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案例
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案例

城市更新文旅融合案例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城市更新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城市也开始向文旅融合方向发展。
本文将围绕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这一话题,结合实际案例,为读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第一步:了解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对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的概念进行了解。
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原有建筑和设施进行改造、更新或重建,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
而文旅融合则是将文化和旅游产业相结合,利用城市的文化资源、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因素,以提高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也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第二步:分析案例——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拿南京老门东文化街区来说,这里曾是清朝年间的著名商业街区。
为了保护和挖掘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南京市政府投资将这里进行了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成为了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区。
第三步:解读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城市更新方面,南京老门东文化街区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经过精心的修缮和改造,这里的建筑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不仅让游客有了更好的文化体验,也为南京市的城市形象提高了分数。
文旅融合方面,南京老门东文化街区打造了多个商业和旅游配套设施,例如餐饮、服装、零售、艺术展览等,同时,这里还会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这一系列的文化和商业设施让游客得以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在文化之余,也让南京市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第四步:总结通过分析南京老门东文化街区的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所带来的多重价值。
在城市更新方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城市形象;在文旅融合方面,吸引更多的游客、获得经济收益、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方面的无限可能。
南京老门东:追寻古都的记忆

南京老门东:追寻古都的记忆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南京的许多历史街区中,老门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区。
老门东地区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是南京古城的核心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老门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在明嘉靖年间,南京皇城修建期间就已有人居住,形成了一定的居住区域。
从那以后,老门东逐渐发展成为南京的商业繁华地区之一,吸引了大批商贾和手工业者在此定居。
老门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不仅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老门东地区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代表着南京古城的历史遗存。
这些古老的建筑包括府邸、祠堂、庙宇和青石板巷道等,完整地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明代建筑“夫子庙”,也称为“文庙”,是以孔子为尊祖的祭祀神庙。
夫子庙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代文化庙宇群,保存完好,集中了南京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这里供奉着众多古代文人的塑像,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参拜。
在老门东地区,除了夫子庙外,还有许多其他有名的景点。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市最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一。
秦淮河两岸是老门东地区的核心,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
在这里,游客可以乘坐特色的小船,欣赏秦淮河两岸风景,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老门东地区还有许多著名的小吃和特色工艺品。
这里有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南京特色小吃——鸭血早点。
鸭血早点是南京人最爱的早餐之一,它以独特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而出名。
此外,老门东地区还有各种特色手工艺品,如木偶、剪纸、蜡制品等,都是独具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
除了文化遗产和特色美食之外,老门东地区还有许多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
这里有着许多精品商店、茶馆、音乐厅和剧院,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购买到各种南京特色的纪念品和礼品,也可以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演出和音乐会。
对于那些热爱历史和文化的游客来说,老门东地区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改造——以南京老门东为例

老门东位于南京老城南一带,邻近夫子庙,明城墙,中华门等遗址。自三国时期起,老门东因为军队 驻扎的需要,而形成的纵横布局便有了雏形。后因经济发展,城南地区形成繁华商市,老门东街区的空间 形态及居住环境得到有效布置。明清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重要的市井文化之地。虽然近代走向衰落, 局部不幸被占用破坏,但是整体的空间格局得以保存。
WENHUAXINLV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旧城改造
——以南京老门东为例
文 化 心
旅 ■ 刘明珠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朱华锋 江苏金世纪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陈周翔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城市不断更新中,一些老旧城区的问 题逐渐显现出来,与现代城市形象,美好卫生环境相比变得格格不入。此时 的旧城区改造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不少城市在更新时大刀阔斧,未能注重当 地特色文化,一味地直接引鉴其他城市的建设成果,而出现千篇一律的街巷。 本文以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为例,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去探讨旧城改造。
在新的复原改造规划中,借鉴历史上因为兵防而形成的东西为“街”,南北为“巷”的布局。将主巷 “箍桶巷”按照老地图改回 13 米,三条东西方向上的街道,边营整体上较宽,中营较窄,南北向上仅有 3
处出现巷道形态,宽处约 2.2 米,最窄处仅 1.2 米。街巷的尺度收缩,还原老南京的居民生活场景,更加 具有生活气息及整个街巷的肌理。
158
WENHUAXINLV 文化心旅
沿袭前人,使得城市在发展上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形成城市性格,这是地域文化所赋予的,所以在旧 城改造上,要去寻找并保留这些城市音像,发现城市的自然美、古朴美。
四、地域文化在老门东旧城改造中的表现
(一)宏观层面上的表现 考虑到北部区域的夫子庙街区,南部紧邻的明城墙遗址等众多历史资源, 为了保持整体南京老城南的布局,老门东将原本部分居民移出,居住功能置换成商业文化等功能,引进 以中低端为主的休闲娱乐等便民服务,在整体上保持城南市井生活氛围,避免大拆大建,以一种嵌入式 的方法,进行局部更新改造。
从南京老门东先锋书店解析既有建筑的改造策略

从南京老门东先锋书店解析既有建筑的改造策略作者:孙明玥郭华瑜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2期摘要:隨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既有建筑的一些功能已渐渐不符合人们的使用需要,为了让这些建筑的功能符合时代的发展,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改造。
以南京老门东先锋书店为例,分析既有建筑改造的方案与措施,研究传统建筑与现代城市书屋设计理念之间如何耦合。
传统建筑在被赋予新的建筑功能后能够重新焕发活力,延长建筑的生命。
城市书屋则被赋予了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引起公众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传统建筑;先锋书店;城市书屋;建筑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许多地域特征明显、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旧建筑由于不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建筑功能需求而逐渐被废弃或拆除。
为了保护传统建筑,也为了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延续下去,人们对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改造,让它们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对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的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骏惠书屋)原本是明万历年间一座传统的徽派三进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边营2号,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于2016年9月开始试营业。
先锋书店的设计师将现代城市书屋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其兼具书店、咖啡厅、精品店等多种场所的功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聚焦效应,已成为被公众认同的文化物质载体。
一、城市书屋的街区定位与设计原则(一)交流空间与知识平台城市书屋在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场地地形地势、交通干道位置与周边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要同时具有标志性、易达性和舒适性。
南京市老门东先锋书店是复建建筑,其建筑形体、结构、材料、工艺均有翔实的文献记录,不可随意更改。
因此,它的选址显得更为重要。
老门东历史街区是南京秦淮区夫子庙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数量众多,又与先锋书店的气质符合,是极佳的选址地。
老门东地区PPT课件

老门东传统民居的墙体基本以青砖墙和 条石基作为外墙面,一般为了表现砖材、石 材本身的色彩和质感, 很少刷成白色。 墙面 形成“下条石、中实墙、上空斗”的极富南 京地方特色的形式。改造后老门东的墙体局 部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保护,但大部分墙体 则仅在外层粉饰了相应图案,失去了自身的 特色。
一见如故
就在 JUST AT MENDONG
组员:陈 探讨
目录
改造背景 理论支撑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游客感知 案例借鉴 不足与展望
01
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后空间设计探讨
改造背景
1 政策背景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多的人认 识到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 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 。我国从 1986年开始提出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此后通 过各种立法和条例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屋架】
老门东传统民居的屋架有扁作和圆堂之 分,前大厅正贴多为抬梁式,用料较大;边帖 采用穿斗式,用料较小。而后堂屋架相对简 单,采用板条仰尘,用宽约12cm的木板条满 铺,接近檐柱时向下弯曲。改造后屋顶的屋架 形式与传统民居的形式基本符合。 虽然内部 功能有所改变,但在外观上保持了较好的传承
性。【横梁雕饰】
【挂落】
老门东传统民居中的挂落通常是将细木条 连接组合成框,悬装在走廊柱间木之下。挂落 一般有卍川、藤茎和冰纹三式,而以卍川较为 常见。现状老门东商业开发模式下挂落非常稀 少, 且多是改造过程中的仿制品。
【斗拱】
南京特色的地域建筑中, 除民居檐口出挑 的梁头下会施简单的斗拱外,成组的斗拱几乎 不见。改造后老门东建筑中斗拱很常见, 但 其功能仅是作为一种装饰配件, 在结构上已 不发挥作用。
2011年 12月
南京老门东案例

一院两馆
骏惠书屋是当年安徽考生来南京参加 考试前休息的地方。整栋楼用徽派木 雕制成,工艺十分精美
上江考棚是安徽秀才参加乡试的预考 处。
在恢复老建筑的的基础上,历史文化街区还将古金陵城的文化 与市民生活进行复刻与再现,唤醒老南京人的记忆
• 箍桶巷、三条营、五板桥、剪子巷等历史名称, 唤醒了人们对城南的记忆和回味,
• 黄包车夫、学童进馆(上私塾)、箍桶老汉、寄 信小女孩、下象棋等多个反映老城南居民生活的 系列铜铸雕塑小品,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南 京” 的民居生活。
• 金陵戏坊,还原老南京的本土戏园子,为喜欢戏 曲的南京人提供一个固定的演艺平台。
江苏首个常态化戏曲演艺平台“金陵戏坊”
老門東
地域特色
在还原老城南风貌的同时,项目也体现了对文化包容性,多 元文化的共存成为城市的文化标记
老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设计要点:
• 对文保单位建筑、历史建筑应严格保持 原有的高度、体量、材料和色彩,对需 要修缮的建筑尽量按照“修旧如故的原 则”。
• 建筑色彩应以黑、灰、白为主色调。在 保护、保留建筑的基底上,采用“镶嵌 式”的设计手法植入新建建筑,并保证 新建建筑与街区传统风貌和特色的统 一、协调。
老門東
整体规划
老门东不仅修缮了重要历史文化景点,还复建代表秦淮市井 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并将老厂房进行改建,从多角度实现人 文的传承
老門東
十九世纪后半叶,富甲金陵的“蒋百 万”故居积善堂所在,除了展示蒋百 万 的生平,还将设置江苏东方工艺艺术 研 究院项目。
仿建的傅宅就是中国唯一女状元傅 善祥的出生地。建设使用了很多老 构件。宅子的圆顶藻井雕着凤凰, 显示着宅子主人的显赫身份。
• 街区内部的走向、宽度、断面形式等不 得改变,箍桶巷要在现状基础上恢复历 史原貌、适当缩窄宽度。
南京城南老门东和熙南里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南京城南老门东和熙南里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提要:中文:南京,在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
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政府以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为目标,对老城南中的熙南里和老门东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化改造建设。
对此,本文以熙南里和老门东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区位条件、商业类型及布局、传统文化融合方式、市民心理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商业模式对传统文化发扬继承。
关键词:历史街区现状商业化改造正文:当今社会大发展,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也显现出史无前例的气象,城市面貌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
但同时,一些问题应运而生,例如如何保持城市的个性,如何延续城市的文化脉络等等。
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忽视原有历史街区的保护继承。
历史街区采取商业化的方法来激发活力,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效途径。
纵观全国各大古城,不乏各类成功的案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
但原有街区可能会改造成为华而不实的空壳,丢失了原有的内在传统文化要素。
南京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其城市文化也是悠远流长。
而老城南既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
熙南里和老门东,就是老城南最著名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并且近年来都进行了商业化改造。
所不同的是,二者在发展现状和改造手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一、老门东及熙南里简介及发展现状。
【老门东】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因地处古都金陵以南中华门以东而得名,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
历史上的老城南是南京商业及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包括蒋百万故居、三条营地块、箍桶巷步行街区、明城墙内侧江宁路至张家衙段等,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目前开放的是箍桶巷步行街区,其余部分正在修缮当中。
[1]地理位置: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
占地面积:约1.45万㎡。
建成时间:2013.9。
总体定位:南京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案例解读】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模式(附7个案例)

【案例解读】⽂化旅游项⽬开发模式(附7个案例)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型,市场上对于⽂化旅游项⽬的热情越发⾼涨,不同地区都建设了不少成熟的⽂化旅游体验空间。
在众多的案例中,今天我们列举了7个优质案例进⾏分享。
1进⾏产业知识普及:台湾古坑蜜蜂故事馆茂盛蜂业历经三代的养蜂事业传承,为了提供消费者更令⼈安⼼、更优质的蜂产品,我国台湾于云林县古坑乡成⽴了“蜜蜂故事馆”。
台湾古坑蜜蜂故事馆,来⾃苹果⽇报馆内馆外的项⽬设置进⾏了较为全⾯的产业知识普及。
场馆内结合丰富的蜂产业知识,让⼤家轻松学会如何分辨真假蜜。
场馆外也借由蜂箱体验,带⼤家了解蜜蜂⽣态、体认蜜蜂对⼈类社会之启⽰,以及蜂产品对健康的益处。
采蜜蜜蜂故事馆期许在销售蜂产品之余,也可以让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蜜蜂,了解蜂农、蜂产业之于⽣态环境,以及蜜蜂启发⼈类社会的甜蜜故事。
2兼具娱乐与学习:四⽅鲜乳酪故事馆四⽅鲜乳经营多年,2014年四⽅鲜乳酪故事馆成⽴,以⼀滴⽜乳的旅⾏为主题,打造有关我国台湾酪农产业、鲜乳制程及奶酪相关知识的产业⽂化馆。
四⽅鲜乳酪故事馆,图⽚来⾃乐游⼚馆内两只⼤型的乳⽜是镇馆之宝,奶酪剧场则公开鲜乳酪神秘制程,传达出我国台湾第⼀座量产奶酪⼯⼚的质量坚持。
体验区四⽅鲜乳酪故事馆结合四⽅牧场的⼀⽇游,兼具休闲娱乐与学习体验机能,亦能享⽤新鲜天然的鲜乳制品与牧场特⾊风味料理。
3场景空间主题化:中国台湾优格饼⼲学院中国台湾优格饼⼲学院是全台唯⼀以饼⼲为主题之观光⼯⼚,整个空间场景主题化明显,每个设置都在为了游客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馆的导览空间、展⽰设计与⼯作⼈员的服装造型,外观的古堡造型与内装强烈的魔法奇幻感,要带领⼤⼩朋友进⼊⾹浓美味的饼⼲魔法中。
台湾优格饼⼲学院在“饼⼲殿堂”将烘焙饼⼲的发展⽂化,转化成深⼊浅出的趣味魔法知识,还能⼀览珍贵的历史模具⽂物。
进⼊“魔法廊道”,则可欣赏饼⼲成型、烘烤、出炉的景象。
离开学院前,务必到“魔法实验室”参加“毕业烤”,亲⼿杆⾯团、压模,在魔法导师的带领下,保证每位“烤⽣”们都能制作出充满幸福的魔法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門東
建筑特色
按照保留老门东地区的街巷肌理,修旧如旧的原则,结合历史遗 迹、居住体验、精致美食、生活业态、艺文展演等方面,展示老 南京城南市井繁荣的风俗画卷。
老门东通过箍桶巷连通三条营、中营、边营及明城墙,实现 了片区功能的区隔
案例: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地 区,占地面积约15万㎡,于2013年9月对外营业
项目区位: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南起中华门东段城 墙、西抵内秦淮河(中华门 武定桥段)东岸、北至长 乐路、东至箍桶巷,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 约50亿元,建设包括蒋百万故居、三条营地块、箍桶 巷步行街区、明城墙内侧江宁路至张家衙段等项目。 项目背景:“老门东”是南京老城南地区的古地名, 位于南京夫子庙箍桶巷南侧一带,历史上的老城南是 南京商业及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但几经更迭,“老门 东”逐渐破败,为再现老城南的历史原貌,南京于 2010年前开始复建“老门东”,于2013年9月核心区 箍桶巷段对外营业。
整体规划布局:
• 箍桶巷单元功能定位为以旅游 服务与会议接待为主,兼有餐 饮与商业的综合旅游服务中 心;
• 工厂遗迹单元在功能上适合大 型建筑空间的博览展示、文化 娱乐和餐饮休闲;
• 三条营功能以西建筑可适当开 展院落式商业、展示等功能; 以东部分以改善传统民居展示 环境、加强步行观修缮了重要历史文化景点,还复建代表秦淮市井 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并将老厂房进行改建,从多角度实现人 文的传承
老門東
十九世纪后半叶,富甲金陵的“蒋百 万”故居积善堂所在,除了展示蒋百 万 的生平,还将设置江苏东方工艺艺术 研 究院项目。
仿建的傅宅就是中国唯一女状元傅 善祥的出生地。建设使用了很多老 构件。宅子的圆顶藻井雕着凤凰, 显示着宅子主人的显赫身份。
人文传承
“两馆一院”——老城南记忆馆、金 陵 美术馆和南京书画院,由3栋建于上世 纪60年代的工业厂房将改造成。其中美 术馆将建设成具备创作、典藏、拍卖 、 展示功能的综合性美术馆,而老城南 记 忆馆将陈列图片、实物,再现明朝旧 都 南京市井情形。
蒋寿山 故居
问渠茶馆
俊惠书屋 上江考棚 付善祥故居
复刻明末清初“三问”茶馆 中“问渠茶馆”,打造茶 客、戏迷的集聚地。
作为当地活化石老字号与民俗文化汇聚,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融合 与互动,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老門東
文化融合
捏面人
7
老门东3D建筑立体投影秀作为历史街区的 一大创新常设展项,将成为老门东景区亮 点之一,是目前全球最大常态化运营的3D 建筑投影秀项目。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将金陵传统文化渗入肌理,通过历史与 现在的互动提升项目体验,成为代言南京的城市名片
老门东店铺分布图
老門東
老门东各业态面积占比
文化展馆, 40%
零售, 10% 餐饮, 27%
风味小吃, 10%
文化茶楼, 13%
业态构成
零售 风味小吃 文化茶楼 餐饮 文化展馆
老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设计要点:
• 对文保单位建筑、历史建筑应严格保持 原有的高度、体量、材料和色彩,对需 要修缮的建筑尽量按照“修旧如故的原 则”。
• 建筑色彩应以黑、灰、白为主色调。在 保护、保留建筑的基底上,采用“镶嵌 式”的设计手法植入新建建筑,并保证 新建建筑与街区传统风貌和特色的统 一、协调。
一院两馆
骏惠书屋是当年安徽考生来南京参加 考试前休息的地方。整栋楼用徽派木 雕制成,工艺十分精美
上江考棚是安徽秀才参加乡试的预考 处。
在恢复老建筑的的基础上,历史文化街区还将古金陵城的文化 与市民生活进行复刻与再现,唤醒老南京人的记忆
• 箍桶巷、三条营、五板桥、剪子巷等历史名称, 唤醒了人们对城南的记忆和回味,
• 黄包车夫、学童进馆(上私塾)、箍桶老汉、寄 信小女孩、下象棋等多个反映老城南居民生活的 系列铜铸雕塑小品,惟妙惟肖地再现了“老南 京” 的民居生活。
• 金陵戏坊,还原老南京的本土戏园子,为喜欢戏 曲的南京人提供一个固定的演艺平台。
江苏首个常态化戏曲演艺平台“金陵戏坊”
老門東
地域特色
在还原老城南风貌的同时,项目也体现了对文化包容性,多 元文化的共存成为城市的文化标记
1
“老门东”牌坊高17米,梁柱和坊额上以干挂工艺 敷设精美石雕,石雕由福建惠安石刻艺人设计雕琢。
老門東
项目定位
南京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 城市怀旧和深度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
展现老城南的历史积淀和保护复兴 具有“南京记忆”内涵的旅游目的地 民俗文化、休闲文化和市井文化汇集之地
文化街区采用老料、老工艺按照传统样式,小规模、渐进式 的复建传统中式木质建筑、马头墙,使其与老城南街巷肌理 保持一种高度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