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样本
杭州地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

杭州地铁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地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乘客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杭州地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地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二、事故背景xxxx年xx月xx日,杭州市地铁1号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多人受伤。
据目击者描述,当时地铁列车发生意外停车,乘客们被突然的刹车力度推到前方,造成了人员的踩踏和相互挤压。
三、事故过程分析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故障: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发时列车的制动装置出现了故障,导致司机无法正常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
2.运营管理不到位:事发时,地铁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列车的故障,并没有采取紧急措施来确保乘客的安全。
3.乘客素质低下:据一些乘客回忆,事发时,一些乘客因为车厢内空间狭小导致有些恐慌,同时一些乘客为了争抢位置而踩踏他人。
四、事故对策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设备维护保养:地铁公司应加强对地铁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
2.事故应急预案:地铁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3.加强乘客教育:地铁公司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踩踏和挤压事故的发生。
五、结论通过对杭州地铁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和运营管理不到位以及乘客素质低下等原因共同造成的。
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地铁公司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享受地铁带来的便利,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通过我们的努力,相信杭州地铁的安全水平会不断提升。
杭州交通流量实习报告

城市调研报告——城市交通问题(保俶路与天目山路交叉点)1.实习目的城市调研是城市规划专业理论结合实际、实行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不仅帮助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走向社会,接触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城市中具体存在的典型事例,辨析是非好坏,进一步加深对城市规划专业理解和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和刻苦学,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2.实习方式城市调研以某一具体事例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测绘,运用收集相关资料和材料及访问了解、分析比较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3.城市调研地点保俶路与天目山路交叉点4.正文4.1保俶路与天目山路交叉点车流量情况由于该交叉点处于城市中心位置导致该地点的车流量一天比较稳定,早高峰与晚高峰相对不明显,其中天目山路车流量远大于保淑路。
并且每条路的双向车流量相差不大。
天目山路各时间段车流量:(由西向东)、(由东向西)时间车辆路况时间车辆路况7:00—8:001380拥堵7:00—8:001433拥堵8:00—9:001477拥堵8:00—9:001497拥堵9:00——10:001435拥堵9:00——10:001536拥堵10:00——11:001269拥堵10:00——11:001421拥堵11:00——12:001274拥堵11:00——12:001322拥堵12:00——13:001323拥堵12:00——13:001347拥堵13:00——14:001211拥堵13:00——14:001411拥堵14:00——15:001355拥堵14:00——15:001430拥堵15:00——16:001432拥堵15:00——16:001587很拥堵16:00——17:001525很拥堵16:00——17:001698很拥堵17:00——18:001588很拥堵17:00——18:001685很拥堵18:00——19:001576很拥堵18:00——19:001644很拥堵保淑路各时间段车流量:(由北向南)、(由南向北)时间车辆路况时间车辆路况7:00—8:00787拥堵7:00—8:00877拥堵8:00—9:00823拥堵8:00—9:00932拥堵9:00——10:00855拥堵9:00——10:00865拥堵10:00——11:00777拥堵10:00——11:00799拥堵11:00——12:00723拥堵11:00——12:00835拥堵12:00——13:00746拥堵12:00——13:00844拥堵13:00——14:00697拥堵13:00——14:00912拥堵14:00——15:00745拥堵14:00——15:00787拥堵15:00——16:00833拥堵15:00——16:00839拥堵16:00——17:00878拥堵16:00——17:00903拥堵17:00——18:00869拥堵17:00——18:00988拥堵18:00——19:00895拥堵18:00——19:00956拥堵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分析了解,在天目山路与保淑路交叉口7:00——9:00为早高峰时间段,车流量相对较多(拥堵);9:00——15:00为平常时间段,车流量相对较少但偶尔会出现小高峰(拥堵);15:00——19:00为晚高峰时间段,该时间段是路段最拥堵的时段,偶尔会出现交通瘫痪(很拥堵)。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认识实习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关键词】杭州交通【摘要】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居住的旅游城市,然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让住在杭州的和来杭的人们都为之不满意。
此报告深入了解杭州交通状况,并试着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文】地理位置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区划概况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
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
)共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678个社区、65个居民区、3666个行政村;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如今杭州跨江发展,建立了城东新城,所以功能分区如右图。
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状况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34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4924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
社会保障、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
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旅游资源、能源、环境状况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交通拥堵及现状解决方案

杭州交通拥堵及现状解决方案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堵车问题日益严重,杭州的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杭州堵车状况分析报告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杭州的堵车问题。
交通现状目前,杭州早晚高峰期的车流情况非常严重,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主干道,商业街区等等,特别是节假日,拥堵现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杭州的每一个人。
对于杭州目前有多少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政府给的数据也很模糊。
但是在这个阶段,杭州目前车辆仍是处于增长阶段,并且每年还有30万人在考驾校,随时准备加入这座没有交通平峰的城市。
但是交通的基础设施却远远更不上车辆增长的节奏。
此外,杭州很多公交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已有的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及维护,从而导致交通问题愈演愈烈。
人口现状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在杭人口已经突破800万人,尽管目前杭州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机械迁移增长及生育小高峰的影响,全市人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而用地规模却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交通设施有没有巨大的飞跃及进步,从而导致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公交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道路格局杭州的道路堵在东西向,因为有西湖的原因,导致很多断头路,而杭州历史以来就是围绕西湖展开的,大量的人流车流在这个方向流动,加上市内南北向的火车线阻碍了很多东西向的道路,所以,真正东西向无障碍通行的除了艮gen山-环北-天目山路一线外,只有文三-文晖-天城路一线,还有德胜-文一路一线目前来讲几乎只有这三条线横贯东西,目前重要的是东西向缺少快速路,虽然有一个德胜快速路但是它并未向西延伸国内数字地图内容提供商高德发布《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市民躲避拥堵出行建议》。
报告显示: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拥堵排名杭州位于第二位。
部分特大型、大型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均在2以上,即因为交通拥堵,公众出行需花费非拥堵状态下2倍以上的时间到达目的地。
杭州赶超北京成第2拥堵城市,季度平均拥堵延时指数2.10。
杭州交通调研报告

杭州交通调研报告杭州交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杭州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现象频繁发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市交通状况,以便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研。
二、调研内容1. 调研目标:了解杭州市的交通状况,包括交通拥堵情况、公共交通发展状况、交通安全情况等。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选择了杭州市的几个交通繁忙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
三、调研结果1. 杭州市交通拥堵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杭州市的交通拥堵情况确实严重。
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主要道路上车辆排队等候的现象非常普遍。
此外,由于交通拥堵,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较慢,大大延长了市民的出行时间。
2. 公共交通发展状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杭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较为完善。
地铁线路覆盖范围广,公交车也比较密集,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但是,在高峰时段,公共交通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部分地铁站和公交车站过于拥挤,乘车体验不佳。
3. 交通安全情况就交通安全而言,杭州市的交通事故发生率较低,交通安全状况相对较好。
街道上设有交通指示牌和标线,交通管理较为规范。
但是,一些非机动车违规行驶和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对交通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四、调研结论1. 随着杭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政府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在重点交通拥堵区域,增加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2. 在公共交通方面,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加大车辆投放量和线路覆盖范围,提高乘车体验,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3.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大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规的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监测和管理水平,优化交通流动,提高交通效率。
杭州交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的调研报告

酒性发作不由人,醉酒开车祸害深——杭州交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的调研报告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理学分院唐蓉王佳丽吴佳欢张东孟泽琪张天闻张徐栋戴峰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经管分院项琦【摘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理学分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001班的八名同学和经管分院会计1001班的同学自发组成了“杭州交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的调查”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在西湖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和西湖边群众开展了关于《关于酒驾新规的约束力调查问卷》、《交通安全普及调查问卷》和《对酒驾新规的看法意见》(这是我取的,,到时候记得改一下~~)的调查研究。
除此之外,研究小组还多次走访了XXXXXXXX 等单位进一步了解杭州酒驾事故发生现状。
在此基础上进行杭州交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的问题的总结、概括、分析、并谈了自己在调查过程的感受。
同时,提出相对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酒驾交通安全【前言】:党的十七大和全国两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更加强调了实现和谐社会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杭州以生活品质之城打响它的品牌,近几年志愿者事业在杭城日益新盛,开始成为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飞驰的车轮下,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破碎不堪。
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0万起,死亡10万余人,并且死亡人数呈递增趋势。
仅今年1月至10月,全国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6378起,造成87218人死亡,39175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2亿元,死亡人数比去年增加1618人,上升1.9%。
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杀手。
尤其是近期以来,校园附近及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的比率有所上升,给了我们许多惨痛的教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句轻松的话,就瓦解了人们战战兢兢的心态;“我不犯人,人亦不犯我”一句轻松的话,便抹去了人们如履薄冰的心境。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样本(doc 7页)

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样本(doc 7页)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关键词】杭州交通【摘要】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居住的旅游城市,然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让住在杭州的和来杭的人们都为之不满意。
此报告深入了解杭州交通状况,并试着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文】地理位置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区划概况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
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和、和、、。
)共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乡),678个社区、65个、3666个;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如今杭州跨江发展,建立了城东新城,所以功能分区如右图。
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状况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杭州市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形成了贯通全国许多江、河、湖、海的水运网络。
历史文化杭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
王朝建立后,“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置杭州郡,改“钱唐”为“”。
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与、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之一。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南宋是杭州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在全国享有盛名。
同时,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
然而,因遭战乱,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渐被泥土淤塞。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及其原因,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剖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覆盖了我国一线和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作为调研样本。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向5000名车主和2000名非车主进行了调研。
此外,还有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部门的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四、调研结果4.1 车辆增长:调研结果显示,私家车的普及使城市道路面临巨大压力。
近年来,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长,而城市道路并未相应扩容,这使得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4.2 公共交通不完善:调查显示,公共交通设施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部分线路短时刻的间隔时间较长,地铁、公交车的拥挤情况较为普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通畅度。
4.3 道路建设不完善:一些城市道路建设不够规范,红绿灯配时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交通堵塞。
此外,道路施工和维修也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4.4 驾驶行为不规范:违规驾驶、闯红灯、逆行等不文明驾驶行为频频出现,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关键因素。
4.5 交通规划落后:部分城市交通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交通状况逐渐失控。
同时,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同配套也存在欠缺。
五、调研分析5.1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集中和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逐渐严重。
5.2 车主优先:城市中车主对交通资源的占有较大,公共交通的乘客地位被忽视,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困难。
5.3 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未能互相配合,导致了一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六、对策与建议6.1 提升公共交通: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增加线路的设计和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容量和品质,减少私家车使用。
6.2 优化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解决市区道路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杭州交通问题调研报告【关键词】杭州交通【摘要】杭州是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适合人们居住的旅游城市,然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正变得越来越拥挤,让住在杭州的和来杭的人们都为之不满意。
此报告深入了解杭州交通状况,并试着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正文】地理位置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区划概况全市总面积 1.66万平方公里,其中3068平方千米;总人口660.4万人,其中市辖区409.5万人。
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和、和、、。
)共57个街道、110个镇、39个乡(包括1个乡),678个社区、65个、3666个;其中市辖区共有44个街道、49个镇、3个乡,597个社区、4个居民区、807个行政村。
如今杭州跨江发展,建立了城东新城,所以功能分区如右图。
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状况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098.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3471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4924元。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
社会保障、福利和救助事业蓬勃发展。
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不断提高。
旅游资源、能源、环境状况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占26.4%,江、河、湖、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原, 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生物种类繁多,丰富。
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六个—千岛湖、、午潮山、、和瑶琳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
杭州还有25个、国家级9个。
目前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重点发展观光游,同时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和清静”工程,不断加大和污染治理力度,使得市民的整体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依靠深厚的文化及历史底蕴,;随着浙江经济的不断发展;杭州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其城市地位也与日攀升。
交通运输2009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 1.87亿吨,比上年下降2。
5%;旅客运输量 1.9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6%。
至年末,萧山国际机场已开通120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港、澳、台航线8条;全年旅客进出港达到100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9%。
道路建设快速发展。
全年新增公路里程412.91千米,至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一五112.4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03.28千米。
全市公路通村率为99.2%,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由上年的97.5%提高到98.5%。
机动车辆持续增长,年末全市社会机动车拥有量达160.8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69.87万辆,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2%和30.2%。
杭州市充分发挥港口的优势,形成了贯通全国许多江、河、湖、海的水运网络。
历史文化杭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
王朝建立后,“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置杭州郡,改“钱唐”为“”。
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与、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之一。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南宋是杭州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在全国享有盛名。
同时,成为了全国的文化中心,设立了最高兴府──太学,还有武学、医学、算学、史学等各科学校。
然而,因遭战乱,城内的不少宫殿被毁,工商业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渐被泥土淤塞。
但由于在南宋时期打下了繁华基础,恢复较快。
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成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对促进南北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起了很大作用。
到了元年(1912),废府设市,从后的百余年间,国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业也困难重重,西湖的不少景点,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经废圮。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获得新生。
而至今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杭州,是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是浙江省省会。
杭州在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
同时伴随许多文化名人如、、、于谦、、沈括、、、、、、等,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优异、人文荟萃的名城。
主要产业近年来,杭州致力于打造“滨江天堂”,以信息和新型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杭州的一大和优势。
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六条“产业链”正在做大做强。
杭州盛产、、、、、。
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
存在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杭州作为发展良好的城市,同样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例如:西湖水质污染、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城市公共设施保护、住房、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用水、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小商小贩管理、农民工、城中村和交通等。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交通问题,它时时联系着居住在杭州的人们的出行,学习,工作,也是如今日益火热的问题,杭州急需解决的问题。
交通问题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交通压力也急剧上升。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尤其是大城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多数城市初步建成了相应的道路网络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
然而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然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已成为大城市中人们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
以杭州为例,“自2002年5月1日杭州放开小型机动车上牌政策以来,杭州机动车和驾驶人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2009年末,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60.8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69.87万辆。
在放牌之前的2002年5月,杭城机动车是11万辆,短短7年半,爆涨了近14倍,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机动车正以每年5万辆的速度增长。
但杭州的中心城区功能集中,交通出行的向心性特征十分明显;加之“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地理特征,城市路网呈南窄北宽的漏斗状布局。
交通布局的先天不足,再加之每年有3600余万国内外游客来杭观光,杭州的车流和客流密度一直较高。
这直接导致了市区干道平均车速比10年前降低50%,主要路口严重堵塞的达60%。
另一方面,城市道路建设速度相对缓慢,无法满足机动车增长的需要。
它破坏了使用机动车的初衷――提高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置移动的便捷性和可达性,降低了城市效率和质量。
所以研究杭州交通问题,提出对策迫在眉睫。
是什么因素导致杭州交通乃至全国交通的糟糕状况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车多路少。
这并不是哪几个城市的特殊现象,全国都是如此。
不妨用数据来具体说明一下。
据资料显示,杭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 。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恶化。
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
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
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对于杭州车多路少的情况我们也有切身体会,除了平时坐车,实习期间我们还对杭州一部分交叉路口做了一定的统计。
留和路和西溪路交叉口西侧进交口交通量调查表忙,更显示出杭州的交通拥堵。
当然,导致交通拥堵的远不止这两个因素。
公共交通严重萎缩绝对算得上很重要原因。
坐过杭州公交车的人都会有切身体会,除了红灯的等待,人行道的等待,车站的等待还有路途中的走走停停,耗费相当长乘客的时间,使得人们对公交的不满意度加重。
据统计,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
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 2.5倍和 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
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
其原因是“优先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长期得不到解决。
公交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
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同时,公交的单位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远大于小轿车。
公交的萎缩势必使本就糟糕的交通系统雪上加霜。
另外通过对比杭州城市交通系统和香港的城市交通系统,还发现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现象:香港的道路不比我们多,香港的道路也不比我们宽,而我们的人口密度更加不能说比香港的大,但是我们的道路却比香港的堵,我们的万车交通事故率比香港高,显然我们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过于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而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能真正解决,甚至会适得其反的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
杭州的高架桥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不比一般道路好就是明证。
毕竟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外不可否认我们的交通管理还很落后。
由于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化设施很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4.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一五%。
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
此外,国际上正在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起步阶段。
交通问题分析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