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寺庙历史资料

合集下载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寺庙介绍
八大处分别是指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和证果寺。

这些寺庙都位于北京西郊五环外,历史悠久且香火旺盛。

其中,灵光寺内供奉着一颗佛牙舍利,是全世界仅存的两颗之一,在佛教寺院中非常著名,传说十分灵验。

1. 长安寺:是八大处的第一处寺院,又名善应寺和善应长安禅林。

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后经清顺治十六年、清康熙十年两度重修,堂阁寮舍日臻完善、佛像器属一应俱备,遂成为明清时期西山诸寺中的一座名刹。

2. 灵光寺:是八大处的第二处寺院。

创建于唐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

公元1900年,灵光古刹被“八国联军”炮火彻底摧毁。

后经长达23
年鼎力重建才得以再生。

重兴后的灵光寺坐北朝南,纵向布局,南部为大悲院和金鱼池院。

北部分别为方丈院、塔院、居士院和大雄宝殿。

另外六处寺庙的信息,您可以通过旅游类网站或APP查询。

这些寺庙园林
静美,有很多银杏、枫树等,每到秋季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来此登山拜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安寺目前正在修缮中,未对外开放。

北京寺庙总汇

北京寺庙总汇

北京寺庙总汇1、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又称“弘慈广济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於此。

1983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后海广化寺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广化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区後海鸦儿胡同,是北京著名的佛教石方丛林,也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什刹海後海的北岸,东邻银锭桥,西邻宋厌龄敌居。

全寺占地面积二十余亩,13858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共分中院、东院和西院三大院落。

整座寺庙建筑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3、宣武法源寺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法源寺位於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4、东城雍和宫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雍和宫位於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

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 00年历史。

5、宝珠峰潭柘寺详细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南部、太行山馀脉宝珠峰南麓,因山有龙潭和柘树,又名“潭柘山”,因而寺随山名称为“漳柘寺”。

潭柘寺地理环璋极好,寺後九峰环抱,寺前山峰好象一座巨大屏风。

传说此地原名“青龙潭”,唐代法师法藏来此开山布道,青龙惧而远遁,潭因而化为平地。

6、门头沟戒台寺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戒台寺又名“万寿禅寺”,位於北京西郊门头沟区马鞍山麓,去潭柘寺8公里,距城区35公里。

因为寺内一座全国驰名大戒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所以一般人均称此寺为“戒台寺”或“戒坛寺”。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

北京求姻缘最灵验的四座寺庙分别是:广济寺、三圣庵、潭柘寺和红螺寺。

北京四大求姻缘寺庙分别是广济寺、三圣庵、潭柘寺和红螺寺。

广济寺始建于宋朝末年。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宋仁宗时期。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

广济寺:广济寺是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

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

占地2.3公顷。

始建于宋朝末年。

很多人来广济寺的圆通殿求观音结善缘。

想要求桃花的话。

来这里就没错了。

三圣庵:三盛庵的姻缘树至今仍健在于后院南侧一隅。

400年来。

凡人有求姻缘者。

取红绳系于此树树枝之上。

诚心默念爱人之名。

莫不灵验。

久之。

这里落下了“天好姻缘。

三圣护佑”之名。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北里黑窑厂街14号。

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

距阜成门41公里。

潭拓寺风景秀美。

到处都是古老的树木。

在哪里有种说不出的宁静感。

如果想问爱情在何方。

可以求一支姻缘签。

红螺寺:红螺寺。

原名“大明寺”。

始建于东晋年间。

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

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

由此得红螺之名。

南有普陀。

北有红螺。

红螺寺自古便香火旺盛。

是拜佛祈福的圣地。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红螺东路2号。

寺庙建造特点: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

只是规模较小。

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

供奉佛舍利。

音译称为“浮屠”。

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

称为汉式塔。

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寺庙由来:坛庙建筑是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

有天坛。

地坛、日坛、月坛、文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

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

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

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北京最灵的寺庙排行

北京最灵的寺庙排行

北京最灵的寺庙排行1、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

来这里求成佛做祖、开悟成就、开智发慧、健康长寿、治病消业、超度故人的最多。

另外,八大处四处的大悲寺的白衣大士观音非常灵验,在那里许愿还愿的人络绎不绝。

2、法源寺(中国佛学院,在宣外教子胡同)。

最后一个殿有一尊神奇的千手观音铜像,大概是元代的;虽然密闭在玻璃罩里,可是看上去身上潮潮的,据说有时候滴水。

到那里求子(法源加持嗣源嘛)、求智慧(佛学院嘛)的多。

3、雍和宫。

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来这里的商界人士居多,大概求财吧。

4、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在西四)。

这里圆通殿(观音殿)的观音很灵,来这里求结善缘(包括姻缘)者多。

5、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后海边)。

来这里超度,发焰口,做水陆最为殊胜。

6、通教寺(北京尼众佛学院)。

这里都是尼师(俗称尼姑),她们戒律精严,修行刻苦。

这里为女性信众做临终关怀、往生助念据说效果相当好。

7、卧佛寺。

有人把这里叫做“Offers”,据说这里求工作,求升学出国考试通过者居多。

8、白塔寺。

也是藏传佛教寺院,据说来这里绕元大都标志建筑--大白塔(塔中曾藏有舍利子无数)可以治病。

旁边就是白塔寺大药店,买药也方便,可以圣药凡药一起吃。

9、香山碧云寺。

这里是古代名刹,其“五百罗汉堂”尤其出名,据说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相应罗汉,可以得到护持。

另外,那里还有孙中山先生衣冠塚,孙中山先生是“活菩萨”啊,也要拜的。

10、大觉寺、戒台寺、潭柘寺等。

这些都是古老名胜,灵气袭人,而且都有度假客房,适合在这里短期住宿疗养或者闭关禅修,搞写作、创作。

八大处简介介绍

八大处简介介绍

文化价值
宝珠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 值,是研究中国佛教和道 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宝珠洞的宗教活动与信仰
宗教活动
宝珠洞是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活动场所, 信徒们在此进行朝拜、诵经等活动。
VS
信仰
宝珠洞的信仰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信徒们 在此寻求心灵的寄托和安慰。同时,宝珠 洞也是信徒们修行的重要场所,他们在此 静心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佛教文化的内涵。
长安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要点一
历史背景
长安寺始建于唐代,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在历史上,长安寺曾多次遭受战火破坏,但每次都能得以 重建,显示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要点二
文化内涵
长安寺的文化内涵丰富,主要体现在其佛教文化和艺术价 值上。寺庙内的佛像、壁画等艺术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精 髓,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此外,长安寺还 承载了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记忆,是研究北京地区历史文 化的重要载体。
香界寺的宗教活动与信仰
宗教活动
香界寺是佛教信众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法会 、讲经、禅修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佛教信众前 来朝拜,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信仰
香界寺信仰者众多,他们信仰佛教,认为佛教能够助我心境 宁静、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时,他们也认为佛教能够 助我心境宁静、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03
灵光寺
灵光寺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灵光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特点
灵光寺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 用传统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 屋顶覆盖琉璃瓦,檐下装饰精美 。
灵光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北京十大名胜古迹简介

北京十大名胜古迹简介

北京十大名胜古迹简介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着无数的名胜古迹,这些景点不仅代表着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缩影。

下面将为您介绍十大名胜古迹,它们是: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北海公园、孔庙、恭王府、景山公园、雍和宫和天安门。

一、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明代时逐渐形成具有完整系统的长城。

长城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长城的总长度超过了万里,其中最著名的是京城的五大关,即居庸关、妫水关、司马台长城、凤凰岭长城和方庄长城。

现在这些关都已被开放,成了游客们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的建筑精致、之间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筑的色彩、手绘壁画和雕刻艺术的精湛水平闻名于世。

故宫现已成为国家级博物馆,是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窗口。

三、颐和园颐和园是一座以湖泛舟、楼台亭阁著称于世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美丽造型和精美的园林布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颐和园的最大特点是它山静水碧、园内葱葱郁郁的树木和多姿多彩的花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赏景。

四、天坛天坛是清朝皇帝祭天的场所,也是中国皇家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坛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建筑的民族特征和材料的运用非常典雅。

天坛是全世界唯一的天文学古迹,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儒释道教三教结合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北海公园北海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园林,它被誉为“北方江南之一”,并与北京市区的故宫和颐和园相连,由于其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优美,每到夏秋之际都吸引着广大游客前来赏景。

六、孔庙孔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古老建筑,它是为了纪念孔子而建造的,并成为了全国性的学府。

孔庙主要由大成殿、显圣殿、宗庙、杜门和乐游园等建筑群组成,它的美丽建筑受到了国际旅游业的广泛赞扬。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五顶庙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

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

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

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

西顶也称广仁宫,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蓝靛厂,旧址为明正德朝创建的嘉祥观。

万历十年(1582年)发内帑重建,十八年(1590年)建成,并赐额护国洪慈宫万历庚寅(十八年、1590年)《洪慈宫完工记》碑。

天启朝再修天启四年(1624年)《敕赐洪慈宫碑记》碑。

清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年)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1712年)改名广仁宫。

广仁宫明清以来,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开庙,清季甚至由官府派员来此拈香。

直至清末,香火不绝。

民国时逐渐萧条,1949年以后,神像及壁画被毁,碑碣被移走或砸碎,古树枯死,庙址被侵占,东配殿被划出庙界之外,其它殿宇也破败不堪,或被拆改。

以后为工厂占用。

2001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曾加以修缮,1976年因地震后殿坍塌遂被改建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和前殿,其余尽毁。

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有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和前人书写的篆字匾额、撰文石碑。

紧挨玉泉营环岛,玉泉营家具、郁花园、玉泉营花卉市场、京沪高铁、北京南站必经之路。

八庙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1、太庙,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兴建,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场所,即皇帝家庙。

2、奉先殿,在故宫内,殿内原安有神龛,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始建于明初。

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

3、传心殿,位于故宫文华殿东侧,原为供奉帝王、先师牌位的地方。

4、寿皇殿,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是帝后死后人葬前的停灵之所。

北京白马寺简介和历史

北京白马寺简介和历史

北京白马寺简介和历史北京白马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白马路,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北京市内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寺之一。

白马寺最早建于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公元558年),当时是为了纪念佛教经典《大般若经》中的白马明王而建立的。

白马明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相传能够战胜一切邪恶和魔障,保护信仰者平安。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藏、蒙古等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特色。

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卧佛殿,这是白马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卧佛殿。

卧佛殿内供奉着一尊长达55米的横卧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像之一,也是白马寺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白马寺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战火,但每一次都得到重建和修复。

特别是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白马寺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

明朝时,著名的文学家杨慎修曾任白马寺主持,他在寺内建造了许多文化艺术设施,使白马寺成为当时北京文化艺术的中心。

清朝时,白马寺更是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皇帝的赏识和支持,寺内的建筑得到了进一步的修复和扩建。

白马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也是北京市重要的文化景观。

寺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如明代的古碑、唐代的佛像、明代的壁画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白马寺不仅对于佛教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的佛诞节和传统佛教节日,寺庙内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吸引了大批信众和游客前来参与。

此外,白马寺还是北京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北京白马寺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文物和艺术品丰富,吸引了众多的信众和游客。

白马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

无论是对于佛教信仰者还是对于文化爱好者来说,白马寺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十大寺庙历史资料北京作为历代国都不仅有故宫等诸多景点们还有很多文明古刹可以一游,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影视剧中后宫妃嫔什么的没事就念经拜佛什么的,可见佛教在皇家心中的地位,北京寺庙很多。

下面由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北京十大寺庙资料背景十大寺庙-TOP1雍和宫雍和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京市北二环东南隅,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初为清代雍正皇帝登基前的府邸,乾隆年间,改建为喇嘛庙,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

1997年被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占地面积约664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将汉、满、蒙、藏等民族建筑融为一体地独特艺术风格,以其规模宏大的佛家丛林、帝王宗教活动场所及联系蒙、藏上层的特殊历史作用而闻名于世。

历史上,此处曾为明朝内宫监房,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康熙四十八年(1709),胤禛晋封为“和硕雍亲王”,贝勒府随之升为“雍亲王府”。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驾崩,胤禛登基继位。

雍正三年(1725),胤禛降旨将“雍亲王府”升为行宫,赐名“雍和宫”。

至乾隆九年(1744)仲春初九日,乾隆皇帝降谕将其父雍正皇帝的潜邸、自己的出生地——雍和宫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改庙以后的雍和宫则发展成为藏区域外佛学传播的重要中心之一,香火延续至今已有260余年。

雍和宫南北约跨400米,是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雍和门殿,雍和宫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殿等六进大殿和七进院落组成。

东西两厢设有讲经殿、时轮殿、药师殿、密宗殿,雅玛达嘎楼,照佛楼,及被辟作文物展室的戒台楼、班禅楼。

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寺内石狮、宝坊、殿宇、亭台、楼阁俱全。

油漆彩画,金碧辉煌。

不仅是中国寺院建筑形式的完整体现,还有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

雍和宫的大经堂——法轮殿,其建筑的顶部既是仿西藏建筑的风格,五座琉璃镏金宝瓶状的天窗顶饰,加强了古刹的神韵更显庄严华美。

雍和宫各殿堂供有众多的佛像、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雕龙的大佛龛和十八米高的白檀木大佛成为雍和宫木雕工艺的三绝,以大、奇、精着称。

藏品中,有许多是十六世纪以来西藏上层人士、高僧大德进献给皇室和本庙的珍贵礼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庙极为重视,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来雍和宫视察,并多次拨款进行修缮。

除供信众瞻仰朝拜,更展示其馆藏佛教艺术珍品。

这座向世界敞开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其神秘、博大、灿烂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

雍和宫自改建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在继承佛教传统佛日的基础上并订立有自己的节庆日,沿袭至今。

除了每月农历的初一、初十、十五、三十上午例行法会外,每年还有重大的法事活动。

农历正月二十三至二月初一的《大愿祈祷法会》,是雍和宫最隆重的节庆之一,法会要跳《金刚驱魔神舞》或称跳布扎,俗称“打鬼”,以驱逐邪祟,祈求吉祥。

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的《千供法会》是释迦牟尼佛祖诞生、成佛、涅磐三期同庆之日,称为佛吉祥日。

阳历九月二十四至三十日的《大威德坛城法会》,僧众以修习佛法借金刚威猛之势驱除无明烦恼,祈祷国泰民安。

农历十月二十五的《宗喀巴大师上师供法会》又名燃灯节。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着名的宗教改革家,在大师圆寂纪念日里,雍和宫僧人为大师上千盏供灯,寓意千灯普照,大放光明。

背景十大寺庙-TOP2潭柘寺这座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的寺庙,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市中心30余公里。

为寺庙观堂类人文旅游景区。

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历史上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而听到《非诚勿扰2》将在这里取景后,又再一次生出了重新进一步了解潭柘寺的念头。

潭柘寺的历史: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

初名“嘉福寺”,唐代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

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众多,自然环境极为优美。

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0.02平方公里,寺外占地0.11平方公里,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平方公里以上。

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

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的。

潭柘寺现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

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众星捧月,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样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

”必赏景观:1、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

“福海珠轮”横匾为乾隆皇帝手书。

鸱吻两侧的四条“镀金剑光吻带”是康熙皇帝的御赐之物,在全国仅潭柘寺独有。

2、流杯亭: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

游人可享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

3、神石鱼:是“潭柘四宝”之一,摸石鱼可祈求“消灾除病”。

4、帝王树: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位新皇帝继位登基,就长出一枝新干。

乾隆皇帝御封此树为“帝王树”。

5、毗卢阁:是寺院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寺内最高大的建筑。

其鸱吻背面“凤在上,龙在下”的“龙凤呈祥”的图案,很是罕见。

背景十大寺庙-TOP3戒台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位于北京门头沟西南的马鞍山腰,距北京市区25公里,在108国道旁。

戒台寺为寺庙观堂类人文旅游景区。

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00),是智周长老带领众僧建造的,原名慧聚寺,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辽代法均和尚建造戒台。

明代重修,由着名的古建筑家蒯祥设计,是寺内标志性建筑。

内建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并可授佛门最高戒律--菩萨戒,故有“神州第一坛”的美誉。

历史上的戒台寺在中国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特别是从明代以后,开坛受戒必须要持有皇帝的敕谕。

明英宗赐名“万寿禅寺”,民间通称“戒坛寺”,俗称“戒台寺”。

背景十大寺庙-TOP4大觉寺国家2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首都文明旅游景区。

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西南阳台山麓。

距市中心23公里。

沿八达岭高速路(第九出口)、圆明园西路、北清路、西北六环路等诸多线路均可直达。

是京郊大西山风景区中着名的辽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

大觉寺寺始建与辽咸雍四(1068),初名“清水院”,为金代着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为“灵泉寺”。

前后两个名字皆因寺内清泉而得名。

明宣德三年(1428)皇帝敕资重修后亲赐“大觉禅寺”,沿用至今。

大觉寺依山而建,坐西朝东,保持了辽代契丹族尊日东向、崇拜太阳的习俗。

寺院占地面积为四万平方米。

古建筑群落遵循中轴对称的形式分为三路,中路是进行宗教活动的佛殿堂,建筑雄伟古朴,自东向西依次由山门殿、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藏经楼、佛塔、龙王堂等组成。

北路是僧居用房,包括方丈院、玉兰院和香积厨。

南路是清代皇帝的行宫,有雍正皇帝赐名的“四宜堂”(南玉兰院)和乾隆皇帝题名的“憩云轩”两座庭院建筑。

院落自成一体,别具风格,雕梁画栋,古朴雅致。

大觉寺的建筑布局严谨规整,为典型的传统汉式寺院布局,建筑虽依山就势逐级升高,却不使总体显露,成功的利用了自然地形,给人以层出不穷,引人入胜之感。

背景十大寺庙-TOP5云居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的白带山下,距北京市区约70公里。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寺在云表,仅通鸟道,山腰常有白云萦绕”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形制宏伟。

20世纪40年代毁于日军炮火中。

解放后,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重现昔日庄严。

云居寺历史悠久,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唐辽时期的石、砖塔和距云居寺1公里石经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景区内除了八进主殿外还开设了“三经展陈”、文物收藏、佛教文化等十二大专题展览。

其中,尤以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着称于世,其历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伟,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

房山石经是由一代高僧静琬大师开创,他鉴于历史上的灭佛运动,又受北齐摩崖刻经影响,开创了碑版刻经事业,历时6个朝代,绵延1039年,十几代弟子师徒接踵、代代相传,完成了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的又一项伟大而瑰丽的工程。

其重要价值对研究佛教、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寺院三面环山、一水分流,坐西向东,沿袭了晋朝崇奉太阳的习俗。

主要游览项目有石经地宫、舌血真经馆、龙藏木经馆、铝经馆、佛舍利馆、唐辽古塔群。

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每年云居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浴佛节”庙会,吸引大量游客和信众来此朝拜,这样的庙会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背景十大寺庙-TOP6法海寺法海寺位于京西翠微山南麓、驼铃古道首驿模式口村。

该寺院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落成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是由明英宗朱祁镇宠宦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明英宗钦赐额曰“法海禅寺”。

法海寺现以大雄宝殿内保存完整的十铺明代壁画而闻名中外。

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是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士官所绘作品,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它是古都北京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和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法海寺四进院落,殿堂形制布局是汉藏俩族僧俗官员共同设计,这在北京寺院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壁画沥粉贴金,曼陀罗藻井造型精美,古白皮松千年沧桑,还有青铜佛钟、四柏一孔桥等均各具特色。

法海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十大寺庙-TOP7宣武法源寺京城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原名悯忠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