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流程
01
02
03
医疗器械的清洗
使用后的医疗器械需及时 清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 细菌。
医疗器械的消毒
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需进行 高温或紫外线消毒,杀灭 残留的细菌和病毒。
医疗器械的储存
消毒后的医疗器械需储存 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地 方,并保持清洁和整洁。
隔离病房管理规定
隔离病房的设置
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问题解决方案
总结词
加强清洗流程管理
详细描述
针对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的问题,应加强对清洗流程的管理,确保清洗设备正常运行,清洗剂选择合 适,清洗时间充足。同时,对清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清洗技能和意识,确保医疗器械清洗彻底。
隔离病房管理不到位问题解决方案
总结词
强化隔离病房管理
详细描述
培训对象和目标
对象
医护人员、清洁工、实验室技术人员等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相关人员。
目标
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消毒剂和防护用品,规范操作流程 ,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02
消毒隔离基础知识
消毒剂种类和作用
含氯消毒剂
广泛用于各种物品表 面和环境的消毒,具 有杀菌谱广、毒性低 、价格低廉等优点。
03
消毒隔离操作规范
消毒液配制与使用规范
消毒液的配制
需根据消毒液的种类、浓度和用 途,按照规定的比例和方法进行
配制。
消毒液的使用
使用消毒液进行物品、环境和设备 的消毒,需遵循规定的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
消毒液的储存
消毒液需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 和避光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
隔离病房需设置在相对独 立、安静、通风良好的区 域,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 备和设施。
2024版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内容

灭菌
根据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灭菌方 法,如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等离 子灭菌等,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规 范要求。
04
环境清洁与消毒操作规范
Chapter
空气清洁与消毒方法
01
02
03
自然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 定时开窗通风,以降低空 气中微生物密度。
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菌体内的核
酸、酶遭到破坏而致细菌死亡。如紫
外线灯照射、阳光暴晒等。
化学消毒法
浸泡法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 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 的溶液中,通过消毒剂的作用达
到消毒目的。
擦拭法
用浸有化学消毒剂的抹布擦拭物品 表面,使消毒剂与微生物充分接触, 达到消毒效果。
喷洒法
将化学消毒剂喷洒在物品表面或空 气中,通过消毒剂的挥发和吸附作 用杀死病原微生物。
防蟑螂等措施。
03
管理要求
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医疗废物在
暂存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且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及时运送
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安全处置。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消毒法
生物净化法
通过特定的生物制剂或生物酶的作用, 分解和去除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和污 染物。
生物熏蒸法
利用某些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菌 作用的挥发性物质,对空气或物品进行 熏蒸消毒。
不同场景下消毒方法选择
可使用擦拭法或浸泡法进行消毒, 具体方法根据物体材质和形状而 定。
对于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可采 用生物净化法进行处理,同时也 可辅助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清洗过程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教材

培训内容
02
包括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隔离区域的划分、
清洁与消毒操作,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
培训方式
03
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确保培训效
果。
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
评估方式
通过考试、实操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
包括医务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的提升程度 等。
02
医院环境消毒隔离技术
室内空气消毒
紫外线消毒
利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室 内空气进行消毒,可有
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臭氧消毒
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臭 氧,利用其强氧化性对 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进
行灭活。
过滤除菌
通过高效过滤器过滤空 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适 用于有高效过滤系统的
洁净室。
自然通风
通过开窗通风或使用排 风扇等设备,使室内空 气流通,降低病原体的
感染控制组织架构与职责
感染控制委员会
负责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政 策、标准和程序,并监督 实施。
感染控制科
负责日常监测、调查、控 制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提 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临床科室
负责执行感染控制政策和 程序,及时报告感染病例, 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范围
监测所有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感染 病例,包括手术切口、导管相关
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焚烧、消毒、 填埋等。
安全防护
在处理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 戴口罩、手套等,确保自身安全。
05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与考 核
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一、开篇介绍为了提高医院员工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近日我们医院组织了一次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此次培训对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升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有幸参与了此次培训,并深感其必要性和实用性。
二、培训内容概述1.消毒隔离的基本概念o清洁:去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和大部分微生物。
o消毒: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灭细菌芽孢。
o灭菌:彻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
o隔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微生物在患者、环境及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传播。
2.消毒隔离的原则o无菌技术原则:旨在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o一般原则:指导医疗活动中的消毒操作,如正确的消毒剂选择和使用方法。
3.消毒隔离制度o病房消毒隔离制度o门诊消毒隔离制度o其他相关区域的消毒隔离制度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o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制定医院内环境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卫生标准。
5.常用物品的消毒o如血压计、体温计、止血带等医疗器械的消毒方法。
6.终末消毒方法o对医院内环境及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所在区域的彻底消毒。
7.洗手法o正确的洗手流程,以及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具体步骤。
8.标准预防o强调在所有医疗活动中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培训中的重点内容在培训中,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点内容:1.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的区别与应用o物理消毒方法如高温、紫外线、电离等杀灭细菌和病毒。
o化学消毒方法如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进行消毒。
2.隔离区域的划分与管理o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和管理。
o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域需穿戴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口罩等。
3.消毒隔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o手术室、病房、实验室等不同区域的消毒隔离措施。
o手术器械的消毒方法和医护人员防护。
四、培训中的思考与感悟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消毒隔离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以下几点:1.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o消毒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传播,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课件

日常监测与记录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监测,记录消毒 灭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 措施。
应急处理预案
制定针对突发疫情的消毒隔离应急处 理预案,明确应急组织、物资准备、 操作流程等。
定期评估与改进
对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 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改进, 提高制度执行效果。
消毒隔离制度与规范的监督与检查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化学 药剂如甲醛、酒精等进行消毒,并逐 渐形成了更加科学的消毒方法。
消毒隔离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手术室消毒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区 域,需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清洁和 消毒,确保手术器械和手术环境
的无菌状态。
病房消毒
病房是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场所,需 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内的空气、 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械等,以减少交 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课件
目录
•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概述 • 医院消毒技术 • 医院隔离技术 •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与规范 •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与考核 •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案例分析
01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概述
消毒隔离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消毒隔离技术的定义
消毒隔离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 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以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传播的技术。
监督检查机制
检查内容与方法
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机制, 明确监督检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
制定详细的检查内容和标准,采用定期检 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进行 监督检查。
问题整改与追踪
奖惩与考核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追踪, 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和落实。
将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医护人员 的绩效考核,对执行不力的进行相应处理 ,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课件

含氯消毒液要求现配现用,使用中要加盖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中的戊二醛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
无菌物品、药液开启后使用时间
碘伏,酒精开启后有效期为7天
01
手消毒液开启后有效期为30天
02
胰岛素开启后有效期为7天
03
棉签开启后有效期为4小时。
04
肌肉注射、皮试液配制有效时间为2小时
01
02
六步洗手法
无菌纱布、棉球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无菌盘须注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02
抽出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吸时间,超过24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使用裸蒸灭菌的无菌器械,裸放无菌盘内,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1
2
中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体温针、治疗碗等物品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治疗装置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液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用冰箱存放药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先将药品,尤其是开封后的药品放入密封的塑料盒或瓶中,再放入冰箱,以防药品受潮。
药品与冰箱壁之间至少留 1~2 厘米的空隙。
最好在放置药品的位置放一个温度计,以监测冷藏室内的温度。
发现药品与原有的性状不同,即使在有效期之内,也应停止使用;如果在冷藏室保存的药品发生冻结,即使化冻后外观没有发生变化,该药品也不能再使用。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各类普通病室、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2024版医院消毒隔离知识培训ppt课件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如听诊器、血压计等,需采用低水平 消毒方法。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
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等,需采 用中水平消毒方法。
2024/1/28
8
一次性使用物品处理规范
一次性使用物品必须 一人一用一丢弃,严 禁重复使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 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 处置。
2024/1/28
温度、湿度
PM2.5、PM10等颗粒物浓度
2024/1/28
18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
评价标准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要求
2024/1/28
19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标准
WHO等国际组织推荐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医院内部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
2024/1/28
20
04
2024/1/28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 动物尸体等。
26
废弃物收集、运输和暂存要求
分类收集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024/1/28
专用运送工具
医疗废物专用运送工具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防渗漏、防遗撒,易于清洁和消 毒。
2024/1/28
03
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传染病患者应
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做好消毒工作,患者接触
过的物品应严格消毒。
6
02
CATALOGUE
常见医疗器械与物品消毒方法
2024/1/28
7
医疗器械分类及消毒要求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02
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知 识
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消毒剂种类
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 剂、醇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等 ,每种消毒剂针对不同的病原体 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使用方法
根据不同消毒剂的特性和使用场 景,选择合适的浓度、作用时间 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
隔离区域的设置和管理
建立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通 过反馈和考核衡量培训效果, 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
06
消毒隔离技术培训的案 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某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改革
总结词:全面改革
详细描述:某医院在消毒隔离制度上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从制度制定、执行到监督,都进行了严格 的规范和要求。通过改革,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感染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 。
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 进行,并且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以确保消毒隔离的效果。
04
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内 容和方法
理论知识的培训
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介绍不同消毒剂的特性、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
讲解消毒隔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消毒隔离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消毒和隔离措施,可以减少 病原体在医院的传播,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培训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消毒隔离技术,能够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的 医疗安全。
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医院是患者集中的场所,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同时医护人员在与患者 接触过程中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培训效果的差异
01
02
03
学员水平差异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有条件的医院病室内均设卫生间。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隔离要求
2.1普通病房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2.2病室内床间距不少于0.8米,单排不超过3床,特殊情况不超过4床,双排不超过6床,特殊情况不超 过8床。
2.3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以方便医务人员和病人洗手。
消毒隔离技术培训
LOREM IPSUM DOLOR
引言
为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爆发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特制定本指南。
感染在医疗机构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宿主, 隔离预防是针对感染传播的上述环节而制定的。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 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 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医 疗机构应设立合适数量和类型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室,其隔离原则为:严格管理感染源、 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2.1.2.5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设施。 2.2.1.2.6严格按照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处置。 2.2.1.2.7严格陪探视制度。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普通病房的隔离预防
1普通病房布局的要求
1.1普通病房设病室、办公室、男女更衣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储物间、配餐间、盥洗间 、卫生间以及污物间等。 1.2单人间病室一般安排病情较重的病人、特殊感染病人、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或其他需要隔离的病 人(包括保护性隔离,如免疫低下的易感病人)。有条件的单人间可配备独立卫生间,
概念 隔离区域的划分 隔离原则 隔离种类及措施
清洁区:包括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 半污染区:主要有治疗室、护士站、消毒室、内走廊等。 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病人出入院处理处。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两通道:
即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病人通道、出入口设 在污染区一端。
2.1.2.2 各区分开,所属科室相对集中,隔离病区相对独立,要远离普通病房和生活区。 2.1.2.3 医院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方便医务人员洗手。 2.1.2.4 通风系统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2.1.2.5 尽量采用感应自控门。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区域隔离方法
2.1.3.2隔离要求
2.1.3.2.1单人隔离室:主要用于易感病人的保护性隔离和未确诊传染病人隔离。 2.1.3.2.2同室隔离室:相同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
2.1.3.2.3独立空调设备,保护性隔离室可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要采用负压通风。
2.1.3.2.4随时关门。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2.1感染性疾病病房的隔离预防 2.2.1.1感染性疾病病房布局的要求 感染性疾病病房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ICU和生活区,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3保证病室内通风设施良好,通风不好的可安装合适功率的排风扇,加强通风。 4各区安装合适数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洗手池。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2.1.3病室隔离
病室隔离适用于保护性隔离以及感染的防扩散隔离。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2.1.3.1建筑布局
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
区域隔离是指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隔离,即把传染源(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 或特殊环境中,使他们与普通病人分开,并对病人所污染的环境及时消毒处理,以防治疾病的传 播和不同病种的交叉感染。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建筑布局的要求
区域隔离的建筑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和“两缓冲”。
三区:即将病房的整个区域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3诊室内应有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4外科处置室应分为无菌切口处置室和感染切口处置室。若在同一室内进行,应先进行无菌切口的处置,再进行污 染切口的处置。
2.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急诊科的隔离预防
1急诊布局的要求 急诊科应与门诊部毗邻,设单独宽敞出入口,有与医院其他科室或部门的通道,各主要通道 应考虑推车(床)的便利,交通应便捷,方便病人就诊,急救大厅应宽敞,急诊科(室)应设预 检分诊、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值班更衣室等,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设 挂号、收费、取药、化验、X线检查、手术室等,也可利用门诊和医技科室的设施。 急诊观察室床间距不应小于1.2米。
设专用挂号、收费、取药窗口、诊室、隔离诊室、观察室、治疗室、化验室等,严格区域管理。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隔离要求
2.1为了避免不同科室病人相互穿行和干扰,应分科挂号、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医院可合科挂号、合 科候诊。 2.2诊室采光好,可以自然通风,无窗户的诊室应安装通风设施,保证诊室空气新鲜。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开辟感染性疾病病区,设单独出入口和出入院处理
室,并设工作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病房布局见本章第一节区域隔离。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2.1.2隔离要求
2.2.1.2.1严格三区两通道,界限清楚,有明显标识。 2.2.1.2.2医务人员进入三区,严格区域流程。 2.2.1.2.3不同种类的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病人每间病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少于1.1米 。 2.2.1.2.4病房通风设施良好,以自然通风为主,温度适宜时可长期开窗,通风不良时可安装 排风扇,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禁止使用中央空调。
2.4不要在病房走廊抖动污物或暂存污物,认真执行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医疗废物的处置。 2.5严格陪探视制度。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3负压病房的隔离预防
3.1负压病房布局的要求 负压病房适用于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病人的隔离,负压通气用于污染区。为了保证有效的通气压力,除 留有必要的出入口外,所有的门窗都必须保持关闭。病室内空气送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直接影响空气的流动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1.2门诊量大的科室最好安排在楼的低层或出入口附近,各科配备适量诊室,并有指定的隔离诊室。 1.3儿科门诊应自成一区,设在首层出入方便处,并设单独出入口,有预检处、挂号、取药处,另设单
间隔离诊查室,隔离诊查室有对外出口。
1.4妇产科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
1.5感染疾病科门诊应自成一区,设单独出入口,或在门诊区以外的地方单独建立,按区域隔离布局,
,负压通气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应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排风口设在墙下方
,距地面不小于0.1米。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 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病房送风和排风管道上宜设置压力开关型的定风量阀,使病房的送风量、排风量不受风管压力波动的影 响,使病房的负压有可靠、稳定的保证。输入新鲜的过滤空气,进行适当的空气循环,能稀释和去除经空气 传播的微生物的污染,也能去除异味。 负压病室内应设置独立卫生间,有流动水洗手和洗浴设施,为便于观察,在走廊一侧墙壁可安装玻璃窗 ,有条件是可配备室内对讲设备。
2.建筑布局与隔离预防技术
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必须满足“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污染环境” 的要求,从硬件设施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 的就医环境。
2.1建筑分区隔离方法 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功能要求、防止医院交叉感染,防止病原微生 物的传播扩散,同时还要避免建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医院建筑是永久性建筑, 应力求达到设计建筑科学、合理。为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进行区域性划分, 并进行严格的区域性管理。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隔离要求:
1负压病房送、排风应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处理,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 2负压病房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 量。为保持房间的负压,排风量最少应大于送风量85m3/h。
3负压病室只安排同种疾病病人,并限制病人到本病室外活动。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4出院时病人物品要做消毒处理方可带出医院。 5医务人员应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集中治疗护理,减少出入频率。 6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做好设备日常保养。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门诊的隔离预防
1门诊布局的要求
1.1一般门诊的布局应从便利病人诊治出发,单设出入口,流程清楚,有挂号、候诊、诊断、检查、治 疗、交费、取药等处,交通便捷,减少病人往返,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在门诊出入口或大厅设置挂 号、问讯、预检分诊、交费、取药等窗口(或柜台)。
1.3加强传染病人管理 1 传染病人要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2 病情需要非探视不可者,按医务人员要求做好防护。 3 呼吸道传染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
4 特殊传染病人一切活动限制在其病室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
1.4加强培训与指导 1 医院有关部门对全院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有关隔离预防知识的培训,使 医务人员增强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 方式和隔离防护技术,熟练操作规程。 2 对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医务人员的隔离预防技术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 确保隔离预防技术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医院相关部门的隔离预防
2隔离要求
2.1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2.2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速干手消毒设施。 2.3急诊观察室按病房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