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材处理建议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多媒体精品ppt课件

高中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多媒体精品ppt课件

3.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如果有两个定语从句,其中前一句的 关系代词是 that,那么后一句的关系代词就要用 which。
Let me show you the novel that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which was newly open.
让我给你看这本新开的图书馆里借来的小说。 [即时演练 4]用关系代词填空 ①The house in _w_h_i_c_h I used to live has become a shoe shop. ②Have you ever read the book,_w_h_i_c_h was written by a young girl?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Section Ⅲ Grammar——定语从句(Ⅰ)
语境自主领悟 先观察原句
1. There were deep cracks that/ which appeared in the well walls. 2.Two thirds of the people who lived there were dead or injured. 3.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were killed or badly injured in the quake was more than 400,000. 4.Soon after the quakes,the army sent 150,000 soldiers to Tangshan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 bury the dead. 5.Workers built shelters for survivors whose homes had been destroyed. 6.A doctor with whom James used to work died in the 2016 earthquake in Ecuador. 7.Mr Li is an architect whose designs for the new town of Wenchuan have won praise. 8.The supplies which were provided to the disaster area were collected from around the country.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ppt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分类 调查报告的种类主要有情况调查报告、典型经验调查报告、问题调 查报告。 3.文体特征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 主 题 ” + “ 文 种 ” , 基 本 格 式 为 “ ×× 关 于 ××× 的 调 查 报 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 正副标题结合使用三种。
建筑 现状
价值 描述
建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故宫建筑进行了 大规模的修缮,同时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国务 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博物院现 存文物150万件(套)
北京故宫极为复杂,门禁戎卫森严,礼制要求繁缛, 处处表现着风水八卦与阴阳五行,体现着帝王的权力 至高无上,皇帝的江山永固。也是世界上由木构架构 造的规模最大的宫殿。北京故宫风格独特、规模宏 伟、建筑辉煌,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宫殿建筑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简明扼要,以帮助读者正确、深刻地理解全文。 主体:按事情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来写;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来 写;根据内容的特点,把问题的几个方面列举出来。 结尾:这一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即全文的结论。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家乡文化生活
单元任务
能力目标
1.关注和参与家乡的文化生活。 1.学会列访谈提纲、做调研表、
2.了解家乡的人、物、文化、习俗 撰写调查报告。
等。
2.掌握访谈的技巧和调查的技
3.学习做访谈、调查,并撰写调查 巧。
报告。
3.对家乡文化的保护、重建提出
4.记录家乡的变化,参与家乡的文 合理的建议。
化建设,学会分析、评价文化现 4.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1(配套课件+考点链接+学业分层测评,7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1(配套课件+考点链接+学业分层测评,7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lò nɡ
nò nɡ
(2)shuì shuō
(3)zhān
niá n
(4)ká nɡ
ɡānɡ
(5)ɡá zhá yà (6)hōnɡ hǒnɡ hò n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语境辨析法 (7)在导购的介绍下,他买了一款人人称 ( . 产品。 (8) 这首诗写得太拗 ( . ( )断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巧识文]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定义: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 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 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 ,要求所反映的应是真 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 ,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 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下一页
尽管中国仍处于“长夜难明”“魔鬼横行”的时候,但是中国人民永远也 不会屈服,他们一定会勇敢地站起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坚决地与反动势力 做斗争。黑夜终将过去,黎明必将到来!本段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必将到来的坚 定信心。同时又有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帮凶带工老板的严正警告,表达 了作者义愤填膺的感情。
) )儿 ) )
ōu( ōu( (6) u( ò ǒu(
)打 )歌 )气 )吐
【答案】
(1) 纽



(2) 瞌



(3) 锭



(4)契 锲 挈 楔 (5)钝 盹 沌 饨 (6)殴 讴 怄 呕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练习+单元总结) 3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练习+单元总结) 3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第一单元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3
方法指导 学习本单元要在以往学习文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掌 握结构和写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新闻 与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把握其内容上的及时性、真实性和行 文结构的特点。二是要充分了解写作背景,联系时代特点。要 把语文学习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课本的学习,掌握日常 阅读新闻的方法,提高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的精神。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规划4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单元写作规划4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采用一些特定的表现手法来抒写真情。抒情的文字 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 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 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 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落叶的美丽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上的人也似乎少
了起来,我的手里紧握着那张被我揉成皱
我讨厌秋天,什么都不美好。 风又大了些,我蜷缩在树下泣不成 声。忽然,一件衣服披上了我的肩膀。一 双强有力的温暖的手将我扶起。是出来找 我的爸爸。
环境描写烘托 人物心情;心理描 写表达主人公内心 感受,爸爸并没有训斥我。
他轻轻指指身旁的这棵树,让我看叶 子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叶子打着旋落下, 有的则直接落下,确实比刚刚美好了许 多。
当然,要使文章打动读者,还要有细节性的东西,通过细 节的描写,把“牵挂”写得惟妙惟肖。在刻画母亲对外出子女 的牵挂时,村口守望的身影,这应该成为细节性的东西,只有 对它进行细致的刻画,才能把母亲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写出来, 才有了比“母亲做好了许多可口的饭菜等我”更有意韵的质 感。
【佳作展示】 牵挂
【立意点拨】 “牵挂”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好在话 题材料中已用两个比喻揭示了“牵挂”的内涵。我们完全可以 借助这两个比喻,展开类比联想,由此及彼地切入话题。比如 由“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类比联想到海外游子对 祖国的魂牵梦萦、在外求学的学子对父母的惦念、父母对子女 的思念等;由“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类比联想到子女对 家庭的依恋、妻子对丈夫的眷恋等等。通过类比及转换,就能 快速打开写作思路,确定文章主题。具体写作时应选择具体感 人的事件,表现父子、母女、夫妻、朋友之间的人间真情,抒 写出自己的内在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精品课件1(配套课件+考点链接+学业分层测评,7份)3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精品课件1(配套课件+考点链接+学业分层测评,7份)3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 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 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 的事。”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 “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使用倒叙手 法,先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 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 预定轨道结束。由此我们可以对接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文章写作顺序类题 目”考点,在此,我们要学会解答此类题目。
普利策新闻奖。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 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 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 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 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 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题模板:文章以××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写了××(概括主 要内容),起到××作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60、生活本没有导演,但我们每个人 都像演 员一样 ,为了 合乎剧 情而认 真地表 演着。 61、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 什么环 境下都 能够生 存下去 的人。5、心情 就像衣 服,脏 了就拿 去洗洗 ,晒晒 ,阳光 自然就 会蔓延 开来。 阳光那 么好, 何必自 寻烦恼 ,过好 每一个 当下, 一万个 美丽的 未来抵 不过一 个温暖 的现在 。
找出使动词,并加以解释
1、吾闻古之伐国者,服之 而已(服:使……屈服) 2、其达士,洁其居,美其
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 义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 之国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受下赏
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6、不然,纾我,劳师费 财:亦无益也
找出意动词,并加以解释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 难也 (鄙:把……当作边邑)
译句,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
1、何以战 2、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介词或疑问代
3、陛下何词为宾语出前此置言 4、卿何忧
译句,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
1、忌不自信 2、越人未之信
否定句中 宾语前置Fra bibliotek3、而谓越国之人无己若

4、彼等必不吾叛
归纳判断句的类型
1、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
2、是寡人之过也 3、夫吴之与越也,仇 雠敌战之国也
译句,掌握介宾短语后置
1、以其无理于晋 2、乃号令于三军曰 3、十年不收于国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 人之耳者
5、此所谓战胜与朝廷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已(已—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失其所与,不知 5、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6、令壮者无取老妇
7、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 之 8、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人教版语文高中一年级上全册课件-第四单元

人教版语文高中一年级上全册课件-第四单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播关注:杀人工厂——重回奥斯.rm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 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 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 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 。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 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 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 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 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 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 话的深刻含义。
1、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 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2、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 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 3、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 ,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参观者参观时的感受和反应 如何?(让学生在原文中找 并划出来。)

参 观 者 的 感 受 和 反 应


• • • • •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 了现实——“布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 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 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 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 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 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 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四、本单元各课教学建议
《别了,“不列颠尼亚”》 ⒈课前准备:①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香港的 历史知识,收集香港回归的图片影象和相关报 道;②查阅新闻文体知识,区别新闻和通讯。 ⒉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破解如下一些问题: 概括课文主题,找出本篇报道的导语部分和主 体部分到分界,用一句话概述文章内容。 概括主体部分依照什么顺序写到了什么事件。 新闻不是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么?去掉历史事 件的回顾好不好?新闻事件紧密联系新闻背景 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教材处理建议
1
一、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
⒈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⒉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特点 力求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过程,运用多 种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 文学习方式。 ⒊体现模块设计的特点 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2
二、把握本单元的教学价值
㈠了解选文特点,明确教学价值 作为课文,它并不一定追求及时性、新闻性,它 主要追求示范性、可研读性。对这样的课文,我 们要引导学生细嚼慢咽,仔细品味。 ㈡结合教学要求,挖掘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北京市学科教学 指导意见》中均有相应的要求。主要包括养成习 惯、掌握规律、学会评判、了解文体、尝试写作 等。 ㈢联系学习实际,审读教学价值 借助新闻阅读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阅读 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汲取生活经验和教训。 3
4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几点建议
㈠整合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精讲《别了不列颠尼亚》,略讲《奥斯维辛没有什
么新闻》和《包身工》,课内自读《飞向太空的航
程》。
㈡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明确新闻特写 、通讯报道和报告文学的不同特点,
通盘考虑教学设计思路。
㈢新闻作品的比较阅读和分层指导。
将《别了》、《奥斯维辛》编为一个小的教学单元,
重点体会作品中新闻的新闻性特点;再将《飞向太
空》、《包身工》编为一个小的教学单元,重点体
会作品中的文学性特点。
5
㈣在新闻教学中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㈤在新闻教学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落实。 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 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引导学生 把握这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 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㈥在新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㈦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 捕捉精要法。目标解读法。自主阅读法。梳理印 象法。 ㈧可以广泛联系,大力联想,但要注意价值取向。
11
《飞向太空的航程》
⒈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以及我国航天工业的伟大成就;结合建国60周年
成就的大背景审视我国航天工业的成就。
⒉文本探究。
主要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容与结构层次分析。(略)
⒊学写新闻。
⑴文体要求。
⑵内容(题材)选择建议:
学校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学校运动会,学校及
班级活动(成年仪式、集体生日、共度中秋等),
么意思?
记者除了要告诉我们“香港回归”这样一个新闻事
件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
⒊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一文,与本文作一比较分析。
8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⒈从表面矛盾,实则不矛盾处质疑切入。 ⑴解读新闻标题。 ⑵文章开头。 ⑶文章内容。 ⒉文中精要点解读。 游人在参观集中营时想到了什么?怎么理解 这个细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 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 放”?作者想说明什么?
㈣透过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价值 ⒈新闻类文章的阅读目标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⑴新闻阅读习惯的养成。 ⑵新闻、通讯阅读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①教会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 。 ②教会学生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⑶新闻知识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新闻事件,能够分析新闻 事实与新闻背景,获取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第二, 鉴赏内涵深刻的语句,准确把握语句所传达的情感。 第三,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能够理性思考,形 成自己的观点。
7
作者在叙述中语言显得沉着平静,没有直接的议论
和抒情,但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又仿佛听到作者内心
的激动和心跳,这是为什么呢?请找出这些隐藏作
者感情的语句。
第5段写到“不列颠尼亚”号和紫荆花的细节有什么
意义吗?
第8段和第11段的数字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有
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是什
料,对学生进行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教育。
⒋写法上,把握作者在文章的参与度与情感
抒发的关系。
10
《包身工》 ⒈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明确报告文学与 一般新闻的异同。 ⒉探究文本。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 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 一起的?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会背景, 工作情况,待遇等等。) 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的评价是什么? ⒊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⒋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
身边的新人新事。
12
9
文章第13段写到照片上的姑娘,临刑前她在
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
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作者为什么
只对这幅照片进行了描写?
怎样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祷
告的地方”一句?
结尾一段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⒊联系一些表现二战期间德国(还可包括日
本)纳粹分子惨无人道的野蛮行径的相关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