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氮实验报告
水中总氮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中总氮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测定水中总氮含量的方法,了解水中总氮的来源和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中总氮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等)。
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的条件下,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被转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水中总氮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一)仪器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高压蒸汽灭菌器3、具塞比色管(25ml)4、移液管(1ml、2ml、5ml、10ml)5、容量瓶(50ml、100ml)(二)试剂1、无氨水:每升蒸馏水中加入 01ml 硫酸,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 50ml 馏出液,收集后面的馏出液于具塞磨口的玻璃瓶中,密塞保存。
2、氢氧化钠溶液(20g/L):称取 20g 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 1000ml。
3、盐酸溶液(1+9):量取 10ml 盐酸,加入 90ml 无氨水中。
4、过硫酸钾溶液(40g/L):称取 40g 过硫酸钾,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 1000ml。
5、硝酸钾标准贮备液(100mg/L):准确称取07218g 经105-110℃烘干 2 小时的优级纯硝酸钾,溶于无氨水中,移至 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μg 硝酸盐氮。
6、硝酸钾标准使用液(10μg/ml):吸取 1000ml 硝酸钾标准贮备液于 100ml 容量瓶中,用无氨水定容。
四、实验步骤(一)标准曲线的绘制1、分别吸取 000、050、100、200、300、500、700、800ml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 25ml 具塞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 1000ml。
2、向各比色管中加入 5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和棉线扎紧管塞,以防弹出。
3、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加热至 120-124℃,保持 30分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加入 1ml 盐酸溶液(1+9),用无氨水稀释至 25ml 标线,摇匀。
水质总氮实验报告

水中总氮的测定一原理总氮测定方法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成硝酸盐后,再以紫外分光计进行紫外测定。
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h内进行测定。
在120-124°C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然后用紫外分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 处测定其吸光度,水样中含有六价铭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疑胺l-2ml 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
二仪器和试剂1仪器若干25mL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压力锅紫外分光光度法计2试剂(1)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浓硫酸,蒸镭。
收集饰出液于玻璃容器中或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2)2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o溶液存放于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标准贮备液称取经105-U0°C烘干4h的优级纯硝酸钾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 n g硝酸盐氮。
加入2nd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
此溶液每毫升含10ug硝酸盐氮。
三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1)................................................ 分别吸取0ml 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进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止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
然后升温至120-124°C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民用压力锅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开始计时),使比色管在过热水蒸气中加热。
总氮实验报告

总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总氮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并学习如何进行总氮的测定。
实验原理:总氮是指水样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总量,包括游离态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有机氮等。
实验中常用的总氮测定方法是氨氮蒸馏-纳氏红法。
实验步骤:1. 取适量待测水样,加入适量的酸进行酸化处理,以便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为游离态氨氮。
2. 将水样转移到蒸馏器中,加入适量的碱溶液,使水样的pH值达到碱性条件下进行蒸馏。
3. 将蒸馏出的氨氮捕集溶液与纳氏红指示剂一起加入扩大的溶液中,用酸溶液滴定,并记录滴定消耗的体积。
4. 根据滴定消耗的体积计算出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实验数据与结果:水样编号滴定体积(mL)总氮含量(mg/L)1 19.5 27.42 20.1 28.33 19.8 27.84 19.9 28.05 20.0 28.1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进行了5次实验,测得的滴定体积分别为19.5 mL、20.1 mL、19.8 mL、19.9 mL和20.0 mL,对应的总氮含量分别为27.4 mg/L、28.3 mg/L、27.8 mg/L、28.0 mg/L和28.1 mg/L。
对于同一水样进行的多次实验的结果,滴定体积与总氮含量有一定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的误差或水样本身的不均一性造成的。
实验中使用的纳氏红指示剂对于游离态氨氮的滴定反应比较敏感,但对其他形态的氮不敏感。
因此,通过该测定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总氮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掌握了氨氮蒸馏-纳氏红法的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该方法对废水、地表水等进行总氮的监测和分析,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治理效果。
总氮实验报告

总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总氮测定方法研究引言:总氮是指一个样品中所含的所有氮化合物的总量,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总氮测定是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总氮测定的方法,并利用所学的方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采集的水样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颗粒杂质。
将过滤后的水样保存在干燥的样品瓶中,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2. Kjeldahl法测定:将100 mL 过滤后的水样取出,加入250 mL 锥形瓶中。
然后加入10 mL 硫酸和1 g 高氯酸钾。
将锥形瓶密封,并放入浸泡在水槽中的Kjeldahl消解装置中。
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持续消解3小时。
然后待冷至室温。
取出锥形瓶,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稀释至200 mL,摇匀。
取40 mL 稀释液加入蒸馏管中,加入10 mL 硼酸和几滴甲酚指示剂,蒸馏装置连接冷却器,并加入适量的2%硫酸蒸馏液。
开启加热装置,加热至蒸馏管内液体完全蒸发。
待冷却后,取出蒸馏管,添加几滴酸性二氧化汞指示剂。
然后,滴加硝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颜色转变为粉红色。
记录下所需的滴定量。
实验结果:根据所记录的滴定量,计算出样品中总氮的含量。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总氮含量(mg/L) = (V1 - V0) ×C ×14 ×1000 / V2其中,V1 为样品的滴定体积,V0 为空白对照的滴定体积,C为硝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14为氮的原子量,1000为单位转换因子,V2为样品的体积。
讨论与分析:总氮测定方法中的Kjeldahl法是一种传统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无机氮和有机氮转化为氨气,再以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形式捕捉,然后滴定标准溶液测定出氨气的含量。
据我所知,总氮测定还有其他方法,比如纳氏定氮法、UV-Vis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总结:通过对水样的总氮测定实验可知,Kjeldahl法是一种常用的总氮测定方法。
总氮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总氮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熟悉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操作步骤;3. 了解总氮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总氮是指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量,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盐氮、溶解态氮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测定总氮的方法,其原理如下:1. 在碱性条件下,过硫酸钾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2. 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将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3.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A220和A275;4. 按下式计算校正吸光度A:A = AA2 - 2A2755. 按A值查校准曲线,计算总氮含量(以NO3-N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碱性过硫酸钾、氢氧化钠、硝酸、硫酸、蒸馏水等;2. 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水样过滤,去除悬浮物;2.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3. 样品测定:按照实验方法测定水样的吸光度,从校准曲线上查出对应的总氮浓度;4. 结果计算:根据样品体积和测定浓度,计算总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²大于0.99,说明线性关系良好;2. 样品测定:测定水样的吸光度,查校准曲线,得到总氮含量;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样中总氮的浓度,并与水质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2.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为水环境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3.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总氮在水环境监测中重要性的认识。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2. 样品预处理要彻底,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3. 实验过程中注意仪器维护,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总氮的测定方法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总氮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实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水质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指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量,包括无机氮(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有机氮。
本实验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该方法原理如下:在碱性条件下,过硫酸钾(K2S2O8)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硫酸氢钾在溶液中离解产生氢离子,促使过硫酸钾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氧化水样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有机氮,使其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在紫外光下具有特定的吸收特性,通过测定其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总氮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消解器、电热恒温水浴锅、酸度计、移液器、容量瓶、比色皿等。
2. 试剂:碱性过硫酸钾溶液、19盐酸、硝酸钾标准溶液、无氨水、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的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向各比色管中加入适量碱性过硫酸钾溶液,放入消解器中消解,消解完成后取出冷却。
(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4)以硝酸钾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测定:(1)取适量水样于25ml比色管中,按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进行消解。
(2)消解完成后,冷却至室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总氮含量。
五、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²,R²应大于0.99,说明标准曲线线性良好。
2. 样品测定:测定水样中总氮含量,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样品中总氮含量。
总氮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总氮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氮含量。
二、实验原理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指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含量,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本实验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
该方法利用过硫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分解产生原子态氧,将水样中的氮化合物氧化成硝酸盐,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总氮含量。
实验原理如下:1. 过硫酸钾在碱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 2K_2S_2O_8 + 4H_2O \rightarrow 4KHSO_4 + 3O_2 \]2. 原子态氧将水样中的氮化合物氧化成硝酸盐:\[ N_x + 3O_2 \rightarrow NO_3^- \]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盐的吸光度,计算总氮含量:\[ A = \epsilon \cdot c \cdot l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c为硝酸盐浓度,l为光程。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微波密封消解COD快速测定仪、精密pH计(pHS-3C)、移液器、容量瓶等。
2. 试剂:过硫酸钾、氢氧化钠、硝酸、盐酸、硝酸钾标准溶液、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标准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 水样消解:取适量水样,加入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在微波密封消解COD快速测定仪中消解。
3. 吸光度测定:将消解后的水样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曲线比较,计算总氮含量。
4. 重复实验:对水样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分析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摩尔吸光系数ε为3.0。
2. 水样消解:实验结果显示,消解后的水样中硝酸盐含量为15.2mg/L。
总氮水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原理。
2. 掌握总氮的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3. 了解总氮在水环境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总氮(Total Nitrogen,TN)是指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含量,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
无机氮主要包括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和氨氮(NH4-N),而有机氮则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总氮的方法。
其原理如下:1. 在碱性条件下,过硫酸钾(KHSO5)分解产生硫酸氢钾(KHSO4)和原子态的氧(O2)。
2. 原子态的氧在高温(120-124°C)条件下,可将水样中的含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NO3-N)。
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
4. 通过校正吸光度(A)和校准曲线,计算总氮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样- 碱性过硫酸钾- 硫酸钾- 紫外分光光度计- 实验试剂: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实验仪器: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等2. 实验试剂:- 标准硝酸盐氮溶液- 校准曲线试剂四、实验步骤1. 准备水样:取一定量的水样,用硝酸酸化,过滤,备用。
2. 配制校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硝酸盐氮溶液。
3. 消解:向水样和校准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碱性过硫酸钾和硫酸钾,在高温下消解。
4. 冷却:待消解液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一定体积。
5. 测定吸光度: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水样和校准溶液的吸光度(A220和A275)。
6. 计算总氮含量:根据校正吸光度(A)和校准曲线,计算水样中的总氮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样中总氮含量为XX mg/L。
2. 实验结果与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相关系数R²为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总氮实验报告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水中总氮的测定一原理
总氮测定方法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成硝酸盐后,再以紫外分光计进行紫外测定。
水样采集后,用硫酸酸化到PH<2,在24h内进行测定。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成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但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然后用紫外分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
水样中含有六价铬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1-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
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
二仪器和试剂
1仪器
若干25mL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
压力锅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
2试剂
(1)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浓硫酸,蒸馏。
收集馏出液于玻璃容器中或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2)2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mL
(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稀释至1000ml。
溶液存放于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
标准贮备液称取经105-110℃烘干4h的优级纯硝酸钾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μg硝酸盐氮。
加入2ml 三氯甲烷为保护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将贮备液用无氨水稀释10倍而得。
此溶液每毫升含10μg硝酸盐氮。
三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分别吸取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进磨口塞,用纱布及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止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加热,放气使压力指针回零。
然后升温至120-124℃开始计时(或将比色管置于民用压力锅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开始计时),使比色管在过热水蒸气中加热。
(4)自然冷却,开阀放弃,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并冷至室温。
(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石英比色皿分别在220nm及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用校正的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A=A220-2A275
2 样品测定步骤
取10ml水样,按校准曲线绘制步骤(2)-(6)操作。
按校正吸光度,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总氮量
四、实验结果
1、绘制标准曲线
下面是实验数据
绘制标准曲线如图
2、由水样的吸光度可以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氮含量,以下是实验数据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