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院
宋代画院教育及其历史地位

宋代画 院教 育及其历 史地位
周 小 瑾 张 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南 大学 艺 术 学 院研 究 生 河 南开 封 4 50 ;2焦作 市 实验 中学 1 河 700 .
河 南 焦作 4 45 ) 5 10
摘 要 : 宋 代 绘 画 在 中 国 古 代 美 术 史 上 具 有 极 其 辉 煌 灿 烂 的 成 在 服饰 和 俸禄 方而 都 比其他 艺人 为 高 。有如 此优 厚 的待遇 ,加 上 就 ,而 宋代 画 院 则 是 中 国古代 美 术教 育 史 上 最 为 完 备 的 ,规 模 最 大 的 作 为书 画 家的 徽宗对 画 院创 作 的指 导和 关怀 ,使 得这 一 时期 的画 艺 术 教 育 机 构 。很 多 著 名 的 大 画 家 李 唐 、 马 远 、 夏 圭、 张择 端 等 都 出 院 创作 最 为繁 荣 。在他 的指 示下 ,皇家 的收 藏也 得到 了极 大 的丰 自宋 代 画 院 。 富 ,并 且将 宫 内书 画收 藏编 纂 为 《 和 书谱 》和 《 和画 谱 》, 宣 宣 关键 词 : 宋代 画 院 ; 国子 监 画 学 ;古 代 美术 教 育 成 为今天 研究 古代 绘 画史 的重要 资料 。 ( )宋 代画 院考 试及录 用 制度 二
导 论 宋代 是我 国历史 的… 个 鼎 盛 时期 ,而在 此 期 间 ,中 国建 立 一 了制 度 明确 的 画院 ,并 且在 宋徽 宗朝 时 成立 了 中国 古代 美术 教育 历 史 j 一 的专 门绘 画 学校 即 国子监 “ 二 惟 画学 ” 。宋代 画 院教 育 为 当 时培养 宫 廷绘 画人 才起 到 了积 极作 用 ,在 中 国美术 教 育史 上 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地位 。故本 文拟 以宋代 画 院教 育 为研 究对 象 ,着重 探讨 宋代 画院 教育 的基本 特征 及其 历史地 位 。
浅谈宋代院体花鸟画兴盛的背景

【 中图分类号 】 2 5 K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62( 09)1 0 7 一O 0 6 9 8 20 0— 0 0 1
建制 齐备 , 作力 量雄 厚 。 代宫 廷绘 画机 构— —翰林 图画院是 创 宋 在西 蜀 、南唐 画 院的基 础上建 立 的 ,以培养 和 吸收宫 廷所需 要 的 绘 画人 才 。 代皇 族 的绘画 兴趣 和绘 画天分 堪称 一绝 , 多数帝 宋 大 王 都是 绘画好 手 , 特别 是北 宋徽 宗赵 佶不 仅 自身有很 高 的绘画 修 养 和技 巧 ,而且 还 网罗 天下名 画 ,扩 充和 完善宫 廷画 院 ,设立 画 学 , 入科 举制度 选拔 培养 绘 画人才 , 画 院输送 了不少 优秀 画 引 为 家 。此 时为宋 代 宫廷 画院最 为繁 荣 的时期 。 二 、宋 代花 鸟 画绘 画的社会 背 景 花 鸟 画在 宋 代 空前 繁 荣 的社 会 背 景是 城 市经 济 的发 展 和 市 民阶层 的形 成 。 宋人 的诗 文 、笔记 中有 关花 卉的 记载 和描述 中 从 可 以看 出欣 赏花木 林泉 之美 在宋 代市 民生 活 中的位 置 。 人写 汴 宋 京胜境 :“ 抵都 城左 近 ,皆是园 圃 ,百 里之 内 ,并无 闲地 。 大 ”汴 京 琼林 园 中 ,“ 锁虹桥 ,花萦 凤舸 ,其花 皆素 馨 、茉 莉 、山丹 、 柳 瑞 香 、 笑 、射 香 …… ”对 花卉 的爱好 ,从市 肆小 民一 直到帝 王 含 后 妃 ,甚 至朝 廷礼 仪也 离 不开 花 :“ 岁孟 冬 ,例 于上旬 行孟 冬 每 礼 。 成 ,赐 宴毕 ,“ ”礼 传宣 赐群 臣 以下 簪花 … …其 臣僚花朵 ,各 以官 序赐 之 :宰 臣枢 密使合 赐人 花 十二 朵 ,栾枝 花六 朵 … …” 。 花 卉 、草 虫 、禽 鸟在人 们生 活 中如此显 著 , 中国历史上 确实 前 在 所 未有 ,这种 生活 习俗 , 是宋 代 三百年 间 ,花鸟 画 空前繁荣 的 正 现实基 础 。绘画作 品 已经 由宫殿 、庙堂 、佛窟 、 院进 入一般 市 寺 民 日常起 居活 动 的场 所 ,“ 京熟食 店 ,张 贴名 画 ,所 以勾 引观 汴 者 ,装 点 门面 ” 。 北 宋末 年 ,城市 工商 经济 的高 度繁 荣和政 治上 的所 谓 “ 太平 的羽翼 日 ”的表 面安定 , 社会 各阶层 尤其 是上 层统 治者 中促 久 在 成 了享 乐思 想 。而鸟语 花香 既 是享 乐玩 赏的对 象 ,又是粉 饰太 平 的材料 ,花鸟 画 的兴盛 , 只是 单纯 的悦 目欣 赏 ,还有 其一定 的 不 寓 意 。如 《 和 画谱 》在 “ 鸟叙论 ”中写 到 :“ 之于 牡丹 、 宣 花 花 芍药 、 禽之 于鸾 凤 、 翠 , 使 之富 贵 ; 松竹梅 菊 , 孔 必 而 鸥鹭雁 鹜 , 必 见之 幽 闲 ; 于鹤立 轩 昂 , 隼之 击搏 , 柳梧 桐之扶 疏风 流 , 至 鹰 杨 乔 松古 柏之 岁寒 磊落 ,展张 于图绘 ,有 以兴起 人之意 者 , 率能 夺 造 化而 移精 神遐 想 ,若 登 临览 物之 有得 也。 。 ” 宋 代初期 的 花鸟 画 ,主要是 继承 了五 代传 统 , 在此 基础上 并 有所 创 新 ,黄 筌 “ 勒填 彩 、旨趣 浓艳 ”的富贵风 格 ,统 治着 画 勾 坛 近百 年 。到 了北宋 中期 ,随着 崔 白 、赵 昌 、 元吉 等在 花鸟 画 易 坛 的崭 露头 角 ,以他们 生动 活泼 的 画风 ,打破 了黄家 富贵 体系 的 垄 断 ,为宫 廷花 鸟 画注入 了新 的生 机 。北宋 后期 ,由于宋 徽宗 赵 估 对绘 画的特 殊 爱好 , 他 的主持 下 ,画 院得 到空前 发展 , 廷 在 宫 花 鸟画 达到颠 峰 。据 《 宣和 画谱 》记载 ,当时 宫廷藏 画见 于著 录 的作 品有 6 9 3 6幅 ,其 中花 鸟 画就 占一半 以上 ,可见 花 鸟画在宋 代创 作 之盛况 和宫 廷对 花鸟 画 的重视 程度 。 总之 , 以前 宫廷 画 院的发展 以及 宋代 当 时城市 经济 的繁荣 宋 和所 形成 的市 民 阶层 的审美 , 为宋 代 院体花 鸟 画达到 的前所 未有 的高 度提 供 了不 可 替代 的时代 背景 , 之在 中国绘画 史上写 下 了 使 浓 及 宋代 画院 的兴 盛
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制度略述

二 、北 宋 翰 林 图 画 院 画家 递 迁 、俸 禄 制度
1. 北宋 图画院 院内职名递迁 制度
如 上 文所 述 ,宋 初 ,为 了平 定 天 下 , 抚 人 心 , 安 更好 地 进 行 政 治 文化 统治 ,统 治 者 招 徕 接 受 了一 批 画 家 为 其 粉 饰 太 平 。在 画 院 最 初 成 立 的 时 候 ,“ 待
“高 文 进 , 蜀 中 人 。 太 宗 时 入 图 画 院 为 祗 候 。 …… 以其 能 迁待 诏 ,仍 赐 所 居 。 ] ”
“ 王道真 ,字侯叔 ,新繁人 。幼颖悟 ,有 节操 , 善丹青。太宗朝待诏 高文进甚有声望 ,一 日上问民 间谁如卿者。文进进 日: 新繁人王道真者犹 出臣上 。 遂召入 图画院为祗候 ,与文进等传移相 国寺高益画
以 上 资 料 可 见翰 林 图 画 院 画 家 之 编 制 。其 中 ,
臣迁转官职 , 无职事 , 在宋初承袭唐制为从八品下 ,
元 丰 改 制 后 为 正 八 品 。这 一 官 职 “ 断 天 下 狱 案 , 检 并 系 躬 自节 案 、亲 书断 语 , 为劳 苦 。I , 事 这一 最 " 评 身 份 与 画学 生 的 职 责 是 类似 的 ,作 为 技 术 人 员中 最 底 层 的 图 画 院学 生 ,任 务 繁 重 且 劳 苦 ,与 评 事 的职 责 异 曲同 工 。这 样 看 来 ,图 画 院学 生记 载 甚 少 ,可 能 是 由其 工 作 比 较 琐 碎 和 沉 冗 、不 易 出彩 所 致 。
1. 北宋翰 林 图画院 画家职 名
( ( 宋会要辑稿 》记 载 : “ 翰林图画院,雍熙元年 ( 4 9 )置在 内中苑东门 8 里 , 平元 年 ( 8 移在右 掖 门外, 内侍二 人 勾 当 成 9 ) 9 以 待诏等 旧无定员,今待诏三人 ,艺学六人 ,祗候 四 人 , 生 四十人 为 额 。旧工 匠十 四人 , 六人 ” 学 今 …
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影响

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影响作者:王娟来源:《牡丹》2017年第33期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时代,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建立了有制度的画院,如宋徽宗时成立的专门绘画学校——国子监“画学”。
这一时期绘画名家层出不穷,特别是画院人才辈出,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期。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是用色彩来表现画家的感受和真实的大自然,这是从唐代开始就有的表现方式,宋代的画院制度对中国青山绿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宋代画院的基本特征和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宋代画院对中国青绿山水画的深远影响。
一、宋代画院(一)宋代画院的概述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又一高峰期,宋代画院的规模较大,它是统治阶级建立的,具有完备的教育理念,在封建社会的绘画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例如,宋代著名画家李唐、马远、夏圭、张择端等人都接受的是画院教育。
在画院教育的推动下,宋代取得了辉煌的绘画成就。
(二)宋代画院的特点宋代的“院体”画风是在画院的特殊教育下形成的,在艺术审美上有高度的一致性。
例如,黄筌、黄居寀创立的花鸟创作方法,赵佶的宣和体画风,南宋画院的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画山水的特点,三者均受画院制度教育的影响,在画院的课程和考试上有密切的联系。
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展现文学诗意上,画院教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青绿山水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赵伯驹和赵伯骕两兄弟是青绿山水画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人在继承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的青绿画法基础上,又融入北宋文人画的情趣和技法,创造出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在构图与构思上参考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见图1),以横幅形式描绘了风光壮丽的北方山水,艳丽却不落俗套。
这幅画透露出从唐代到北宋,绘画表现发生了相应的艺术手法变化。
山川丘峦,瀑布流水,舟船纵横,参差不齐的人群,丰富的色彩,以石绿、石青为主要色调,辅助色彩采用赭石、朱砂红等颜色,整体色调透露出辉煌壮丽却不缺少清新,皴染适当,又融合了“气韵”,这是文人画中最重要的表现。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兴建时间与录用方式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兴建时间与录用方式宋.《二祖调心图》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依的官方画院,宋代的翰林图画院在绘画史占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影响。
北宋建立的翰林图画院不仅仅为图画院培养了大批著名的画家,给我们呈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把绘画列入封建国家科举制中,使绘画成为科举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兴建时间北宋赫赫有名的翰林图画院,隶属于入内内侍省的翰林院下,与天文、书艺、医官四局并立:“ 翰林院,勾当官一员,以内侍押班、都知充,总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凡执伎以事上者皆在焉。
”对于它的起始年代,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翰林图画院起建于宋太祖建国初,到雍熙元年建成;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宋初建隆元年有图画院之名号,但图画院与翰林图画院不同,史上有据可考的翰林图画院直到雍熙元年才被创设起来。
而就其称谓而言,作为历史上官方设立、具有深远意义的绘画机构——翰林图画院,其自身的各种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
这些源源不绝的争论,是由于翰林图画院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官方设立的绘画机构,它所承载的分量是我们用语言难以形容的。
宋.《寒江独钓图》关于图画院的兴建,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资料中有这么一段:“ 翰林图画院,雍熙元年置在内中苑东门里,咸平元年移在右掖门外,以内侍二人勾当。
待诏等旧无定员,今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侯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
旧工匠十四人,今六人”这一段话看似给人一个明确的定论,实际上“置”这一个字给这一定论带来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个字顺理成章地理解为,翰林图画院是于雍熙元年即984年产生,所有的人员以及制度都是在雍熙元年开始成立。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此理解成为,翰林图画院早已成立,而在雍熙元年置于内中苑东门里的是其办公地点,此办公地点于咸平元年(998年)移在右掖门外,按照上下文的意思,这一理解是非常合理的。
此外,宋太祖在开国之初就已经开始招徕画家,并有对画家进行授职一事则使这种解释更加合理化。
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比较

173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比较祾刘颖(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摘 要:在美术的教育历史进程中产生了美术学院这一机构,使美术教育开始系统和专业。
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本文主要分析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学院之一卡拉奇学院。
而作为两宋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可以称作是中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先河“第一院”,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当时全国绘画创作的权威。
文章尝试比较西方卡拉奇学院与中国北宋翰林图画院,分别从历史背景、教育体制与艺术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对比,最后阐述了两个美术学院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卡拉奇学院;折衷主义;北宋翰林图画院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73-02收稿日期:2018-04-06作者简介:刘祾颖,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画研究。
一、历史背景之比较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西方最早的美术学院,当时很多城市都设立了学院,比如罗马、博洛尼亚和和佛罗伦萨等,影响了美术教育及美术史。
1.卡拉奇学院之历史背景。
从时代背景来看,16世纪末是意大利学院的兴盛发起的时候。
在卡拉奇兄弟所在的年代,已经出现了很多以意大利文——“学院”命名的组织。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成就的高度极高,之后的画家们只能另辟路径,放弃古典原则。
学院的创始人们旨在使用这种教育机构形式,巩固古典绘画的重要性,消除样式主义的弊端。
当时的教廷也希望能够通过发扬古典原则来稳定自身的统治地位,因此大力支持学院的产生,这就使得美术学院创建并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在1580年代的初期,卡拉奇三兄弟阿尼巴·卡拉奇、阿各斯提诺·卡拉奇和路德维克·卡拉奇联合创立了一所学院。
因为卡拉奇三兄弟声名远播,不少学者更愿意称这所学院为“卡拉奇学院”。
卡拉奇学院拥有自己的箴言和徽章,学院的箴言来自于拉丁语,意为“折衷的完美”,这也是卡拉奇学院的教育理念。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精选可编辑ppt
65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精选可编辑ppt
66
写生蛱蝶图局部
精选可编辑ppt
67
写生蛱蝶赏析
纸本设色,纵27.7厘米 横91厘 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 画,在构图布局上,作者将景物 集中在下半部,上方留下很大的 空白,岸边长有荆棘、野菊、霜 叶和偃伏的芦苇等,错落有致;
精选可编辑ppt
38
宋代定窑孩儿枕
精选可编辑ppt
39
宋定窑黑釉鹧鹄斑纹碗
精选可编辑ppt
40
精选可编辑ppt
宋 定 窑 酱 釉 窑 变 梅 瓶
41
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 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 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
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
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
精选可编辑ppt
14
第一节
瓷器 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 钧窑 定窑
概述
精选可编辑ppt
15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 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定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 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 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 制也少能匹敌。
精选可编辑ppt
16
汝窑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 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 址在河南汝州(一说在河南省宝 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精选可编辑ppt
61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作为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 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宋徽宗赵佶控制 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画家研究 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画不同 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 变化。现存的崔白的《寒雀图》、李嵩 的《花篮图》、佚名的《出水芙蓉图》 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宋代画院制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宋代画院制度对绘画发展的影响
宋代画院制度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制度之一,对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画院制度的建立使得画家有了正式的职业身份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了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声誉。
2. 促进了绘画技巧的发展:画院制度为画家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环境和丰富的绘画资源,使他们能够专注于绘画技巧的研究和提高。
3. 推动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画院制度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画家,他们带来了各自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法,促进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
4. 加强了绘画的教育和传承:画院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绘画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保证了绘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5. 影响了后世绘画的发展:宋代画院制度的繁荣和成就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元、明、清等朝代的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南唐仿西蜀也设立了画院。进入画院的 宗教画家曹仲玄、仕女画家周文矩、人物画 家顾闳中等人,都是当时享有盛名的画家。 南唐灭亡后画院画家大都参加了北宋画院, 并以他们独创的画风影响了北宋绘画的发展。
二、宋代的画院与画学
两宋画院可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画院最为隆 胜的时代,群星璀璨,名家云集,它的画院 制度也是最为完备的。北宋建国后,西蜀、 南唐画院原有的画家,再加上从其他地方会 集过来的画家,一时,画院阵营十分强大。 而南宋朝廷继续延续北宋的画院制度,形成 了优秀画家都集中于画院中的情况,如南宋 山水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再 比如梁楷,最初,也是在画院中任职的。
《绘宗十二忌》:南宋末饶自然作, 是一部专讲山水画技法的著作。就山 水布置、设色以及具体操作时所能遇 到的各种散见于野史、 笔记中的绘画史论方面的材料十分丰富,所 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值得认真挖掘。
《得隅斋画品》 :宋李廌(1082年前后在世) 著。全书仅一卷,记所见绘画二十二件,联 其作者加以品评。品评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 见识高深,为行家所叹服,与一般评论中多 虚语套话者不同。
《画史》 :米芾撰 ,该书举其平生所见名 画,品题真伪,并间及装裱收藏及考订伪谬, 为历代鉴藏家重视。
《广川画跋》 :宋董逌撰。全书分六卷。 题跋凡134篇,就画本身发表评论,所选 作品题材广泛,以考证和议论为主,反 映出作者广见博识及高深的理论修养。
第五节 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一、画院的渊源
我国很早宫廷中就有画师供职,周朝时称为 “画史”,汉代又有“尚方画工”和“黄门 画者”之称,到了唐代进一步分为供奉、待 诏、祗候等职,但建立组织这些御用画家的 专门机构,还是五代时期开始的。
西蜀孟氏统治者率先创设画院,设待诏、袛 侯等画家职务。西蜀画院十分隆盛,院中名 手很多,他们的声誉也远播西蜀地区之外。 西蜀画院很多名画家都是父子善画,绘画作 为世代相传的技艺很普遍。
第六节 绘画史论著述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和高度繁 荣的时代,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市民阶 层都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因而鉴赏、收藏 蔚然成风,在这种氛围影响下,绘画著录、 绘画史著作大量出现,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论述更深入。这些著作大体可分为通史类、 地方史类、品评类、画法类、画谱等几大类。
三、画法及综合评述类
绘画的进一步发展,技法也随之丰富多彩, 探研技法的著作也必然随之兴起。此间技法 类著作主要有荆浩的《笔法记》、郭熙《林 泉高致》、韩拙《山水纯全集》、饶自然 《绘宗十二忌》等。这些著述在探讨画法的 同时往往针对作品的创作要求和品评原则, 提出极富创见性的观点。
《山水纯全集》 :北宋末画院画家韩拙撰。 该书就山水画所包括的各种形象及作画最易 产生的毛病,分别加以论述,处处联系实际, 不为空泛之言。
在酷爱书画艺术的宋徽宗当政期间,画院达 到极盛并有了重要的发展,不仅革新了制度, 提高了画家的地位,并培养出很多有才能有 成就的画家。
尤应注意的是这时画院正式成为科举制度的 一个特殊部分,叫做“画学”,分为佛道、 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画家 经考试入学后,按照家庭出身分为“士流” (士大夫出身)与“杂流”(商人及非剥削 阶级出身)。考中后,除了学习绘画以外, 也要学习古文字学,根据学习成绩的优劣以 定等级的升迁和待遇,这对提高画院画家的 文化素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画史类著述
宋代的画史类著作有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 闻志》以及南宋邓椿的《画继》,二者都带 有编年史性质,它们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前后相续,构成了从远古至南宋初期的绘画 史的脉络。
二、品评类著述
《圣朝名画评》:宋刘道醇撰,共三卷分六 门三品,每一品再分三等加以品评。所评画 家九十余人。书中序言提出的“六要六长”, 颇具理论价值。六要六长为人们鉴赏绘画提 供了方法论,是对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提 出的六法论的新发展和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