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表达为主体,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如:新课伊始我就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你印象中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引出本课。

在文本解读中,学生看了黄土高原的景观图后,追问:哪一种景观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呢?看到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图片又追问: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哪里来的呢?黄土高原为何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和“恰当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

第1页共1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和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和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初二地理翻转课堂学案班级小组姓名编制时间课题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和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编制审核修改审批目标导学1.识记黄土高原的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2.知道黄土高原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升概况;3.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发展概况,明确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

重难点1.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及生态环境;2.明确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

自学质疑学案学生纠错学案内容提示:记忆基础知识。

知识储备1.黄河的生态问题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措施:打坝於地、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

下游:“地上河”措施:清理泥沙,加固堤坝,保持水土等。

任务一: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概况1.描述黄土高原地区位置(在课本P99上勾画笔记)。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结合100页活动题)①②③3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哪三种?结合100页图片认识其形态任务二:区域发展及传统生活改变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特点是1阅读102页活动一,思考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2.针对水土流失国家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哪些?(P103勾画记忆)3.黄土高原地区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能源基地有和。

学案内容学生纠错任务三: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1.描述中国的地形特征与气候特征。

2.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域有、和3.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举办过哪些世界性的大型活动?(勾画标记)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P109第三段,分条目)5长江流域形成我国产业巨龙的原因是什么?(P107第二段)6说出我国的7个经济特区?(P107勾画标记)7.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写出我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P107勾画标记)8.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体现在那些方面?(勾画标记)9.如何从源头逆转生态恶化的趋势?10.回顾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的原因?【当堂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

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十七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自然地理环境:
华北平原 北缘,北部是_____ 燕山 山脉,西部是太 (1)位置:位于_________
西山 。 行山余脉_____ 西北 向_____ 东南 倾斜。 (2)地势:由_____ 永定 河、潮白河等,均属于_____ 海河 水系。 (3)主要河流:_____
3.城市建设成就: 扩展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市政建设:城区面积不断_____
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交通运输枢纽 。 (2)交通:北京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_____________
电子、信息 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迅猛发 (3)经济:以___________ 中关村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展。_______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主食 传统 杂粮 小麦和_____ 民居 窑洞 _____ 高楼房 新窑洞或_______ 交通工具 马车 、驴车 _____
现代
食物丰富
多铁路、公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植树造林、种草 ;坡耕地改梯田; (1)环境生态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
打坝淤地 等。 _________ (2)经济建设。 山西 煤炭基 ①能源基地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_____ 陕北 煤炭与油气基地,地位突出。 地、_____ 关中—天水 经济重点开发区、 ②开发区建设:国家先后建立___________ 西安咸阳高新区、兰州新区等。
【微点拨】 1.易混点: (1)北京共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
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
(2)台湾省和台湾岛的范围不同。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家家建沼气,做饭不用柴火。”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政府给每一户村民都搭起了蔬菜大棚,村里人不仅自己有蔬菜吃,还可以
增加一些收入。”
“老家没有学校,娃娃上学得走十多里路,现在方便了,学校离家不到一里
地。”
“这里离县城近,信息灵通,交通方便,打工也比较近。”
(1)想一想,老马家搬迁前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P102活动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
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
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剪纸
腰鼓
秦腔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阅读教材102正文,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北平原、南临秦岭。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范围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 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 千米,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 200米。(P99.1)
黄土塬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峁
黄土梁
P100阅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山村搬过来的。老马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听听老马自己的介绍:
“过去老家严重缺水,从距离80多里的县城拉一方水回去需要100多
元,而现在村子里接上了自来水。”
“以前在山区,家里几十亩地,也不够一家人的口粮。而现在村里的
地都修了水渠,到了浇水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灌溉。如今的三五亩地就顶
那几十亩地。”
“家家盖起了牛棚、羊圈。一年就能收入一万多。”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课件

节俭的生活
辣椒佐饭 咸菜
剪纸
现代民居
新窑洞
高楼房
现代交通方式
火车
现代饮食
山西刀削面
陕西羊肉泡馍
山西焖面
陕西岐山臊子面
兰州拉面
陕西裤带面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
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 沙打坝淤地等。
2、建设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
安塞腰鼓
第五节 黄土高原 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 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东— 北— 西— 南—
黄土高原
秦岭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乌鞘岭,东到 太行山, 面积约50万千米2。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厚度一般在100米 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 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 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 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 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樵采
太可惜了!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裂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 被覆盖较差。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等。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居民生活
过去的民居
旧式窑洞
旧式窑洞
过去的交通方式
马车
驴车
传统饮食
小麦
谷子
传统饮食
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 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突出地位。
黄土剖面
海拔 面积 黄土厚度

初中地理_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师:同学们提到的这些都是窑洞的优点。

而窑洞能够成为黄土高原的传统特色民居,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窑洞的修建?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可就地取材;师:且黄土具有直立性,因此建成的窑洞坚固耐用。

师:再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探究问题2: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的环境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生:山西人喜食面食,醋有利于调味和消化;水呈碱性,食醋有利于酸碱平衡。

(对学生难以总结出的答案进行启发:师:同学们的回答主要是从从市场需求的角度解释了当地人喜食醋,那么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山西有利于生产食醋的条件有哪些?今天黄土高原上的主食有杂交高粱等,而这正是酿造醋的原料。

)政府政策支持下黄土高原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反馈师:以上就是本节课我们所学的全部内容,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大家完成学案上【反馈矫正】的题目,看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接下来,1分钟的时间,小组核对答案,解答疑难,并将仍然存疑的问题标出,我们在全班范围内解决。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题目进行点拨:第4题:可持续发展,应该侧重于保护性的开发,而非大力发展。

)反馈矫正,落实提高。

5min落实师:谁能分享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归纳总结。

2min结课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以及它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了解了环境的有效治理能够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配合板书)。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理念,只有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富足,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正如习总书记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所提到的:我们应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够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归纳总结,达成情感目标。

2min板书设计学情分析5、经过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了分析和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贮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合 理利用水土
蓄水保土,发展多 种经营
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
生产活动
放牧的牲畜数量
【典例】 读我国某地区传统民居“窑洞”景观图,完成(1)~(2)题。
(1)这种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 A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 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B.缓坡地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量增加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及生态建设的措施。读图 可知,图中所示的是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生态环 境脆弱,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其水土流失,可以在坡脚修挡土坝、护坡; 陡坡地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缓坡地修建梯田,适当发展种植业等措施。
【名师讲解】
黄土的成因 图8-5-3
【巧学魔方】 1.黄土高原的位置
图8-5-4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地形破碎沟谷深,土质疏松直性强; 降水集中在夏季,植被缺少地表露。 人口增长破坏强,过牧过垦植被荒。
知识点二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历史上
现在
生产方 半农半牧,经济发展缓慢,

工业也很落后
2.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3.当地采取了哪些环境整治措施和生态重建工作?
【答案】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在沟里 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总结】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 原因
地形条件 黄土特征
地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 斜坡多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 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引情激趣、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概况:1.自然地理(1)位置和范围:北起_____,南至_____,西抵_______,东到_______。

(2)自然环境:①特征:生态环境_____,地表_________。

②形成原因:黄土结构_____,裂隙较多,缺乏_____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_____;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形成了独特的_______、黄土梁、________等地貌类型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传统生活方式:主食是_____和_____,传统民居是_____,传统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

(2)现代生活方式:食物日趋丰富,居住条件改善,交通发展迅速,_________方便。

3.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生态治理措施: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______、种草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为_________;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_________等。

(2)区域发展成就:_________有了明显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3)能源开发:黄土高原是全国重要的_____基地,在全国占据突出地位的有_____煤炭基地和_____煤炭与油气基地。

(4)城市化发展:国家先后建立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_______经济重点开发区,把_________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了国家级______等。

小组合作、沈层探究:1、完成P100“活动”2、完成P104“活动”12、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过度放牧B.开采C.毁林开荒D.营造宫殿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是()A.植被的破坏B.不合理的耕作C.开矿D.土质、降水、地形等3.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A 风沙危害B 水土流失C 植被破坏D 土质疏松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目标展示】
1.通过读图,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根据已学知识,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及治理方法。

3.了解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
【合作探究】
1.观看视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思考:
(1)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自然原因、人文原因)(2)水土流失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3)如何整治与重建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组的讨论成果。

材料1 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材料2 地表坡度与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
材料3——黄土的性质
材料4——太原、西安、延安的气候资料
2. 黄土高原地区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要求:(1)对比黄土高原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并完成以上表格
(2)黄土高原地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写出要点即可)
【本节小结】
【当堂测试】5单选+1双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