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学》变形缝

《房屋建筑学》变形缝

第十章变形缝构造一、变形缝概念及设置•二、变形缝处理的原则三、各部位变形缝构造措施1一、变形缝概念及设置•由于受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建筑结构内部将产生附加应力,这种应力常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2过大的温度应力使墙体产生裂缝3设计时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份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即变形缝4建筑物长度过长时,设置温度缝6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7钢筋混凝土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8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沉降缝14沉降缝的宽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及地基的承载力情况有关163、防震缝•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17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宜设防震缝:•(1)建筑平面体型复杂,有较长突出部分,应用防震缝将其分开,使成为简单规整的独立单元。

•(2)建筑物立面高差超过6m,在高差变化处须设防震缝;•(3)建筑物毗连部分结构的刚度、重量相差悬殊处,须用防震缝分开;•(4)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相差三分之一层高或1m时,须在高度变化处设防震缝。

•沉降缝和伸缩缝可兼作抗震缝18•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应尽量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

•当必须设置时,其最小宽度与地震烈度及建筑高度有关。

•一般,地震烈度越大,防震缝宽度越大;建筑高度越高,防震缝宽度越大。

抗震缝宽度(mm)抗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较大一侧确定缝宽。

多层砌体建筑50~7020框架框剪建筑(1)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2)当高度超过15m时,按不同设防烈度增加缝宽:6度地区,建筑每增高5m,缝宽增加20mm;7度地区,建筑每增高4m,缝宽增加20mm;8度地区,建筑每增高3m,缝宽增加20mm;9度地区,建筑每增高2m,缝宽增加20mm。

结构变形缝间距设置规定

结构变形缝间距设置规定

结构变形缝间距设置规定1.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

(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室内或土中露天排架结构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装配式 75 50现浇式55 35剪力墙结构装配式 65 40现浇式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装配式 40 30现浇式 30 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

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 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着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5节。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在地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设 防震缝: •(1)毗邻房屋立面高差大于6m;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房屋毗邻部分结构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多层 70~100mm
高层 100~150mm
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
建筑高度/地震烈度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伸缩缝的设置原则
• 建筑物因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使结构构件内 部产生附加应力而变形。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 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1)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长度; (2)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 (3)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时,建筑中需设置伸缩缝。 • 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表:沉降缝的宽度
建筑物高度 H<5m H=5m~10m H=10m~15m 2~3层 4~5层 5层以上
沉降缝宽度/mm 30 50 70 50~80 80~120 >120 ≥30~70
防震缝的设置原则
•强烈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影响或损坏是极大的,因此在 地震区建造房屋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影响。我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的基本要求。 建筑物的防震和抗震通常可从设置防震缝和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 两方面考虑。在地震区建造房屋,应力求体形简单,重量、刚度 对称并均匀分布,建筑物的形心和重心尽可能接近,避免在平面 和立面上的突然变化,同时最好不设变形缝,以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加强整体刚度。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

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防震缝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

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

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变形缝是什么?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

根据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的分类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差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从基础顶面至屋顶沿结构断开。

三缝合一:缝宽按照抗震缝宽度处理;基础按沉降缝断开。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储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

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变形缝的做法规范对于变形缝,许多装修建筑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那么对于变形缝的做法是什么?1、楼地面变形缝装置应满足图集构造详图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应做凹槽或基台,并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用膨胀螺栓固定。

使用M6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40mm,使用M8的膨胀螺栓埋入最小深度为50mm。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 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 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 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 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 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 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 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及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伸缩缝
伸缩缝是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导致结构件开裂,而沿建筑物的竖向将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人工缝。

沉降缝
在同一幢建筑中,由于其高度、荷载、结构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物各部分沉降不均匀,强敌断裂。

故在建筑物某些部位设置从基础到屋面全部断开的垂直预留缝,把一幢建筑物分成几个可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

这种为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的垂直预留缝称为沉降缝。

防震缝
防震缝是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撞击造成变形和破坏而设置的垂直预留缝。

防震缝应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型简单、结构钢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变形缝的设置要求
墙身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防震缝的设置亦应结合伸缩缝、沉降缝的要求统一考虑。

设置变形缝的条件及位置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1系列)规定。

一、伸缩缝最大间距
注:各种砌体、试块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取值等事项尚应遵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二、沉降缝宽度
三、防震缝宽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变形缝的设置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

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防震缝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 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此外,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均应做成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布置墙。

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4.后浇带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一道,缝宽70-100CM。

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施工也不方便,因此,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问题,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现代建筑中,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防水处理较困难,材料用量较多,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特别是剪力墙结构,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

在地震区,由于结构缝将房屋分成几个部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宜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

目前,一般在结构总体布置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少房屋沉降差,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结构产生伸缩而引起温度应力,加强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以减少或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

松开的记忆,飘落的莫名的尘埃,像起伏的微风,拂过脑海,留下一份情愁。

一条街,没有那些人,那些身影,却能来回徘徊穿梭。

街,行走时,纵然漫长,漫长,有时只为听一颗流动的心的呓语。

沉默,倔强,回望,忘记,记住,一切像断了的弦,有时希望生活简单就好,有时却又莫名的颓废其中。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经历。

粗读加缪、萨特的存在主义,它告诉我,人就是非理性的存在。

光秃秃的枝桠、清寂的清晨、流动的阳光,飘落于心,或快意,或寂寥,映照心境,然而,有时却只属于那一刻。

总之,一切只是心情。

人生的画面一幅幅地剪辑,最后拼凑出的是一张五彩斑斓的水彩画,有艳丽的火红色,凝重的墨黑以及一抹忧郁的天蓝色。

人的记忆很奇特,那些曾经的过往,就像一幅幅的背景图,只有一个瞬间,却没有以前或以后。

比如,只能记得某个瞬间的微笑,只能在记忆的痕迹寻觅某时刻骑着单车穿过路口拐角的瞬间,却都不知晓为何微笑,为何穿过街角。

一切,有时荒诞得像一场莫名情景剧。

然而,这就是生活。

曾经的梦,曾经的痛,曾经的歌,曾经的热情相拥,曾经的璀璨星空。

也许,多年以后,再也见不到的那些人,和着记忆的碎片飘荡而来,曾经伴着我们走过春华秋实。

天空蔚蓝,杜鹃纷飞,飞过季节,曾经萍水相逢,欢聚一堂,蓦然回首,唯歌声飘留。

让人忆起《米拉波桥》里的诗句:夜幕降临,钟声悠悠,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一切,有时荒诞得像一场莫名情景剧。

然而,这就是生活。

曾经的梦,曾经的痛,曾经的歌,曾经的热情相拥,曾经的璀璨星空。

也许,多年以后,再也见不到的那些人,和着记忆的碎片飘荡而来,曾经伴着我们走过春华秋实。

天空蔚蓝,杜鹃纷飞,飞过季节,曾经萍水相逢,欢聚一堂,蓦然回首,唯歌声飘留。

让人忆起《米拉波桥》里的诗句:夜幕降临,钟声悠悠,时光已逝,唯我独留。

人在天涯,绵绵的思绪随着微风飘浮,从布满礁石的心灵海滩上穿过千山万水,来到游荡的身躯里,刻下一篇篇笺章。

而这,或许在多年以后,当再次翻动时,原以为什么都已改变,若能觅得一方喜欢的山水,在空旷的风里,种上淡暖如许,清欢如许。

我愿用无尘的诗句,沾染些许晨露,轻叩那些老去的时光,让曾经的你我,重走一遍依旧开满鲜花的小径。

时光里的我们,不说话。

只是凝望着彼此旧时的模样,任凭花落清溪,任凭日暮烟霞。

陌上的时光,匆匆如流。

指尖,一直贪恋着世间所有的暖香。

而那些没有着落过往,早已随风而散。

往事已旧,一切,终会在念与不念,忘与不忘之间,莞尔一笑,变得风轻云淡。

岁月的风,就这样翩跹而过。

还好,总有一些不离不弃的相伴,安暖着岁月的荣辱沧桑。

然后,在玲珑的小字里尘埃落定。

珍惜着,不早也不晚的缘分。

愿你永远在我文字的四季,可以与那些草木葳蕤的深情一样,青青又青青。

纵使某天,错过了所有,只剩下一个人忧伤,也不要怪罪时光。

时光里那些牵过的手,给错的爱,都是情不由衷。

开始与结束,一样美丽。

我们应该,原谅时光,记住爱!那些过往里的施与舍,恩与惠,何必计较太多。

我们在山水间喂养清风,在草木间描摹明月,云淡风轻一天又一天。

任凭年华一去不返,依旧无怨无悔,不负岁月,不负时光。

那些风花雪月的重逢与离别,终将陨落在时光深处,被过往的烟尘一一覆盖。

当时光里,那些被岁月漂白的光阴,再回首时,风住尘香,缘已渺渺,我们也不必遗憾。

苍茫处,风景依旧,繁华笙歌,人事无恙。

那些散落在流年深处的芬芳,也是依旧静美如初,相宜静好。

不如,安静着,于寂寂红尘中,为自己开一扇般若门,将一切浮云过往都放逐在红尘之外,只留一颗琉璃心,只守一池为我而开的莲荷,一粥一饭,一笔一墨,闲渡流年。

未来的路,那么远。

从未想过会遇见谁,也从未想过会错过谁。

今朝,一壶浊酒,一扑流萤,几许明媚,几许嫣然,我依然是那个朴素的琉璃女子。

不敷衍,不趋势,简单的行走,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爱与被爱。

当时光里,那些被光阴漂白的过往,再回首时,风住尘香,缘已渺渺,我们也不必遗憾。

苍茫处,风景依旧,繁华笙歌,人事无恙。

那些散落在流年深处的芬芳,也是依旧静美如初,相宜静好。

若是,光阴辞去旧年,初心不改。

我依然愿意,在心里种半亩花田,在文字里养一个春天。

这样,无论你来不来,在不在,我都一样安静的开落。

那样,你偶尔回眸,看到的风景,都是春天般,含着香,透着暖。

喜欢让心在那一刻,静如菩提明镜。

那么,且许我一程走旧的岁月,温一壶经年的雨水,煮一段曾经的往事,不提花开,不说花落。

就让那所有的喜怒哀乐,淡暖清欢,如茶般,氤氲出缕缕清香。

而你我,亦愈来愈通透,有了茶的芬芳,即使喝到无味,亦有一股回甘,令人回味留恋。

桃花酿酒,醉了光阴。

春水煎茶,赴了风雅。

我人生四季,永远是那一抹剔透的琉璃色,不必虚张,不必声势,只做安静的自己,善待生命里遇见的一切,感恩并珍重,且温柔的对待。

若有一天,我们隔着茫茫人海,穿过人流车流,你是否会一眼将我认出,并且微笑着喊出我的名字。

若有一天,经年的路口,人烟渺渺。

你是否会收集所有花香,用思念为我铺一条洒满落花的小路。

那些失落的前尘往事,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一捡拾,然后一起装帧成流年里最美的那一册画卷。

人生云水一梦,寻一份清幽,养一颗禅心。

那些迎面而来的风景,让我们微笑着迎接,并且一一纳入流年的画卷。

愿世间美好,都是恰逢其时。

至于那些聚了又散的人或事,淡记就好。

或许,终有一天,心归宁静,从容朴素。

那么,我便在南山寻一处清幽。

春来,采一壶桃花,酿一壶三生三世。

夏来,养一池荷,掬一捧莲子醉清风。

秋来,邀一缕秋风,修篱种菊,种下一个人的浮世清欢,种下一些心悦的小情绪。

曾经的往事,不提花开,不说花落。

就让那所有的喜怒哀乐,淡暖清欢,如茶般,氤氲出缕缕清香。

而你我,亦愈来愈通透,有了茶的芬芳,即使喝到无味,亦有一股回甘,令人回味留恋。

桃花酿酒,醉了光阴。

春水煎茶,赴了风雅。

我人生四季,永远是那一抹剔透的琉璃色,不必虚张,不必声势,只做安静的自己,善待生命里遇见的一切,感恩并珍重,且温柔的对待。

若有一天,我们隔着茫茫人海,穿过人流车流,你是否会一眼将我认出,并且微笑着喊出我的名字。

若有一天,经年的路口,人烟渺渺。

你是否会收集所有花香,用思念为我铺一条洒满落花的小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