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泉城
《泉城》写作方法

《泉城》写作方法篇一:四年级语文《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四年级语文《泉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江苏省靖江市靖城镇虹桥小学姚亚星214500(1)[课题(学科和年级)]课题:9、泉城学科和年级: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教材简解]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
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其中4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
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多”;黑虎泉的“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
作者的描绘生动而详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段(第6自然段)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3)[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4、背诵全文。
(4)[重点、难点]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
(5)[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6)[设计思路]由谈话导入到初读课文,学习新词再到品读首尾自然段,整个教学的过程要如同泉水一样晶莹剔透,清晰可见,教学过程做到重点分明,层层递进。
(7)[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济南素有“泉城”之美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曾称赞道: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苏教版四上《9泉城》课文内容

苏教版四上《9泉城》课文内容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腾,似乎银花怒放;有的晶莹剔透,似乎明珠散落;有的声响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响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
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似乎一串串珍珠。
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似乎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下去。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时地喷吐出来。
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
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
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似乎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知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教材剖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引见了泉城最具特征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风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泉城》说课稿

《泉城》(第一课时)说课稿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
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部分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及文章的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首尾两个自然段。
难点: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能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写话。
【设计理念】文章层次清楚, 语句清新, 辞藻华美, 易于朗读和背诵。
所以依据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体系的理念, 把以文悟情的情感目标放在首位, 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训练, 让孩子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受泉水的奇丽, 在反复诵读中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思路】首先, 以城市的别称引入课题, 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其次, 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对泉水天下闻名有初步的感知。
再读课文, 理清脉络。
再次, 紧扣“为什么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这一问题, 品读首尾两个自然段, 感受泉水的形态美和声音美。
最后, 在背诵首尾两段, 内化语言的基础上, 进行仿写一处景物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初识泉水天下闻名。
1、我国有很多城市各具特色, 昆明气候温暖, 四季如春, 所以又叫——(生答)春城;重庆依山而建叫——(生答)山城。
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座很有特色的城市——(齐读课题)泉城。
2.(板书济南)认读“济”, 注意字形。
3、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 通过预习, 课文中哪段话告诉了我们?出示句子最后一段。
(板书天下闻名)理解:什么叫——。
让我听听济南的泉水名声传了多远。
(指名读, 评价, 齐读)4.济南的泉水为什么会天下闻名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读一读课文。
【设计意图: 复习城市别称的旧知, 自然导入新课。
新七说说课泉城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研
说
流
程
巧精 设读 情课 境文 ,, 引重 入点 课突 题破
2分 6分
教学环节
分 块 研 读 , 合 作 探 究
18分 26分
展
超
示
越
交
文
流
本
,
,
点
拓
拨
展
提
延
升
伸
8分
6分
(
一
) 巧
9 泉城
设 情
【设计意图】六:《、泉教城学》是设一计篇优美的
散文,因此在教学伊始巧妙地通过这种
境 方式引路,不仅可以创设优美的情景,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研
说
流
程
二一三三年年年年级级 级级下下 上下册册 册册
已有知识基础
已有生活经验
学 情 分 析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研
说
流
程
能体会课 文中关键 词句表达 情意的作 用,初步 感受作品 中生动的 形象和优 美的语言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 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
引 生的求知欲。
入
课
题
1、出示课 件,教师播 放泉水的声 响,并进行引 导——
2、师生谈 话
3、板书课 题
( 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济南多泉,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
) 精
的七十二泉。济南的泉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泉
读 课
有的六白、浪教翻学滚,设好计像银花盛开;
泉城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难点:1、理解掌握生词。
2、体会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
3、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热爱。
教法: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生词卡片。
2、教学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儿的环境特别美,让我们流连忘返。
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板书课题)2、谈话: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关于泉城的资料,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交流一下,看看你对泉城了解了多少。
同学们知道得真不少,看来课前下了一番苦功。
3、审题:现在谁能告诉我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谈话:让我们带着疑问,一同走进泉城去看一看,读书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读完了课文,谁来试着读一下黑板上的生字?(2)谈话:读得真好,谁还想来试一下?(3)真不错,下面我们开火车读生字。
(4)谈话:这一排的同学都会了,那我们齐读生字。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汇注悬崖昼夜暄腾晶莹剔透秋雨潇潇4、谈话:看来同学们对生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去游览泉城了。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2、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并且批注。
3、组织讨论,随机出示:(1)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四年级上册第9课泉城

9泉城一、泉城简介1、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济南市的别称。
2、因“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风光而得名。
3、气候属暧温带,四季分明。
著名景区为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等。
二、济南的泉水1、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国内外城市中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称为“泉都”。
2、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呈喷涌状,有的呈瀑布状,有的呈湖湾状,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
3、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
4、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5、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6、趵突泉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名联: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三、济南泉水的形成:济南泉水众多是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地下有一层石灰岩,该岩层本身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形成孔隙、裂缝和溶洞,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
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到济南以后受到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不能前进,就越积越多。
最终,地下的孔隙、裂缝成了它们排泄之门。
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着这些裂缝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这些泉水千姿百态,有的是白浪翻滚,如同银花玉蕊,有的晶莹温润,就像明珠璎珞。
四、济南泉水的分布: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实际上济南泉水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四大泉群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
四年级(上)第9课《泉城》第一、二课时主备:蔡芳教案资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蔡芳d.展示、修改。
d.评价(2)再来看第二组词,这些四字词语,有(2)展示第二组生字词类字 ,有多音字, 能读好吗?(出示第二组词语)白浪翻滚晶莹剔透明珠散落银花盛开游鱼水藻虎啸狮吼秋雨潇潇水声喧腾昼夜不息天下闻名a.学生做小老师领读。
b.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词语,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
交流汇报【预设】白浪翻滚:雪白的浪花打在岩石上又翻腾回去,这就是一一白浪翻滚。
明珠散落:就像仙人把七彩斑斓的明珠洒落到人间。
C.齐读词语。
a.谁来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b.读得真棒,那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生说) 还有哪个词你不理解的?导学:(出示图片)小结:联系插图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学生展示朗读课文。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3分钟)• 预习作业1 学程单一:(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然后分别介绍了、、、,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_______ 。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时间:4分钟。
1.学生根据学程单自主学习并小组交流。
2.交流汇报【预设】课文首先总写济南有七十二泉,然后分别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最后再总写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_。
)3.预设:总分总的结构顺序。
第四板块:品读首、尾两个自然段C.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一个词就是一幅画,让我们再读这些词,读出你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3 )读得真好,把这些词送入课文你也能读好吗?指名任选一段展示朗读,评价。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思考主要内容(3分钟)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出示学程单一,巡视、观察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
3.现在,你们看出课文的结构了吗?(板书: 总——分——总)。
第四板块:从“天下闻名”入手,品读首、“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主备人:蔡芳好像一串串珍珠。
所以取名为珍珠泉。
3.【预设】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练习答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练习答案1.《老师,您好!》补充习题答案茁壮衷心理想幸福崇高茁壮二.省略三①“铺设大道”和“架起金桥”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说明教师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崇高,因为老师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①老师,教学成果,教师的心血,学生②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但愿人长久》补充习题答案一、查字典,完成练习。
H HAO 白7 洁白洁白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上。
二、扩词。
(省略)三、阅读课文片段,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次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2、安静弟弟你也在赏月吧,我好思念你。
3、兄弟苏轼苏辙四、请试着填写下列诗句。
1、登高处少一人2、一杯酒无故人3、存知己若比邻4、江南岸照我还五、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古诗两首》补充习题答案一、选择正确的读音1、第一个第一个2、第二个3、第二个4、第一个5、第二个二、体会句子思想感情①互相和谐铜镜湖面②宁静和谐2、①半边月影②峨眉山上挂着半边月亮,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里,小船也在平羌江里一起流动。
3、①出发驶向思念友人前往②思念友人三、补充阅读。
4.《秋天》补充习题答案三、1、苹果,玉米,葡萄,高粱,他们都成熟了。
桂花,菊花都盛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2、这边是红色的苹果,那边是黄灿灿稻子,远处是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
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的身影。
3、苹果,葡萄,人。
苹果,葡萄成熟了。
紫红的葡萄挂在树上,桔树挂起圆圆的小球,苹果露出美丽的笑容。
5.《我给江主席献花》补充习题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地毯耻辱秩序井然队伍步伐欣喜若狂二、填一填,想一想,写一写。
1、微微地爱抚地亲切地领袖对孩子的一片慈爱之情。
2、失散多年的母亲的怀抱一股情不自禁吻了一下依偎不愿离开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对祖国母亲的衷心爱戴和依恋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设计者:庄永峰
课题:9、泉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活动调整与反
思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
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板书设计:
9、泉城
有的……有的……
绘形摹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
(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⒈总结。
⒉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珍珠泉形似珍珠
8、泉城五龙潭汇注
(天下闻名)黑虎泉水声喧腾
趵突泉名泉之首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