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设施距干扰源最小距离表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09号)《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6月4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四年六月十七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地震监测工作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监测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地震监测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开展地震监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海岛的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进行,并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
从事前款规定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
第二章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有关单位、个人建设的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是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的补充。
第九条编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应当坚持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国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河北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办法

河北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08.13•【字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7号•【施行日期】1998.08.13•【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令(〔1998〕第7号)《河北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办法》已经1998年7月16日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叶连松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三日河北省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和《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地震监测设施是指本省境内的国家、省、市和县(含自治县、县级市、区,下同)地震监测台(站)、遥测台网以及与地震监测有关的设施、设备和仪器。
本办法所称地震观测环境是指按照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不能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的要求划定的保护范围。
第三条对于违反《防震减灾法》、《条例》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进行劝阻、检举或控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有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地震观测环境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以下简称地震工作部门)行使保护职权;各级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依法配合地震工作部门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制止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干扰行为,积极协助地震工作部门对干扰事件做出处理。
第二章保护范围第五条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范围:(一)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设施;(二)地震台(站)外的观测用山洞、仪器房、观测井(水点)、井房、观测线路、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专用堤坝、专用道路、避雷装置及其他设施;(三)地震遥测台网接收中心的观测设备、设施;(四)地震遥测台网的中继站、遥测点观测用房、地震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及其附属设施;(五)地形变、地磁、重力、地电测线和测点的测量标志及其保护设施、测量场地以及专用道路等。
地震仪观测系统的调试与运行要点

地震仪观测系统的调试与运行要点地震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仪器,它在地震监测和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震仪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地震仪观测系统的调试与运行要点,包括传感器安装、数据接收与处理、噪声干扰排除等方面。
第一,传感器的安装是地震仪观测系统调试的首要任务。
传感器的准确安装对于地震仪的测量结果至关重要。
在安装传感器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避免周围有振动干扰源。
对于地震仪传感器的固定,可以使用三脚架等支架来实现。
同时,还应注意传感器和参考物之间的距离,以及传感器与地面之间的接触情况。
第二,在数据接收与处理方面,需要保证地震仪观测系统能够准确地接收并处理地震信号。
首先,确保数据传输通道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数据,但需要保证信号的可靠传递。
其次,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和格式,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另外,为了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及时备份和存档数据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噪声干扰是影响地震仪观测系统的常见问题之一。
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排除噪声干扰。
首先,选择适当的仪器配置,例如使用低噪声放大器和滤波器等设备,以提高地震信号的捕获能力和抗干扰性。
其次,应避免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布置地震仪。
在数据处理中,可以利用滤波技术和噪声抑制算法来减少噪声的影响。
除了上述要点,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
例如,定期检查地震仪观测系统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定期校准传感器和仪器,以确保准确的数据测量。
另外,及时进行故障排查和修复,以防止长时间的中断或故障对地震监测工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地震仪观测系统的调试与运行是确保地震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传感器安装、数据接收与处理、噪声干扰排除等工作,可以提高地震仪观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对于地震监测工作的进行和地震灾害的预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16) .doc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2016)(2016年修订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第三章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第四章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震监测活动的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
第三条地震监测工作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监测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家对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类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地震监测的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开展地震监测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海岛的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活动,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作进行,并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批准。
从事前款规定的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
第二章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第八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有关单位、个人建设的社会地震监测台站(点)是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的补充。
第九条编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应当坚持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国家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省级地震监测台网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全国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和本行政区域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范本(二篇)

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地震监测设施的完整性和地震观测环境的纯净度,规范和优化地震监测工作的进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所有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三条地震监测设施包括地震台站、地震仪器设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等。
第四条地震观测环境指地震监测设施所处的自然环境及周围人为活动的影响。
第五条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透明、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运维、改造和拆除,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许可。
第七条各级地震监测机构应当配备专职的环境保护人员,负责监督和落实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二章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及改造第八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远离人为活动噪声干扰和自然灾害影响。
(二)符合工程技术标准,确保设施稳定可靠且符合观测要求。
(三)配备先进的防护设备和系统,有效防范突发事故和恶劣天气带来的损害。
(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向相关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并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建设和改造地震监测设施时,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健康发展。
第十一条地震监测设施的运维工作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和记录有效。
第三章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第十二条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包括以下内容:(一)保持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二)减少人为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干扰和污染。
(三)合理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周围的土地使用,防止违法占用和过度开发。
第十三条地震监测机构应当定期组织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地震观测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地震监测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长春富锋山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井建设可行性研究

长春富锋山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张晖【摘要】富锋山地震台位于北东向四平—长春断裂带附近,地下含水层发育,资源禀赋较好.从台站所在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从地下流体观测井建设选址、地质构造、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评估了场址周边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意见.【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9(035)002【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地下流体;观测井;富锋山地震台;可行性研究【作者】张晖【作者单位】长春市地震速测速报中心富锋山地震台,吉林长春 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0 引言地震孕育过程中会导致地下介质中水和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对地壳介质中地下流体的动态变化,可以获得孕震过程中及震前震后地下流体效应的信息。
国内外均开展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与实践。
我国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相继建立了大量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站,观测项目较多,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并开展了几十年的地震预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获得了丰富的观测经验。
在地下流体观测井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相继出台了如DB/T 20.1-2006行业标准《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等一系列相关规范和标准,地下流体观测台网不断扩大并逐步完善,监控能力不断提高。
长春市地处松辽盆地东部边缘,伊通—舒兰断裂带从境内的双阳和奢岭之间穿过,过境长度约70 km。
全市幅员面积约20000 km2,目前仅在榆树市土桥镇有一口由煤田勘探井改造而成的模拟观测井,地下流体监控能力十分薄弱。
为更好地监控伊通—舒兰断裂带中段沿线地下流体异常变化,提高长春市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必要在现有长春市富锋山地震台增设地下流体观测手段。
本文从台站所在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入手,从地下流体观测井建设选址、地质构造、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评估了场址周边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台站地下流体观测手段建设的可行性意见。
湟源地震台数字地震记录的环境干扰分析及滤波器制作

不 同的滤波器。当地震信号频率谱与叠加的地震
噪声 有 明 显 不 同 时 , 通 滤 波 可 以 提 高 信 噪 比 带 (N S R)引。 如何 精确计 算 这一 阈值是 关键 。通过对 白天 干扰严重 、 但没有地震的连续 波形进行频谱分析
信号及噪声 , 关键是 如何从地震计采集到 的数据 样本中探测可能的信号。该信号是指在振幅、 形 状或频率成分上不 同于背景噪声 的有用信息 , 应 提高信噪比( N ) S R 来获取地震信号。当信号存在
表3 各 种 干 扰 源 优 势 频 率 图 5 滤 波 前 后 对 比 曲 线
3滤 器 作 波 制
由于 短周期 或 中周 期 噪声 具 有 面 波 特 性 , 噪 声 的水 平传 插 速度 有频 率 依 赖 性 , 接 近上 地壳 其 的剪切 波 速 度 与 P波 的视 水 平 传 播 速 度 和 所 有
剔 出干扰 的 目的 。
势周期 ( 真 为 不 同 的 仪 器 ) 不 同 。根 据 这 一 仿 会 结论 , 以针对 不 同 的震 中距 、 同的干 扰背 景制 可 不 作 出不 同的滤 波器 。
由此 可 以看 出 ,不 同 台站 有 不 同 的 干 扰 背 景 ,但是 通过分 析 本 台 干绕 源 ,确 定并 改变 FP c 和F 参 数 ,就可 以很 好 的 针对 不 同 的震 中距 有 其 优势周 期 、不 同的干扰 背 景其 干扰 周期 固定这
特 点 ,制作 出各 种 滤波 器 。在 实 际应 用 中 , 可 以将 数据 导 出并分 析 其 干 扰 特 性 , 在 MS P中 并 D
通 过改变 F F 。和 参数 达到 更好 的 滤波作 用 。
第 3期
白 占孝 , : 等 湟源地 震 台数 字地 震记 录 的环境 干扰 分析及 滤 波 器制作
地震地球物理台网典型观测环境干扰源管理模块

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OBSERV ATION AND RESEARCH第42卷 第2期2021年 4月Vol.42 No. 2Apr. 202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doi: 10. 3969/j. issn. 1003-3246. 2021. 02. 0100 引言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意见》(中震测发〔2010〕94号)中“地震台站在完成保证观测质量、良好运行维护等主体任务的同时,应发挥在异常核实、分析预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的要求,在全国展开地震地球物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目前已成为一项重要常规工作任务,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丰富的事件产品,推进了地球物理台网日常工作从观测为主向观测、应用并重的转变。
2014年,地球物理台网数据跟踪分析平台的建成,实现了事件分析提取与录入、产品自动产出等功能(刘高川等,2015)。
随着各类观测事件的不断积累,发现观测环境干扰成为影响地球物理台网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后期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带来困扰(王莉森等,2017)。
因此,有必要对台站观测环境干扰信息进行调查,设计干扰源数据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影响台站观测的各类干扰源信息(台站及周边观测环境发生变化,显著改变观测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如日、月、年变化形态等,且对观测数据产生长期的、周期性的、频繁干扰)。
该模块集成在地球物理台网跟踪分析平台中,具备干扰源信息录入、审核、修改和产品自动产出等功能,使得监测人员可以有效管理干扰源信息,有助于提高地球物地震地球物理台网典型观测环境干扰源管理模块樊俊屹1) 刘高川1) 杨正纲2) 邹钟毅3)王建国4) 李杰飞1)1)中国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中国昆明650041云南省地震局3)中国山东264000烟台地震监测中心台4)中国天津300201天津市地震局摘要 随着地震数据跟踪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环境干扰成为影响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设计干扰源管理模块,为监测人员提供工作平台,对典型干扰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KV
0.500.50
220KV
0.801.00
带避雷线的高压输电线杆或铁塔
0.501.00
两线一地制交流变压器(≥500KVA)
2.0010.00
高速公路
0.500.50
普通铁路
0.501.00
电气化铁路
1.0010.00
工业用抽水井(站)
0.30 0.10
3
地磁观测
铁路
1.00
距地磁台距离
铁路枢纽
5.00
电气化铁路(交流电)
1.00
地铁
35.00
公路
干线
0.50
一般
0.30
飞机场
2.00
小型机械厂
0.30
机械、钢铁等厂
厂内总计有500吨以上钢铁
1.00
厂内总计有千吨以上钢铁
2.00
厂内总计有万吨以上钢铁
3.00
高压输电线电压/ V(交流电)
3.5×10000
0.30
11×10000
1.50
两层楼建筑区
0.50
平房区
0.30
4
地下流体观测
同层开采或注水井
观测层渗透系数K≤5 /d时
0.50
距观测井距离
观测层渗透系数5.1---49.9m/d时
1.50
观测层渗透数K≥50m/ d时
3.00
各类机械振动干扰
0.01
距氦、氢气观测室距离
5
地
壳
形
变观测
地倾斜台洞体应变台重力台
深层抽、注水,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大型水库
2
地电观测
地下金属管道
0.300.50
距地电布极区距离:前数字为地电阻率观测,后数字为地电场观测
变压器(容量30——50KVA之间、小型用电设备
(30KVA以下)
0.030.05变压器(容ຫໍສະໝຸດ ≥50KVA)0.100.20
变电所(1000KVA)
1.002.00
直流电焊机
1.001.50
高压输电线
35KV
地震监测设施距干扰源最小距离表
序
号
观测名称
干扰源种类
最小距离
(KM)
备注
1
测
震
地震台
遥测地震台
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
3.0
距拾震
器距离
主要公路、机械化农场
1.00
岩石破碎机、重型机械、飞机场、铁路
5.00
水库
中大型
3.00
大型
10.00
建筑物
高大建筑物
0.20
低建筑物
0.03
大型输油、输气管道
10.00
0.80
22×10000
1.00
50×10000
1.50
发电厂功率/ W
2×10000000
5.00
5×10000000
8.00
20×10000000
10.00
通讯电缆
0.30
发射台功率/ W(电视转播台)
15×10000
2.00
35×10000
2.50
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
0.50
建筑
多、高层楼建筑区
3.00
距台址距离
主干公路、铁路、大型仓库
1.00
钻孔应变台
大型抽、注水站,大型水库
1.00
压模机、冲床等大型振动源,大型变压器、电机,电台发
0.20
GPS观测
深层抽、注水,采石场等人工爆破源、大型水库
3.00
各方向水平视线高度角落15度以上无阻挡物
铁路
0.20
公路
0.05
超高压电线
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