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合集下载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实现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数据传输,以支持其日常运营和业务需求。

这个解决方案不仅考虑了数据中心的物理布线,还包括了网络设备、机柜和机房环境等因素,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在设计和实施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布线规划与设计:在布线规划与设计阶段,需要先了解数据中心的结构、大小和需求,以确定布线的类型和长度。

在布线设计中,传统的铜缆和光纤都可以考虑,具体选择可以根据带宽需求、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进行决策。

2.网络设备选择:网络设备是数据中心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高性能、可靠且兼容性强的网络设备可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稳定性。

考虑到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可以选择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设备。

3.机柜和机房环境:机柜和机房环境的设计对于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也非常重要。

机柜的选用要考虑到布线的便利性和空间利用率,同时还要注意散热和防尘等因素。

机房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也需要进行仔细的规划和监控。

4.管理与维护: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不仅包括设计和实施,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这包括对布线和网络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此外,对于数据中心的不同区域和设备,还需要进行标识和记录,以方便日常管理。

5.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数据中心是组织存储和处理重要数据的关键场所,因此安全性是综合布线解决方案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数据中心时,需要考虑到数据安全、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确保布线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业务增长和技术变化。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解决方案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规划。

只有在合理的布线规划和设计、高性能和可靠的网络设备、优化的机柜和机房环境以及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措施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业务需求的满足。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数据中心综合布线1.引言1.1 本文档旨在提供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方案。

1.2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对于网络和设备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2.范围2.1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规范和实施。

2.2 范围涵盖数据中心内的网络布线、电源布线、机柜布线和设备布线。

3.术语定义3.1 数据中心(Data Center):指用于存储、管理和分发数据的物理或虚拟设施。

3.2 布线(Cabling):指在建筑物内布置电力线缆和数据通信线缆以支持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连接。

3.3 综合布线(Structured Cabling):指在建筑物内设置通用的、标准化的布线系统,用于支持各种数据、语音和视频设备的互联。

4.设计原则4.1 可扩展性:布线系统的设计应能够支持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要。

4.2 可靠性:布线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4.3 简洁性:布线系统应尽量简洁,减少杂乱的布线和连接。

4.4 标准化:布线系统应符合国际和行业标准,确保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5.网络布线5.1 网络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5.1.1 区域划分和跳线设计;5.1.2 网络设备和交换机间的连接方式;5.1.3 网络设备间的冗余连接;5.1.4 光纤和铜缆的选用和敷设。

6.电源布线6.1 电源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6.1.1 UPS(不间断电源)的选用和配置;6.1.2 电源线路的规划和敷设;6.1.3 电源分配和监控系统的安装。

7.机柜布线7.1 机柜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7.1.1 机柜的选型和布置;7.1.2 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安装和布线;7.1.3 机柜内的电源分配和管理。

8.设备布线8.1 设备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8.1.1 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接口类型;8.1.2 设备布局和部署规划;8.1.3 设备之间的通信调试和测试。

9.附件9.1 附件一: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示意图。

9.2 附件二:设备清单和配置表。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2023最新版)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2023最新版)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提供详细指导和参考。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是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网络通信需求而设计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⒉背景数据中心是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重要设施。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和可靠性,综合布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垂直布线和主干布线等方面,涉及到网络设备、光纤、电缆、接头等多个组成部分。

⒊项目管理⑴项目目标明确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目标和需求,如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等。

⑵项目计划制定综合布线项目的详细计划,包括布线时间表、资源分配、风险评估等。

⑶项目执行按照项目计划实施综合布线工作,包括安装网络设备、布线光纤、连接电缆等。

⒋水平布线⑴布线方式根据数据中心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水平布线方式,如顶部布线、地板布线等。

⑵光纤布线选择合适的光纤类型和规格,安装光纤,连接光纤接头,确保良好的光纤传输性能。

⑶电缆布线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和规格,安装电缆,连接电缆接头,确保稳定的数据传输和电力供应。

⒌垂直布线⑴主干布线设计和实施数据中心的主干布线,连接各个楼层和机房,确保高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⑵隔离布线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设置隔离布线,如将数据中心网络与办公区域网络隔离等。

⒍网络设备安装根据数据中心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按照厂商指导进行安装和配置。

⒎质量控制进行综合布线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光纤和电缆的测试,设备的功能测试,确保布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⒏维护与管理建立综合布线的维护和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和维护光纤和电缆连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附件文档。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数据中心:存储、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设施。

⒉综合布线:为满足数据中心网络通信需求而设计和实施的布线工作。

⒊光纤: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细长光导体。

⒋电缆:一种传输电力或信号的电气导体。

⒌交换机: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数据包转发和交换的功能。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数据中心综合布线1·背景与需求1·1 引言数据中心是企业或组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承载着关键业务应用和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高可靠性、高性能以及良好的管理维护,综合布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1·2 需求分析在设计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之前,需要充分了解需求并进行分析。

主要考虑以下方面:●数据中心运行的网络架构和拓扑结构●数据中心内各个区域的布局和功能需求●数据中心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需求●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2·布线设计2·1 数据中心拓扑结构设计考虑数据中心的规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拓扑结构,如层状结构、树状结构或者融合结构等。

2·2 主干布线设计设计主干布线的路径和容量,确保数据中心内各个区域间的高速连接,同时考虑冗余和备份措施。

2·3 水平布线设计根据数据中心的布局和功能需求,设计水平布线,包括机房内部的布线和不同机房之间的布线。

3·布线材料与设备3·1 电缆选择根据布线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缆类型,如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等。

3·2 连接器和插座选择根据电缆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器和插座,确保良好的连接质量和可靠性。

3·3 机柜和配线架选择选择合适的机柜和配线架,提供良好的布线环境和管理体系。

4·布线施工与测试4·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标记、清理和调整布线路径等。

4·2 布线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线施工,注意保持良好的布线距离和布线弯曲半径。

4·3 测试与调整完成布线后,进行测试和调整工作,确保布线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规定标准。

5·文档编制与维护5·1 编制文档根据布线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文档,包括布线图、布线清单、标识标签等。

5·2 文档维护持续维护和更新布线文档,记录布线的变更和维修情况,便于日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
一、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的详细信息,包括分类、设计原则、敷设要求等内容。

二、分类
1\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按照设备所用的通信协议进行分类,主要
包括:
●以太网布线
●光纤布线
●串行接口布线
三、设计原则
1\保证高可靠性和冗余性
●设备间使用冗余连接
●确保备用供电和数据链路
2\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以适应未来的技术升级和扩建需

●使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增加或更换设备
3\管理和监控性能
●配备合适的管理和监控系统,以便随时监测设备和布线的运行状态
●配置合适的监测工具,便于实时分析和故障排除
四、敷设要求
1\机房规划和设计
●设备放置和排列合理,确保散热和空气流通
●控制机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2\布线路径和通道设计
●确保布线路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使用合适的通道和支架,便于布线的维护和管理
3\线缆选择
●根据不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缆类型,如Cat 6、Cat
7、单模光纤等
●确保线缆的品质和性能,避免信号损失和干扰
4\连接器和面板
●选择标准化的连接器和面板,确保兼容性和可维护性
●使用高质量的连接器和面板,确保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化验报告、设计图纸等,详见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数据中心:指用于集中存储、管理、处理和分发数据的中央设施。

2\综合布线:指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之间进行交互通信所需要的电缆、线缆和连接器等组成的网络。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是指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布线的规范和标准化要求。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其布线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应包括对数据中心内部各类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的布线规范。

在数据中心内部,不同的设备需要进行连接和通信,而合理的布线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线混乱和故障率,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需要考虑不同网络设备的布线要求。

例如,对于高密度服务器的布线,需要采用高密度布线架和高密度布线线缆,以满足高密度设备的连接需求,同时保证数据中心的整体布线环境清晰有序。

另外,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还应包括对布线环境的要求。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技术设施的核心,其布线环境对设备的散热和通风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布线标准需要考虑布线架的布局、通风口的设置、散热设备的安装等方面,以保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此外,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需求。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的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和布线环境也需要不断扩展和升级。

因此,布线标准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空间和升级需求,以便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进行布线调整和升级。

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布线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线故障和维护成本,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此,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数据中心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

15XXX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项目设计方案

15XXX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项目设计方案

15XXX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项目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承担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

为了满足企业对于数据中心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15XXX公司决定进行数据中心综合布线项目的设计,以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二、项目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合理设计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快速性,提高企业业务运行效率。

2. 确保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考虑到未来业务扩展的需求,设计灵活的布线结构,方便后期的调整和升级。

3. 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中心的信息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4. 降低总拥有成本:通过合理的布线设计,减少设备的数量和维护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设计方案1. 网络布线设计在数据中心网络布线方面,我们采用三层式网络架构,将数据中心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路由功能;汇聚层层采用冗余设计,保障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接入层通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接入,完成上层网络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虚拟化技术,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2. 电力布线设计电力是数据中心运行的关键保障,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供电,我们将采用冗余供电设计。

在布线方面,我们将根据机房的区域和需求,合理划分电源回路,使用高质量的电缆和插座,确保电力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我们将采用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力的供需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电力过载或其他故障。

3. 空调布线设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为此,我们将采用合理的空调布线设计。

根据机房的大小和机架的数量,合理规划新风和排风系统,保证机房内部的空气流动和热量分散。

同时,配备合适的温湿度监测装置,及时掌握环境变化,并进行调整。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建设项目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建设项目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建设项目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方案1、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用于连接数据中心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提供数据传输的物理链路。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或遵守机房工程类技术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检修标准,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等(除非特别声明,采用的上述标准和规范必须是最新版本)。

涉密网的综合布线应满足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规定和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参照(TIA/EIA-942)Tier 4级标准,要求做到先进、实用、灵活、可靠、可扩充,易于管理和维护,同时应考虑成本因素和高性价比。

整个系统的设计应在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选择相对先进的设计思想和产品。

主干系统应支持万兆级数据通信要求,水平系统应支持千兆级数据通信要求。

同时应支持密集波分设备的通信需求。

综合布线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的系统扩展能力,留有合理的余量,使系统能够满足将来扩充和发展的需求(参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相关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完成后,将存在大量的网络布线,为减少日后维护的工作量和后续布线的可靠性,在重要区域的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考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本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范围包括了二、三层所有区域之间的连接与各个机房内部的连接。

本次综合布线系统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集成的网络基础通讯架构,能支持机房的高带宽多媒体通讯。

为了保证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具有以下特点:透明性:能够支持数据机房内的传输标准。

适应性:具有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余地。

高速性:具有支持现今及未来几年主流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标准的能力。

灵活性:具有支持用户简单扩张,维护,重新部署的能力。

2、综合布线范围本期综合布线范围包括了二、三层所有区域内的综合布线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0nm波长以太网(米)
产品命名 OM3 OM4 最大衰减
10G 300 550 2.6dB
40G 100 150 1.9dB
100G 100 150 1.5dB
100GBase-SR4 IEEE802.3bm草案中 可以使用8根OM4光缆传输100G, 最远距离不超过120m.
FC—光纤通道
产品命名 1GFC 2GFC 4GFC 8GFC 16GFC 32GFC 64GFC 128GFC
热池隔离示意图






冷气口

冷池隔离示意图
排热口


排热口




冷气口

机柜前下送风示意图
排热口


排热口




冷气

冷池封闭实例
机柜坐标
AAAAAAAAAAAAAA A B C D E F GH I J K L M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通道的活动地板要能保证有可掀起的地板
8
4:1 8
16
1.6:1 20
40
机柜光纤数 8*冗余比 16*冗余比 40*冗余比
服务器 MDA
服务器16台, 每台带2路直通10G连接
收敛比
MPO配线
交换机
收敛比=下联端口数/上联端口数 *收敛比的与进柜线缆数量成反比
收敛比 上联端口数 交换机光纤数
8:1 4
4382
4:1 8
9664
1.6:1 20
故障时间(/年) <28小时 <22小时 <1.6小时 <0.4小时
数据中心标准
项目
承担信息业务的 传输介质
主机房信息点配 置
支持区信息点配 置
采用实时智能管 理系统
线缆标识系统
通信缆线防火等 级
公用电信配线网 络接口
技术要求
A级
B级
机房布线
光缆或六类及以 上对绞电缆采用
3+1 冗余
光缆或六类及 以上对绞电缆采
MPO—通用极性
Rx Tx
Rx Tx
RLRLRLRLRLRL RLRLRLRLRLRL
MPO_通用极性
12) 11) 10)
9)
1
8)
7)
6)
12
5)
4)
3) 2)
1)
收敛比
MPO配线
交换机
*收敛比=下联端口数/上联端口数 *收敛比的与进柜线缆数量成反比
收敛比 上联端口数 交换机光纤数
8:1 4
传输速率(MBps) 2400 9600 24000
线速率(G波特) 10.3125 41.225 103.125
FCoE 主要是为了减少服务器互联布线和适配器卡(HBA)
连接极性
跳线极性
MPO_A极性
MPO_A极性
MPO_B极性
MPO_B极性
MPO_B极性
MPO_C极性
MPO_C极性
4G FC 0.5-150 2.06 0.5-380 2.88 0.5-400 2.95
8G FC 0.5-50 1.68 0.5-150 2.04 0.5-190 2.19
16G FC 0.5-35 1.63 0.5-100 1.86 0.5-125 1.95
FCoE—以太网光纤通道
产品命名 10G FCoE 40G FCoE 100G FCoE
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变化
电信运营商1
电信运营商2
核心路由器 安全设备 核心交换机 汇聚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
服务器 SAN交换机
存储
LAN/SAN独立主配线区
SAN主配线区
局域网主配线区
LAN/SAN独立主配线区
配线管理清晰 布线系统采用两个路由 布线数量需要事先规化 灵活性相对较差
其他助剂
– 燃烧时易产生滴落漫延现象,添加助剂使其 燃烧时表面结碳
氟塑料
PTFE(聚四氟乙烯)
– 抗冲强度高, – 拉伸强度、耐磨性、抗蠕变性比较差 – 熔点631摄氏度 – 电介常数2.1,是优良的绝缘材料
METoR 进线间 综合布线配线 系统 核心路由器 核心交换机 核心SAN交换机 MDA
MPO配线 网络/SAN交换机
MPO配线 网络/SAN交换机 网络/SAN交换机 网络/SAN交换机
MPO配线 网络/SAN交换机
/ / /










务务器来自器器区


HEDA
EDA
EDA
机柜制冷
方式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
同方网络
目录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设计 数据中心连接 数据中心安全线缆 同方产品简介及理念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标准
TIA 942 GB 50174
– 10G/40G传输 – OM3/OM4/OS2光缆 – 6类以上铜缆
数据中心标准
级别 T1 T2 T3 T4
可用性(/年) 99.671% 99.741% 99.982% 99.995%
• 40%-65% 低密度 0.88-0.925 g/cm3 • 80%-95% 高密度 0.941-0.965 g/cm3 • 密度和结晶度决定其断裂伸长率,越大其力学性能越好
,但延展性就越差
–优异的化学性能,但不耐硝酸和硫酸 –易光氧化、热氧化和臭氧分解 –紫外线下发生降解
*加入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光屏蔽作用
冷池隔离 热池隔离 机柜侧送风 机柜后部加强排风和冷水背板 机柜前下送风
冷热池隔离
目的
隔离冷热气流混合,提高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 方便调整送风量和送排风方式从而调整机柜的实际
的制冷效率和制冷能力
注意
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是否带来安全隐患 是否影响原先的空间布局 是否影响设备的进出 是否便于清洗和维护
LSZH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 基料:PE、LLDPE、EVA、EPDM
• 无卤素 • 高聚物 • 填充后保持好的机械物理性能
– 无机阻燃剂
• Al(OH)3 • Mg(OH)2 • 硼酸锌
LSZH
无机阻燃剂
– Al(0H)3 分解温度低,加工时易产生气泡 – Mg(OH)2 较为理想 – 反应大量吸热 – 生成MgO沉积材料表面,隔绝空气 – 生成水蒸气,吸热,消烟
– 消除或置换不稳定的氯原子 – 防止被氧气氧化发生降解
*好的稳定剂不析出不出现喷霜(粉状)、出汗(液状)现象。
PVC
PVC
– 强极性聚合物 – 坚硬而缺乏弹性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 小分子扩散到大分子之间,形成均匀具有柔 软性的材料。
PE
nCH2=CH2→—[CH2—CH2]n— –乙烯>高压>聚乙烯(高压法,低密度) –乙烯>催化剂>聚乙烯(低压法,高密度) –典型的结晶聚合物,结晶度越高密度越大
21460
机柜光纤数 ? ? ?
服务器 MDA
服务器16台, 每台带2路直通40G连接
40G2分3接口
40G以太网=?根光纤传输 单排MPO光纤矩阵=?根光纤
12*2=8*3
收敛比
MPO配线
交换机
收敛比=下联端口数/上联端口数 *收敛比的与进柜线缆数量成反比
收敛比 上联端口数 交换机光纤数
8:1 4
第二维护口
第二运营商接入
第二进线间
数据中心
第二主分布区域
机房
T1
T2
水平分布区域
水平分布区域
水平分布区域
T3
T4
区域分布区域
设备分布区域
设备分布区域
设备分布区域
主配线区MDA
至少有一个MDA T4级应有两个MDA MDA位于机房内,最好有独立的空间以
保安全
包含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核心存储 交换机和专用电话交换系统等
网络/SAN交换机
EoR/MoR
EoR和MOR只是其列头柜的位置不同 优势
合理利用交换机端口,减少端口浪费 更加节能 集中式管理网络设备
劣势
设计时充分考虑列头柜空间,为网络设备留足空间 扩展性受列头柜空间限制,以增加机柜列数为主要
扩展方式。
多头柜方式可增加每列机柜数量
级光缆。
2 个以上
2个
C级
不少于 6 个信 息点 不少于 2 个信 息点
1个
备注
表中所列为 一个工作区
的信息点 表中所列为 一个工作区
的信息点
配电电缆宜 采用线缆标
识系统 也可采用 同等级的 其它电缆
或光缆
数据中心设计
数据中心结构
运营商接入
冗余电源 与暧通空调
办公室操作中心 支持室
通信室
主维护口 主进线间 主分布区域
>=1m
1.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小于1.5m 2.面对面机柜通道净宽不小于1.2m 3.背对背机柜通道净宽不小于1m 4.需在侧面进行维修的机柜应有1.2m以上的净宽
其他设计
注意
1. 冷通道应在机柜的面对面通道形成,并做顶蓬封闭 ,两端配置双开玻璃平移门。
2. 数据列头柜和配电列头柜建议分列两端并结合柜顶 走线方式。
水平配线区HDA及设备配线区EDA
EoR End of Row MoR Middle of Row ToR Top of Rack
EoR/MoR
M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