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甘蔗种植现状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逐渐朝着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在甘蔗良种市场化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一方面,由于甘蔗生长周期长、栽培要求高,因此其良种供应不足,导致种植面积不
断减少。

同时,甘蔗良种市场化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导致良种推广受阻。

为此,可以
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良种研究与推广,提高良种供应量
对于甘蔗良种的研发,应集中于株型整齐、竹秆饱庵、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等方面,
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良种,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

同时,加大甘蔗良种
推广宣传力度,借助媒体宣传和专业培训,引导广大农民投入良种种植,壮大良种市场。

二、建立规范的市场化机制,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在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应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

建立
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作效率,促进甘蔗良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民种植意识,推广现代科技生产
在甘蔗良种市场化中,要推广现代科技生产和管理方法,提高甘蔗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民种植意识,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良种市场化的目标。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

江州区加快甘蔗种植过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措施-农业机械化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江州区是崇左市的甘蔗主产区,每年甘蔗种植面积在6.6 万hm2以上,产原料蔗500 万t 左右,可以说蔗糖业是拉动江州区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是江州区几十年来可持续发发展的优势产业。

但是,长期以来,江州区的甘蔗生产整体机械化水平低,近年来,随着大中型拖拉机的普及,机械整地、开行耕作水平大幅提高,但在甘蔗种、管、收生产环节还大都是靠人畜力耕作,机械化水平低,用工多,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甘蔗种植效益空间逐年下降,农户种植积极性呈下降趋势,直接威胁到江州区蔗糖产业的兴衰与存亡。

怎样提高甘蔗单产,减少用工,提高种蔗效益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针对如何加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创新发展课题,结合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江州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成效2011 年以来,江州区通过大力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高效节水灌溉土地流转整合工程,采取五个注重措施,使甘蔗生产机械化得到长足发展。

(一)注重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2011~2012 年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江州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8 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5622 台套,受益农户4249 户。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惠农强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了江州区的农机装备水平,江州区的农业机械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到2012 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3.43 万kW,比2003年末的17.21 万kW 增加16.22万kW,增长94.24%,年均递增9.24% ;农机原值达到3.07 亿元,比2003 年的1. 亿元增加1.43 亿元,增长87.19% ,年均递增8.72%;各类农用拖拉机达到16166 台,比2003 年增加7578台,年均递增8.82%.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总量的增长,还突出表现在大型动力机械及高科技含量复式农业机械快速增加,使农机装备结构得以持续优化。

崇左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崇左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崇左蔗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崇左市国家税务局梁绍英崇左有中国“糖都”之称,全市甘蔗种植面积382万亩,有40万户农户,100多万蔗农,县县有糖厂,乡乡种甘蔗,村村有蔗田,2021/2021榨季全市共生产混合糖206.24万吨,产糖量占全区产糖量的30.65%,占全国蔗糖总量21%,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制糖业带来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2021年,制糖行业国税税收收入超过12亿元,占收入总额的近60%。

崇左是名副其实的糖经济、糖财政、糖税收、糖社会,是中国最甜的地方。

甘蔗种植已成为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蔗糖加工成为地方工业和财政增收的主要产业。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崇左市蔗糖产业越来越暴露出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当前蔗糖产业面临的问题(一)蔗糖产品延伸链条短,附加值低。

崇左市蔗糖企业大而不强,生产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的延伸能力不足,15个蔗糖企业产品中90%为白砂糖,所生产的白砂糖也不能满足跨国食品加工企业对用糖质量的要求,无法大量出口。

主要副产品如蔗渣、废糖蜜、滤泥等没有很好的充分利用。

由于蔗糖产品只作原料出售,附加值低,综合利用和蔗糖深加工没有形成规模,蔗糖产业发展中产品延伸链条短,尤其是缺乏产业链核心环节、高增值率环节,既制约产业的发展,又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

(二)原料蔗种植没有形成规模。

一是原料蔗生产大多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平均每户蔗农种蔗约3亩,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程度低。

二是原料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程度较低,蔗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区原料蔗总面积的6%,且全部为人工砍运作业。

三是甘蔗品种单一化,一旦遇到冰冻等自然灾害,便会遭遇大面积受损。

由于种植与收获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能力差,良种品种退化严重等,单产量低,经济效益比较差。

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崇左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最南端,是一个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业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其中蔗糖业是崇左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等,因此需要研究循环经济发展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崇左市蔗糖业的现状分析崇左市是广西主要的蔗糖产区之一,蔗糖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蔗糖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蔗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蔗糖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也比较严重,这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再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

在当前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对于蔗糖产业来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提高产业效益,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减少废弃物和污水的产生。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改善蔗糖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废弃物和污水的产生。

2. 发展循环利用产业,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蔗糖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提取出其中的有价值的物质,并加以再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蔗糖产业在发展的也应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蔗糖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蔗糖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推动蔗糖产业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也可以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投入。

随着各种对策的实施,崇左市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将取得可观的成果。

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生产环境,并提高了企业形象。

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其高产、高甜,可以用于制糖、制酒、发酵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甘蔗良种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着重分析甘蔗良种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问题一:甘蔗良种供应不稳定甘蔗良种的生产存在着时间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导致供应不稳定。

这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制约了甘蔗种植业的发展。

由于甘蔗良种的供应不足,导致市场上有大量不合格的种苗流通,影响了甘蔗产量和品质。

对策思考:1. 政府加大甘蔗良种研发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对甘蔗良种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种植技术,缩短良种繁育周期,降低良种生产成本。

2. 私企合作建立良种基地:政府可以鼓励与私营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提高良种供应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种植户的经济风险。

3. 完善良种供应和交易平台:建立良种供应和交易平台,提供良种供应信息,有助于优质良种的流通和交易。

问题二:甘蔗良种市场监管不足目前,对甘蔗良种市场的监管力度较弱,导致有大量质量和来源不明的种苗流通。

这不仅危害甘蔗种植的发展,也对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

对策思考:1. 建立严格的良种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良种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甘蔗良种供应商的资质审查,确保良种的质量和来源可靠。

2. 加强良种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大对甘蔗良种市场的监管力度,并加强执法力度,对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

3. 提高农民良种识别能力:加强对农民的良种识别培训,提高他们对良种的辨识能力,避免购买劣质良种造成经济损失。

问题三:甘蔗良种市场信息不对称目前甘蔗良种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难以获得准确和及时的甘蔗良种市场信息,影响了其良种选择和购买决策。

对策思考:1.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政府可以建立甘蔗良种市场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相关市场信息,包括种苗价格、品种特性、供应情况等,方便农民获取信息。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良种的选育和市场化对甘蔗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品种单一、市场需求缺乏反馈、推广力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解决品种单一的问题。

目前甘蔗主要品种以红糖甘蔗为主,其他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相对较少。

需要加大对其他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引入适应各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品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加强对新品种的研发和评价,改善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潜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加强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

目前,甘蔗良种的选育往往缺乏对市场的准确需求反馈,容易导致品种和市场不匹配。

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与研究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定期收集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育种研究人员,以指导良种选育的方向和重点。

加强与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良种的市场应用,促进良种的市场化。

加大对甘蔗良种的推广力度。

目前甘蔗良种的推广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优良品种的市场份额较小。

需要加大对甘蔗良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优良品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开展示范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农民普及良种的优势和收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培训,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还需要加强甘蔗良种市场化的管理和监管。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甘蔗良种,给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带来损害。

需要加强对甘蔗良种市场的管理和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保障甘蔗良种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甘蔗良种的质量监督和检测,确保良种的品种纯度和质量稳定,提高市场信誉度和用户满意度。

甘蔗良种市场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品种单一、市场需求缺乏反馈、推广力度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推广多样化品种、加强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加大推广力度、加强管理与监管等多方面入手,促进甘蔗良种市场化的发展。

崇左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崇左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防控对策

104 2018, V ol.38, No.01※种植与养殖农业与技术在对崇左“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工作方案,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形式,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增强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1崇左蔗区甘蔗病虫害的现状分析甘蔗,属于热带与亚热带的作物,具备生长期与种植期长的特点,其株高根深,吸肥量大,产量高。

崇左蔗区普遍长期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积累大量的病源与虫源,诱发病虫害而影响产量。

经调查,崇左蔗区目前主要发生的病害是黑穗病、锈病、鞘腐病等;主要发生的虫害有螟虫、蓟马、粉蚧、绵蚜、蔗龟与天牛。

1.1 病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分析甘蔗病害主要是植物在适应环境之下,受到病害病原体的侵袭,或是在不良环境中,不能保证生长发育的良好性,导致产量降低,无法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甘蔗病原主要分为生理类型与侵染类型的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多种类型。

例如:黑穗病属于甘蔗的侵染类型病害,病原是甘蔗鞭黑粉菌,带菌土壤和宿根病蔗是初侵染源。

其厚垣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后落在蔗芽上藏在鳞片间,遇水萌发形成侵染菌丝侵入蔗芽,菌丝经暂时休眠后随蔗芽萌发而恢复活动并随生长点向上蔓延,生长点受病菌刺激初形成白色鞭状物至厚垣孢子形成时抽出黑色鞭状物,产生的厚垣孢子再经媒介传播落到蔗茎的侧芽上,刺激蔗芽萌发,使甘蔗抽出侧枝或分蘖并形成鞭状物。

甘蔗感染此类病害之后,会导致产量下降与含糖量降低。

甘蔗锈病是甘蔗叶片易发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害发生时,起初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期变为黑色,病情严重的叶片会枯死,从而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致甘蔗产量下降。

甘蔗梢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的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落到梢头心叶上,便萌芽发侵入幼嫩叶基部,侵入生长点附近的蔗茎,随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对策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对策

甘蔗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种植设备和种植技术。
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手段和设备,甘蔗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甘蔗加工产业落后,产业链短
甘蔗加工产业落后
甘蔗加工产业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和设备。
产业链短
甘蔗产业链较短,缺乏深加工和附加值产品,对农民的收益带动作用有限。
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引导农民建立各种甘蔗专 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 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
加强产业联动
推动甘蔗产业与其他相关 产业的联动,形成完整的 产业链条。
加强甘蔗加工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提升加工技术水平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甘 蔗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 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开发多元化产品
鼓励企业开发多元化的甘 蔗产品,如糖、酒精、饲 料等,延长产业链条。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广西 甘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 占有率。
加强政策支持,提高甘蔗产业的竞争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甘蔗产业的扶持 力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
方面给予支持。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对从事甘蔗产业的相关企业实施 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的经 营成本。
加强产业宣传推介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广西 甘蔗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 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强产业链整合
推动甘蔗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 整合与升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 同效应和附加值。
拓展国际市场
加强与国际糖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拓展广西甘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 份额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甘蔗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左市甘蔗种植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从甘蔗种植环节的微观角度阐述崇左市的自然环境和甘蔗种植现状,分析崇左市在甘蔗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高甘蔗产量的对策。

关键词:甘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11-2
崇左市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自然环境和甘蔗种植现状,发现和分析甘蔗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提高甘蔗种植产出的对策,这就要求指定有关甘蔗的专业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经常监视和预测国内外蔗糖市场供需情况,了解国内外对蔗糖质量的要求,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甘蔗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以促进崇左市蔗糖产业快速发展。

1 崇左市基本情况
崇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是22℃左右,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水、光、热充足,林木四季可长,其种植甘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崇左水土流失严重,隔年都有洪灾,地形主要是丘陵和山地,这种地形地貌严重阻碍甘蔗种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进程。

崇左是壮族人民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农业人口204万,耕地总面积为37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23%,其地理位置优越,邻近越南,背靠大西南,具有沿边、沿铁路、近首府、近海港、连东盟的区位
优势。

2011年底崇左市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总收入为8477.6元,平均每人纯收入为5370元,其与南宁、柳州、桂林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广西区内,北海的农村居民总收入的平均水平是最高的,达到11164.1元;2011年崇左农村居民平均每人总支出8901.4元,第一产业每人的平均收入为6655.5元。

甘蔗是崇左市主要的经济作物,崇左市蔗糖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各县(乡)都把蔗糖生产作为支柱产业,糖厂分布在各个县、乡、镇,而且划分原料基地。

特别是江州区,近年来入厂原料蔗都在200万吨以上,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位居全区、全国之首。

2 崇左市甘蔗种植现状分析
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而崇左市是在北纬33°左右,崇左农民广泛种植甘蔗,甘蔗平均亩产6吨,2012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22.16万亩,同比去年增长2.9%;全市已有1.3万亩的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立100亩的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全市拥有30家以上的糖厂,分布在各个县、镇、村中,保证原料甘蔗及时得到加工;甘蔗生长期主要受气温和品种影响,一般从三月份开始种植,到十一月份就可以采收,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糖度也较低,2012/2013榨季在2012年11月份中旬开榨,榨期一般为120天;崇左市对甘蔗种植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现代模式,种植的方式不再是单一,而是有套种、间种,这种间种即是在甘蔗田地中种植其他作物,如西瓜、花生、大豆等,据统计,这种间种模式一般比单一的种植甘蔗增收1000
元左右,间种种植模式得到区农业厅的肯定,政府积极鼓励蔗农进行间种和套种,目前已取得较好成绩。

目前,崇左市普遍种植新台糖22号甘蔗,平均亩产蔗量比桂11增产5.9,亩产含糖量比桂11高0.3个百分点,22号甘蔗易种植,易管理,蔗叶易脱落,抗病性强,这种品种甘蔗的出现把崇左市蔗糖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崇左市运用农用翻土机、甘蔗种植机、甘蔗施肥机、甘蔗收割机、甘蔗装卸机等机械对甘蔗进行种植、管理、收割、装卸,局部蔗区实现机械化,但由于崇左特殊的地貌形态,大部分蔗区难以广泛使用机械进行甘蔗收割和装卸。

甘蔗生长期间的管理主要包括施肥、除草、除虫,其生长期间容易受到洪水、暴风、干旱、霜冻的影响,在洪水、暴风过后对蔗田进行排水,并扶正倒地的甘蔗,而干旱和霜冻则直接导致甘蔗受灾。

2008年1月崇左市江州区甘蔗霜冻受灾面积达19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崇左蔗农在榨季普遍请短工收割甘蔗,目前甘蔗收割的每个劳动力日工资为100元左右,春节前后则会更高,每户甘蔗的收割是根据榨季前抽签决定的序号顺序进行,甘蔗运输方式是小型多功能农用机、大型汽车、拖拉机等,这些甘蔗运输机是农民机车,经在糖厂注册而成为糖厂的运输机。

崇左蔗农的甘蔗一般都是运往糖厂进行销售,由政府牵头,把蔗农和制糖企业联系起来,形成较为稳定的订单农业,采取排队进厂称重,称重后及时告知蔗农原料甘蔗的净含量及应扣除部分的方式,并及时把蔗款打入蔗农账户。

这种甘蔗
运输、销售的方式在崇左普遍使用,并广泛使用于广西境内。

3 崇左市在甘蔗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首先,崇左市年初干旱少雨、夏季时有洪灾、深秋霜冻严重,这些气候条件影响到甘蔗的生长,从而降低甘蔗产量。

崇左市甘蔗种植一般从2月中旬开始,年初受天气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影响,蔗苗生长较少,生长不均匀;夏季不定期发生洪灾,洪灾过后甘蔗易生须根,糖厂根据须根的多少适量从甘蔗总量中扣除须根部分,最高可达10%;深秋的寒霜、霜冻影响甘蔗生长,蔗皮由浅黑白色逐渐变成浅黄色,甘蔗尾叶变黑,糖分流失严重,糖分质量降低,糖厂对霜冻原料蔗降低收购价格,蔗农年甘蔗产量比平稳期要少一半以上。

其次,在甘蔗生长期间病虫害多,过多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甘蔗的质量。

甘蔗易受凤梨病、赤腐病、黑穗病、甘蔗螟虫、绵蚜虫、粉介壳虫等病虫害的影响,危害面积较大,虫害达到中等偏重程度,崇左大部分蔗区都会存在病虫害,这些都促使甘蔗缓慢生长,并降低蔗糖的质量;甘蔗施肥主要使用化肥,农机肥较少使用,由于甘蔗病虫害加剧,蔗农加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促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土壤土质变差,进而影响到甘蔗的生长,影响甘蔗产量和质量。

最后,甘蔗机械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崇左特殊的地形地貌,目前的机械技术水平难以适应蔗区的要求;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修好的道路损坏,蔗区道路条件差;灌溉设施没有普及,灌溉
技术较为落后;自然灾害防护设施差,蔗区基本没有防寒、防旱、防洪设施。

4 提高崇左市甘蔗产量的对策
4.1 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甘蔗产量的提高
蔗农在种植甘蔗时应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大力推广高科技环保可降解地膜,用以保持水分,以减少气候对甘蔗的伤害;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研制高产高质蔗种,整合高校、研究所、制糖企业、个人的资源,加大对甘蔗品种、甘蔗机械、甘蔗病虫害、甘蔗管理技术、甘蔗肥料等的研究,以解决甘蔗种植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蔗区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对甘蔗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甘蔗产量,保证蔗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2 改变蔗农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蔗农种蔗科技能力水平
蔗农应融入现代先进思想,积极通过网络、电视、新闻、手机等媒体吸取甘蔗相关知识,改变以往封闭的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甘蔗种植、加工、管理等技术,提高蔗农思想的敏锐程度,及时掌握气象信息、市场信息、甘蔗专利信息、甘蔗信息化管理等等。

开展蔗农知识普及活动,组织甘蔗服务中心、甘蔗站到田间地头解答蔗农咨询,并加强对蔗农进行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蔗农甘蔗种植技术。

4.3 大力推广政策性甘蔗种植险,加大对蔗农的帮扶力度
通过政府引导蔗农参加甘蔗种植险,注重自愿原则。

首先政府应联合保险公司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会议等渠道让蔗农了解政策性
甘蔗种植险,了解保险的方式、范围、时间、内容等;其次政府应更多从蔗农的角度合理引导蔗农参加甘蔗种植险,坚决打击不法分子利用甘蔗种植险谋取利益,以正规程序办理保险,确保蔗农利益;最后监测和分析甘蔗种植险在市场中的运作情况,进一步完善甘蔗种植险,并推出甘蔗系列相关的政策性保险,在取得良好效果后大力推广使用,以减少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对甘蔗所造成的损失。

4.4 完善政府、制糖企业、蔗农三方联动体系
以政府为桥梁,连接制糖企业和蔗农,实现蔗糖产业化发展。

制糖企业和蔗农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制定明确的制度和规章,政府在这过程中应起到监督和调控的作用,保证制糖企业和蔗农的利益相对平衡,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制糖企业应选择有一定影响力的蔗农,组建一个独立组织,作为蔗农与制糖企业的联系人,处理榨季期间的蔗农与制糖企业所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道华.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
27-30.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03-205.
[3] 崇左新闻网.崇左概况.崇左新闻中心.2010.12.30.获取和访
问路径:(http:///html/dlwz/index.html). 作者简介:王水连(1987-),女,贵州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俞茜芝(1987-),女,贵州大学管理学
院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梁丽娟(1987-),女,贵州大学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