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放射性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基本知识共29页

合集下载

核与辐射安全ppt课件

核与辐射安全ppt课件
(1)β射线的屏蔽
➢对于强β辐射源,一般采用两层屏蔽,第一
层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β射线 ,第二层 用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屏蔽轫致辐射。
➢一般用中等厚度(如1cm)的有机玻璃就可
以对眼睛、面部和人体提供做够的屏蔽防护。
42
5.5 屏 蔽
(1)β射线的屏蔽
➢计算第二层屏蔽厚度是,需要知道β射线装
换轫致辐射的份额f:
f 3.33104 ZeEm
Ze---屏蔽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 Em---β射线的最大能量
43
5.5 屏 蔽
(2)γ射线的屏蔽
1. 减弱倍数法
X& BX&0 exp( x)
µ——γ射线在屏蔽物质中的线减弱函数; B——累积因子;

X 0 ——无屏蔽时照射量率
44
5.5 屏 蔽
(2)γ射线的屏蔽
活度范围/Bq (Ci) >1014(≈3×103)
108~ 2×1012 (3×10-3~ 6×101) 109~ 1013 (3×10-2~ 3×102)
108~ 6×1014 (3×10-3~ 1.6×104) 106~ 1014 (3×10-5~ 3×103)
24
密封源的分类
γ放射源
头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装置
B exp(d)
46
5.5 屏 蔽
(2)γ射线的屏蔽
3. 半值层法
半值层X1/2:将辐射强度减弱到初始强度的一半所 需的屏蔽厚度。
X1/2 0.693 / en
μen是线能量衰减系数,可由质能吸收系数μen/ρ得到 47
5.5 屏 蔽
(2)γ射线的屏蔽
表4.2 γ射线的半减弱厚度值X1/2/cm

第二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第二讲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有关电离辐射的几个定义
• • •
电离是指原子由于其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 由电子和离子对的过程; 电离辐射是指凡是与物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而使物 质原子电离的一切辐射。所关心的主要有α粒子、β粒子、 γ光子、中子形成的辐射场; 电离辐射源是指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者释放放射性物 质而引起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者实体。例如:室内装修 用的花岗岩、放射性同位素、辐照装置、放射诊断和治疗 设备、核电厂、放射性污染物等。
– I类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种至 – – – –
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II类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 几天人员可致人死亡。 III类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 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IV类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 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源的人可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V类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 • •
从密封放射源、放射源的定义来看,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放射源 主要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非密封放射源是指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紧密固结在覆盖层里的 放射性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规定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 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装置。
对放射源需要了解什么?
一、辐射防护的概念
辐射防护的概念与含义

实践已证明,由于电离辐射对人体有损伤作用,过量的辐射照射会 引起对人体的危害;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人们在研究、应 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居里夫人; • 毋庸回避,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潜在性的危险,因为过量 的辐射照射的确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凡应用核能与核技术和从事电离辐 射研究的单位,必须重视由此带来的辐射防护和安全问题; • 搞好辐射防护与安全工作,是核能、核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的有 力保障,这就是“用”和“防”辩证统一的关系;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
辐射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增加 后代出生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 险。
致癌风险
辐射暴露是致癌的重要因素之 一,尤其是对于肺癌、甲状腺 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增加。
02
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
国际辐射安全与防护法规
1 2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该机构制定了一系列辐射安全与防护的国际标准 ,包括放射源的管理、核设施的安全、辐射防护 等。
监测方法
包括固定监测和移动监测,固定监测 通常在重要设施或区域安装辐射监测 设备,移动监测则使用便携式设备进 行现场测量。
辐射防护材料与设备
防护材料
用于吸收、反射或分散辐 射的特殊材料,如铅、钢 、混凝土等。
防护设备
包括各种类型的防护服、 手套、鞋子、眼镜等个人 防护装备,以及各种类型 的屏蔽设备和装置。
辐射安全与防护经验分享
建立完善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法规和标准
01
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核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
加强辐射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02
建立全面的辐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辐射事
故。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
03
加强公众对辐射安全与防护的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辐射
事故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伤员救治
对受到辐射伤害的人员进行紧 急救治,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 转运至医疗机构。
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发布辐射事故的有 关信息,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维护社会稳定。
05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制度
培训对象与内容
培训对象
辐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培训内容
辐射基础知识、辐射安全与防护法律法规、辐射监测与评价、应急处置等方面 的知识。

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一、概述核科学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核科学技术涉及到辐射的使用和防护,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辐射的安全使用以及人员的健康防护。

本文将介绍核科学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包括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相关内容。

二、辐射防护1. 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从放射性物质、天体或人工辐射源传播出来的能量或颗粒。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2.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辐射剂量单位包括西弗(Sv)和戈瑞(Gy)。

西弗用于评估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而戈瑞则用于评估物质或组织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

3. 辐射防护措施在核科学技术领域,人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身免受辐射的危害。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屏蔽材料、保持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和增加通风。

还有一些专门的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眼镜等,用于阻挡辐射。

4. 辐射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辐射防护的有效性,人们需要对环境和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对辐射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对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三、辐射源安全1. 辐射源的分类辐射源可以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自然辐射源包括地球和宇宙射线,而人工辐射源则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核反应堆等。

2. 辐射源的管理为了确保辐射源的安全使用,人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辐射源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辐射源的登记、核实、监控、审批和报告,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废弃物处理和放射源追踪辐射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需要得到安全处理和储存。

人们还需要建立放射源追踪系统,对辐射源的使用、流向和处置进行追踪和管理。

四、结论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是核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辐射的安全使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基础知识
λ= ln2 / T½ = 0.693/T½
核 素 226Ra 222Rn 60Co 137Cs 32P
3H
192Ir
半衰期 1602a 3.82d 5.26a 30a 14.28d 12.32a 745.34 d
7.4 放射性活度A
定义:指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 次数(或原子核个数)。
36
中子射线
37
眼睛是最易 受影响的
遇到含氢的物质 减速,之后被镉
或硼吸收
少数天然 发射体
反应堆、 研究性加速器
中子:穿透力很强; 因此可以影响所有器官
38
内照射的危害:
α射线 > β射线 > γ射线 > 中子射线
外照射的危害:
中子射线 > γ射线 > β射线 > α射线
39
常见射线的性质
射线 组成 质量
19
核素
氦-4 碳-12 碳-13 碳-14
质子数
2 6 6 6
中子数
2 6 7 8
质量数
4 12 13 14
符号
4He 12C 13C 14C
20
4.4 同位素
➢ 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某种元素的 各种核素。
➢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但放射性质可能不同。 ➢ 自然界中许多元素具有同位素
9
X射线发生器
利用高速的带电粒子轰击某 些高原子序数靶而急速放缓 时产生X射线的装置。
X线机的核心部分是X线管。 电子由加热的金属丝产生; 高压电场用来加速电子高速 靶物质一般选择钨、钼、铅
X射线输出剂量正比于X射线管的电流乘以曝光时间mA·s
10
③ 核反应
➢ 裂变: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重核分裂成较小核子的 过 程 , 裂 变 产 物 往 往 都 具 有 放 射 性 。 如 : I-131 、 Mo-99、Cs-137等。

实验室安全知识习题(含答案)

实验室安全知识习题(含答案)

实验室安全知识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用于饲养实验动物或进行动物实验的设施或部门,必须具备什么证明?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B、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C、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合格证D、动物实验使用许可证正确答案:A2、关于存放自燃性试剂说法错误的是:A、储存于通风、阴凉、干燥处B、单独储存C、存放于试剂架上D、远离明火及热源,防止太阳直射正确答案:C3、在生物化学蛋白电泳实验中,接触的哪种药品为神经性毒物,接触皮肤会被吸收?A、秋水仙素B、溴化乙锭(EB)C、甲叉双丙稀酰胺D、无正确答案:C4、自耦电源变压器的输出端指示电压为零时,表示:A、是安全的B、未必是安全的(如果输入端火线和零线未按要求接,变压器付边会有高压)C、不带电D、无正确答案:B5、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属于什么等级的辐射事故?A、特别重大辐射事故B、一般辐射事故C、较大辐射事故D、重大辐射事故正确答案:C6、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踢腿、弯腰等。

A、慢走B、慢跑C、游戏D、俯卧撑正确答案:B7、凡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什么证明?A、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B、动物实验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C、健康证明D、专业学位证书正确答案:B8、混和或相互接触时,不会产生大量热量而着火、爆炸的是:A、(亚、次)氯酸盐和酸B、CrO3和可燃物C、KMnO4和可燃物D、CCl4和碱金属正确答案:D9、各种放射性核素有哪种共同的衰变规律?A、指数衰减规律B、线性衰减规律C、平方衰减规律正确答案:A10、漏电保护器对下例哪种情况不起作用?A、单手碰到带电体B、双手碰到两相电线(此时人体作为负载,已触电)C、人体碰到带电设备D、人体碰到漏电机壳正确答案:B11、氧气瓶的颜色是?A、白色B、黑色C、铝白色D、淡兰色正确答案:D12、以下能用于消毒的气体熏蒸剂是:A、乙醚B、氨水C、乙醇D、甲醛正确答案:D13、下列试剂哪个不用放在棕色瓶内保藏?A、硫酸钠B、亚硫酸钠C、硫酸亚铁D、高锰酸钾正确答案:A14、剧毒物品必须保管、储存在什么地方?A、带双锁的铁皮保险柜B、木柜子C、铁皮柜D、带双锁的木柜子正确答案:A15、实验解剖用过的污染动物尸体,应:A、先在实验室内灭菌后放入塑料袋中,再交由学校动物中心统一处理B、放入塑料袋中,随意丢弃C、放入塑料袋中,直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正确答案:A16、强电实验时,实验人员必须几人以上?A、3B、1C、4D、2正确答案:D17、闪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GBD

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GBD

大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整车和台架试验中使用的蓄电池组在试验完毕后应该()。

A 保持不变B 断开蓄电池组正极C 断开蓄电池组负极D 断开蓄电池组正负极答案:D解析: D2.人体内每天因食物摄入的放射性物质,那种最多()。

A 40KB 41KC 131ID 133I答案:A解析: A3.我国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18871-2002中,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的中文语句是()。

A 当心射线B 当心电离辐射C 小心射线D 小心电离辐射答案:B解析: B4.通过人身的安全直流电流是()。

A 10mAB 50mAC 100mAD 500mA答案:B解析: B5.下列灭火方法中,对电器着火不适用的是()。

A 用二氯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B 用沙土灭火C 用水灭火答案:C解析: C6.下列灭火器中,最适于扑灭电气火灾的是()。

A 二氧化碳灭火器B 干粉灭火器C 泡沫灭火器答案:A解析: A7.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最合适的处理方式是()。

A 电极接地B 负电极接地C 双电极接地D 双电极短接答案:D解析: D8.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由于()将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A 电流B 电压C 电磁波辐射答案:C解析: C9.使用的电气设备按有关安全规程,其外壳的防护措施有()。

A 无B 保护性接零或接地C 防锈漆答案:B解析: B10.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动物实验,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

A 净化式实验室B 普通实验室C ABSL-1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D 正压实验室答案:C解析: C11.受污染的移液管放在( )消毒灭菌, 再用自来水冲洗及去离子水冲净。

A 适宜的消毒剂中浸泡和高压消毒锅中B 高压消毒锅中C 适宜的消毒剂中浸泡答案:A解析: A12.预防电击(触电)的一条重要措施是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要有效接地,下列选项中可靠的接地点有()。

A 单相供电的2根线分别称为火线和地线,选择其中的地线接地B 三相供电中的中性点电压应该为零,可以选择这个中性点来接地C 实验室内的自来水管(暖气管)是埋设于地下的金属管相连的,可用来接地D 专门埋设地下、保证接地电阻很小专用地线E 避雷针的接地线答案:D解析: D13.湿热灭菌最高温度和时间通常为()。

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 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以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 屎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时间防护 尽量缩短受照射时间以减少受照射的剂量。
2.距离防护 增加人体到辐射源的距离。在辐射实践的操作中, 应借助工具采用远距离操作方式。以增大操作者与辐射源之间 的距离,并使无关者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3.屏蔽防护 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吸收辐射的屏蔽体。尤 其是在客观条件下不允许无限缩短受照射时间和增大距离时, 屏蔽防护更为重要。屏蔽体的材料和厚度应根据辐射源的类型、 射线能量、活度和屏蔽方式进行选择。
第三节 辐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和单位
• 一、当量剂量 辐射对人体组织造成的生物危害不仅取决于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平均物 理学剂量,而且也取决于由辐射类型和辐射能量造成的剂量分布模式。 考虑到给定辐射对产生健康效应的影响,将器官剂量乘以辐射权重因 子wR,得到的量为当量剂量HT。 其中, DT,R为辐射类型R在人体组织或器官T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 wR是辐射类型R的权重因子。 器官剂量DT,R是判断单位质量器官的平均能量吸收的尺度,而当量剂 量HT是判断器官或组织T由此引起的生物学损害尺度。 当器官受到超过一类型的辐射照射,当量剂量由下式求和: HT=ΣWRDT,R HT = wRDT,R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1.包容和隔离 在高毒性放射操作中,要在密闭手套箱 中进行,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污染和 扩散。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过滤和隔离放射性物质。 2.净化和去污 保持操作场所的通风,稀释和降低工作 场所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使其控制在一定水平一下;严 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尽可能防止和减少表面污染的放生, 并对已经发生污染的进行去污。 3.排除与清除 对已经进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应尽快 使用合适的促排药物等加速其从体内排出,尽量减少其 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