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康利

合集下载

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4T o tal N o .274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康 利,张 立,温建伟,于溥天,杜 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面观测台站的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区域加密观测资料中的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信息为数据源,进行任意一种资料或多种资料间相同要素数据的补充叠加,实现等值线绘制、着色、图形缩放和拖动、查看数据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绘制、浏览、查询地区任意时间段内等值线分析图和要素信息对比分析图等服务。

关键词:B/S 架构;等值线;F lex 技术;气象资料;气象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T P 311.52(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52—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提高、生产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信息的处理、管理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部门内部的重视,使得全区气象信息网络以及气象观测、探测系统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气象信息资料不断丰富,为气象科研、业务以及服务人员开展各方面工作奠定了信息基础。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全国开展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风能资源数据库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历史气象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共享气象信息资源,避免在信息分析、应用方面的重复建设,使全区各级业务人员更加便捷地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资料信息资源,同时提供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的分析工具,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料分析处理的工作强度,提高信息利用价值,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图形图像绘制处理以及网站建设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为各级预报、科研、决策服务以及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气象要素分析平台,解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服务缺乏多种自动分析手段和便捷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为气象系统各业务部门进一步的信息综合分析及决策应用提供支撑。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气象科学是研究大气环境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是现代气象预报和应用的基础。

随着我国气象事业不断发展,气象数据的积累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气象科学的发展也十分关键。

为了更好地支持气象科学研究和应用,提高黑龙江省气象信息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本项目拟研究和实现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项目主要研究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黑龙江省气象科学数据资源特点及应用需求,设计具有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兼容性的系统架构。

2. 数据存储与管理:研究气象数据的存储格式、存储策略和管理方法,实现气象数据处理、清洗及存储等功能,确保系统中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3. 数据服务接口设计:通过定义标准接口和数据格式,实现系统间数据互通和共享,支持用户多样化的请求和数据使用。

4. 安全性设计:考虑到气象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本项目将研究并实现安全策略和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本项目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1. 调研和文献综述:对相关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系统进行研究,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2. 系统设计和开发:根据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系统架构,选择开发工具,实现系统开发。

3. 测试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测试,评价系统的稳定性、可用性、扩展性等指标。

三、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将研究和实现一个具有较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黑龙江省气象数据共享平台。

该平台将会通过规范的接口和格式,为广大气象科学家、气象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数据服务,助力气象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四、可行性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技术和应用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同时,我们的团队也有相关气象数据处理和共享系统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五、进度安排本项目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2个月):开展文献综述,了解数据共享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确定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基于C#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C#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C#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气象相关信息的软件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用来记录气候数据、分析气象趋势、生成气象报告等。

本文将以C#语言为基础,设计一个简单的气象信息管理系统。

一、系统需求分析1. 功能需求(1)录入气象数据:系统可以记录天气的各项指标,如温度、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数据。

(2)查询气象数据:用户可以根据时间、地点等条件进行查询气象数据。

(3)分析气象趋势:系统可以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气象趋势报告。

(4)生成气象报告: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气象报告,如天气预报、气象统计等。

(5)权限管理:系统需具有权限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权限设置、用户管理等。

2. 性能需求(1)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数据存储和检索性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处理大量气象数据。

(2)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界面交互性能,用户操作流畅,界面友好。

(3)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非功能需求(1)易用性: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用户易上手。

(2)可维护性:系统易于维护和修改,保证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3)可扩展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二、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1)用户界面:系统采用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包括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生成报告等功能。

(2)业务逻辑层:系统的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的操作请求,包括数据录入、查询、分析等功能。

(3)数据访问层:系统的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负责气象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管理。

2. 数据库设计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存储气象数据、用户信息、权限信息等。

数据库包括气象数据表、用户信息表、权限信息表等。

4. 安全性设计系统设置用户登录功能,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有权限的功能和数据,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系统实现1. 环境配置(1)开发环境: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采用C#语言开发。

基于GIS的气象资料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GIS的气象资料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GIS的气象资料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陶雪梅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7(023)022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本文在简明阐述GIS与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之后,就气象数据查询系统进行探讨.结果表明GIS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气象数据管理的可视化程度和人机对话功能.
【总页数】3页(P225-227)
【作者】陶雪梅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达州,四川达州市气象局;621000,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09
【相关文献】
1.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J], 宋哲琛
2.基于ArcGIS Engine的闪电定位资料查询系统设计 [J], 赵生昊;刘恒毅;刘青松;余蜀豫
3.基于GIS的远程雷达预警气象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J], 邹武;易丁;钟常鸣;李云川
4.基于WebGIS公众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J], 贺姗姗;薛冰;王静;唐千红
5.基于B/S模式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查询系统开发和应用 [J], 杨胜忠;陈少华;李光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

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

小和数量判断是否存入数据库。数据存储的分 级依据 以下的原则。永久性保存的数据: 日常 业务工作 中使用次数多且资源数量少的数据; 过程性保存数据 :数值预报产 品等资料量较大 的数据 。过程性保存数据可依靠我 国气象局的 大型 “ 存储检索系统 ”来检索与该资料有关的 连续性资料 。临时性保存数据 :多为使用范 围 单一且数量极大 、占用大量数据库系统存储能 力 的数据 , 如雷达 和其它探测手段 收集 的数据 。
( 1 )各 种 气 象 数 据 在
进 入 资 料 库 前 需 要 进 行 第 一
级 质量控 制操 作, 即检查 数
据 是 否 正 确 , 如 果 数 据 不 能 被 正 常 解 读 , 则 不 允 许 存 入
质量控 制
数据采 集 水位流 量数据 采集 气象 灾情数据 采集 农业模 式信 息采集 农业 经济信 息采集
量 控 制 1 l l 农 业 气 象 灾
l 情 l 等 等
过 程保存
保存 时效
永 久保存
l I 数 据 恢 复l
I . . . . . . .
数 据备 份l 制设 计应 坚持 以下质量控 制 原则 。
图1 :气象资料数据库管理 系统结构 图
气象 资料数 据库管 理
数 据质量 控制 是整个 气 象资料 数据库 管理 系统 的关
质 量控 制I l数 据 采集l l数 据 检索 I l系 统扩 展l 1 分级 存 储I l系 统 维 护 键 ,数据 质量 控制 的对 象主 要是 温度、 降水和 面雨量 等 站号扩 展 临 时保存 重要 数据 资料,数据 质量 控 产品扩 展
因此 ,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完善数据 采集 、 0 、加 工处理 、备份和恢 复数据 管理功能的 ≈ 资料 数据库 管理系统,推进我国气象业务 化 进 程 ,提 升 气 象 事 业 现 代 化 水 平 。

大气工程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融合方法研究

大气工程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融合方法研究

大气工程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与融合方法研究大气工程是指以大气为对象,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和天气预报产品,来进行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等天气系统的观测、分析和预测的一门学科。

在大气工程中,气象数据分析与融合方法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1. 数据分析在大气工程中的作用在大气工程中,气象数据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和依据。

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气象灾害的发生机理。

数据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空分析、频谱分析等。

统计分析可以揭示观测数据的总体特征和相互关系;时空分析可以研究天气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频谱分析可以揭示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周期性信号。

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手段,可以提取出天气系统的关键特征,为后续的预测和应对提供依据。

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在大气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观测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包括气象卫星、雷达、探空仪等。

这些不同源的数据具有不同的观测特点和精度,因此需要将它们进行融合,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包括统计方法、模型方法和卡尔曼滤波等。

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权重分配和融合算法,将不同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模型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将各种观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融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则以最小二乘估计为准则,将观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加权融合。

通过这些融合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数据的优势,提高气象数据的精度和可信度。

3. 气象数据分析与融合方法的案例研究以暴雨洪水预测为例,如果只依靠单一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往往难以准确预测降雨过程的强弱和持续时间。

然而,通过将不同源的数据进行融合,可以提高降雨的预测准确性。

比如,在暴雨预测中,可以将卫星云图数据与雷达降水数据相融合,通过分析云图的形态和演变趋势,结合雷达的精确降水信息,提高对暴雨的判断和预报能力。

另外,还可以将探空资料与地面观测数据相融合,通过分析大气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降雨带的形成和移动进行预测和监测。

气象数据分析开题报告(3篇)

气象数据分析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气象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为城市规划、农业种植、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开展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如下:1. 收集整理气象数据,包括历史气象观测数据、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等;2. 对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3. 利用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4. 建立气象预报模型,提高预报准确率;5. 探索气象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气象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国内外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气象数据、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等,整理成统一的格式,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气象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预处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气象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① 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② 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③ 气象灾害的预警分析。

(4)气象预报模型建立基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建立气象预报模型,提高预报准确率。

(5)气象数据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气象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1)统计学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挖掘技术运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3)机器学习方法运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气象预报模型。

改进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改进型实时气象资料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是 在 一个 相 对 随 机 的 时问 进行 ,因此称 非 确 定 时处 理 。
图 l 处 理 策 略 流 程
线程机制使 系统具有 多任 务功能 ,用 户可 同时运 行多 个程序 ,每个程 序 中又可 以同时运行 多个线 程 ,这样 多 个线程在 同一进 程 中并发 执行 。在 多线 程程 序 中,当一个 线程必须 等待 时 ,例 如 C U在 等待 外部 设 备或 网络 响应 P
1 实 时气 象资料 处理研 究
11 实 时与 非 确 定 时 策 略 .
实时气象资料 的处理 策略在本 系统 中至关 重要 ,它会
影 响 整 个 系 统 的数 据 处 理 的 性 能 。 根 据 实 时 气 象 资 料 生 成
的属性将其分为确 定 时实时资 料和非 确定 时实时资 料。确
历史资料业务数据库和气象 服务数据库系统 。目前 ,各相关
单位也广泛开展 了实时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工作。 按时效 不同 ,可 把气象 信息化 资料分 为实 时资料 和非 实时资料。实时气象 资料 指的是通 过观测 或加 工所得 到 的 在较短 时间内进 行传输 并使用 的资料 。这类资 料 的处 理要 求迅速 、及 时,主要 通过 计算机 程序控 制 ,把从 传输 系统
时 ,C U 可 执行 其 它操 作 ,这 样 就 大 大 缩 短 了 程 序 执 行 的 P
该 系统能够综合 处理报文 资料和 雷达基数据 ,显著提 高了资料 处理 的时间效率和计算机 系统利 用率,实现 了海量数据 高性 能存储 和管理。 系统 的设计 思想对其他行业 实时海量数据处理也具有参考意义。
关 键 词 :气 象 资料 ; 实 时与 非 确 定 时 ; 多线 程 ;综合 处理 ;大 型数 据 库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 P 9 文 献 标 识 号 : T 31 A 文 章 编 号 : 007 2 (0 2 0 —630 1 0—0 4 2 1) 41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 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24T o tal N o .274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康 利,张 立,温建伟,于溥天,杜 宇(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地面观测台站的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区域加密观测资料中的温度、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信息为数据源,进行任意一种资料或多种资料间相同要素数据的补充叠加,实现等值线绘制、着色、图形缩放和拖动、查看数据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绘制、浏览、查询地区任意时间段内等值线分析图和要素信息对比分析图等服务。

关键词:B/S 架构;等值线;F lex 技术;气象资料;气象信息网络 中图分类号:T P 311.52(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52—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提高、生产信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信息的处理、管理和应用也越来越重要,人类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部门内部的重视,使得全区气象信息网络以及气象观测、探测系统的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种气象信息资料不断丰富,为气象科研、业务以及服务人员开展各方面工作奠定了信息基础。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全国开展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风能资源数据库等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历史气象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共享气象信息资源,避免在信息分析、应用方面的重复建设,使全区各级业务人员更加便捷地使用内蒙古自治区气象资料信息资源,同时提供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的分析工具,最大程度地降低资料分析处理的工作强度,提高信息利用价值,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图形图像绘制处理以及网站建设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为各级预报、科研、决策服务以及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气象要素分析平台,解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服务缺乏多种自动分析手段和便捷信息服务平台的问题,为气象系统各业务部门进一步的信息综合分析及决策应用提供支撑。

1 系统总体设计1.1 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整体采用B/S(Brow ser/Server)架构设计,数据源为文件存储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存储的各类气象资料,应用依托于区局现有网络环境,用户通过WWW 浏览器访问系统,系统在服务器端响应用户各种查询、浏览、数据分析应用需求,将查询、分析结果和形成产品提供给用户(Bro wser)端(见图1所示)。

图1 系统整体结构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模块和数据分析应用模块,基础数据服务模块用来实现用户直接浏览和下载资料的应用需求,数据分析应用模块由等值线绘制模块、气象要素对比分析模块和实时资料分析模块组成,用来综合利用实时和历史气象资料,实现用户对气象资料较为复杂的分析应用需求。

1.2 系统核心技术创新点1.2.1 利用优化的插值算法绘制等值线。

等值线法又称等量线法,是用一组等值线来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的制图现象数量特征渐变的方法。

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量差额多为常数,可通过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现象的数量变化趋势。

等值线法往往与分层设色的表示手段配合使用,即采用改变颜色深浅、冷暖和阴暗来表示现象的数值变化趋势,使图面更清晰、易读。

等值线法除用于表示空间现象数量的连续而逐渐变化的特征外,还可表示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现象的重复性(频度)等。

因为等值线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气象降水以及温度要素变化分析过程中。

系统通过优化的插值算法,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门需求的较为直观地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等值线图形。

系统在现有的矩形算法和三角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三维图像绘制技术,针对特定区域已知的、离散的、不规则的气象空间数据进行整体分析优化,利用离散数据来估计规定点上的非观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有限数据资源的气象空间数据的筛选整合,然后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最终实现了把空间分布不规则和有限的点数据转换成指定区域的规则的网格化数据分布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分需要的较为直观的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等值线图形。

1. 2.2 Fl ex 技术的应用。

F lex 是一种的presentat ion server (展现服务),它是java w eb cont ainer 或者.net server 的一个应用,根据.x ml 文件(纯粹的x ml 描述文件和act ionscript )产生相应得.sw f 文件,传送到客户端,由客户端的f lash player 或者shockw ave pl ay er 解释执行,给用户以丰富的客户体验。

系统应用Adobe 公司的F lex 技术,通过客户端(Flash)对后台历史数据进行访问,通过结合图形方式更好的展示数据,丰富了数据显示形式,实现了对・52・收稿日期:2012-10-28 康利,等・气象资料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2012年第24期台站的降水量、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本站气压、平均风速等历史数据指定年段、指定年内每月、指定月内每日的同一要素三种时间维度数据的显示。

同时,可以通过台站选择工具选择多个台站获取数据,绘制多条曲线(通过颜色区分)进行对比分析。

用户可以表格方式和曲线图方式在同一页面浏览查看结果。

2 系统实现2.1 系统应用网络环境系统服务器端部署于区局信息中心,全区用户可以通过全区气象广域网及区局内部网络访问并应用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信息网络环境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已经日趋成熟、稳定和完善,为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区气象信息广域网主用链路为2004年4月建设,2010年完成升级,全区12个盟市局、105个旗县站、中部降雨基地以及区局信息中心通过SDH宽带链路组成三级结构宽带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区局内部网络以Cisco4550交换机为核心(一主一备),通过光纤及双绞线连接局机关及各业务单位边缘交换机,利用交换机三层交换划分VL AN管理局机关及各业务单位子网,实现主干交换机间千兆交换,边缘交换机百兆交换的交换式以太网。

2.2 系统功能及实现2.2.1 基数据服务。

实现通过系统访问区局文件存储管理共享服务器,可以对常规资料、非常规资料、新增资料的进行浏览和下载的功能。

常规资料包括天气预报资料、地面旬月报、高空资料、地面资料等;非常规资料包括M M5资料、云图资料、雷达拼图资料、传真资料、格点资料、情报灾情资料等;新增资料包括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生态资料、风云二号C、D星资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数据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空气质量预报、自动土壤水分、大气成分、酸雨、闪电定位、沙尘暴、大气动力模式产品、自动站资料等。

2.2.2 气象要素等值线绘制。

系统通过采用与中科院声学所合作研制的优化的插值算法,利用新型的曲线生成模型,最终实现把空间分布是不规则而有限的点数据转换成指定区域的规则的网格化数据分布模型,绘制符合气象部门需要的较为直观地体现气象要素分布情况的各类等值线图形。

系统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自动气象站数据库、中尺度区域自动站数据库、常规地面资料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运算,可以实现对任意时段雨量、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等气象要素的等值线绘制。

绘制图形填色依据通用的色卡标准,可以根据应用需要选择是否显示观测站名字、显示观测站观测值、显示等值线、填充等值线区域、显示内部区域边界线等。

为避免设备观测异常数据对绘制结果的影响,系统设计了数据查询显示、剔除异常数据重新绘制等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的功能,还支持对不同报文类别进行选择绘制的功能。

2.2.3 气象要素查询、显示和对比分析。

系统后台为提高对气象资料数据库的查询效率,提高系统响应时间,在优化查询语句的同时,利用存储过程对查询结果进行运算、对比,实现对任意时段、历史同期、选定地域、选定站点等查询检索条件下,雨量、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历史值、极值、平均值等的查询、显示和对比分析。

系统前台体现了丰富的用户界面表现形式,显示形式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表格等多种形式,并且可以进行动态绘图。

该部分功能由浏览器来实现,目前主流的技术有基于JavaScript的Ajax和Adobe提供的基于F lash的F lex,在目前的系统中,我们使用Ajax与服务器交互获取一些基本的业务数据,通过浏览器组织显示数据,获得了不错的用户体验。

在需要图表来表现内容时,使用了F lex中的Chart来提供美观、交互性强的图表服务(见图2所示)。

图2 功能实现过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富客户端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大程度上利用客户端的资源,将内容有效的组织和显示。

系统在设计时,很大程度上考虑了降低服务器端工作量,让服务器专注于业务逻辑和数据检索。

在交互中,服务器输出单纯的数据格式,如XM L、Jso n,客户端根据数据组织显示,提高了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

服务器端:实现业务逻辑、访问控制与数据访问,在服务端,在响应用户请求之前,先判断了访问者是不是系统支持的用户,以及用户有没有权限访问该资源,然后才会到到实际的业务逻辑阶段。

在业务逻辑中,系统主要完成了对数据库的访问,以及对业务数据的计算,例如计算平均值,生成相应的结果图片。

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响应服务器端通过数据访问层构造SQL语句,将结果返回。

2.2.3.1 历史趋势分析。

查询和分析单个气象台站选定时间范围内、选定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2.2.3.2 台站要素对比分析。

查询和分析选择报文类型、选定区域、选定时间范围内的各站点选定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图,图形表现形式为柱状图,该功能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分析,一定程度上校验各站观测数据的有效性。

2.2.3.3 历史气象要素三维度检索。

通过向服务器提交选择数据起止年份、气象要素、关注台站等参数后,系统返回数据结果,用户可以表格方式和曲线图方式查看结果。

用户可以在同一页面浏览到指定年段、指定年内每月、指定月内每日的同一要素三种时间维度数据的显示。

同时,可以通过台站选择工具选择多个台站获取数据,绘制多条曲线(通过颜色区分)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所示)。

图3 历史气象要素三维度检索2.2.3.4 实时资料分析。

向用户提供了全区自动・53・ 总第274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站72h 气象要素表格、要素对比曲线图、要素对比柱状图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盟市”、“选择台站”定制条件对内蒙古气象自动站72h 的最高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最低温度、1h 雨量(毫米)、累计雨量等要素情况进行查询,以“图形”和“表格”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参考数据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