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_吕才有
不同茶树品种制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特点比较分析

摘要为研究云南省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成云南红茶的品质特点,通过测定7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制成的红茶样品的水分、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理化指标,结合感官审评对7个样品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7个样品中有3个茶树品种所制成的红茶样品外形与内质相似,另外4个样品的外形与内质各不相同,特征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样品。
关键词不同茶树品种;云南红茶;品质特点中图分类号TS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2-0242-01不同茶树品种制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特点比较分析王燕邱岚(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0)云南红茶又称“滇红”,是以云南大叶种1芽2~3叶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的红条茶。
自1939年由冯绍袭先生以凤庆当地云南大叶种1芽1叶鲜叶制成的云南红茶,邮寄香港,轰动茶市开始,至今已有逾70年的历史。
云南红茶因“形美、色艳、香高、味浓”的特点[1-2]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滇红生产不仅仅局限于云南大叶种的鲜叶,还从福建引种乌龙茶茶树品种到云南栽培,并用其鲜叶按滇红的加工工艺制成创新产品,所制得成品的外形和内质与传统云南工夫红茶有很大区别[3-4]。
目前关于采用不同茶树品种制成云南工夫红茶品质特点的理论研究不多。
本研究收集7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制成云南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以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选取7个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云南工夫红茶,由不同厂家提供,分别为云抗10号、云抗14号、凤庆大叶种、香归银毫,乌龙茶树种中的金萱和黄金桂,特殊品种紫娟。
1.2取样及分析方法取样方法参照《茶取样》(GB/T 8302—2013)进行,再按照《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3—2013)[5-6]、《茶水分测定》(GB/T 8304—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5—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2—2013)、《茶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08)[7-8]、《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8314—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6—2013)对各指标进行测定。
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3) :122-126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h ttp : //www .7aasep .cn issn 1002-276?.2019.03.0122基于GC-MS的几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分析易超,吕才有(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为提高拼配红茶品质并指导生产实践,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云南中小叶种红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 分析。
结果表明:十里香红茶、龙陵小河红茶、虎牌红茶和象牌红茶的主要香气化合物类型为醛类、醇类、酯 类、酮类为主,呈现花香甜香。
云南中小叶种的红茶香气成分主要以花香甜香为主,用来拼配红茶或红碎茶, 能够提高品质,或开发新产品有着极大的价值。
关键词:云南中小叶种红茶;香气;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一质谱红茶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茶类,其中以滇红 为最。
滇 具有浓郁的 与鲜爽的滋,被消费者[1]。
是衡量品质的重要因子。
据研究表明,云南大叶种 中主要的成香物质为芳樟醇及 化物、、 、香叶醇、反-2-壬烯醛、十六酸 、植物醇等2。
滇红主要用作拼配茶以的3。
鸿竹等[4]对以云南红茶为主的33个 样品的内含化学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工工艺收稿日期#018-09-09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体系专项资金(CARS-19"第一作者简介:易超(1993-),男,在读硕士,从事茶叶生化加 工与质量控制研究。
E-mail: 1024665272@qq. c om 。
通讯作者:吕才有(1964-),男,博士,教授,从事茶叶生化加 工和 化与 研究。
E-mail:2495846526"qq. co m 。
影响 的化学物量。
吕有才等[5]对云南对比分析,云南 中的茶多酚、茶红& 量较高。
方维6 固微萃取(H S -S P M E )结 (G C -M S )技术,对中国、印度、斯 卡等不同地区的7类红组析表明,中国化合物中醇类、醛类含量较多,印度及斯 卡 中酯类、烯烃类相对含量较高。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

云南不同茶区的名山古树茶品质比较研究浦绍柳;郝连奇;范承胜;伍岗;蔡丽;邓少春;张艳梅;周玉忠;董辉;毕晓清【摘要】[目的]找出云南不同茶区古树茶的品质差异.[方法]选取比较有知名度的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的12个古树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检测,结合化学成分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不同茶区的古树茶在饱满度、浓厚度、苦涩度、鲜醇度和回甘生津度5个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勐海、勐腊、双江3个茶区古树茶的水浸出物平均值分别为49.65%、48.80%、48.66%;茶多酚平均值分别是24.77%、22.44%、22.36%;咖啡碱平均值分别为3.63%、3.42%、3.72%;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5.55、5.12、5.43 mg/g;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74%、5.06%、5.49%,酚氨比平均值分别为5.3、4.45、4.08.[结论]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得各茶区的古树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勐海茶区的古树茶滋味浓厚,口腔饱满度高,稍有涩味,回甘生津度明显;勐腊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醇柔,滑顺,茶汤浓稠,苦涩度低;双江茶区的古树茶滋味鲜醇、甘甜,涩味明显,回甘生津快.【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9(032)003【总页数】5页(P484-488)【关键词】云南;古树茶;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差异【作者】浦绍柳;郝连奇;范承胜;伍岗;蔡丽;邓少春;张艳梅;周玉忠;董辉;毕晓清【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天津市茶叶学会,天津310008;西双版纳茶山纵贯线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勐海6662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海66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研究意义】云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产业,是推进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切入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和氧化的茶叶,具有较浓郁的香气和温和的口感。
下面将分析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以及茶叶品质。
第一个茶树品种是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它是中国最早出产的红茶品种之一。
正山小种适制性极好,长势旺盛,适应性广,适合种植于山地和丘陵地带。
茶叶外观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冲泡出的茶汤红亮透亮,香气独特、烟熏味浓郁,滋味集中,回甘悠长。
第二个茶树品种是祁门红茶(Keemun black tea),它是中国安徽祁门地区的特产。
祁门红茶适制性较好,喜偏酸性土壤,适宜高海拔地区种植。
茶叶扁平整齐,色泽漆黑,冲泡出的茶汤红亮透亮,香气花香浓郁,滋味醇厚香甜,不苦不涩,回味悠长。
第三个茶树品种是滇红(Dian Hong),它是中国云南普洱地区的特产。
滇红适制性强,耐寒性和耐旱性比较好,适合种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
茶叶细条卷曲,色泽金黄,冲泡出的茶汤橙红明亮,香气鲜花香浓郁,滋味醇厚、甜爽,回甘持久。
不同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和茶叶品质有所差异。
在栽培和制作过程中,合理的选取茶树品种和科学的栽培管理对红茶的质量影响很大。
每个茶树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合适的红茶品种。
云南红碎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

云南红碎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
作者:韩海华, 梁名志, 夏丽飞, 陈继伟, 李晓霞, 罗琼仙, 陈玫, HAN Hai-hua, LIANG Ming-zhi,XIA Li-fei, CHEN Ji-wei, LI Xiao-xia, LUO Qiong-xian, CHEN Mei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勐海666201;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勐海666201
刊名:
湖南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13(9)
1.汪云刚;刘本英滇红 2011
2.熊昌云;彭远菊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期刊论文]-茶叶通讯 2006(04)
3.黄建琴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茶叶加工 2003(01)
4.江和源;程其坤;杜琪珍红茶中的茶黄素 1998(03)
5.顾谦;陆锦时;叶宝存茶叶化学 2002
6.吕才有;李明玺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农业科学 2009(06)
7.陆松候;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 2001
8.黄意欢茶学实验技术 199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unannykx201309008.aspx。
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_吕才有

表 3 云南红茶样品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Table 3 Conten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lack tea samples produced in Yunnan
茶样 Sample
1
2
3
4
5
6
7
平均 Average
灰分 Ash
5.43 5.62 5.92 5.72 6.29 6.17 6.13 5.89
从表3可以看出,云南红碎茶总灰分含量略高于 工夫红茶,但均在出口限量(≦6.5%)之内。 云南红茶 水分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平均值为5.79%。 云南红 茶 的 茶 多 酚 保 留 量 在 14%~20% 之 间 , 均 符 合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提 出 的 红 茶 茶 多 酚 含 量 不 低 于 9% 的 要 求 。 样 品1~4 为 工 夫 红 茶 , 样 品 5~7 为 CTC 红 碎 茶 , 两 类 茶 相比,红碎茶的多酚保留量比工夫茶高,其中7号样 含量最高。 这主要是因为工夫茶和红碎茶品质要求 不同,发酵程度掌握上的差异,成品茶中茶多酚的保 留量就不同,红碎茶的滋味要求浓、强、鲜,要求轻发 酵,茶多酚的氧化量不宜过大,保留量较高,通常红 碎 茶 中 茶 多 酚 的 保 留 量 为55%~65%[6](云 南 大 叶 种 的 茶 多 酚 一 般 为 32% 左 右 ), 茶 多 酚 与 红 碎 茶 品 质 的 相 关 系 数 高 达 0.92; 而 工 夫 红 茶 的 滋 味 要 求 甜 醇 , 发 酵要充分,因此工夫红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多数在 50%以下。
金黄 黑褐油润
棕色 栗色 红褐 红棕 红褐
汤色 Tea color
浅析滇红茶冲泡技艺与品质关系

1 滇红茶的概述滇红茶始于抗战时期,创于1938年秋,是当代著名茶叶专家、滇红茶奠基人、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滇红集团)第一任厂长冯绍裘先生创制的,又被誉称为“抗战茶、爱国茶、富民茶”[1]。
当时,滇红茶经香港远销伦敦,其优质的产品品质引起了整个国际茶叶市场的轰动。
伦敦茶师高度评价其既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又有印度和斯里兰卡红茶之色泽。
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当代茶圣吴觉农曾称:新滇红的出现,使国茶进展无形中提前了20年。
“滇红茶制作技艺”在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滇红茶制作技艺,既是一种传统红茶制作技艺,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2]。
2 滇红茶的冲泡技艺实验方法2.1 冲泡技艺实验产品选取滇红集团代表性的5个不同的样茶,每个样基金资助: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冯之俊(1973—),男,大专,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及质量控制。
通信作者:陈双莉(1989—),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茶艺茶道。
E -mail: ****************。
doi:10.16736/41-1434/ts.2023.22.042摘 要:本文选取了滇红集团代表性的5种不同样茶,每个样茶选择2个不同年份进行了冲泡试验,选用不同器具进行冲泡对比品饮品鉴分析,旨在为科学冲泡滇红茶提供参考。
关键词:滇红茶;冲泡技艺;茶叶品质Abstract:This article selects 5 representative sample teas from Dianhong Group, and conducts brewing experiments on each sample tea in 2 different years, and different instruments are used for brewing comparison and beverage analysi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brewing of Yunnan black tea.Keywords:Yunnan black tea; brewing technique; tea quality 中图分类号:S571.1浅析滇红茶冲泡技艺与品质关系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wing Technique and Quality of Yunnan Black Tea◎ 冯之俊,陈双莉,杨天礼,吴丹远,王文勇,字学祥,陈丽鄂,吴银娟(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临沧 675900)FENG Zhijun, CHEN Shuangli, YANG Tianli, WU Danyuan, WANG Wenyong, ZI Xuexiang, CHEN Li 'e, WU Yinjuan(Yunnan Dianhong Group Co., Ltd., Lincang 675900, China)133 茶选择2个不同年份进行冲泡试验:2021年凤牌中国红(A 1)、2023年凤牌中国红(A 2);2022年凤牌金芽茶(B 1)、2023年凤牌金芽茶(B 2);2016年凤牌经典58(C 1)、2023年凤牌经典58(C 2);2020年凤牌滇红工夫一级(D 1)、2023年凤牌滇红工夫一级(D 2); 2020年凤牌滇红工夫三级(E 1)、2023年凤牌滇红工夫三级(E 2);2023年桂花滇红三角泡(F 1)、2023年玫瑰滇红三角泡(F 2)[3]。
云南红茶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茶红素、茶褐素功效的探究

云南红茶贮存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茶红素、茶褐素功效的探究石若瑜;陈际名;黄业伟;魏楠;李彤;朱强强;马啸;王宣军;盛军【摘要】以具有代表性的云南优质红茶为试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光谱法检测,分析红茶中的茶色素、咖啡因、茶多酚等主要生化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第0、1、3、5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咖啡因、没食子酸(GA)、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随着红茶储存年份的增加而减少;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下降,而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揭示贮存时间对红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今后红茶科学存放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究茶红素、茶褐素对小鼠皮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影响,探究红茶中的茶色素健康功效.【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6页(P1097-1102)【关键词】云南红茶;咖啡因;茶红素;茶褐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作者】石若瑜;陈际名;黄业伟;魏楠;李彤;朱强强;马啸;王宣军;盛军【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4;TS272.52云南红茶又称“滇红”,原料为大叶种茶,鲜叶含较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茶红素和茶黄素较多,咖啡因及其他浸出物较高,所以香味浓郁、汤色红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分 Water
5.96 5.81 5.93 5.93 5.64 5.55 5.72 5.79
茶多酚 Tea 14.58 15.23 15.96 16.21 17.82 18.01 19.22 16.72
polyphenol
从表4可以看 出,云南红茶 的 茶 黄 素 (TF)含 量 为 1% 左 右 , 低 于 国 际 知 名 红 茶 ( 斯 里 兰 卡 红 茶 1.45% , 肯 尼 亚 红 茶 1.65% ), 但 高 于 国 内 中 小 叶 中 红 茶。 茶黄素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决定性的作 用,是红茶茶汤“亮”的主要成分,是滋味强度和鲜爽 度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形成茶汤“金圈”的最主要 物质 。 [7,8] 茶 黄 素 与 红 碎 茶 茶 汤 品 质 的 相 关 系 数 为 0.875 ,它 与 茶 红 素 一 起 构 成 了 红 茶 的 “灵 魂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云南不同地区、 不同厂家有代表性的红茶
茶样,样品信息见表1。
表 1 云南红茶茶样信息 Table 1 Information of black tea samples produced in Yunnan Provrea
表 3 云南红茶样品主要理化成分含量(%)
Table 3 Content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black tea samples produced in Yunnan
茶样 Sample
1
2
3
4
5
6
7
平均 Average
灰分 Ash
5.43 5.62 5.92 5.72 6.29 6.17 6.13 5.89
5 临沧耿马
耿马茶厂 红碎茶 2006年 CTC2号
6 临沧银尚
银尚茶厂 红碎茶 2006年 CTC2号
7 临沧凤庆 滇红集团有限公司 红碎茶 2006年 CTC2号
1. 2 方法 1. 2. 1 调 查 采 取 文 献 调 研 与 实 地 考 察 结 合 ,实 地考察了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茶叶主产区。 1. 2. 2 感官审评 采用茶叶标准审评方法进行感 官 审 评 [3]。 1. 2. 3 化 学 分 析 灰 分 测 定 用 常 规 分 析 法 (GB8306-87)[4];水 分 测 定 用 恒 重 法 [4](常 压 下103± 2℃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 茶多酚含量测定用 酒 石 酸 铁 比 色 法 [4];茶 黄 素 、茶 红 素 、茶 褐 素 含 量 测 定 用 系 统 分 析 法 [5]。
从表3可以看出,云南红碎茶总灰分含量略高于 工夫红茶,但均在出口限量(≦6.5%)之内。 云南红茶 水分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平均值为5.79%。 云南红 茶 的 茶 多 酚 保 留 量 在 14%~20% 之 间 , 均 符 合 国 际 标 准 化 组 织 提 出 的 红 茶 茶 多 酚 含 量 不 低 于 9% 的 要 求 。 样 品1~4 为 工 夫 红 茶 , 样 品 5~7 为 CTC 红 碎 茶 , 两 类 茶 相比,红碎茶的多酚保留量比工夫茶高,其中7号样 含量最高。 这主要是因为工夫茶和红碎茶品质要求 不同,发酵程度掌握上的差异,成品茶中茶多酚的保 留量就不同,红碎茶的滋味要求浓、强、鲜,要求轻发 酵,茶多酚的氧化量不宜过大,保留量较高,通常红 碎 茶 中 茶 多 酚 的 保 留 量 为55%~65%[6](云 南 大 叶 种 的 茶 多 酚 一 般 为 32% 左 右 ), 茶 多 酚 与 红 碎 茶 品 质 的 相 关 系 数 高 达 0.92; 而 工 夫 红 茶 的 滋 味 要 求 甜 醇 , 发 酵要充分,因此工夫红茶中茶多酚的保留量多数在 50%以下。
收稿日期:2009-03-28 作者简介:吕才有(1964-),男,云南通海人,西南大学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综合利用和茶产业经济研究。
· 750 ·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年第 40 卷第 6 期
研究入手,通过对收集的云南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产品的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对 云南红茶的产品及产业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旨在为 提高云南红茶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 持,促进云南茶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广西农业科学 2009 年第 40 卷第 6 期
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
· 749 ·
吕才有,李明玺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为发挥云南红茶独特的品质优势,通过对云南主要红茶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不同产区、不同生产厂
家的部分红茶样品,测定红茶样品的水分、灰分、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主要理化指标,通过感官审评和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感官审评结果
表 2 云南红茶样品感官审评结果 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of black tea samples pro- duced from Yunnan Province
编号 No. 1 2 3 4 5 6 7
干色泽 Color
Key words: black tea produced in Yunnan; quality; sensory evaluation; physical-chemical analysis; investigation; comparing study
红茶是目前国际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茶类,约 占国际茶叶贸易市场85%交易量, 红茶又以红碎茶 为主,主要生产国有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肯尼亚等 [1]。 云南是中国传统的红茶生产大省,红茶历来是云 南茶业主要的优势茶类, 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 一席之地,云南工夫红茶具有芽叶肥壮,金毫显露, 汤色红鲜,滋味浓烈,香气馥郁的特点;而红碎茶则 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 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
化分析对云南红茶的品质特点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茶中的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含量较高;工夫红茶中
临沧地区的茶叶感官审评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灰分含量红碎茶稍高于工夫茶,茶多酚含量则相反;整体上云南红茶品
质较好,地区之间有所差异,而以临沧地区的红茶品质较优。云南红茶在风味和地域性的香气组成及特点等方面值得
从表2可以看出,云南红茶整体品质较佳,汤色 除云岭工夫茶外,都是红浓明亮;香气上工夫红茶较 红碎茶浓烈,工夫红茶中临沧地区较其它地区为优; 云南工夫茶滋味鲜爽醇和,既可清饮又可加奶饮用; 红碎茶滋味浓强更适合加奶饮用, 加奶后茶汤呈棕 红或姜黄色,滋味浓厚,饮后余味鲜爽有活力,富有 刺激性。 在工夫红茶中,临沧地区的红茶品质比思茅 地区的红茶品质更优; 整体上比较云南红茶内质临 沧地区优于云南其他地区。 2. 2 理化分析结果
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 以浓、强、鲜为其特色[2]。 在世界茶叶市场多元化及 产业转型时期,为发挥云南红茶的优势,应重视云南 红茶及其综合利用产品的开发,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努力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 维护和发展云南红茶在 国际市场的地位。
云南红茶以特有的香高味浓而著称于世, 但系 统研究云南红茶品质形成的理化基础不多。 本研究 从云南茶产业特点出发,从产业生产、加工现状调查
of material
生产厂家 Manufacturer
规格 Type
生产时间 Producing
time
级别 Grade
1 临沧沧源 沧源茶叶有限公司 工夫茶 2006年 三级
2 临沧沧源 沧源茶叶有限公司 工夫茶 2006年 三级
3
普洱市 龙生茶叶有限公司 工夫茶 2006年 三级
4
临沧市
云岭茶厂 工夫茶 2006年 三级
更深入地去研究。
关键词:云南红茶;品质;感官审评;理化分析;调查;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S57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61(2009)06-0749-03
Comparing analysis o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tea p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云南红茶中 茶红素(TR)含量 一般为10%左 右 , 低于国际知名红茶。 红茶特有的“冷后浑”现象与茶
吕才有等:云南红茶品质特点的比较分析研究
· 751 ·
红素关系密切,其起作用色素主要是茶红素(约占86%), 其次是茶黄素(约占12%)和黄烷醇配糖体(约占2%)。 “冷后浑”的形成过程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具有协调 作用。 一般认为,茶汤“冷后浑”出现的较快、黄浆状 较明显、乳状物颜色鲜明,汤质较好。
Lü Cai-you,LI Ming-xi
(College of Longrun Pu-erh Tea,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quality of Yunnan black tea,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black tea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black te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areas and manufacturers. The contents of water, ash, polyphenols, thearubibins(TR), theaflavins(TF), theabrown(TB)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by the sensory evaluation 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polyphenols, thearubibins and theaflavins were higher in black tea. For Gongou black tea, the quality of sensory evaluation for tea samples produced from Lincang district of Yunnan Provinc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other districts. The total ash content in broken black te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ongou black tea, while the content of tea polyphenols was on the contrary. Therefore, as a whole, the quality of black tea produced in Yunnan was better, but there was sligh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areas, and black tea produced from Lincang area was superior to others. In the future, the flavor,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aroma of black tea produced in Yunnan Province should be studies fur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