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合集下载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高考作文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高考作文

1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是永远的,一生中鲍叔牙连连不断地帮助管仲,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

小时后,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出本钱总是少一点,鲍叔牙总是多一点,挣了钱分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点,鲍叔牙总是少拿点。

人们都说管仲贪财,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比较穷,出不了太多本钱,而管仲家里需要钱,就多给他一点。


长大了,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当兵,冲锋时,管仲总是冲在后面,鲍叔牙总是冲在前面,人们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家很穷,他的母亲又老了,他不是贪生怕死,只是担心家中老母啊。

”管仲常常说:“生我的是我的母亲,最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啊!”
后来,管仲做了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要争夺皇位,管仲决定先拦截小白前进,再让公子纠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于是,管仲在公子小白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见公子小白应声倒下,便回到了公子纠那里,浩浩荡荡地赶往首都。

但谁知管仲射中的是公子小白的腰带,他应声倒下是公子小白的计谋,当他们赶到时,公子小白已经继承了皇位,就是齐桓公,后来,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押送过来治罪,鲍叔牙推荐管仲当相国,齐桓公不同意,说:“难道你觉得差点杀了我的人可信吗?”鲍叔牙说:“管仲当时是因为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现在公子纠已经死了,管仲就会一心为国了,他比我强十倍!”齐桓公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管仲当了相国,鲍叔牙自然就不能当相国了,但是他情愿让管仲接替自己,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下属。

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是永远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

关于友谊的感人故事典故一、管鲍之交话说在春秋时期啊,有管仲和鲍叔牙这俩哥们儿。

管仲家里穷得叮当响,鲍叔牙呢,家境还不错。

他俩一起做生意的时候啊,管仲老是多拿点钱。

一般人肯定就炸毛了,觉得管仲这人不地道。

可是鲍叔牙就不一样,他特理解管仲,说管仲家里困难嘛,多拿点是应该的。

后来啊,他们又涉足官场。

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王位的时候,管仲还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呢。

最后公子小白当上了齐桓公,要杀管仲报仇。

这时候鲍叔牙站出来了,他跟齐桓公说,管仲是个大才啊,你要是想成就霸业,非得管仲不可。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重用管仲。

管仲也没让他们失望,帮着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呢。

你看,鲍叔牙对管仲那是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友谊多感人呐。

二、伯牙绝弦伯牙是个弹琴的高手,他弹得琴那叫一个绝。

钟子期呢,就是个普通的樵夫。

可是啊,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能听懂他琴音里的意思。

伯牙弹高山的曲子,钟子期就说,哎呀,这琴音就像巍峨的高山。

伯牙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说,这琴音就像奔腾的江水。

伯牙那个高兴啊,觉得终于找到知音了。

可是后来呢,钟子期死了。

伯牙悲痛欲绝,觉得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了,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再也不弹琴了。

你想啊,知音没了,伯牙的那种痛苦,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深厚。

三、羊角哀和左伯桃这俩人都是战国时期的贤士。

他们一起去求官,那时候天寒地冻的,还下着大雪。

他们带的干粮和衣服都不够了。

左伯桃就想啊,这样下去两个人都得冻死饿死,他就把自己的衣服和干粮都给了羊角哀,自己躲进一个树洞里面,最后冻死了。

羊角哀到了楚国后,受到重用。

他一直没忘记左伯桃的恩情。

后来啊,他还把左伯桃给厚葬了。

但是羊角哀老是梦到左伯桃在阴间被欺负,羊角哀就自杀了,去阴间帮助左伯桃。

这种为了朋友连命都可以不要的友谊,真的超级感人。

关于友情的小故事大全【五篇】

关于友情的小故事大全【五篇】

【导语】友情,它是⼀种只有付出了同样⼀份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得到这种东西。

它和亲情、爱情⼀样,是⼀种抽象的、令⼈捉摸不透的东西,但却要⽐它们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下⾯是分享的关于友情的⼩故事⼤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关于友情的⼩故事:管仲和鲍叔⽛之交 管仲和鲍叔⽛年轻的时候就⾮常投缘。

两⼈曾合伙做买卖,管仲家⾥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鲍叔⽛也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管仲要多分⼀些,鲍叔⽛也⼼⽢情愿,因为他知道管仲不是贪财,⽽是穷得急等钱⽤。

他俩还⼀起当过⼠卒,打起仗来,冲锋时,管仲在后,鲍叔⽛在前;败退时,管仲在前,鲍叔⽛在后。

别⼈都说管仲是胆⼩⿁,但鲍叔⽛却替他辩护说:管仲在家中是个独⽣⼦,家⾥还有⼀个⽼母亲,需要他奉养,他可不是胆⼩,他是个做⼤事的材料。

管仲曾感慨地说:“⽣我者⽗母,知我者鲍叔⽛!” 后来,管仲因为错保公⼦纠⽽得罪于齐桓公,鲍叔⽛在齐桓公⾯前⼒保管仲,并推荐管仲当了齐国宰相。

到了管仲病重,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宰相,管仲并没有推荐鲍叔⽛,⽽且说:鲍叔⽛为⼈贤良,但过于疾恶如仇,不是当宰相的材料。

后来,⼀些⼩⼈把这话传给鲍叔⽛,本来是要挑拨管仲与鲍叔⽛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鲍叔⽛却说:管仲说得对,如果让我当宰相,我⾸先把你们这些⼩⼈杀⼲净。

感悟:管鲍之交,成为交友的典范,流传千古。

这种交情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是真⼼相助,不图回报。

【篇⼆】关于友情的⼩故事:倒下的战友 ⼀个⼠兵向中尉请⽰是否可以允许他到战壕外的“⽆⼈区”带回倒下的战友。

“可以,”中尉说,“但是你要考虑好,你可能因此⽽送命,为了带回你那多半已经牺牲的朋友,我认为你这样做并不值得。

” 中尉的忠告并没有打消⼠兵的念头,他冲出了战壕。

这个⼠兵奇迹般地背着战友返回战壕,就在离战壕仅仅⼏⽶远的时候,他中弹了,但是他还是坚持着背着战友⼀起摔进了战壕。

中尉给⼠兵检查了伤情,摇了摇头说:“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你的朋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重伤。

关于合作主动权故事

关于合作主动权故事

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

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

他和挚友鲍叔牙分别做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傅。

齐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王,自立为君。

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

管仲为使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

小白装死,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抢先回国,登上君位。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桓公即位,设法杀死了公子纠,也要杀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

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

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仲回国,不久即拜为相,主持政事。

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这个故事中,鲍叔牙展现出了卓越的合作意识与主动精神。

他不仅在关键时刻协助小白(后来的齐桓公)夺取了君位,还在桓公打算杀死管仲时,主动站出来劝阻桓公,并成功说服桓公重用管仲。

这种主动合作、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习的。

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鲍之交的故事

管鲍之交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友谊故事之一,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华民族友谊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相识于青年时期,当时他们都是齐国的士子。

管仲家境贫寒,而鲍叔牙则出身名门望族。

尽管身份悬殊,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那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因此,他们结为了知己好友。

在齐国历史上,管仲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他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鲍叔牙则是齐国的一位著名大夫,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

两人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齐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当时,管仲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被迫辍学。

但是,鲍叔牙却主动提出要资助管仲的学费,让他有机会继续求学。

这让管仲非常感动,他深知自己有幸得到了鲍叔牙这样的朋友,必定会全力以赴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在求学期间,管仲和鲍叔牙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管仲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鲍叔牙也在他的帮助下,成为了齐国最杰出的大夫之一。

他们的友谊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加深和升华。

后来,管仲被齐桓公任命为相国,负责国家的重大事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鲍叔牙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管仲这一边,为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鲍叔牙的信任和支持,管仲才能够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国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

然而,好景不长。

有一次,管仲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齐桓公,被罢免了相国的职务。

这对于一个曾经的相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管仲,他坚信管仲的才干和品质,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

在鲍叔牙的努力下,齐桓公终于重新任命管仲为相国。

这次,管仲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他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他们的交情深厚,相互尊敬,也因此成为了世人传颂的典范。

管仲是齐国的重臣,他早年曾做过一名贫苦的渔夫,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则是鲁国的重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在他的辅佐下,鲁国实现了长足发展。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识始于鲁国向齐国征求帮助的时候。

当时,鲁国正面临强敌的进攻,情况十分危险。

齐国愿意帮助鲁国,但管仲对于鲁国政治流氓的态度非常不满,他拒绝了鲁国的请求。

但鲍叔牙不断地劝说管仲,最终使得管仲改变了态度,并同意帮助鲁国。

从此以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

管仲和鲍叔牙的政治思想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主张平等的政治制度,强调法治和公正,反对权贵专制,他们的政治理念深受人民喜爱。

管仲和鲍叔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更多成就。

同时,他们之间高度互信的友谊也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共同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同时,要始终抱着良好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管鲍之交_45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管鲍之交_450字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素材:管鲍之交_450字管鲍之交,是一个古代的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意味着真诚友谊的交往。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

当时,鲁国有两位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管仲是鲁国的宰相,聪明智慧,善于治理国家;鲍叔牙是鲁国的贤士,以正直诚信闻名。

管仲和鲍叔牙有一天在街上相遇,鲍叔牙对管仲说:“管仲啊,你身为宰相,国家大事应该是你最关心的事情吧?可是我听说你经常去妓院,这样可不好。

”管仲不以为然地回答说:“这是为国家考虑,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需要了解民众真实需求。

”鲍叔牙听了很生气,他明白管仲的话是借口,不够诚实。

从此之后,鲍叔牙与管仲决裂,再也没有往来。

几年后,鲍叔牙被鲁国王用来外交的使者,被派往宋国。

可是当他到达宋国后,却发现宋国的国君并不诚实。

他不顾宋国国王的面子,当众指责宋国王不守信义,不值得信任。

毕竟,鲍叔牙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无法忍受欺骗与虚伪。

他被宋国国王扣留了起来。

消息传到鲁国,管仲得知鲍叔牙的处境后,立刻写信向宋国国王请求释放鲍叔牙。

宋国国王并不愿意放鲍叔牙,管仲决定亲自前往解救他。

管仲到达宋国后,他以诚实为本,一举一动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他利用他的智慧与宋国国王交流,并成功地说服了他释放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一同返回了鲁国。

从那时开始,管仲和鲍叔牙再也不分离。

他们用彼此的聪明才智与勇敢无畏,合作得到了鲁国国君的信任。

鲍叔牙担任了要职,帮助管仲一起治理国家,使鲁国再次繁荣昌盛。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也成为了鲁国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诚与友谊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经历了考验和困难,最终战胜了一切。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人们谈及真诚友谊的代名词。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你知道什么回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希望你喜欢。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篇一春秋五霸我们都听说过,其中,春秋首霸“齐桓公”是大名鼎鼎。

今年高考作文就是齐桓公和管仲以及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从默默无名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本名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姜小白。

小白是庶出,按理不是齐国继承人,他还有两个哥哥,完全轮不到他继承齐国。

可是事实,小白成为了齐国君主,还成了春秋首霸,带领齐国走向巅峰。

齐国混乱,机遇降临庶出的小白如何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要先从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说起。

哥哥是一个荒淫无礼的人,和自己亲妹妹有染,甚至当妹妹嫁到鲁国还有瓜葛,最后还把妹夫鲁桓公杀了。

齐襄公又被堂弟姜无知杀了,姜无知自立为王。

没多久姜无知也被人刺杀。

偌大的齐国一下陷入无主的状态,为了避免混乱,齐国的大臣封锁消息,商量另立新君。

齐襄公的嫡长子按理继位,但他不仅年幼,而且不适合在这混乱时期继位。

庶子还在楚国避难,无法回国继位。

这只能在齐襄公的兄弟中寻找继承人。

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都出国避难。

这时关于迎接谁回国继承王位,成了讨论的焦点。

两大家族助力公子小白齐国名望最高的高氏出手了,他们派人通知公子小白赶快回国继承王位。

只要小白公子小白先回来,其他人都无可奈何。

高氏与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国氏”是结盟的,这两大家族在齐国权势最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大家族的支持,公子小白这才有底气去争取那与他不想干的王位。

这两大家族匡助过周室,被周天子认定为齐国守护神,和齐国君主共享齐国天下,在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非同一般。

兄弟俩的角逐公子纠与小白几乎同时得到继承王位的消息,他一边赶回国,一边派心腹管仲去刺杀小白,为争夺王位,不惜刺杀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

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

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

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

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

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

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

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国。

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