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春节习俗趣谈

合集下载

家乡的风俗作文孝感

家乡的风俗作文孝感

家乡的风俗作文孝感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点,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你们跟随着我的笔触,去感受我的家乡的民风民俗吧!就在今年,我和弟弟,姑妈去孝感过年。

孝感过年挺热闹的,腊月29的要将整个房清扫干净迎接新年,大年30早上爷爷就把我叫醒,也把弟弟叫醒,要我们去拜土地公,土地婆,然后又把门关上,我便问爷爷为什么要把门关上?爷爷说:不要让好运气和神气跑了。

“然后一家人聚一起吃年饭,大多数家在早上吃,有的在中午吃,吃完年饭后,就上街给小孩买衣服,30晚上喜欢打麻将,喜欢赌的聚在一起摇色子,人很多都是玩一通宵,30的晚上还有的用松柏熏屋表示驱除污秽迎新,家家要打糍粑,做米酒,还有麻糖,去别人家拜年在大年初一大家都要穿戴一新给叔叔伯伯拜年,初二要去姥姥家拜年,初三要去舅舅家拜年,初四初五去姑妈家拜年,初六去姐姐妹妹家拜年,这些时间是有讲究的不能错哟,去每家拜年是要带米酒,麻糖礼品的,然后是被东家招待大吃大喝,平时难见的亲戚一起叙叙旧沟通感情,这样子过年只有在我老家才有这味道。

这就是我的老家过年的热闹情景,如果你想来孝感游玩,我可以给你当导游哦!上爷爷就把我叫醒,也把弟弟叫醒,要我们去拜土地公,土地婆,然后又把门关上,我便问爷爷为什么要把门关上?爷爷说:不要让好运气和神气跑了。

“然后一家人聚一起吃年饭,大多数家在早上吃,有的在中午吃,吃完年饭后,就上街给小孩买衣服,30晚上喜欢打麻将,喜欢赌的聚在一起摇色子,人很多都是玩一通宵,30的晚上还有的用松柏熏屋表示驱除污秽迎新,家家要打糍粑,做米酒,还有麻糖,去别人家拜年在大年初一大家都要穿戴一新给叔叔伯伯拜年,初二要去姥姥家拜年,初三要去舅舅家拜年,初四初五去姑妈家拜年,初六去姐姐妹妹家拜年,这些时间是有讲究的不能错哟,去每家拜年是要带米酒,麻糖礼品的,然后是被东家招待大吃大喝,平时难见的亲戚一起叙叙旧沟通感情,这样子过年只有在我老家才有这味道。

孝感过年的习俗

孝感过年的习俗

孝感过年的习俗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最盛大的节日_______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年画,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像锅中吵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中就像天安门举行的盛天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

家乡的除夕之夜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在桌边,边吃边听烟花的响声,我们一家高兴的讨论着,欢乐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

饭后,我们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着春节联欢晚会。

近几年来,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了过年的一项新习俗。

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十一点半了,但是我还不能睡觉,因为我还要守岁。

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新的一年终于来临了。

大年初一这一天不能扫地,不能汲水甚至不能动火。

这里有一个传说: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需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否则会因此破财。

一般初一给男方拜年,初二给女方拜年,拜年一旦遇见比自己辈分小的,一定要给压岁钱,收到压岁钱不能推辞,要大声致谢。

因此我过年收到了不少压岁钱。

初五,六,大多数店铺开张。

到了十五,这又是春节的一个高峰,这一天家家吃元宵,吃完饭后,家家都出来看花灯,放孔明灯,天上
的孔明灯越来越多,像星星一样闪烁,真美!
过了十五元宵节,春节也算是正式结束了,学生照常上学,大人照常上班,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作文

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作文

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湖北孝感过年可有意思啦!
一进腊月,大家就开始忙起来。

要准备好多好吃的,像炸肉丸子。

我家就会做,妈妈把肉剁碎,加上调料,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放进油锅里炸得金黄酥脆,可香啦!
到了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爷爷会在灶台上摆上糖果,希望灶王爷能在天上给我们家多说好话。

还有啊,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可不能睡懒觉,要早早起来给长辈们拜年。

我穿上新衣服,欢欢喜喜地去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大声说:“爷爷奶奶,新年好!”他们笑得合不拢嘴,还会给我一个大红包。

到了晚上,大家一起放烟花。

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漂亮极了!
孝感过年的风俗真有趣,我喜欢过年!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我们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

过年的时候,我们会贴春联。

爸爸站在凳子上贴,我在下面给他递胶水,看着红红的春联贴在门上,感觉好喜庆。

而且,我们还会打糍粑。

好多人一起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臼里,用木棒不停地打,直到打成黏糊糊的一团。

然后把它做成小块,蘸上白糖或者芝麻粉,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

还有哦,除夕那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有鱼有肉,奶奶说这叫年年有余。

过年真是太好玩啦,你们觉得呢?。

16 孝感年节旧俗拾趣

16 孝感年节旧俗拾趣

孝感年节旧俗拾趣“腊八”摭拾寒气逼人的腊月天气,孝感有一个颇受民间重视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南朝荆州人宗懔在其所著《荆楚岁时记》上对于这一节令习俗的记载,除了“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并分享用大米、红枣、薏仁、莲子等保健食品熬成的腊八粥等之外,还有许多为前代典籍所确认的崇信及文化民俗活动。

比如:“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

”孝感各地旧时对腊月初八的重视颇有特色,孝感民间传说这天是佛祖的得道日,亦说是其出家日。

据说,佛祖出家前,家境贫寒,经常断炊,腊月初八决定出家时,家中已无什么象样的东西可食用,只好将家中散落的零星五谷杂粮拾起,凑合着煮点稀粥,吃完后便出家了,从而得道成佛。

孝感人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这天都要食用一顿杂合粥,谓之吃“腊八粥”;特别是各寺庙,都要取香谷及果杂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或“七牟粥”。

做“腊八粥”的原料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或是柿饼、大米、小米、麦米、豆子、红枣等合煮,或是大米、小米、红薯、南瓜、红枣、绿豆、黄豆、花生米等同熬。

同时,孝感民间多于此日嫁女,有取“八”的吉利之意。

关于“腊八”,历代文人学者也都对其重视有加,东汉著名学者许慎以其文字学专著《说文解字》称著于世,但他另有一部《五经异义》,也极具学术价值,但据说已经亡佚。

清季有人设法从其它典籍的转述摘录中,辑录出了一些极为珍贵的片断。

比如,对于“灶神”,许慎就在《五经异义》中说:“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火正。

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抟颊。

”许慎是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出生在公元58年,活了将近90岁。

他的家乡在先秦时期位于楚地边沿。

所以对荆楚民俗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

据他考证:灶神就是楚人的先祖祝融,他的世俗姓名叫苏吉利,还有个老婆王氏。

汉朝时期,就有个叫阴子方的人,在腊月初八见到过这位灶神,并杀了一条黄狗充作黄羊来祭祀神灵。

从此,阴子方一家“世蒙其福”,受到了灶神的庇佑,所以后来人们争相仿效,因而每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就都用小猪、酒等节日食品来祭祀灶神。

孝感城市风俗作文

孝感城市风俗作文

孝感城市风俗作文
哎呀呀,要过年啦!我们孝感的春节可热闹了,有好多有趣的风俗呢!嘿嘿。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是被鞭炮声吵醒的。

哇,外面好热闹啊!大家都在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也赶紧起床,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们
拜年。

嘿呀,我还收到了好多红包呢!
拜年的时候,我们会吃一种特别的食物,叫做“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做的,软软糯糯的,可好吃了!大人们说,吃了糍粑,新的一年就会
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哈哈,我可要多吃几个!
我们孝感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在初一这天,听飞禽的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

我觉得这可真神奇啊!不过,我还是更喜欢听小鸟
唱歌,它们的歌声可好听了。

春节期间,我们还会去逛庙会。

庙会上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还有表演节目的。

我最喜欢看舞龙舞狮了,那些叔叔
们可真厉害,把龙和狮舞得活灵活现的。

哎呀,我都看入迷了!
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我喜欢过年,喜欢我们孝感的春节风俗!嘿嘿嘿!。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湖北孝感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湖北孝感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湖北孝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有663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俗,并且都不相同,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我的家乡位于美丽的鱼米之乡——湖北孝感。

那里的风俗文化各种各样,各有特色。

都说过年要有新气象,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一样。

在过年的前一天,我们都要把家大扫除一次,虽然平常在家也常打扫卫生,但这次不一样,大家都会下意识的比平常要认真许多,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甚至平常不喜欢打扫卫生的人都积极主动地打扫卫生了!就是为了过年显出新气象,他们讲究“除旧岁,迎新年”,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给新的一年一个好寓意,也是为了亲朋好友拜年更好得展示家里的环境。

到了晚上,你们猜猜我们会干什么﹖我猜你们怎么也想不到,我们会洗澡!除了家里要收拾干净,个人也得在新年到来之前,好好洗干净,洗去旧年的霉运和不顺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吃团圆饭,你们想知道我们春节第一餐一定会吃的是什么吗?你们一定会认为我们会吃鱼或米吧?错,我们既不是吃鱼,也不是吃米,我们是喝鸡汤!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记得,每次大年三十爷爷总会给我做鸡汤喝,平常爷爷都不怎么做的,所以我总是盼着过年,一过年,我就像等着喝腊八粥的八儿一样。

进进出出厨房,但每次进去,炖鸡汤的锅都不声不响的看着我,就像在对我说:还早着呢!还早着呢!接着就到了元宵节了,这是一年里除了过年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了!在这一天,我们湖北有一个重头戏,“龙灯会”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元宵节的原因。

在初八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准备了︰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

在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

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作文

湖北孝感过年的风俗作文

湖北孝感,一个位于中国中部的城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闻名。

每逢春节,孝感这座城市便会沉浸在一片喜庆和温馨之中,显现出丰富多彩的过年风俗和传统习俗。

春节对孝感人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更是家人团聚、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随着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小年”到来,孝感的春节序幕正式拉开。

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意味着扫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春的到来。

除夕之夜,是孝感春节中最为重要的时刻。

这一天,无论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人们都会设法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晚上,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年夜饭。

孝感的年夜饭菜肴丰富,既有代表团圆的鱼、饺子,也有寓意吉祥如意的菜肴,比如莲藕、藕合连连等,寓意来年好运连连。

饭后,家人们会一起守岁,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

电视机前,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许多家庭的必选节目,笑声和欢乐声充满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特别期待这一刻,因为他们可以收到长辈给予的压岁钱,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又长大了一岁。

孝感的春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习俗就是放烟花爆竹。

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的夜空,总会被五彩斑斓的烟花所点亮,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仿佛在告别旧岁的不顺,迎接新年的希望和喜悦。

正月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拜访亲朋好友,互相道贺新年。

在这一天,许多家庭还会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孝感的寺庙在春节期间,总是香火鼎盛,人头攒动。

在孝感,春节还有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那就是走亲戚。

这一传统体现了孝感人民深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纽带。

走亲戚不仅仅是简单的拜访,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传承,长辈会给晚辈讲述家族的故事和历史,增强家族凝聚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现代化的元素也被融入到孝感的春节习俗中,比如电子红包的流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核心——家人团聚、文化传承。

孝感的春节,依旧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和温馨的家庭氛围,每年都吸引着在外的游子回家过年,感受那份只属于孝感的年味儿。

[优选]孝感春节习俗趣谈 随笔

[优选]孝感春节习俗趣谈 随笔

孝感春节习俗趣谈随笔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

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

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

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

”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

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

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

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

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

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

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

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感春节习俗趣谈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

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

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

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

”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

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

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

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

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

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

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

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

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

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

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

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

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

”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

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

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

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