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一年2茬,是一种栽培时间短、见效快、品质优、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有巨大的需求市场。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甜叶菊生物特征甜叶菊喜高温,最适宜长叶温度为24~29℃,气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都不利于叶片分化。
但地下部分能耐-5℃低温。
甜叶菊属高敏感性略强的短日照作物,其临界日照为12小时,但光照大于12小时,开花时间推迟或不开花,光照时间小于12小时,开花提前,营养生长期缩短。
甜叶菊为的特性是:自交不亲和,种子繁殖不仅结实率低,且极易混杂退化,为了保持其品种的优良性。
必须采用无性繁殖的扦插进行育苗。
扦插育苗有繁殖系数大、成苗快、育苗期短、能保持母株性状等优点。
2.1扦插准备在赣南一带的扦插育苗期为9月上旬-11月中下旬,在此期间只要有合适的插条都可进行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通常采用露地扦插、薄膜覆盖扦插和塑料大棚扦插等形式。
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灌排和管理方便的地方。
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
易返潮泥沙更好。
做畦前要进行多次耕耙,使土壤细碎疏松。
按1.8m开沟作畦,做成畦面宽1.2m,长10m~13m、畦沟宽0.6m左右扦插苗床。
插苗前必须将覆盖膜、遮荫网、生根剂、土壤消毒杀菌剂、1.7m~1.8m的毛竹片备齐。
以便边插边覆盖,确保调光、词沮、保湿。
2.2扦插要求守田2号等高RA甙品种通常以秋插育苗为来年准备种子苗。
秋插是在二茬收割后。
剪取三茬抽发的幼嫩枝条作为扦插的插条。
每段顶枝剪3对叶一心,长度6cm~cm左右。
扦插时剪去2对叶,保留—对叶一心,以减少水份与养分消耗,防止病害发生。
在扦插前。
先将剪好的插条剪口沾一下配好的生根剂溶液,侵没深度1.5cm,沾后立即扦插。
2.3扦插的方法2.3.1扦插密度:株距×行距=3cm×4cm或3cm×3cm,每亩苗床可育苗35万株左右。
甜叶菊育苗移栽栽培技术汇编教材

甜叶菊概述一、甜叶菊基本概况甜叶菊又名甜菊、甜草、甜茶,系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纬22~24°、西经55~56°的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接壤的阿曼拜山脉,当地的印第安土著居民以此为甜草当作甜味剂使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1977年开始从日本引入中国,并在全国各地开始种植推广。
甜叶菊所含的甜菊糖甙,俗称甜菊糖,系以甜叶菊的叶片为原料,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纯天然、高甜度、低卡路里的新型高档甜味剂,甜度为蔗糖的250-350倍,卡路里仅为蔗糖的1/300。
甜菊糖甙产品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医药、酿酒、烟草和日用化工等用糖领域之中,也是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龋齿等忌食糖者,以及当今世界追求绿色、健康、美丽的人们最理想的代糖品,被誉为“最佳天然甜味剂”、“第三糖源”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糖甙产品生产供应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0%,年产量约2000吨。
甜叶菊为菊科、甜叶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1-1.3米。
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
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
瘦果线形,稍扁,褐色,具冠毛。
花期7—9月,果期9-11月。
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马西交界的高山草地。
现中国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地均有引种。
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对光敏感。
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1.3米。
根梢肥大,50-60条,长可达25厘米。
茎直立,基部梢木质化,上部柔嫩,密生短茸毛,叶片有类似发霉状白毛产生,是汁液的正常分泌,多见于下雨天采集所致。
叶对生或茎上部互生,披外形,边缘有浅锯齿,两面被短茸毛,叶脉三出。
头状花序小,总苞筒状,总苞片5-6层,边等长;花托平坦,秃净;花冠基部浅紫红色或白色,上部白色。
甜叶菊基本属性

甜叶菊,是一种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叶片中含有菊糖苷,其甜度为蔗糖的150~300倍,是一种极好的天然甜味剂。
国外已用来代替糖精做低热食品,不但无副作用,而且能治疗某些疾病,如治糖尿病,降血压,对肥胖症、心脏病、小儿虫齿等也有疗效,并有促进新陈代谢,强健身体的作用。
甜叶菊的抗逆性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我国南北方都可种植,甜叶菊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长江以南地区一般都可自然越冬,北方可采用地窖保根越冬,来年移栽定植,甜叶菊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耐湿怕旱,其根系较浅,栽培以肥沃潮湿且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为好。
可用种子、扦插、压条、分株等方式繁殖。
它是短日照作物,光照长于12小时便不能正常开花结果。
喜漫散光,可在畦边间种一些高秆作物,适应它对漫散光的要求。
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八十年代初引进种植,是新型糖源植物。
叶含菊糖苷6-12%,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及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
甜叶菊株高90-150厘米,基部木质化,茎粗0.8-1.2厘米,一级分枝30-50个,二级分枝90-160个;叶对生,呈椭圆形,纸质,叶面粗糙,一年生单株有叶片400-700片多达1200片;花序多排列成稀疏房状,总苞筒状;花警平坦,花冠白色,果为长纺锤形瘦果,顶端着生伞状冠毛;千粒重0.3-0.4克。
年降水900-1200毫米,无霜期278-356天,年日照1870-2700小时的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金阳等县市引进试种成功;生育期为140天左右,种植一季亩产鲜叶100O-1500公斤,干叶180-23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上千元。
甜叶菊为短日照植物,临界日照为12h。
我国引种区,适宜温度15℃-35℃,生长最适温度25℃左右。
耐湿不耐旱,夏季高温缺雨,水分不足时,下部叶片已脱落。
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沙壤、草甸土等土壤均能种植。
土壤pH以中性为佳。
功用:调节血压、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降血糖、尿糖、抑菌止血、镇痛、减肥养颜、养阴生津、帮助消化,促进胰腺、脾胃功能和清热解毒。
甜叶菊生物学特性

甜叶菊第一节概述一、甜叶菊得起源与传播(一)甜叶菊得起源甜叶菊属菊科(positae)斯台维亚属(Stevia),种名为甜叶菊(Rebaudi ana Bertoni)。
甜叶菊又名甜草、甜茶.早在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征服南美,将瓜拉尼族人移入南美时,就将甜叶菊当做糖料使用。
甜叶菊原产地在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国境相接得阿曼拜山脉中,山脉多起伏,气候局部变化显著,地处南纬22°~24°西经55°~56°。
在巴西巴拉那州得伊瓜图附近,以及阿根延、巴西、巴拉圭得国境附近,也发现了野生甜叶菊,但就是由于地区得开发,现在已找不到这样得野生种了。
在植物分类学上最初记载甜叶菊者就是伯托尼,她于1887年在巴拉圭东部、东北部、北部先后发现该植物,当时描述它属带甜味得植物,可做饮斜;1888年定名为Stevia(斯台维亚),就是兰草属得一个新种。
1889年伯托尼根据化学分析发现其含有甜味,又把它定名为Eupatorium rebaudiana Bertoni。
1905年伯托尼根据各方面研究记载,正式定名为Stev ia rebaudiana Bertoni。
(二)甜叶菊得传播甜叶菊作为糖料植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曾引起过国际重视。
1941年,英国就讨论过甜叶菊栽培问题,计划在英国南部栽培或利用温室生产,但就是没有文献记载,未见试种得生产计划及结果。
1964~1968年,两位美国移民在英国开始栽培,并计划将原叶向美国输入,但就是由于管理不当,没有收到种子.1954~1973年,日本人住田哲也以植物学家身份前往巴西得巴拉州哈林市国立北部农场考察.她预言该植物在日本也能广泛种植,就是有引进价值得植物资源。
她自1970~1975年,先后两次从巴西引入甜叶菊种子,在温室与田间试种,获得成功,并收到种子。
1973年由农林省研究单位主持,在日本全国布点试验。
1974年有45个单位联合成立了协作试验网.1975年农林省试验场开始了育种工作。
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论文甜叶菊,又叫甜草叶,是一种甜味素食品配料,其被誉为“高甜度低热值”的天然甜味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甜叶菊的市场需求也逐年增长。
因此,甜叶菊的栽培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甜叶菊的生态特征甜叶菊原产于南美洲的巴拉圭和巴西等地,是菊科植物,是半灌木,植株高度一般在1.5~2.5米之间,栽培期为1年。
它的生长需求比较宽泛,可耐受较高温度、较低湿度、较低土壤肥力,但却不耐寒。
二、甜叶菊的栽培技术1.土壤选择:甜叶菊生长的土壤要求通风透气、水分保持能力强、排水良好、PH值在5.0~6.5之间,土层深度在30cm 以上。
2.播种时间:甜叶菊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夏季,以4月底至5月初和9月下旬至10月初为最佳。
3.播种方法:一般采用育苗法,首先选用优质种质,然后在苗床中用砂土和泥炭土的混合物育苗,播种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度。
4.移栽方法:小苗移栽的时间一般在4-5叶期或采光标准达到30~40%时,选用肥沃、松软、排水良好且有机质较高的土壤移栽,在移栽时注意不要损伤植株根系。
5.施肥方法: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并且不宜一次性用肥太多,否则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6.病虫害防治:在甜叶菊的生长中,常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袭击。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田螺、虫卵、黄斑病、青铜壳小蜗、黑腐病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如定期清理杂草,喷洒杀虫剂等。
7.采摘时间:甜叶菊的采摘时间一般在植株生长达到最高时进行,顶部植株的生长繁茂也是符合采摘的最佳时间。
三、结语甜叶菊是一种高价值、低投入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通过实验和实践,总结以上栽培技术,可以达到高产、高品质的目的。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张蓉艳来源:《现代园艺》2009年第07期甜叶菊又名甜菊、甜草、甜茶,属菊科类草本植物,原产于亚热带地区。
甜叶菊糖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酿酒和日用化等用糖领域之中,是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龋齿等忌食糖者最理想的代糖品,被誉为“最佳天然甜味剂”、“第三糖源”等。
甜叶菊既可以在耕地、旱地、菜地种植,也可以在幼龄果园套种。
每667m2产量200~300kg,亩产值可达4000元左右,一年2茬,是一种栽培时间短、见效快、品质优、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有巨大的需求市场。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甜叶菊生物特征甜叶菊喜高温,最适宜长叶温度为24~29℃,气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都不利于叶片分化。
但地下部分能耐-5℃低温。
甜叶菊属高敏感性略强的短日照作物,其临界日照为12小时,但光照大于12小时,开花时间推迟或不开花,光照时间小于12小时,开花提前,营养生长期缩短。
甜叶菊为的特性是:自交不亲和,种子繁殖不仅结实率低,且极易混杂退化,为了保持其品种的优良性。
必须采用无性繁殖的扦插进行育苗。
扦插育苗有繁殖系数大、成苗快、育苗期短、能保持母株性状等优点。
2.1扦插准备在赣南一带的扦插育苗期为9月上旬-11月中下旬,在此期间只要有合适的插条都可进行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通常采用露地扦插、薄膜覆盖扦插和塑料大棚扦插等形式。
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灌排和管理方便的地方。
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为宜。
易返潮泥沙更好。
做畦前要进行多次耕耙,使土壤细碎疏松。
按1.8m开沟作畦,做成畦面宽1.2m,长10m~13m、畦沟宽0.6m左右扦插苗床。
插苗前必须将覆盖膜、遮荫网、生根剂、土壤消毒杀菌剂、1.7m~1.8m 的毛竹片备齐。
以便边插边覆盖,确保调光、词沮、保湿。
2.2扦插要求守田2号等高RA甙品种通常以秋插育苗为来年准备种子苗。
秋插是在二茬收割后。
剪取三茬抽发的幼嫩枝条作为扦插的插条。
每段顶枝剪3对叶一心,长度6cm~cm左右。
甜叶菊

甜叶菊甜叶菊,又称叶状线菊,属于菊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甜味剂。
它的学名为斯坦兹叶状菊(Stevia rebaudiana),因其叶片形状独特而得名。
在我国,甜叶菊广泛种植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保健品的生产中。
甜叶菊的主要特点是叶片含有丰富的甜菊糖。
甜菊糖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
与其他甜味剂相比,甜菊糖具有低热量、低卡路里的特点,并且不会导致蛀牙。
因此,甜叶菊被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和追求健康的人群中。
甜叶菊的种植周期为2年,生长期大约为6个月。
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
通常情况下,甜叶菊的种植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以保证其品质和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适当的施肥和浇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促进甜叶菊的生长和产量。
采摘是甜叶菊种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常在甜叶菊的生长过程中,以丰满的叶片为标准进行采摘。
采摘后的甜叶菊需要进行晾晒和干燥处理,以保持其甜菊糖的品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甜叶菊一般为粉末状或提取液状,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甜叶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作为食品和饮料的甜味剂,替代传统的蔗糖和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与其他甜味剂相比,甜叶菊不会引起血糖上升,对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群更加友好。
其次,甜叶菊还可以用于保健品和药品的生产中,被认为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消炎抗菌等功效。
在食品行业中,甜叶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甜味食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它可以用于烘焙食品、冷饮果汁、甜味奶制品等,给人们带来低热量、低卡路里的甜味享受。
在饮料行业中,甜叶菊也是一种理想的甜味剂,被用于各类饮料的制作,如茶饮、果汁、饮用水等。
甜叶菊独特的甜味和健康特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除了食品和饮料领域,甜叶菊在保健品和药品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甜叶菊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菌等多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颗粒、口服液等产品中。
甜叶菊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感染性疾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深受患者的青睐。
甜叶菊生物学特性

甜叶菊第一节概述一、甜叶菊的起源和传播(一)甜叶菊的起源甜叶菊属菊科(Compositae)斯台维亚属(Stevia),种名为甜叶菊(Rebaudiana Bertoni)。
甜叶菊又名甜草、甜茶。
早在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征服南美,将瓜拉尼族人移入南美时,就将甜叶菊当做糖料使用。
甜叶菊原产地在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国境相接的阿曼拜山脉中,山脉多起伏,气候局部变化显著,地处南纬22°~24°西经55°~56°。
在巴西巴拉那州的伊瓜图附近,以及阿根延、巴西、巴拉圭的国境附近,也发现了野生甜叶菊,但是由于地区的开发,现在已找不到这样的野生种了。
在植物分类学上最初记载甜叶菊者是伯托尼,他于1887年在巴拉圭东部、东北部、北部先后发现该植物,当时描述它属带甜味的植物,可做饮斜;1888年定名为Stevia(斯台维亚),是兰草属的一个新种。
1889年伯托尼根据化学分析发现其含有甜味,又把它定名为Eupatorium rebaudiana Bertoni。
1905年伯托尼根据各方面研究记载,正式定名为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二)甜叶菊的传播甜叶菊作为糖料植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曾引起过国际重视。
1941年,英国就讨论过甜叶菊栽培问题,计划在英国南部栽培或利用温室生产,但是没有文献记载,未见试种的生产计划及结果。
1964~1968年,两位美国移民在英国开始栽培,并计划将原叶向美国输入,但是由于管理不当,没有收到种子。
1954~1973年,日本人住田哲也以植物学家身份前往巴西的巴拉州哈林市国立北部农场考察。
他预言该植物在日本也能广泛种植,是有引进价值的植物资源。
他自1970~1975年,先后两次从巴西引入甜叶菊种子,在温室与田间试种,获得成功,并收到种子。
1973年由农林省研究单位主持,在日本全国布点试验。
1974年有45个单位联合成立了协作试验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甜叶菊第一节概述一、甜叶菊的起源和传播(一)甜叶菊的起源甜叶菊属菊科(Compositae)斯台维亚属(Stevia),种名为甜叶菊(Rebaudiana Bertoni)。
甜叶菊又名甜草、甜茶。
早在16世纪中期,西班牙人征服南美,将瓜拉尼族人移入南美时,就将甜叶菊当做糖料使用。
甜叶菊原产地在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国境相接的阿曼拜山脉中,山脉多起伏,气候局部变化显著,地处南纬22°~24°西经55°~56°。
在巴西巴拉那州的伊瓜图附近,以及阿根延、巴西、巴拉圭的国境附近,也发现了野生甜叶菊,但是由于地区的开发,现在已找不到这样的野生种了。
在植物分类学上最初记载甜叶菊者是伯托尼,他于1887年在巴拉圭东部、东北部、北部先后发现该植物,当时描述它属带甜味的植物,可做饮斜;1888年定名为Stevia(斯台维亚),是兰草属的一个新种。
1889年伯托尼根据化学分析发现其含有甜味,又把它定名为Eupatorium rebaudiana Bertoni。
1905年伯托尼根据各方面研究记载,正式定名为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二)甜叶菊的传播甜叶菊作为糖料植物,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曾引起过国际重视。
1941年,英国就讨论过甜叶菊栽培问题,计划在英国南部栽培或利用温室生产,但是没有文献记载,未见试种的生产计划及结果。
1964~1968年,两位美国移民在英国开始栽培,并计划将原叶向美国输入,但是由于管理不当,没有收到种子。
1954~1973年,日本人住田哲也以植物学家身份前往巴西的巴拉州哈林市国立北部农场考察。
他预言该植物在日本也能广泛种植,是有引进价值的植物资源。
他自1970~1975年,先后两次从巴西引入甜叶菊种子,在温室与田间试种,获得成功,并收到种子。
1973年由农林省研究单位主持,在日本全国布点试验。
1974年有45个单位联合成立了协作试验网。
1975年农林省试验场开始了育种工作。
目前,日本对甜叶菊研究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首先明确了它是一种新的糖料资源,在栽培育种、工业提取、食品加工、医药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用甜叶菊提取的甜叶菊糖甙,在食品、饮料、餐桌佐料、酱菜等方面应用产品达100多种。
有关专营和兼营公司达100多家,预计今后几年将有更大发展。
1973年国开始引种,1976年大量引入,1980年创造了公顷产干叶9 000kg的新记录。
为了交流经验,搞好协作,国各地栽培及科研工作者组成了规模庞大的协作组织一“国甜叶菊栽培协会”。
中国于1975年由广交会引入少量种子,因是展品未能发芽。
1977年又从日本引入少量种子试种。
1978年几个科研单位分别从日本引入种子、种苗进行繁殖推广,很快传到全国许多地区,到1992年全国累计种植面积3.3万公顷。
1989年成立了“全国甜叶菊协会”。
此外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几亚、斯里兰卡、罗马尼亚及阿富汗、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保加利亚等国于80年代先后引种、试种成功。
总之,甜叶菊这一新兴糖料作物,目前已引起世界广泛重视,在世界各国逐步扩大传播,甜叶菊的研究与生产事业正方兴未艾,它将以自身的价值被迅速扩大开发利用。
二、甜叶菊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甜叶菊是一种新兴糖料作物,叶中所含糖甙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是一种高甜度、低热能、味质好、且安全无毒的天然糖源,可代替糖精或部分蔗糖,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中。
甜叶菊糖甙还有防治糖尿病、肥胖症及小儿龋齿等疾患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理想甜味剂。
所以甜叶菊是一种颇有前途的经济作物,成为继甘蔗、甜菜后的第三种天然糖源作物。
甜叶菊叶渣含有多种有用营养成分,如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微量元素等,可提取微晶纤维素,并做饲料、肥料及食用菌的培养基等。
据分析,甜叶菊叶渣还含有许多有用成分,如蛋白质、鞣酸、淀粉、叶绿素等,如能全面研究综合利用,定会开发出更新产品。
总之,甜叶菊全身是宝,只要深入开发应用,其利用价值将会不断提高,对人类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我国开发甜叶菊生产利国利民,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义。
(一)解决食糖不足我国是一个缺糖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生产量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仍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需要,因此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食糖。
1981~1989年平均年进口食糖为182.47×104t,花去外汇6.08亿美元。
尽管如此,我国人均糖年消费量最高水平也仅为6.66kg,而经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40~60kg,我国的消费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1/6~1/10。
为补充糖源,许多食品用糖精和甜蜜素代替,由于应用中多超出国家限量,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糖精在一些国家早被禁用,现在我国也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不断降低用量标准,逐步压缩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围。
从扩大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来解决食糖不足,短时间还有一定困难。
因此,必须立足国开发新糖源,争取食糖自给,取代合成糖源。
甜叶菊正具备这种优势,它高甜度、低热能、适应性广、较易栽培,到1992年全国已种植3.3万公顷,形成年加工糖甙千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可代替蔗糖20×104t,节省外汇600~800万美元。
因此发展甜叶菊生产,可争取食糖自给,取代糖精等合成甜味剂,减少外汇支出。
(二)理想的低热天然糖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食糖需要量迅速上升。
另一方面,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在饮食结构上,从温饱型逐渐向保健型发展。
现在要求食用低热糖源,甜叶菊正属于天然无毒的低热糖源,故开发甜叶菊糖甙的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三)经济效益好1977年引种甜叶菊成功以来,各地试种结果证明:它的适应性非常广泛,南自,北至,东自,西至都可种植。
公顷产量2250~3 000kg,最高可达7 500kg。
每千克干叶按5元人民币计算,每公顷收入可达11 250~37 500元,比一般作物产值高出3~5倍。
几年来出现了不少种植甜叶菊致富的典型。
工业提取,生产1kg甜叶菊糖甙需120~150元成本,市场销售价为140~200元,故每千克可获利20~50元。
再将甜叶菊糖甙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上,比单用蔗糖又可降低成本。
如省1986~1990年应用74t甜叶菊糖甙,按甜度替代蔗糖1.4万多吨,使企业降低成本2 000多万元,增如了企业经济效益。
甜叶菊的应用使一些企业扭亏为盈。
(四)大量出口创汇据报道,日本每年需要几千吨甜叶菊干叶,其国仅能少量生产,大批原料靠进口。
另外欧洲、美洲许多国家也对甜叶菊糖甙发生兴趣,所以国际市场需要量很大,我国仅1991~1992年间就向日本等国出售干叶4 000多吨,加上出口的甜叶菊糖甙几百吨,换取了大量外汇。
(五)减少粮、糖争地按甜叶菊糖甙甜度换算,种1公顷甜叶菊产2 250~3 000kg干叶,合糖甙以10%计算,1公顷地可产225~300kg糖甙,相当于3~4万千克蔗糖。
也就是说1公顷甜叶菊产糖量相当于5公顷甘蔗、15公顷甜菜。
全国每年种2万公顷甜叶菊就可省地13~20万公顷。
发展甜叶菊生产在解决食糖不足、开发新糖源、增加收入、换取外汇、富国富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甜叶菊的植物学特征一、根(一)根的形态特征甜叶菊根为四原和五原型。
在一条根中不同部位原生木质部束数也不同,基部较多,尖端较少。
甜叶菊的根有初生根和次生根之分。
初生根由主根、侧根组成,根细小,根毛少,功能弱。
次生根由肉质根和细根组成,肉质根垂直向下,入土深度18~25cm,宽度为28~36cm。
甜叶菊单株的肉质根,一般有60多条,在肉质根上生长出很多细根,甜叶菊整个根系呈须根状(图7-1)。
(二)根的吸收机能根是甜叶菊的主要吸收器官,甜叶菊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绝大部分是由须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甜叶菊根的吸收机能,主要靠根尖部分进行,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毛区,而吸收矿物质元素则主要通过根毛区前端呼吸较强的部分。
根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扩大了许多倍,但根毛的寿命很短,一般只经过几天到几个星期便枯死,而由前面的新生根毛来代替。
要使甜叶菊具有强盛的吸收机能,保持根系强壮生长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栽培管理上,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甜叶菊根系生长的土壤条件,在移栽时尽量不伤须根,使甜叶菊根系能够迅速的发展。
甜叶菊根系吸收机能也受着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
甜叶菊根系对土壤通气性非常敏感,如田间土壤长期积水,常常引起甜叶菊茎叶萎蔫,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死亡。
其原因是土壤中缺氧,二氧化碳聚积,根的代作用受到破坏,加上土壤中厌氧性微生物的活动加强,产生某些有毒物质,使根系受毒害,因此在雨季田间一定要及时排水。
土壤干旱,也同样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因为一般养分需先溶解于水中,才能被根系吸收,土壤干旱,根系不但不能吸收养分,还很快发生萎蔫或死亡。
土壤温度对甜叶菊根系吸收机能也有很大影响。
甜叶菊是喜温作物,若土温降低到0℃以下,土壤水分适宜,也会引起甜叶菊萎蔫,吸收机能受到严重彩响。
因此,在图7-1 甜叶菊根的形态低温条件下,要及时提高地温,保证甜叶菊健壮生长。
二、茎(一)茎的形态特征甜叶菊茎为直立型。
一年生一般为单杆型,二年生或多年生为多茎丛生型(图7-2)。
幼茎柔嫩,随着茎的伸长和加粗,其组织也逐渐木质化。
茎的中部呈半木质化,基部木质化,但茎的顶部仍是幼嫩的。
茎基部木质化极容易折断,所以甜叶菊属于木质化不发达的草本植物。
甜叶菊茎为绿色,圆形,密生茸毛,中实质脆。
图7-2 甜叶菊茎的形态(二)茎枝的类型甜叶菊各腋芽形成分枝,在适宜的条件下。
一级分枝的叶腋处又可形成二级分枝,分枝的着生与叶的着生相同,一般对生。
分枝出现早晚随节位高低而不同,一般是中部分枝出现早,下部分枝出现晚。
由于分枝数量及分枝长短不同,形成了甜叶菊的不同株形(图7-3),主要有宽纺锤形、纺锤形、倒纺锤形、长圆柱形、不定形等,以纺锤形的植株叶片产量最高。
现将分枝类型分别叙述如下:1、宽纺锤形分枝的伸长与主茎呈锐角,越下位的叶片越大,从地面部位分出来的分枝不发达。
2、纺锤形分枝向上伸长与主茎呈锐角,越下位的分枝越长,整个植株呈纺锤形。
3、倒纺锤形分枝的伸长方向朝上,与主茎呈锐角,分枝有的呈互生状态。
4、长圆柱形分枝方向朝上,与主茎图7-3 甜叶菊株型模式呈锐角,分枝极短,分枝有时互生。
5、不定形分枝伸长方向朝上,与主茎呈锐角,生长点常有枯死现象,整个株型不定。
(三)茎的生理机能甜叶菊茎干的机能之一是输送水分和养料,这主要是通过输导组织进行的。
一般来说,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由木质部的导管上升;由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则由韧皮部的筛管运送到顶部嫩叶、生长点或花果中,同时也向下运送至根部。
由于导管是中空的死细胞,所以水分和矿物质养分在茎运输速度和方向主要决定于其它部位的吸水力和呼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