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E16 4K超高清演播室制作技术特点综述

合集下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系统建设和应用亮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系统建设和应用亮点

4K 超高清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本文主要围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和节目应用方面进行介绍,并对4K 超高清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4K 超高清 IP 技术 三维声 智能联动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颁布4K 超高清晰度电视技术标准,标志着4K 超高清技术成为全球高清化后的发展方向。

高清向超高清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电视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在色域、量化深度、动态范围、帧率等多个维度得到全面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2014年巴西世界杯4K 转播、2016年里约奥运会4K 制播试验、2018年平昌冬奥会4K 公共信号制作均取得了极大成功,从而激发了广大用户对超高清电视观看热情,全面带动了超高清电视终端市场的发展。

2017年11月我国发布了广电行业首个超高清电视标准GY/T 307-2017《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规定了超高清电视基础性系统参数;2018年1月广电行业相继发布了GY/T 315-2018《高动态范围电视节目制作和交换图像参数值》和GY/T 316-2018《用于节目制作的先进声音系统》,规定了高动态范围图像和三维声制作相关参数值,这一系列标准颁布全面推进了我国超高清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一 总台4K 超高清发展规划和进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8年初制定了4K 超高清发展规划,计划在四年内分三期完成总台4K 超高清系统的建设。

2018年3月发布实施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播出格式MXF 文件规范》,规定了4K 电视节目从采集制作到播出分发各环节的技术要求;5月发布实施了《基于规范》,规定了收看4K 节目的家庭影院配置要求和4K 超高清节目制作声道管理,这些规范制定为4K 超高清频道节目制作、播出和用户收视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频道顺利开播,央视建设完成了一个全新的4K 超高清电视制播技术系统,涵盖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存储等全流程系统,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央视总台制定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

央视总台制定4K超高清、高清电视节目同播技术规范!

央视总台制定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技术规范!中央⼴播电视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部署,以⾼质量发展为核⼼,⼤⼒推进4K超⾼清制播体系建设。

中央⼴播电视总台围绕“5G+4K/8K+AI”战略部署,以⾼质量发展为核⼼,⼤⼒推进4K超⾼清制播体系建设。

在全⼒发展4K超⾼清视频产业的同时,也要兼顾⾼清电视节⽬的播出。

尤其是4K超⾼清电视节⽬和⾼清电视节⽬同时制作播出时,既要保证4K超⾼清电视节⽬技术质量,也要保证⾼清电视节⽬技术质量。

01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技术难点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的技术难点在于4K超⾼清(4K HDR)电视相对于⾼清(HD SDR)电视,分辨率提⾼了4倍,亮度指标增强了10倍,⾊彩丰富度增加了1.5倍。

在⾯向4K超⾼清、⾼清同步播出时,通常由转换器进⾏4K HDR和HD SDR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过程涉及到动态范围HDR和SDR、⾊域BT.2020和BT.709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转换过程中既要保证4K超⾼清、⾼清节⽬的画⾯视觉效果,还要避免由于上、下转换带来的亮度过⾼或过低、彩⾊失真等安全播出隐患。

这⾥⾯的难度,使4K超⾼清和⾼清节⽬同播远⾼于⾼清和标清节⽬同播。

02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成功经验在2019年国庆70周年庆典活动直播中,总台采⽤4K超⾼清、⾼清电视节⽬同播的⽅式,即4K HDR信号和下转换的⾼清SDR信号同时直播。

这次是国际上⾸例在⼤型庆典活动中采⽤4K超⾼清、⾼清同时直播的成功案例。

为确保百余个机位拍摄的4K图像在亮度及⾊彩等⽅⾯呈现良好的⼀致性,技术局进⾏了长达⼏个⽉的HDR、SDR同播的视觉质量控制测试,制订视频前后期制作的操作规程及关键参数设置等,并⾸次在重⼤宣传报道活动中设置了VC视觉质量控制岗位与环节,在长达⼗⼏个⼩时的直播过程中,节⽬画⾯明暗部细节丰富,充分体现了HDR⾼动态范围特点。

同时下转换的⾼清画⾯符合总台⾼清节⽬录制技术质量要求,体现了总台⾼⽔准的节⽬制作⽔平。

浅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00平米演播室4K视频系统

浅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00平米演播室4K视频系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复兴路办公区800平米演播室4K 系统于2019年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为4K/HDR 制播环境,采用IP 架构,4K 信号采用NMI 协议进行传输。

本文从整个视频系统构架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组成、配置等方面,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800平米演播室4K 视频系统进行了介绍。

4K IP 系统 数据交互(交换机) 高动态(HDR )SDN 管理控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8年10月1日开播首个4K 超高清电视频道(CCTV-4K )以来,更高清晰度、更宽色域、更高动态范围的视频和环绕声音频为观众带来了超凡的视听体验。

作为总台第一批超高清直播演播室系统,复兴路办公区800平米演播室4K 超高清系统于2019年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承担台内大、中型综艺节目的4K HDR 录制和直播任务。

本文从整个视频系统架构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组成作一个简单介绍。

一 系统设计目标 1. 全4K HDR 制播环境建成后的800平米演播室视频系统支持4K/HDR 制作和直播,遵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的4K HDR 演播室制作相关标准和规范。

系统采用的4K 信号格式为:分辨率3840×2160,帧率50P ,支持BT.2020个视频系统如信号源、信号输出以及系统内信号传输均采用4K 信号格式。

2. IP 架构4K 信号的数据量是高清信号的4倍,大数据量的增长对信号的传输、交互及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采用IP 架构,利用IP 技术将视、音频信号通过IP 协议封装后在以太网上进行传输(SDI Over IP ),不仅利用交换机网络高效地传输大数据量信号,同时使系统布线变得简洁,扩展性强。

3. 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一个直播系统应该架构清晰,设计合理,采用先进、可靠、成熟的设备确保系统功能完善,稳定运行,同时,具备冗余备份能力和简单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

二 系统架构概述800平米演播室视频系统为4K (3840×2160/50P )超高清IP 系统,采用COTS 交换机+IP 切换台为核心的系统构架,并符合SMPTE 2022-7 IP 信号的冗余机制和无缝倒1. 视频系统本系统包括了摄像机、切换台、数据汇聚核心、录制播放服务器、字幕在线包装等一系列核心设备。

3D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以中央电视台E16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为例

3D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以中央电视台E16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为例

3D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以中央电视台E16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为例陈格平【摘要】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video system design of the sole 3D television studio in the new headquarters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the Studio E16.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s of 3D TV imaging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basic approach to 3D filming. It provides a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the design theories for a 3D studio video system and the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plans.%以中央电视台新址唯一的3D演播室——E16演播室的视频系统设计为例,结合3D电视成像的关键技术和3D影像拍摄的基本方法,详细阐述了3D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方案。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双眼立体视觉;并发拼合方式;双链路;3D拍摄支架;3D QC检测【作者】陈格平【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电影《阿凡达》上映后,这部只有透过3D眼镜才能感受得到蓝色风情的影片点燃了全球3D影视的激情。

直至今日要想取得好的票房,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电影都争相出版3D版。

与3D视频技术在电影中的普遍应用不同,3D视频技术只在近年才在电视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中央电视台在新址49层E16演播室开辟了全台唯一的3D演播室。

1.1 3D立体视觉人类的立体视觉分为单眼和双眼两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制播技术规范与HDR及下变换SDR 制作流程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制播技术规范与HDR及下变换SDR 制作流程的

BIRTV2019期间,《现代电视技术》邀请中央电视台多位技术骨干作为特约记者,在展会现场对中央电视台部分技术部门负责人、国内外知名广电厂商代表以及主办方代表进行了近30场采访,就中央电视台4K 建设、媒体融合创新,各公司参展情况、产品技术亮点以及行业热点进行交流探讨。

此次活动通过央视网进行了视频播出。

同时,我们也整理了此次访谈活动的主要内容,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制播技术规范与HDR及下变换SDR 制作流程的测试与研究——访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中心质量管理部副主任李岩、中央电视台播出传送中心转播部刘斌特约记者:中央电视台 周 立周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频道已经开播快一周年了,在今年BIRTV 的总台展区,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4K/8K 超高清制播的科研成果与创优产品;另外,总台4K 超高清频道也播出了很多优秀的4K HDR 节目,请问李岩副主任,在提升4K 节目技术质量水平方面,技术管理中心质量管理部做了哪些探索与尝试?李岩:去年10月1日总台开播了4K 超高清频道,在4K 超高清频道开播之前,也就是去年7月份,我们正式发布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明确面向2018年4K 超高清频道开播,央视技术系统4K 节目播出与制作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要求,明确节目送播送审的流程,以及节目文件交互、信号交换、信息交互的技术要求与接口。

技术系统各部门根据打合后的规范要求进行播出、总控、演播室、后期制作、媒资等系统建设及系统适配,并按照制播规范的技术参数与要求,在开播前对相关系统进行验证、测试,确保4K 制播的节目质量与制作效率。

我们明确了4K 超高清主要技术参数,即高分辨率:3840×2160;高动态范围:HLG 标准/1000nit (GY/T-315-2018),这有利于兼顾SDR 制作;宽色域:BT.2020;帧率:50P ;视频编码码率(文件封装):500Mbps ;视频编码格式:XA VC-I Intra Class 300等。

演播室4K超高清制作与系统环节中部分新技术探讨

演播室4K超高清制作与系统环节中部分新技术探讨

4K超高清制作已经成为近年的时髦词汇,未来几年我台将陆续对现有高清演播室进行4K超高清系统改造。

演播室制作由高清迈向4K超高清必然带来众多技术改变,体现在很多新技术、新方案被专门开发、设计并应用于4K制作设备和系统中。

在系统上已经不再是以矩阵为核心,不再采用以BNC卡口、75Ω同轴电缆为物理层支持的SDI单向点对点的传输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结构,视音频、同步、辅助控制信号等都以数据流的形式被映射到物理层为10、25、100G的IP以太网中双向传输。

具体制作设备上或增加新开发的软、硬件技术,或在原有基础上做改进,或在操作模式上增加创新性,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IP系统的变化和4K节目制作的新要求,系统内从核心到周边都参与到4K技术的融合中去。

本文探讨与演播室4K超高清制作相关的部分新技术发展,内容无法涵盖到所有环节,但争取达到由部分推测出全貌的效果。

1. 4K镜头的高性能在制作环节一提到4K画面的高清晰度(High Resolution)、高动态(High Dynamic Range)就会让人首先联想到性能优异的4K超高清摄像机,装备了高性能光电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的摄像机是优质画面的保证。

不过我们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即镜头,它才是4K摄像机的眼睛,如果镜头本身在光学性能上就达不到4K质量,那后面的传感器和处理器再先进也没有用。

4K镜头虽然在外形上和高清镜头差不多,但内部技术已有很大不同,之所以能达到4K技术品质是来源于设计理念的转变。

4K镜头的设计也要达到高清晰度、高对比度和高动态这三个技术标准。

高清晰度不仅仅是从镜头看到的图像像素更多,而且在图像的细微细节上也体现出超过高清镜头的效果。

高对比度是说图像中明暗区域的灰阶层级更深刻,画面主体和背景表现得更鲜明。

高动态是说镜头的图像表现中黑的部分更黑,白的部分更白,锐度更高,效果更通透。

要想达到上述要求,4K镜头内的大口径非球面镜片的材料、透光精度和透光量都很重要,要大大超过高清镜头的镜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E16 4K IP化演播室视频系统架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E16 4K IP化演播室视频系统架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首个上星4K 超高清频道(CCTV 4K 超高清),并启用了国内首个基于4K IP 架构的全流程直播演播室——E16 4K 演播室。

本文对E16演播室的整体系统架构、设备清单、应急方案等进行了介绍。

E16 4K 演播室 系统架构 设备选型 应急方案E16 4K 演播室作为国内首个全4K IP 化超高清直播演播室,在设计中采用了最新的4K 超高清视频技术,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先进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相结合。

E16演播室目前主要服务于CCTV 4K 超高清频道日常节目的直播及录制任务,已完成《2018中国网球公开赛》《2019 CBA 全明星赛》等4K 直播工作。

E16 4K IP 超高清演播室位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塔壹F49层。

演播室系统为4讯道全4K IP 架构的超高清演播室系统,系统包括演播室(130平米)、导控室(80平米)、二 格式标准E16 4K 演播室是总台面向4K 超高清频道日常直播制作,按全IP 演播室制作流程设计施工,从前端信号输入解码、处理制作、画面监看、信号切换、合成制作、信号编码输出的全IP 化节目生产流程,具备4K 超高清节目直播、录播和制作功能。

文件化设备采用XAVC-I Intra Class300 500Mbps 的编码格式,采用MXF OP-1a 的封装方式进行节目记录和素材播放。

E16演播室视频系统采用GV 全IP 双链路架构与双数据核心的冗余备份机制,视频信号采用TICO 编码对4K 信号进行压缩,遵循全台统一4K HDR 信号标准,分辨率采用3840×2160,帧频采用50p 、高动态范围HLG/1000nit 、色域采用BT.2020,监看采用1080/50p 信号格式。

所有信号源及系统内调度信号均采用双链路,符合SMPTE2022-7标准。

四系统方案系统设备清单如表1,系统框图如图3。

1. 系统间交接z与总控系统:输入信号采用以Tico基带方式交接,系统内信号经帧同步板卡后经解嵌板卡将AES3基带音频独立输出再将基带的Tico信号接入后续视频系统。

4K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K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视界观 OBSERVATION SCOPE VIEW4284K 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藻(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摘 要:超高清数字电视为广大观众带来颠覆性的观感与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

近几年来,超高清数字电视成为电视业追捧的新宠,带动高清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基于此,本文将对超高清演播室音频系统设计原则进行简要介绍,同时阐述其系统功能实现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4K;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设计;电视技术引言: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图像清晰度高、色彩丰富艳丽的高清电视迅速吸引了一大批受众。

和传统电视画面相比,高清电视画面比例更科学、视听观感更震撼,观众只需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体验接近数码影院的观赏效果。

而超高清电视功能的实现,完全依托于演播室视频音频系统的科学设计。

因此,本文将从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角度分析超高清技术对大众生活带来的改变。

一、数字超高清演播室音频系统的设计原则(一)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超高清技术在近几年的电视行业发展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热度,是迄今为止较为先进的一门技术,虽然会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视听观感,但是该项技术相关设备价格昂贵,且更新速度较快。

因此,在投资打造大型超高清数字平台时,必须谨而慎之,遵循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保障资金利用效率,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二)系统运行安全可靠4K 超高清演播室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在绝大多数电视台中承担着重要晚会的直播重任。

所以,在对数字超高清远多视音频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兼顾节目录制各流程的细节,针对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建立应急备份措施和故障报警机制。

一旦系统出现异常运行问题,确保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测到,并迅速排除故障、启动备份。

(三)满足高品质大型节目制作要求超高清演播室视频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大型文艺演出及重要晚会的直播和录制任务而服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华路办公区E16 4K 超高清演播室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启用,是总台首个具备4K 直播功能的超高清演播室系统。

本系统为CCTV 4K 超高清频道各类直播及综合节目制作而设计,是超高清、全文件化、全网络化、高智能化的综合性演播室系统工程。

目前E16 4K 演播室已上线半年,全力保障总台各类4K 节目的直播任务,通过半年的使用及经验的积累,对本演播室视频制作技术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主备系统架构 主观监看还原 系统扩容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华路办公区E16 4K 超高清演播室位于主楼塔壹49层,是一个空中景观演播室。

演播室为4K 节目制作提供了信号采集、现场制作、文件化播出、信号传输等全功能的节目录制及直播解决方案。

随着4K 技术的不断发展,从高分辨率(HR )、高动态(HDR )、宽色域(WCG )、高帧率(HFR )、量化深度(BD )五个维度上均明显优于现行高清技术标准。

全球4K 超高清技术发展迅速,作为总台首个全4K 超高清演播室,在设计中采用了最新的4K 超高清视频技术和环绕声音频技术,充分考虑到将技术的先进性和系统的安全性相结合,演播室导控室和音控室均配置环绕声监听环境,极大地方便了环绕声节目的制作。

一 演播室视频系统技术配置 E16 4K 演播室视频系统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全IP 的数6/2022-7标准架构,可充分发挥IP 网络特点,实现视音频、通话和控制等系统的IP 化传输和信号交换,是一套全流程IP 化超高清直播演播室系统。

视频系统采用Grass Valley 超高清系统,全IP 双链路架构与双数据核心的冗余备份机制,视频信号采用4K TICO 压缩信号,系统设计符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 超高清电视节目制播技术规范(暂行)》标准。

视频采用3840×2160/50p 、HLG/1000nit 、ITU-R BT.2020、10bit ,音2022-7信号级备份。

本演播室共配备GV 4K 86N 摄像机4套,GV K-Frame X 两级M/E 全功能4K 切换台1台,波视4K 延时器2台,索贝4K 播出服务器2套,EVS-Via 4K 精彩编辑1台(2入2出),新奥特4K 在线包装(支持双视窗)2套,索贝4K 双通道录制服务器1台,总控6路TICO 格式外来信号经Nevion 解码器接收后进入系统,播出信号(PGM )经Nevion 编码器后送总控系统。

系统间采用HD-SDI 3G 基带TICO 方式无需编解码环节可直播与总控进行信号交接,实现外来信号、信号制作与输出的格式统一化。

系统内设备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IP 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切换台等,可直接输出TICO IP 信号,接入核心交换机;另一种为非IP 设备,通过4×3G 的形式传输4K 超高清信号,对于这类设备通过SDI/IP 网关卡,将4×3G 信号转换为TICO IP 信号,接入核心交换机。

信号切换及调度系统配置全IP 4K 切换台和主备数据交换核心,管理系统(GVC )按照主备机制设置,采用一体化设计,做到监管控全局把控,便于系统管理人员故障排查并及时处理、提高效率。

监看系统除主/预监、技术监视器使用4K 监视器,其他监43Advanced TelevisionEngineering每台TALLY 服务器支持主备路TALLY ,支持手动2选1倒换。

时钟系统主要配置倒计时发生器及3台子钟。

通话系统配置32通道通话矩阵及4通道应急通话主站。

二 更安全的系统架构 E16 4K 演播室系统采用全IP 架构,信号处理各环节均考虑信号级/设备级双重备份机制,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

原高清系统采用基带传输方式仅可采用设备级备份,即相同功能设备互为备份。

作为高清系统核心的切换台,虽然与矩阵互为备份,但出现故障后矩阵仅可完成“硬切”操作,无法完全替代切换台各功能。

E16 4K 演播室放弃传统备份。

每台IP 设备均采用双路接口进行信号交互,当网络出现信号中断、数据丢失等现象时自动判断并进行信号路由选择。

同时IP 系统中切换台已不再是系统核心设备,仅为核心制作设备,由交换机/数据中心设备所取代。

以实现在系统层面设备级/信号级双备份,提高演播室系统整体安全性、可靠性。

E16演播室内所有IP 设备如SDI/IP 网关卡、摄像机、切换台均支持SMPTE 2022-7无缝倒换保护机制,可对IP信号双流选切并无缝倒换,实现全链路设备级、信号级双重保护,提高系统安全性。

SMPTE 2022-7无缝倒换保护机制采用两份完全独立的数据,这两份数据从同一个设备的两个不同的网口发送到两个不同的地址。

两份数据必须经过相同的路径且端口类型完全一样。

通过SMPTE 2022-7保护机制,系统采用字比对的方法,对收到的两个链路的每一份数据包做比对,进行数据包级的二选一,最终输出完整的数据包实现链路上的保护。

三 高清监视器主观还原4K 超高清 信号4K 监视器是还原4K 拍摄内容的最佳解决方式,但由于目前4K 监视器价格昂贵,系统内全部配置4K 监视器会对系统整体造价带来巨大成本,且长时间观看高亮度的4K 监视器会对人眼产生一定伤害,但为了能更好地还原拍摄效果,E16 4K 演播室采用两台Sony PVM X550(4K 监视器)作为PGM 及PVW 监看,采用四台Panasonic TH-55LF8SC (高清监视器)通过分屏方式用于导监墙监看系统内全部信源。

其余桌面监视器全部采用Sony LMD-A240(高清监视器)进行制作级监看,两台CANON DP-V2420(4K 监视器)分别用于桌面技术监看及立柜技术监看。

为使高清监视器可以正确还原4K 超高清信号,系统以2SI 作为4K 超高清信号图像拼接方式,可对组成画分的任意一路或多2SMPTE 2022-7无缝倒换示意图路信号进行单独处理。

因为组成4K 超高清信号的4路信号均为全画幅且包含完整画面信号,即可任取一路信号作为监看信号视频源使用。

系统内的IP 设备均可在输出4K 信号的同时,输出一个3G Monitor 流,非IP 设备在进行SDI-IP 转换过程中通过SDI/IP 网关卡生成3G Monitor 流,此信号为高动态范围(HDR )、超高清显示色域(ITU-R BT.2020)的3G 信号。

最终实现将系统内4K 超高清信号下变换为3G 信号,解决4K 超高清信号作为画分拼接信源带来的高带宽问题。

通过利用视频IP 处理核心单元设备中画分板卡的信号处理技术,可单独对组成画分的任意信号进行单独处理,实现信号从高动态范围到标准动态范围(HDR 到SDR )以及超高清显示色域到高清显示色域(ITU-R BT.2020到ITU-R BT.709)的转换,从而实现在高清监视器上主观正确还原4K 超高清信号。

四 多元化的节目制作能力E16 4K 演播室已陆续完成多种形式的4K 节目制作,其中包括新闻类《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政类《一带一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点新闻时政类4K 节目的直播保障任务。

体育类包括CCTV 4K 频道开播首日的《2018中国网球公开赛》和《2019年CBA 全明星赛》《2019中华龙舟大赛》《F1方程式赛车》以及即将到来的《2019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等重点体育4K 节目的直播报道任务。

各档直播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在技术实现上也各有不同,《中国网球公开》演播室通过接收由现场4K 超高清转播车制作的信号,经总控TICO 编码后送演播室进行解说及在线包装完成赛事直播。

《2019年CBA 全明星赛》分别在体育频道和4K 超高清频道同时转播,这是自总台E16超高清演播室建成后首次实现高清(HD )/超高清(4K )同步直播,信号在前方经TICO 编码压缩后送总控,演播室完成延时,包装等工作。

《2019中华龙舟大赛》采用4K 转播车前场制作,分别制作超高清版和高清版,经编码压缩后将带解说的4K 公共信号通过两条不同路由送回总控经演播室完成频道包装后播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首次实现5G+4K 直播,通过布设在梅地亚新闻中心现场的4K 摄像机经编码压缩后由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5G 基站分别回传到总控至演播室。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再次采用5G+4K 的直播方式,是CCTV4K 频道首次采用4K 超高清信号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进行全程4K 直播,此次直播是一次技术的传播创新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演播室通过接收由现场4K 超高清转播车制作的信号,经总控TICO 编码后送演播室,演播室进行会前访谈及角标、标题字幕、双视窗等包装工作完成整个直播任务。

通过现场的4K 摄像机经编码压缩后由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5G 基站分别回传到总控送演播室。

演播室接收信号后,对信号进行延时处理,同时根据节目需求对各路延时信号进行画面同步延时时间调整,利用精彩编辑设备根据节目内容需求对时长和内容截取用于备播素材,节目制作完成后通过TICO 编码送总控。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继“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世45Advanced TelevisionEngineering全画面片段,包装模板根据节目内容实时调整文字内容,双视窗根据节目形式随时调整所需视频源,节目制作完成后通过TICO 编码送播出。

目前,各档节目制作依托系统内各功能设备完成节目的整体包装制作任务,通过延时器可实现信号的延时播出;精彩编辑对信号进行精彩编辑等重要内容的编辑及回放;在线包装可针对不同节目类型制作相应的角标、人名条、LOGO 、全屏板等实现连线、双视窗等效果;文件播放服务器可在直播中穿插播放经后期精编制作并迁移到演播室的成品节目,如宣传片、广告等4K 素材,演播室整体设备部署满足多元化节目形式的制作需求。

五 系统扩容性E16演播室视频系统使用IT 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资源全方位合理调配。

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为超高清频道开播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具备先进性、易升级性和易拓展性,既可为今后的系统提供范例和指导,也可需增加汇聚层设备,即可通过叶脊拓扑结构实现与其他IP 演播室的系统级联。

1. 易升级性传统演播室系统,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标准的更新,一旦需要进行系统扩容或升级,通常要在考虑兼容性的基础上,花费大量成本,更换或增补大量设备,在具体实施层面也较为复杂。

而E16演播室视音频系统遵循SMPTE 标准体系作为整套系统建设的核心标准,是基于开放IP 架构的超高清演播室系统,可快捷、便利、安全地对系统进行扩容和升级:不但可快速在接入层接入更多的设备,达到系统扩容的目的;而且可快速实现SMPTE 2110标准或其他SMPTE 标准的系统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