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理论”对比分析《黑衣人3》翻译及接受

合集下载

电影字幕翻译的商业性

电影字幕翻译的商业性

电影字幕翻译的商业性作者:余建军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4期【作者简介】电影《黑衣人3》海报一、字幕翻译的归化、异化和改写电影字幕的翻译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归化(Domestication),另一种是异化(Foreignization)。

这里的归化或异化主要是指对电影字幕源语言中出现的文化词的处理方式。

归化是指源语言按照目的语的文化习惯翻译成目的语时,要尽量为读者着想,为他们扫除文化障碍。

(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载《中国翻译》2002年5期,36页)主要代表学者是Nida,他提倡的归化翻译理论是“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最切近的自然对等)(Nida & Taber,1969:12)。

而异化恰恰相反,它是指译文要尽量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因素和用词习惯,为读者引入新文化。

主要代表学者是Venuti,他认为归化式的翻译方法掩盖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原作的历史感,将主流文化的当代价值观强加给原作,很容易让读者误认为已受目标语言主流文化和语言价值观污染的译作就是原作的风貌。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载《中国翻译》2002年5期,24-25页)除了归化和异化,还有一种方式叫改写(Rewriting)。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改写,对原文内容进行增加、删减、篡改甚至彻底改变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改写理论主要代表学者是Lefevere,他认为“所有的改写,不管其目的如何,都反映了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从而操纵文学在特定的社会里以特定的方式起作用。

”(Lefevere,1992:vii)影片字幕翻译的方式到底采用异化、归化还是改写取决于译者,但这往往也受到影片的制片人、导演和出品人的影响,有时甚至是由他们说了算,毕竟电影是极具商业性的,都希望票房收入越高越好。

二、《黑衣人3》字幕翻译介绍好莱坞大片《黑衣人3》(Men in Black III)在2012年5月23日起在中国上映,在上映后三天之内,票房收入就达到了2060万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使得中国成为该片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

电影《黑衣人3》字幕中的文化挪用与翻译

电影《黑衣人3》字幕中的文化挪用与翻译

电影《黑衣人3》字幕中的文化挪用与翻译张宇内蒙财经大学010080【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外国的影视源源不断地被引进中国,娱乐了大众的同时,通过电影字幕的翻译也加大和丰富了跨国文化的交流。

由于传播渠道的不同,同一部电影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版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

因此作为观众的我们最好能正确的对待每一部作品背后各方面工作者的成果与付出并加以客观的评论,避免狭隘片面的自我评价。

关键词字幕翻译多种策略辩证时隔十年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系列科幻电影《黑衣人3》上映后,期待已久的观众随即在各种数字网络媒体上演了对这部科幻喜剧风格影片的拍摄以及个别翻译版本的褒贬不一的评论。

影片讲述的是在遥远的月球监狱里,关着一位穷凶极恶的重犯——鲍瑞斯。

鲍瑞斯一直对地球图谋不轨,而当他终于找到机会从月球监狱中逃出,地球也随之陷入危险之中。

回到地球的鲍瑞斯利用时光机穿越到了1969年,杀死了曾经将他绳之以法的特工k,就此改变了历史,地球也因此遭到了外星人的大举入侵。

为了拯救地球,更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好兄弟k,特工J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人对影片中不以拯救世界为目的的穿越加以指责,也有人则对部分中文字幕的翻译给予奚落。

对此我本人认为一部为大众娱乐的、较受大众欢迎的外国影片,就它的翻译来讲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毕竟观影大众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欣赏品味均有不同,要想达到所有观众接受的程度就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1.顺应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合理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实现交际目的而连续不断进行选择的一个过程。

顺应性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任何语言的使用都要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作出动态顺应。

由于《黑衣人3》继续延续前两部的科幻喜剧风格,再加上影片中饰演J探员的威尔史密斯带着他那一贯招牌的搞笑表情,所以在字幕翻译时就不能太僵硬、太矜持。

而这些对白本身也并没有体现出高深莫测的语言,所以简洁明了地翻译也并不显得苍白。

《黑衣人3》

《黑衣人3》

《黑衣人3》作者:涂青来源:《中学科技》2014年第07期About the Film黑衣人系列电影,是关于处理地球上生活的外星人相关事宜的探员的故事,探员J和探员K是一对感情深厚的搭档,在前两部中,他们携手作战,遭遇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外星人。

对那些企图侵略地球、威胁人类的外星人,他们毫不手软,反派们要么被消灭,要么被送进了监狱。

而在第三部中,一个邪恶的外星人鲍里斯从月球监狱中越狱了。

他是被探员K逮捕的,而他的种族——邪恶的伯格罗多星人曾企图毁灭地球。

为此,他借助时光机回到过去,试图杀掉探员K,改变历史。

探员J一觉醒来,发现所有人都忘掉了探员K,在这个时空,探员K已经在40年前被鲍里斯杀掉了,他所建立的地球防御网也不复存在,伯格罗多星人因此极其顺利地侵略地球,世界即将毁灭。

探员J不得不找到时光机,回到过去,帮助探员K,避免他被鲍里斯杀掉……Real Story时空干预的可能性爱尔兰著名诗人王尔德曾在《狱中书》中说道:“不用害怕过去。

如果人们告诉你,它是不能改变的,不要相信他们。

”电影建立在穿越时空、时间回流的设想之上。

那么,我们究竟能不能回到过去干预历史呢?探员J:不可能出现时空旅行。

如果它存在,像我这样的高级探员不可能不知道。

女长官O:你还达不到这个级别。

有个叫俄巴底亚·普莱斯的混蛋研究出了时空旅行,我们逮捕了他,并在全宇宙范围内禁止时空旅行,他被判终身监禁,正在月球上服刑。

如果鲍里斯掌握了这项技术,他完全能够改变历史进程!在“时空一”中,探员J对时空旅行毫不知情。

为了剧情的需要,穿梭时空的机器必须存在,于是就有了这段饶有趣味的对话。

事实上,早在1949年,美国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便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允许的“新的时空”,指出“物理学定律的确允许人们在时间里旅行”。

此后,有不少科学家或编剧对量子理论和多元宇宙理论进行阐释或“演绎”,认为历史可以复制,且现代人也能够介入其中。

目前,尚无人能对此命题给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答案,但公认的是,宇宙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急速膨胀,并在膨胀期间孕育着无数个宇宙——或许,不同的时空真的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呐!祖父悖论杰弗瑞·普莱斯: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你的朋友只是个小小的浪花,但也可能是大大的浪花。

看懂《黑衣人3》你必须知道的N件事情

看懂《黑衣人3》你必须知道的N件事情

看懂《黑衣人3》你必须知道的N件事情《黑衣人3》的效果有多惊人?首映三天内陆票房破1.3亿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至于电影院不时爆发出来的噗嗤声,MIB的笑果也不容小觑。

但是仅仅流于表面,很可能会错失这部“严肃搞笑”电影的丰富内涵。

要知道,威尔·史密斯穿越的可是风生水起的1969年,各种虚构角色和真实历史人物、事件巧妙结合,处处洒满了对经典的致敬,当然也少不了“黑衣人”系列固有的美式调侃。

想要真正看懂这部电影,千万不能忽略掉那些搞怪的“彩蛋”。

穿越、监狱和登月计划凭借开挂的想象力和特效技术来看,整个银河系怕是没有那颗星不在人类的掌控之下,但是《黑衣人3》的大反派Boris The Animal 被关押在月球最高监狱,天文学上来说,月球只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不管是从体积、质量还是研究价值来说,远不及太阳系的其他星体。

但是请注意,“黑衣人”穿越的年代是1969,那一年的米国实现了登月计划,Boris战胜地心引力蹦出月球监狱的桥段,也在映射阿姆斯特朗“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探员O、Z,和V星人探员Z的葬礼高潮频出,除了面瘫K似褒实贬的致辞之外,探员O的宇宙版《忐忑》一下就拉近了国人与外星友人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这里还掩藏着一段highlight——O与来自Viagra星球特派员谈及他们最新研制的某种药品。

Attention!Viagra就是传说中的伟哥,所谓的药品以及Z的死因,笑而不语,你应该能懂得。

崩盘、跳楼和黑人兄弟J探员在跳下帝国大厦的一瞬间,报到华尔街股市崩盘的报纸劈头盖脸的朝他袭来,这一幕正好暗合那一年美国股市发生巨大转折,“经济黄金十年”就此完结,多数破产者选择以跳楼方式对抗命运的不公。

在这一年,《消除种族歧视公约》刚刚生效,不过黑人兄弟们的境遇并没有太大好转,威尔·史密斯前脚刚顺了辆好车,后脚就被两个条子各种侮辱性质的盘查。

Frank、摩托和60年代还记得《黑衣人》1、2部里面与威尔·史密斯形影不离的狗狗Frank吗?《黑衣人3》Frank成了J家背景墙,幽怨的神情和主人如出一辙。

创造性叛逆翻译思想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黑衣人3为例

创造性叛逆翻译思想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黑衣人3为例

创造性叛逆翻译思想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黑衣人3为例科技信息一、引言近年来,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传媒,电影不仅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教育、娱乐,特别是在商业经济中日益受到重视。

所以,这一切都对电影的翻译,尤其是对字幕及电影片名的翻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自《黑衣人3》上映以来,该片个性化十足的中文字幕引发了不少争议,不少人发觉翻译自由发挥得太过,还应该忠实原文为好,保持“信”字。

然而,这偏偏却是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彰显。

创造性叛逆这一词是法国文学家、社会学家埃斯皮提出来的。

他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又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指语言)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了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

”因此,创造性叛逆理论在翻译理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好的电影字幕不仅能吸引影迷的眼球,而且对影片的宣传也有极大的作用,有助于拉动票房,例如,最近上映的《黑衣人3》,其字幕就是引起热议,不仅有“坑爹”这样的流行语,还有古诗词吟颂,如此的接地气,中国化的创造性叛逆的彰显。

二、电影字幕的创造性叛逆翻译“鉴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译作必须忠实于原作,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讨论的叛逆主要指的是译作对原作的背离。

叛逆可以体现在语言、文化和文学性等多个方面。

”而电影字幕翻译在语言方面上力求通俗易懂,快速浏览起来比较好懂,成功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文化方面上,主要侧重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后的差异,更要掌握目标语的特征,巧用潮语、古诗词及地方语。

所以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引起创造性叛逆在字幕翻译中比比皆是。

1、在语言方面的创造性叛逆中西语言解构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其形式、风格有所差异,所以往往语言是无法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的,但这样的叛逆并不是违背“忠实原文”的原则,相反,而是以原文内容为目的达到一种等效的平衡。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以《黑衣人Ⅲ》字幕翻译为例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以《黑衣人Ⅲ》字幕翻译为例

从改写理论看翻译的幕后操纵——以《黑衣人Ⅲ》字幕翻译为例彭爱民【摘要】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主要包括权利、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几个方面,理论指出改写主要受诗学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限制.电影《黑衣人Ⅲ》的字幕翻译受制于各种权力机构,译者、大众、官方意识形态、赞助人、译者的诗学取向等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牵制,共同成为字幕翻译的幕后操手,共同造成翻译中网络流行语和古诗词的大量出现,共同决定着译者对字幕翻译的改写程度,也就决定着字幕翻译的\"忠实\"程度.影片是否受欢迎,取决于改写时功能对等的\"忠实\"程度和大众的接受心理.【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7)003【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黑衣人Ⅲ;字幕翻译;改写理论【作者】彭爱民【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广州市 510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5一、引言《看天下》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谁在制造好莱坞大片的“雷人”字幕?》,文章讨论了票房收入可观的好莱坞大片《黑衣人Ⅲ》字幕翻译问题,提到了网友对“我说过几遍了,别随便吃路边摊”“我喜欢男人,你管得着吗”“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穿越”翻译。

网络流行用语如“hold不住”“伤不起”等早已经在很多电影字幕中反复出现过,但如此多的网络流行语、古诗词大规模地出现在同一部电影字幕中,《黑衣人Ⅲ》恐怕还是第一次。

这些翻译同时也引发了无数网友和观众的热议,他们各持己见,最终对这样的翻译没有统一的说法,也找不到行业标准。

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多家网络电台对《黑衣人Ⅲ》的翻译也有报道。

究竟是谁让这些网络流行语和古诗词在屏幕上如此“猖獗”?谁是幕后的真正操手,是译者、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还是权力机构?观众对这样的字幕翻译接受度究竟怎样?笔者试图从改写理论来诠释这些字幕翻译,探究翻译幕后的操纵。

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

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

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论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的字幕翻译为例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文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纯粹的语言转换,字幕翻译在传达情节和搞笑元素的同时,也充满了娱乐化的特点。

本文以《黑衣人3》和《马达加斯加3》这两部充满趣味和幽默的电影作品为例,探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在娱乐化改写中的运用。

一、娱乐化改写在字幕翻译中的意义娱乐化是指通过娱乐手法和文化元素,以达到增加观众的娱乐性和欣赏性。

而在字幕翻译中,采用娱乐化改写可以更好地贴合观众的口味,增加电影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当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体验到翻译者在字幕中的幽默和趣味,将会更容易沉浸其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黑衣人3》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黑衣人3》作为一部科幻动作喜剧电影,其字幕翻译中充满了幽默搞笑的元素。

例如,在一场黑衣人与外星生物的战斗中,原文中一名外星人说道:“In case of loss, t hrow away your panties and scream.”(如果失控了,摆脱你的内裤并尖叫)而字幕翻译为:“当失控时,请扔掉你的底裤并尖叫。

”这种翻译方法通过对口语和文化的娱乐化改写,增加了观众的笑点和欣赏性。

另外,电影中的角色“Agent J”,在字幕翻译中则幽默地译为“J特工”,传递出特工形象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马达加斯加3》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改写《马达加斯加3》是一部动画喜剧电影,通过动物们的故事讲述了一次冒险旅程。

在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巧妙运用了娱乐化改写的手法,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幽默和娱乐性。

例如,电影中一只企鹅在偷取动物园游客的计算机时说:“I'll crack this baby up, and then we'll know just where to go.”(我会破解这家伙,然后我们就知道该去哪了)。

《黑衣人:全球追缉 MeninBlack-International》观后感

《黑衣人:全球追缉 MeninBlack-International》观后感

《黑衣人:全球追缉MeninBlack:International》观后感《黑衣人:全球追缉MeninBlack:International》观后感老公的观后感: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上对这部电影的口碑并不是很好,是大家的要求太高?还是我太没有要求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肯定没有最早看《黑衣人》那么精彩,但是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人们的审美在提升,个人觉得一部电影能够拍到这样,就算可看了吧。

在我看来,《黑衣人》系列电影之中到底包含多少策略或者阴谋其实不是第一看点,我的第一看点就是奇奇怪怪的外星生物以及外星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状态,所以,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演员是谁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外星人的形象展示的是不是那么有趣。

不过,这部新作的悬念还是有一点的,至少,在真相揭露之前,我一直以为戴眼镜的C才是叛徒,没想到居然是老大。

虽然这部电影可看,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新的突破,这个系列也没有什么拍下去的必要了,不如改编成一部剧集吧,应该会比《异形庇护所》好看!因为刚看完《双子杀手》,所以看到《黑衣人》的时候,还是有些想念史密斯的形象……老婆的观后感:再也没有看前几部《黑衣人》的感觉了,故事想要突破也挺难的,而要想从特效这块作为突破口也不容易。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塑造了如此多的外星人还值得看看。

想想,其实在我们的世界或者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外星人,只是他们都披着人类的皮,或者如本片所演的,在与外星人激战打斗的事情其实也时常发生,只是被特殊部门如黑衣人消除了记忆,如此这些美妙的事情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让人有点忧郁。

当然,对大部分来说这是好事,以免引起恐慌什么的。

说回本片,女主人公特工M(泰莎•汤普森饰)很厉害,她就因小时候见过外星人与黑衣人,凭着自己的那股执着,竟然让她找到了黑衣人的部门成为其特工。

而男主人公特工H(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私生活过得有点混乱,他在黑衣人部门中也有点受同事的排挤,在任务中也有点找不到状态,最后客户也不曾信任他而是信任新来的M,临时前把终极武器给了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黑衣人3》作为近期上档的大片,却以其中文翻译在网上引起众多争议,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观众),在作品的传播和接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需要注意在对白文本的意义限制下尽力去填补必要的空白,从而更好地帮助译文为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黑衣人3;接受理论;文本意义;对白翻译;文本召唤结构
作者简介:曹薇(1989.4-),新疆阿勒泰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一、本土化翻译: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期热映的《黑衣人3》(以下简称《黑》)风头甚健,这部好莱坞科幻喜剧大片不仅以其演员阵容、3d特效吸引眼球,对白翻译也成为热门话题,诸如“伤不起”、“坑爹”等网络流行语频频出现,古诗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失足成千古恨”穿插其间,热词“瘦肉精”、“地沟油”、“穿越剧”大量被使用,通篇对白颇具“中国特色”。

网友却发起一场“黑衣人对白捉虫”的活动,逐字逐句听译全文,对比院线上映的对白版本,指出《黑》为了刻意“接地气”,有多处遗漏、杜撰、改变原意及语义不通的错误。

该片出品方哥伦比亚公司中国区代表也表示“我们希望翻译做到‘信达雅’,但肯定有遗憾和不足。

网友的意见我们虚心接受,以后在本土化的同时,会尽量忠于原作。


影视作品对白翻译本土化早已有之,早在06年《加菲猫2》于国内上映时,“粉丝”、“顶”这样的字幕令观众喜出望外。

北京某影城调查显示,近八成观众认为翻译是最大的亮点1。

不难看出,这些打破传统死板直译的归化式翻译,使影片更贴近国人生活,增强娱乐性。

由于语言障碍,电影并不能完全被观众把握,必要的本土化翻译是有益的,正如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

”2
但同样是使用本土化的归化翻译,为什么《黑》却惨遭一片骂声呢?“其实对于观众来说,在一部进口大片中出现一些本土化的字句,虽然已经不新鲜,但也不至于会很讨厌。

但如果这类字幕太多,就成了问题。

”一位媒体编辑认为,《黑》的字幕之所以引起大量观众反感,主要是因为这种手法被“滥用”了。

怎样才能在对白翻译中做到合理的本土化翻译呢?译者的接受及翻译行为尤为重要,所以本文试图以接受理论为基础,从译者在影片接受中的作用、对白的文本意义、文本的召唤结构三个层面上探讨《黑》对白翻译的接受效果。

二、译者:特殊的受众
接受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代表有姚斯、伊瑟尔等,以现象学和解释学文论为基础,关注读者在整个文学接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认为读者是文本接受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和能动的主体,其固有的前理解或期待视野以及审美经验与能力直接影响文本的接受和效果形成。

译者作为特殊的接受群体,与普通观众一样受到前理解和期待视野的束缚与影响,但特殊的身份限定其在翻译过程中居于原文——译者——译文的桥梁位置,不仅在解读原文文本的过程中受到源语文本的限制,又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目的语语法规则的影响。

所以,其主观能动性发挥限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在译者这一特殊观众之外,译文读者也可以参与到译文文本的接受活动中来,但是由于译文文本已经不同于原作品,所以这种接受互动对于原作品影响不大,只能影响到译文的接受活动,对于原著作品却基本没有接受效果的作用。

三、对白的文本意义:译者舞蹈的节奏
在作者中心论的影响下,文本意义被认为是作者的思想意图在文本中的体现,是不依赖
于作品、读者的客观独立存在。

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语言学转向,理论家们的目光转向文本本身,文本意义也被看成是语言本身的建构,其范围扩大到了语言的组织、结构、技术等内容。

但无论是作者中心论还是作品中心论,无一不是将艺术作品本身看作一个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客体。

而接受理论立足于以读者为中心,将文本意义看做是真理发生的方式或意义显现与持存的方式,是在一定的范围和制约下,作品的潜在势态与读者接受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方面,对白文本有其内在的特性,比如类型、风格、语言等具体审美经验,引导并制约观众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读,另一方面,观众在观影之前具有自身的前理解或期待视野,观影的过程中通过接受影片画面、声效、对白文本意义等来阐释影片,最终实现影片对白的文本意义。

长期以来,译制片被要求忠实于源语文本。

对白翻译被看做对源语文本的摹写或复制,译者只需要使用语言技巧对其进行转换、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仅仅是一个消极被动且机械的传声筒,不具有读者身份和读者能动性。

反观《黑》,译者明显试图跟随之前各类大片“试水”网络热词及中国特色对白的成功案例,在对白翻译中加入过多的个人主观性,将that's just not living a full life翻译成“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将接下来的lonelier too, since you're the last bogladyte standing译成“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不准确的中国特色台词的出现也许会让观众笑成一片,但是参看原文之后,难怪众多观众发出了“被骗了”、“感情看的是改编”的感慨。

诚然,译者本身是特殊的读者,具有读者(观众)的审美经验、前理解和期待视野,这些都毫无例外地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此外,影视作品尤其是商业性作品具有票房要求,势必会对译者进行影响,使其的翻译活动掺杂商业因素。

因而《黑》中译者大量使用中国特色翻译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只是太过于天马行空以至于忽略了对白文本不可突破的规定性的一面。

“源语文本对译者有一定的制约性,有被决定了的性质,它不是可以被随意解释的”3,在种种因素限制下,译者必须按照对白文本的引导和暗示去理解阐释,所以即使翻译结果多样,势必都被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超过了这一范围,就不能称之为翻译,而是改写或改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