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

合集下载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

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

《管鲍之交文言文和注释》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管鲍之交”。

先来看这段文言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下面咱们来一句句看看它的意思。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 这句话是说,管仲,字夷吾,是颍上这个地方的人。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 就是说管仲年轻的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 这里是说管仲很贫困,还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是鲍叔牙一直很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帮助大家理解。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分的钱却多。

别人都觉得管仲贪心,可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多拿点钱是应该的。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 这是说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 等到公子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

鲍叔牙就推荐了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呀。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咱们能看出,鲍叔牙对管仲特别好,一直相信他、帮助他。

他们之间的友谊特别深厚,这就是“管鲍之交”。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鲍叔牙一样,对朋友要真诚、宽容,要多看到朋友的优点。

比如说,你的朋友考试没考好,很伤心,你就不能嘲笑他,而是要鼓励他,帮助他一起进步。

再比如,和朋友一起玩游戏,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要互相理解。

好啦,小朋友们,关于“管鲍之交”的文言文和注释咱们就学到这儿啦,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故事,珍惜身边的好朋友!。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

他们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拿的利润却多,可鲍叔牙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管仲家里穷。

后来,他们一起去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别人都笑话管仲胆小,只有鲍叔牙说,管仲不是胆小,他是要留着命照顾家里的老母亲。

再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了不同的公子。

公子小白当上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鲍叔牙还推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

小朋友们,他们的友谊是不是很让人感动呀?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

管仲当相国后,把齐国治理得特别好。

这可多亏了鲍叔牙的推荐呢。

有一次,齐桓公问鲍叔牙,为什么对管仲这么好。

鲍叔牙说,管仲有才能,能让齐国变得更强大。

而且呀,管仲也很感激鲍叔牙,他们一直都是最好的朋友。

小朋友们,你们身边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管仲与鲍叔牙的历史典故》
小朋友们,“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又来啦!
比如说,管仲犯了错,鲍叔牙总是帮他想办法改正,而不是责怪他。

再比如,鲍叔牙有了好东西,总会想着和管仲分享。

还有呀,就算别人说管仲的坏话,鲍叔牙也会站出来为管仲说话。

小朋友们,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是不是很珍贵呀?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珍惜身边的好朋友哦!。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

管仲与鲍叔原文及翻译西汉·司马迁《管仲与鲍叔》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白话释义:管仲又称夷吾,营山人。

年轻时,他经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天赋。

管仲家里很穷,经常占有鲍叔的一部分财产。

但是,鲍叔对他很好,没有抱怨。

后来,鲍叔服侍齐的儿子小白,管仲服侍他。

小白成为桓公后,被杀,管仲被监禁。

鲍叔引荐管仲给桓公。

管仲被录用后,负责齐国的国事,齐桓公称霸。

他召集了许多诸侯联合会来整顿世界,这是管仲的策略。

管仲说:“我穷的时候,经常和鲍叔做生意。

我经常有更多的钱可以分享。

鲍叔不把我当贪婪的人。

他知道我很穷。

我以前为鲍叔工作,这使事情变得更糟。

鲍叔不认为我是个傻瓜。

他知道时机时好时坏。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把我当不称职的人。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管仲是管夷吾的后裔,鲍叔牙则是鲍家的后裔。

管仲被封为“诸侯公”,在当时是贵族;而鲍叔牙则被封为“大夫”,是一个平民。

管仲和鲍叔牙都主张仁义道德,关注人民福祉,力求改善社会状况。

他们各自担任政治官职,却很少相互竞争,而是相互促进,开展协作,为当时的政治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管仲曾提出“温厚仁慈”的政治理念,提倡通过礼仪、和谐和友好的行为来改善社会,而鲍叔牙则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仁义,主张通过道德和法律来改善社会。

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的思想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追捧,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他们的交情深厚,相互尊敬,也因此成为了世人传颂的典范。

管仲是齐国的重臣,他早年曾做过一名贫苦的渔夫,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最终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鲍叔牙则是鲁国的重臣,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在他的辅佐下,鲁国实现了长足发展。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识始于鲁国向齐国征求帮助的时候。

当时,鲁国正面临强敌的进攻,情况十分危险。

齐国愿意帮助鲁国,但管仲对于鲁国政治流氓的态度非常不满,他拒绝了鲁国的请求。

但鲍叔牙不断地劝说管仲,最终使得管仲改变了态度,并同意帮助鲁国。

从此以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

管仲和鲍叔牙的政治思想有着很多共同之处。

他们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主张平等的政治制度,强调法治和公正,反对权贵专制,他们的政治理念深受人民喜爱。

管仲和鲍叔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务能力,取得事业上的更多成就。

同时,他们之间高度互信的友谊也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在共同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和共赢。

总之,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同时,要始终抱着良好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发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

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是什么管仲是在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属齐国,而管仲有着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今天我们就来讲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一起来看看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到底如何吧。

管仲简介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鲍叔牙鲍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

颍上(今属安徽)人。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

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

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鲍叔牙荐管仲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

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

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

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

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你知道什么回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5篇,希望你喜欢。

齐桓公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篇一春秋五霸我们都听说过,其中,春秋首霸“齐桓公”是大名鼎鼎。

今年高考作文就是齐桓公和管仲以及鲍叔牙之间的故事。

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从默默无名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本名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名字姜小白。

小白是庶出,按理不是齐国继承人,他还有两个哥哥,完全轮不到他继承齐国。

可是事实,小白成为了齐国君主,还成了春秋首霸,带领齐国走向巅峰。

齐国混乱,机遇降临庶出的小白如何成为一代霸主的呢?这要先从公子小白的哥哥齐襄公说起。

哥哥是一个荒淫无礼的人,和自己亲妹妹有染,甚至当妹妹嫁到鲁国还有瓜葛,最后还把妹夫鲁桓公杀了。

齐襄公又被堂弟姜无知杀了,姜无知自立为王。

没多久姜无知也被人刺杀。

偌大的齐国一下陷入无主的状态,为了避免混乱,齐国的大臣封锁消息,商量另立新君。

齐襄公的嫡长子按理继位,但他不仅年幼,而且不适合在这混乱时期继位。

庶子还在楚国避难,无法回国继位。

这只能在齐襄公的兄弟中寻找继承人。

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也都出国避难。

这时关于迎接谁回国继承王位,成了讨论的焦点。

两大家族助力公子小白齐国名望最高的高氏出手了,他们派人通知公子小白赶快回国继承王位。

只要小白公子小白先回来,其他人都无可奈何。

高氏与齐国的另一个大家族“国氏”是结盟的,这两大家族在齐国权势最大。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大家族的支持,公子小白这才有底气去争取那与他不想干的王位。

这两大家族匡助过周室,被周天子认定为齐国守护神,和齐国君主共享齐国天下,在齐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都非同一般。

兄弟俩的角逐公子纠与小白几乎同时得到继承王位的消息,他一边赶回国,一边派心腹管仲去刺杀小白,为争夺王位,不惜刺杀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与鲍叔牙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

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

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

“鲍叔牙真糊涂!跟管仲两个人合伙做买卖,表面说是合伙,其实本钱都是鲍叔牙的;那么,赚了钱,管仲凭什么多分呢?至少也应该一人得一半啊!”。

而鲍叔牙却回答说:“你们不明白,管仲的家境不好,他有老母亲要奉养,多拿一些是应该的。


“这……”鲍叔牙的这番话,说得几位朋友无话可说。

管仲和鲍叔牙也曾经一同上战场;在打仗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表现得一点都不勇敢,人们都对管仲很不满。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管仲不肯拼命的原因,是他的母亲年纪大了,只有管仲这么一个儿子,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他的母亲就没人奉养了。

”“啊!这……”这一番话,又使那些人无话可说。

后来管仲也曾经做了几次官,每次都因为表现不好,而被免职了,大家都耻笑他。

而鲍叔牙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对人们说:“其实,管仲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运气不好;这些小事不适合他来做,他的能力很强的,他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又失败了,而鲍叔牙辅佐的公子小白却接掌了齐国的政权,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请来鲍叔牙,告诉他说:“我们国家经过这么久的混乱,现在总算安定下来,为了使全国百姓以后能好好过日子,我要请您做宰相,帮助我治理国家。


想不到,鲍叔牙竟然拒绝了。

他对大王说:“感谢大王看重我,要我做宰相。

只是,我的能力实在无法担当这么重大的责任。


“您不肯帮助我,我怎么能治理得好国家呢?”“大王,我推荐一个人,他才是最适合的宰相人选。


“谁?”
“管仲!”“管仲!这个人我恨不得杀了他,您还要我请他做宰相?”“大王,当时管仲要谋杀您,是为了公子纠的缘故。

他辅佐的是公子纠,当然希望公子纠能够做齐国的国君,而您是公子纠的竞争对手,所以他只好想办法除掉您,并不是他对您个人有什么仇恨啊!”“这……”
“大王您想不想使我们齐国强大起来,成为天下的霸主呢?”“当然想啊!”“那么您一定要忘掉过去不愉快的事,任用管仲;只有他才能够帮助您达到这个理想。


“好吧!”于是,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建议,以最隆重的礼仪,请管仲来做宰相。

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将齐国治理成富足强大的国家。

后来管仲曾对人说:“生我,养我的是父母,可是了解我,帮助我的,却是鲍叔牙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