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原因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

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迅速。

然而,中国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深入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旨在为制定合理的旅游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空间分析,统计学方法近年来,中国旅游经济总体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然而,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经济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异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成因,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空间滞后因变量的模型。

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显著相关。

中西部地区的地域辽阔、人口稀疏,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也是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根据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将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这种区域差异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竞争失衡,不利于全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旅游经济区域差异也会对当地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影响。

研究发现,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距离核心旅游城市的距离、当地产业结构、政策支持等因素有关。

为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各地区需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个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和区域合作等手段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全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发展策略如何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凸显出来。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域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发展较为迅速。

而内陆地区则受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2.资源禀赋的差异: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优势,快速发展相关产业。

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外部资源的引入来弥补短板。

3.产业结构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多高附加值的产业,能够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政府的区域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而言,他们通过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来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流入,加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反,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二、处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策略1.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政府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对于资源禀赋丰富的地区,政府应重点发展与资源相关的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对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政府应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2.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减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政府应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互联互通能力,降低地区间的物流成本;加强教育和人才交流,提高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

3.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动:针对欠发达地区,政府应通过引导资本和人才流动来促进经济发展。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 二) 研 究 方 法
本文采用极差 、 标准差反 映 2 0 0 0 -2 0 1 2年西部地 区旅
为丰富的西部地 区分析较 少 , 本文 采用相关 研究 方法对西 游 经济 总体 差异 的绝对差 异 , 用相 对极 差 、 变 异 系数反 映
第1 3卷 第 5期 重庆 交通 大 学学报 ( 社科 版 ) 2 0 1 3年 1 O月 V o 1 . 1 3 N o . 5 J O U R N A L O F C HO N G Q I N G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O c t . 2 0 1 3
经济区域差异 进行 了定 量 研究 。研究 内容 主要包 括 区域
且 具有可获得性 、 系统性 、 动态 性等特点 。在研究 初期 , 因 为各地旅游外汇收入统计 口径一致 并且数 据较为 全面 , 多 数学 者采用 旅游 外汇 收入作 为测算 指标 , 如 陆林 、 张海 霞 以旅游外汇收 入作为 指标 研究 中国和 浙江 省的旅 游经 济
随着旅游业 的迅速 发展 , 地 区旅游发展 的不 平衡越 来 部地 区旅游经济的差异进行 分析 , 进一 步研究 产生差异 的
越突 出,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差异 已成为学 术研究 的热点 之 原 因 。


国内外学 者从 不 同角度 对旅 游经 济差异 进行 了研究 。

国外对旅 游经济差异的研究 起步 较早 , 比较 注重学科 容 主要 集 中在旅 游 目 的地 的竞争力及其影 响因素 方面。S a mu e l 以美 国 、 澳大利
西 部 地 区旅 游 经 济 差 异 及 影 响 因素 分 析

甘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甘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8-12-08作者简介:陈明(1979-),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申社芳(1966-),女,兰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管理。

文摘编号:1005-913X (2009)03-0123-CA摘要:通过对2001—2007年甘肃各州市旅游经济的变化特征调查,以14个州市为研究对象,发现甘肃区域旅游经济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不突出;旅游经济的发展靠旅游发达地区带动;不同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偏差严重等问题。

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树立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意识,走联合发展之路。

关键词:甘肃旅游业;区域差异;旅游外汇收入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9)03-0123-03The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Difference ofTourism Economy in Gansu CHEN Ming,SHEN She-fang(Lanzhou Commercial College,School of Statistics,Lanzhou730020)Abstrac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arious characters of the tourism economy from 2001to 2007.It takes 14states and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as regional study objects ,which finds out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absolute difference and also the increase in relative difference.It an -nounces the variation between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and tourism industrial status 。

中国旅游经济影响的省际差异与区域特征

中国旅游经济影响的省际差异与区域特征
差异与 区域特征。 关键 词 : 游经济影 响; 旅 投入产 出分析; 际差异 ; 省 区域特 征
中图分类号 :5 2 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8— 65 2 1 ) 1 0 10 F9. A 10 7 0 (0 2 0 — l4— 6


刖 置
游需求 的区域差异 , 郑海燕和保继刚(0 1 运用 因 20 ) 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 探讨广东省居 民潜在国内出游 力的地区差异 ; _ 滕丽 , 4 王铮和蔡砥 (04 利用 K . 20 ) o
中国旅 游 经 济 影 响 的省 际差 异 与 区域 特 征
袁 宇杰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山东 济南 201) 504
摘要 : 本文运用投入产 出分析和聚 类分析 , 明确 了中国旅游经济影 响的省 际差 异与 区域特 征。分析 结果表 明, 游 旅 业对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存 在省际差异, 直接消耗系数等指标 的部 门排序也存在省际差异 ; 中国旅 游经济影 响 存在显著的 区域特征 , 当旅游 需求发 生变化 时, 西部地 区是交通运输及仓 储业 受影 响最大 , 中部地 区是 住宿和餐 饮 业受 影响最大, 东部地 区则是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 中国旅 游经济影响可划分 为4种 区域类型 , 类型的空间分布形 态有 团状 、 各 带状与散点。根据上述 结果, 建议促进 中国旅游发展应加大力度直接刺激旅游需求与消费 , 关注旅 游业经济影响 的省 际
hnn网络 对 中 国城 市 居 民 的旅 游 需 求 进 行 分 类 , oe 并从 收入 、 旅游 消费 比重 、 区域旅 游供 给强 度和 交通
国务 院 于 20 09年颁 布《 于加 快发 展旅游 业 的 关
意见》 旅游业 自此在 国家层面上被确定 为战略性 , 支 柱产业 ,l 国各 省 市也 相 继 出 台 了促 进 旅 游业 l全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

海外 游客的分 布差 异性 , 对国内旅游发展重视不足 。主要试图使用各省区海内外游客数量 、 旅游 收入等指标 . 通过 区域经 济 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 中国各省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这种差异性。正确认识这种差 异, 并且 根据差异来确定各省 区 未来的旅游 业发展规模和方向 , 具有重要意义 。
[ 游经 济研 究 ] 旅
中国旅游业发 展的省 区差异 浅析
吕 帅 , 伟 , 怡, 凯 龚 程 王
( 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研究 中心 , 华 上海 206 ) 0 0 2
[ 摘
要] 由于各方 面因素 的影响 , 中国各省 区旅游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上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 , 国内有关分析研究主要 集中
猛, 但是绝对数量相对较少 。
( 国 内游客 及旅游 收人变化态势 二) 国内游 客及旅 游收入有 了较大 幅度 的增长 , 但速度 较 慢。国内游客 E 1 9 年 的 5 2 h 94 .4亿人次增长到 2 0 年 05 的 1 . 2 人次 , 21 亿 增长 了 1 1 3 ; 游收入 由 10 3 5 3 . 旅 2. 1 亿元增长到 52 6 8 亿元 , 增长了 4 6 4 。两者相 比较 , 1.6
的 147 7 .3万人次增 长到 2 0 0 5年的 20 5 5 万人 次 , 2. 1 增
长了 10 9 2 ; 侨 一直 比较 少 , 5 . 华 变化 幅度也 不大 , 保
持在每年 1 0万人次左右 。从 中可 以看 出对我国海 外游 客贡献较大 的一直是港澳 台游客 , 外国游客增 长速 度迅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20 0 5年 的 2 2 9 9 . 6亿 美 元 , 长 了 增
12 0 8 ( 2 。 2 . 图 )

四川省市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分析

四川省市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分析

摘要: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及其分解计算方法,得出2001-2011年间四川省市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呈现出缩小趋势,且国内旅游业在区域旅游业均衡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四川省市域人均旅游总收入的差异主要是由人均国内旅游收入分配的差异性所致。

结构性效应是具有促进差异扩大的作用,而收入集中效应具有促进差异减小的作用。

关键词:基尼系数旅游业区域差异四川省国家统计局公布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12年为0.474,近十年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48左右,表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大。

旅游业往往被认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产业。

四川省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和旅游经济大省,从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等旅游统计数据看,四川省市域旅游业的区域差异明显,2001年巴中市旅游总收入最低,为1亿元,成都市最大,为152亿元,二者相差151亿元;2011年甘孜州的旅游总收入最少,为30.0亿元,成都市的旅游总收入最大,为807.56亿元,二者相差777.56亿元。

从规模看四川省市域旅游业的区域差异在扩大,那么,旅游业是否真正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对此,本文拟从人均指标,采用基尼系数对四川省市域旅游业发展差异进行定量分析,认识旅游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是促进四川旅游业的持续和均衡发展,实现四川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目标。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1研究方法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洛伦兹曲线法、基尼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地理集中指数法和泰尔指数法。

研究者们通常采用人均收入值来测量区域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避免了人口规模对收入差异产生影响。

基尼系数是衡量区域收入差距的重要参数,其值域为[0,1]。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基尼系数G<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大,而G>0.5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

旅游业的区域影响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

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反作用,只有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促进地区总体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3.1 旅游业的经济影响旅游的经济影响既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影响,也包括对旅游客源地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对目的地的影响。

总的来说,旅游业发展有益于社会扩大再生产;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拉动内需,有利于货币回笼,增加税收,平衡国内供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缩小地区差别;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国际合作机会。

本文着重研究旅游业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

3.3.1.1 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旅游是国内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过程,是区域间合作与交流的桥梁。

旅游活动使物质财富从客源地流向目的地,实现财富再分配。

特别是经济落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利用旅游流实现财富再分配,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进协调发展。

(1)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等优势。

以我国为例,除国家对旅游业的投资外,主要靠自身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行滚雪球式的积累,在我国“七五”期间,旅游业的投入产出之比为1:4.6,旅游投入与旅游创汇之比为1:2.03,换汇成本低。

(2)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因而发展旅游业,首先使许多其他有关联的产业都随之得到发展。

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元之多。

旅游者的直接消费可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商品业的发展,而旅游的继发效应高于直接收入,整个地方经济将因此被拉动。

旅游业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等高度劳动密集型的许多行业,因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原因
作者:皮晓媛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4期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有些地区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发展。

但是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也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本文对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区域之间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实力上所体现出的不平衡状况凸显。

而区域差异则在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何减少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均衡性的影响,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善,实现旅游经济稳定、持续和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与旅游实务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差异的积极作用
发达地区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财富,拥有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可以对欠发达地区提供示范标杆,并且还能产生传导与激励效应。

其次,区域之间的落差,能够促进了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在不同区域内的不断流动,从而最终实现整体的优化配置。

(二)区域差异的不利影响
区域之间相差过大,会出现两级分化,旅游经济发达的地区会更加发达,抢夺更多的游客资源,而欠发达地区则因为没有更多资金投入,从而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欠发达地区拖累,影响整体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整体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

三、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旅游资源禀赋差异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区域之间由于受到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之间的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巨大。

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查询可知浙江省各地市旅游资源排序为:温州占全省总储量的15.83、杭州占12.74%、丽水占10.14%、金华占9.85%、宁波占
8.95%、台州占8.89%、绍兴占8.73%、湖州占7.15%、嘉兴7.01%、衢州5.63%和舟山
5.13%。

例如,温州所占的旅游资源数量为舟山的三倍强。

由此可见每个地市在旅游资源禀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旅游旅游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条件差异
旅游地基础设施指的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过程所能接触到的包含吃、喝、住、行等在内的一系列设施。

而旅游服务水平指的是在旅游活动中所享受到的一切服务。

地区差异不同,其所能提供给旅游者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也是有所差异的。

以西部地区为例,四川、云南、内蒙古、陕西的旅游社的数量在整个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5.4%、12.7%、11.8%、10.5%,总和为50.4%。

这四个省份旅行社的数量超过西部12省旅行社数的二分之一,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三)区域经济背景差异。

只有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时候,才会有更强烈旅游动机,进行旅游活动。

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会为旅游业的发展配备更多的交通运输工具、基础设施及财力资源,而且通常拥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使得旅游地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而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区域,即便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开发及相关配套设施,而无法将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产业政策环境差异
旅游产业政策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对一些旅游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产业政策对旅游经济的扶持作用更加明显。

政府所出台的优惠政策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例如,云南省将旅游业打造成了支柱性产业,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反观同处在西部的宁夏自治区,虽然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但是政府没有对旅游业的大力扶持,因此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

四、加强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区域间合作。

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域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应当通过客源互流、线路整合、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周边相对不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在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旅游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应当主动寻求合作,实现游客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快速成长。

(二)提升服务质量。

区域旅游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当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同时加强对本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宾馆、酒店及交通设施的完善。

其次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游客的逗留时间增长,实现单纯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到追求质量上提升的观念转变。

(三)突出区域自身特色。

区域要结合自身资源、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开发一些特色鲜明、游客参与度较高的旅游项目,同时加大旅游宣传,形成特色旅游项目,进而提高其吸引力,实现旅游发展模块化、区域化发展,促进旅游经济的更好发展。

五、结语
国民对于旅游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旅游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正确分析区域差异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在客观对旅游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让区域旅游经济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断缩小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