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肾功能和尿常规化验单

合集下载

尿常规及肾功能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及肾功能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及肾功能化验单解读尿常规化验是指对尿液的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并通过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身体功能状况的一项基础性检查。

肾功能化验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肾脏相关指标的含量来评估肾功能状况的检查。

常见尿常规指标:尿比重:尿比重是尿液密度的一种代表,其含义是单位体积尿纯属溶液的质量。

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1.005~1.030之间,尿比重过高可能是因为缺乏饮水或脱水,而尿比重过低可能是因为肾功能异常或肝功能不佳。

尿酸碱度:尿酸碱度是指尿液的酸碱性,其值越小越酸性,越大越碱性。

正常尿液为微酸性,其值在4.6~8.0之间。

尿蛋白:尿蛋白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尿蛋白非常少,数量在每天排出总尿量的0.15克以下。

若尿蛋白增多,可能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所致,需要进一步检查。

尿白细胞:尿白细胞是指尿液中的白细胞,如果检测到尿白细胞含量增多,可能是因为泌尿系统感染,需要进一步检查。

血肌酐:血肌酐是反映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血肌酐水平较稳定,在0.5~1.3mg/dl之间。

若血肌酐持续升高,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出现异常。

尿素:尿素是代谢产物,在肾脏中经过滤过、排泄。

正常尿素含量在20~40mg/dl之间,若尿素过高,可能是因为肾脏排泄功能异常所致。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肝脏代谢产物,常常用来检测肝脏功能。

正常总胆红素含量在0.1~1.0mg/dl之间。

总蛋白:总蛋白是指血液中的蛋白总量,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等。

正常总蛋白含量在6.0~8.5g/dl之间,若总蛋白过低,可能是因为肝脏或肾脏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等问题所致。

怎么看肾功能化验单

怎么看肾功能化验单

怎么看肾功能化验单肾功能化验单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化验单上的指标可以了解肾功能的好坏。

下面是对肾功能化验单的一般解读方法:1.尿液指标:尿液颜色、透明度、蛋白质、潜血、尿糖、尿胆原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和代谢状况。

正常尿液应为黄色或无色,透明度较高。

高蛋白质或高潜血可能是肾功能异常的表现。

2.尿常规指标:通过尿比重、PH值、尿酸碱平衡、尿素氮、尿酸、肌酐、尿素等指标可以了解肾小管的功能状态以及一些代谢产物的排泄情况。

正常尿比重为1.005-1.030,PH值在4.5-8之间。

3.血液指标:肾功能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肌酐、尿素氮、尿酸,通过这些指标可以了解肾脏的滤清功能和代谢功能。

正常肌酐水平在0.5-1.0mg/dl之间,尿素氮正常范围为7-20mg/dl,尿酸水平在2.6-6.0mg/dl之间。

4.肾小球滤过率(GFR):GFR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计算得到。

正常GFR范围在90-120ml/min,GFR小于60ml/min可能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5.血浆尿酸、尿酸盐:高血尿酸和尿酸盐可能导致尿酸结晶形成尿酸结石,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

正常血尿酸水平男性在2.5-7.0mg/dl,女性在2.0-6.0mg/dl之间。

6.电解质指标:通过血钠、血钾、血钙等指标可以了解肾脏对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功能。

血钠正常范围135-145mmol/L,血钾正常范围3.5-5.5mmol/L,血钙正常范围2.2-2.6mmol/L。

需要注意的是,肾功能化验单上的指标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看其中一个指标评估肾功能的好坏。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异常,建议及时向医生咨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尿液检查报告单怎么看结果

尿液检查报告单怎么看结果

尿液检查报告单怎么看结果尿液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尿液检查报告单是医生根据尿液检查结果填写的一份报告,它记录了尿液检查的各项指标及其对应的参考范围,对于患者来说,正确理解尿液检查报告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尿液检查报告单怎么看结果。

首先,我们要了解尿液检查报告单上都有哪些指标。

一般来说,尿液检查报告单会包括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酸碱度、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情况。

其次,我们要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是什么。

一般来说,尿比重的正常范围是1.015-1.025,尿蛋白的正常范围是阴性或微量,尿糖的正常范围是阴性,尿酮体的正常范围是阴性,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正常范围是阴性,尿酸碱度的正常范围是5.0-7.0,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是0-5个/HP。

接着,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尿液检查报告单来对照这些指标的结果。

比如,如果尿比重高于1.025,可能意味着机体脱水或者糖尿病;如果尿蛋白呈阳性,可能意味着肾脏疾病或高血压;如果尿糖呈阳性,可能意味着糖尿病;如果尿酮体呈阳性,可能意味着饥饿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尿胆红素或尿胆原呈阳性,可能意味着肝脏疾病;如果尿酸碱度异常,可能意味着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尿红细胞或尿白细胞异常,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疾病。

最后,我们要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发现尿液检查报告单上有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尿液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正确理解尿液检查报告单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对比自己的检查结果和正常范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尿液检查,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

读懂肾功能检查化验单肾功能检查是临床评估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以血液和尿液样本检查为主,依据不同的应用可以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功能检查。

如何正确开具肾功能检验申请单?如何读懂各类肾功能检验报告单结果?常规检查一般指临床不可忽视的初步检查,也可以作为健康人群筛查。

1.尿液检查(1)尿常规干化学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检测项目一般有 10-12 项不等,根据不同的仪器可以用「+」、「-」或数字表示,其中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和蛋白质(PRO)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也可反映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对糖尿病、黄疸肝炎、胆道梗阻等也有筛查意义。

当有明显血尿时,须检查尿红细胞的形态及计数,当出现显性蛋白尿时,应及时检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尿液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传统的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查。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并计数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的类型和数量,尤其是相差显微镜能比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更加精细的尿沉渣成分结构的改变。

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采用流式分析技术,配合快速荧光染色和电阻探测技术,达到直接检测和计数尿中有形成的目的,可定量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形和细菌,并报告红细胞形态。

(3)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 24 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对尿液中蛋白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可反映肾功能情况的尿液检测方法。

正常人范围小于150 mg/24 小时。

2. 血液检查(1)肾功能检查通常是生化分析中的一部分,常用的项目有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等,各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时全增高。

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均可使血尿素暂时升高。

血肌酐浓度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较少,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差。

关于「尿素氮(BUN)」和「尿素(Urea)」:由于检测方法的进步,目前医学实验室都是直接测定样本中的尿素含量,1997 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肾功能情况、泌尿系统疾病等。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通常包含了多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如尿液外观、尿色、尿比重、pH值、蛋白质含量、糖含量、尿酮体等等。

以下是对常见项目的解读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尿液外观:尿液的外观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尿液是否澄清,有无混浊物。

正常尿液的外观应该是清澈透明的,无色或淡黄色。

如果尿液外观混浊,可能表示存在脓尿、红细胞、结晶或细菌感染等情况。

2. 尿色:尿色的变化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线索。

通常,浅黄色到琥珀色的尿液为正常,这是由于尿液中的尿色素所致。

不过,如果尿液变得深黄色甚至出现茶色,可能提示存在脱水、血液或胆红素等问题。

3. 尿比重:尿比重是衡量尿液浓缩程度的指标,能够反映出肾小球滤过功能。

正常人的尿比重一般在1.015-1.025之间,高于1.03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能力增强,低于1.010可能表示尿液浓缩功能减弱。

4. pH值: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酸碱平衡状态。

正常尿液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过高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酸,可能与呼吸性酸中毒、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过低的pH值可能表示尿液过碱,可能与呼吸性碱中毒、摄入大量碱性食物等因素有关。

5. 蛋白质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低,每24小时排泄的蛋白质量不超过150毫克。

如果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毫克,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肾小管损伤等情况。

6. 糖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糖。

如果尿液中出现糖,可能表示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障碍。

7. 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含有酮体。

但在饥饿、酒精中毒或糖酮症等情况下,尿液中可以出现酮体。

如果尿液中酮体检测结果阳性,可能表示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

此外,尿常规检验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脱氢酶等,这些都可以提供关于泌尿系统的信息。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

尿常规化验单解读尿常规化验单是了解人体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检查之一。

下面将详细解读尿常规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

1.尿液颜色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黄色,主要与尿液中尿色素的含量有关。

如果尿液颜色出现异常,如红色、茶色、酱油色等,可能提示存在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等。

2.尿液透明度正常尿液应为清亮透明,如果尿液出现浑浊,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3.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尿液与纯水的比值,可以反映肾脏的浓缩功能。

正常值为1.015-1.025。

如果尿比重低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等疾病。

如果尿比重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增强,常见于急性肾炎等疾病。

4.尿蛋白正常尿液中仅含少量蛋白,定量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蛋白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5.尿糖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葡萄糖,定性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糖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

6.尿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酮体含量极少,定性试验为阴性。

如果尿酮体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7.尿潜血正常尿液中不存在红细胞,如果尿潜血出现阳性,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8.红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含量极少,定量试验为3万/ul以下。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尿路结石、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9.白细胞计数正常尿液中白细胞含量极少,定量试验为5000/ul以下。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等疾病。

10.管型计数正常尿液中管型数量极少,定量试验为0-偶见/ul。

如果管型计数高于正常值,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

11.其他指标尿常规化验单中还有其他一些指标,如胆红素、尿胆原等,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和胆道疾病。

此外,还有pH值、硝酸盐等指标可以反映尿液的酸碱度和感染情况等。

这些指标出现异常也可能提示存在某些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而对于病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尿常规检验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尿常规检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病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验结果,以及意义和可能的健康问题。

1. 尿液颜色:正常尿液呈浅黄色或淡黄色。

深黄、浑浊、暗红或深褐色可能表示蛋白尿、胆红素尿、白细胞、红细胞和结晶等异常情况。

2.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

高于1.025可能表示脱水或糖尿病,低于1.010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或肾小管功能障碍。

3. 尿酸碱度(PH值):正常范围在4.6-8.0之间。

PH值异常可能表示尿路感染、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4. 尿蛋白:正常成年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高蛋白尿可能表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肾小球炎或感染。

5. 尿糖:尿中糖含量正常应为阴性。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6. 尿胆红素:正常尿液中不应存在胆红素。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或溶血性贫血。

7. 尿胆原:正常尿中不应含有胆原。

胆原尿可能源于溶血性贫血。

8. 尿潜血:正常尿中不应含有潜血。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泌尿系统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情况。

9. 尿酮体:正常尿中不应含有酮体。

出现酮尿可能表示饥饿、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10. 尿亚硝酸盐:正常尿中通常不含亚硝酸盐,出现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通过以上对尿常规检验报告的解读,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身尿液检查结果,并向医生询问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也提醒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饮水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健康的泌尿系统。

肾功能化验单解读

肾功能化验单解读

肾功能化验单解读
肾功能化验单通常包括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在肝脏中合成,肾脏进行排泄。

正常值为2.86-7.14mmol/L。

尿素氮升高通常表示肾脏功能受损,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等问题。

肌酐:来源于骨骼肌中肌酸的代谢及膳食中肉类的摄入,它以相对恒定的速率释放进循环中,肌酐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而不被肾脏重吸收及代谢。

在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各个医院对于血肌酐的正常范围的衡量标准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可参考如下: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儿童:24.9~69.7μmol/L。

肌酐升高表明肾脏功能可能出现障碍,可能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脱水、口服激素等药物有关。

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血清中尿酸含量升高,则说明肾脏嘌呤代谢功能减弱,从而提示肾脏疾病。

在解读肾功能化验单时,需要结合具体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对化验结果有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肾功能化验单
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当肾脏发生功能障碍时,由于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正常排出,患者可出现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值等方面不同程度的紊乱。

肾功能检测项目很多,如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

根据检测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4)尿下期尿毒氮大于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
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

下面简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

血清尿素氮尿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而形成,主要经肾脏排泄。

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严重肾盂肾炎等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

正常人尿素氮一般在5.3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以下,不超过7.14微摩尔/升(20毫克/分升)。

如果尿素氮超过8.9
微摩尔/升(25毫克/分升),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提示肾小球功能受损;如果超过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患者可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

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受食物蛋白质的影响,因此必须空腹抽血。

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烧伤、高热、甲状腺机能门进等也可使尿素氮增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蛋白质吸收增多,也常见尿素氮增高。

因此,仅以尿素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还不准确,还要做血清肌酐检查。

肾病时尿素氮改变比血清肌酐早而且显著。

血清肌酐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极小部分来自食物。

血清肌酐浓度实际上取决于肾的的排泄功能的好坏。

健康男性血清肌酐值为70-106微摩尔/升(0.8-1.2毫克/分升),女性53-80微摩尔/升(0.6.0.9毫克/分升)。

根据血汪豳酐浓度可将肾功能损害分为:(1)轻度损害132.6-221微摩尔/升(1.5-2.5毫克/分升);(2)中度损害229.8-397.8微摩尔/升(2.6-4.5毫克/分升);(3)重度损害大于397.8微摩尔/升。

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大,在肾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所以其
灵敏性较差。

一旦出现肌酐增高,常提示预后严重。

需要指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正常值并不随年龄改变。

但是由于老年人体内的脂肪增多,肌肉萎缩,蛋白质分解减少,尿素氮、肌酐亦随之减少。

所以当老年人的尿素氮或肌酐增高时,说明肾脏损害已比较明显,应进一步检查发现原因。

<二>
目前关于肾脏功能的检查项目有很多,比如说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尿酸、尿酶和微量白蛋白等。

根据检测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1)正常期检测结果均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肝酐清除率降至正常值的50%,肌酐和尿素氮正常;(3)失代偿期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肌酐大于132.6微摩尔/升(1.5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4)尿下期尿毒氮大于28.6微摩尔/升(80毫克/分升)。

检查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可诊断有无肾脏疾病、疾病的程度以及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要以此决定下一步治疗时使用药物的剂量以及选择透析、手术等治疗方案。

下面简单介绍临床最常用的几项肾功能检查项目
(一)
(二)
如何看尿常规化验单上的符号
NIT代表尿中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的可能。

PH代表酸碱度。

正常结果平均为6.0。

酸碱度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服用重碳酸盐和尿路感染等;酸碱度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GLU代表尿糖。

正常结果为阴性。

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脑肿瘤等均可导致尿糖升高。

PR O代表尿蛋白。

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

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肾淀粉病变、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及高热等。

BLD代表隐血。

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

KET代表酮体。

正常结果为阴性。

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为阳性,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饥饿、呕吐、腹泻时。

BIL代表胆红素。

如果是阳性,提示黄疸,需进行检查。

WBC代表白细胞。

正常结果为阴性,尿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前列腺炎。

SG代表尿比重。

尿比重增高可见于脱水、高热、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和糖尿病等;降低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ER Y代表尿红细胞。

正常为阴性。

如出现阳性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血友病或泌尿道肿瘤等。

UBG代表尿胆元。

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在病毒性肝炎早期黄疸出现前,尿胆元增高,溶血性黄疸时呈阳性或强阳性,阻塞性黄疸也可出现阳性
尿常规指标异常预示什么疾病?
pH:正常范围5~7,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比重(SG):正常范围1.015~1.025,可初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葡萄糖(GLU):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

酮体(KET):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胆红素(BIL):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URO):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