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要求

合集下载

建筑变形缝国标要求

建筑变形缝国标要求

建筑变形缝国标要求咱来说说建筑变形缝的国标要求哈。

一、变形缝的设置原则。

1. 伸缩缝。

这伸缩缝呢,就像是给建筑留个活动空间。

要是建筑太长了,热胀冷缩的时候可不得把自己挤坏或者拉坏呀。

一般来说,框架结构的建筑,要是在室内或者土中,伸缩缝的间距大概能到55米;要是在露天的情况下,可能就40米左右就得设一个伸缩缝啦。

就好比你穿的衣服太紧了,活动起来不方便,给建筑也得有个伸缩自如的空间才行呢。

2. 沉降缝。

沉降缝可重要啦。

当建筑的地基土质不一样,或者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差得比较大的时候,就得设沉降缝。

比如说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小矮房,那地基沉降肯定不一样,就像两个人体重差很多站在同一块软泥地上,下陷的程度肯定不同。

沉降缝得从基础到屋顶都断开,让它们各沉降各的,互不干扰。

3. 防震缝。

这防震缝呢,是为了在地震的时候保护建筑。

要是建筑的平面形状复杂,或者质量、刚度差异很大,地震来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一般在地震设防烈度7 9度的地区,当建筑相邻部分高差大于6米,或者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还有就是结构类型不同的时候,就得设置防震缝啦。

就像一群人排队,高矮胖瘦差异太大,地震一摇,很容易乱套,有个防震缝就像给他们分开站,各自稳定些。

二、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1. 缝的宽度。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20 30毫米就差不多啦。

沉降缝呢,得根据地基情况和建筑物的高度等因素来定,可能会比较宽,有时候能到30 120毫米呢。

防震缝的宽度就更复杂些,它和建筑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有关。

比如说在多层砖房里,6度、7度设防的时候,缝宽可能70毫米左右;8度的时候可能100毫米;9度的时候就更宽啦,得150毫米呢。

这就像不同的门有不同的宽窄,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2. 缝的密封与防水。

变形缝得做好密封,不能让雨水、灰尘啥的随便进去。

像伸缩缝,得用那种有弹性的密封材料,既能适应伸缩变化,又能挡水挡灰。

沉降缝和防震缝也是,特别是地下部分的变形缝,防水可不能马虎。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

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一、背景与目的围墙作为建筑物外围的防护结构,其稳定性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围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

为了应对这种变形,需要在围墙设计中考虑变形缝的设置。

本文旨在探讨围墙变形缝间距的要求,为围墙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二、变形缝的种类在建筑领域,变形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伸缩缝:用于应对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膨胀和收缩,通常设置在梁、板等水平构件的跨中。

2.沉降缝: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结构开裂而设置,常在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3.防震缝:为了吸收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对结构的影响而设置,通常在平面形状复杂或结构高度差异较大的部位设置防震缝。

三、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对于围墙而言,变形缝的间距设置需考虑以下因素:1.地质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对围墙的沉降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变形缝间距时需充分考虑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材料:不同材料的围墙,其变形特性存在差异。

例如,混凝土围墙的变形量较大,而钢围墙的变形量较小。

因此,在选择变形缝间距时应充分考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围墙的变形产生影响。

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对围墙的变形缝间距设置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注、养护等因素可能影响围墙的最终变形量。

根据相关规范和工程实践,以下为常见的围墙变形缝间距要求:1.对于高度在3米以下的围墙,建议每隔10~15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对于高度在3米以上的围墙,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

2.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或承载要求较高的围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形缝的间距,确保围墙的安全稳定。

3.对于采用不同材料的围墙连接部位,应设置沉降缝以减小不均匀沉降对围墙稳定性的影响。

4.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应适当减小变形缝的间距;在湿度较大的地区,应考虑湿度对材料变形的影响。

简述结构变形缝的种类和设置要求

简述结构变形缝的种类和设置要求

简述结构变形缝的种类和设置要求结构变形缝是指用于承受结构变形的地方,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收缩。

在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结构破坏或损坏。

根据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垂直变形缝:垂直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垂直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自重、荷载、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竖向位移。

根据结构的不同,垂直变形缝可以分为墙体变形缝和柱子变形缝。

墙体变形缝一般设置在连续墙体的交界处,以减少由于墙体的伸缩引起的应力集中。

而柱子变形缝则设置在柱子的上部,用于减少由于柱子的伸缩引起的应力。

2. 水平变形缝:水平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水平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温度变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水平位移。

水平变形缝一般设置在结构的横向构件上,如梁和板。

根据其形式,水平变形缝可以分为横向伸缩缝、伸缩缝带、伸缩带等。

这些变形缝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应力和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斜向变形缝:斜向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斜向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扭转、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斜向位移。

斜向变形缝一般设置在结构的倾斜构件上,如斜柱和斜墙。

通过设置斜向变形缝,可以减少由于结构的扭转引起的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要设置结构变形缝,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类型、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安全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能够承受结构的变形和荷载,并能够有效减少应力和应变的集中。

2. 经济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节约材料和减少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3. 美观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与结构整体形象协调,保持结构的美观性和统一性。

总结起来,结构变形缝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收缩,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不同类型的变形缝有不同的设置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 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6.3.1 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8.1.5 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 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某些标准图集和《2003 结构技术措施》第5.3.13 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 (与规范规定的12m 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设置要求如下:
1. 变形缝的位置应该在建筑物内外的底板、柱墙、梁墙等构件接头处或者在结构刚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设置。

2. 变形缝的宽度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宽度应该在5-25毫米之间,但不应小于5毫米。

3. 变形缝的深度应达到整个楼板厚度的1/4-1/3,以确保变形缝能够起到分离和抵消应力的作用。

4. 变形缝应该保持连续性,不应该被局部构件或者装饰材料所穿越,以保证变形缝的功能。

5. 变形缝的设置应该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并经过结构工程师的设计和审核。

6.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变形缝的洁净和无积水,以免影响变形缝的功能。

7. 变形缝的填充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耐久性,以便在楼板产生变形时能够正常工作。

8. 变形缝的填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以防止水分进入建筑物内部。

总之,混凝土楼面变形缝的设置是为了分离和抵消应力,保证楼板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并且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一、建筑变形缝设置原则1.结构原则:根据结构体系和变形特点合理设置变形缝,使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由变形,避免发生结构破坏。

2.功能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设置变形缝,例如大跨度建筑需要设置相对较多的变形缝以抵消由于温度变化、荷载、地震等引起的变形。

3.美观原则:变形缝的位置和形式应与建筑物整体风格和外观相协调,不破坏建筑的美观性。

4.经济原则:合理设置变形缝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降低维护费用。

二、建筑变形缝的构造要求1.变形缝的位置:变形缝的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腹板或节点处,避免在裙房、房间和楼梯等重要功能区域设置。

2.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尺寸、变形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宽度在10-30毫米之间。

3.变形缝的形式:变形缝的形式可以分为开口缝和布置缝两种。

开口缝是指在建筑物结构中直接预留的开口,一般采用橡胶异形填料或橡胶水泥砂浆封闭。

布置缝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切割混凝土或钢材来形成的缝隙,可以采用填缝材料进行封闭。

4.变形缝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变形缝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变形缝的两侧设置护板、护角和钢板等防止缝隙因外力作用而破坏。

5.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变形缝的施工要求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变形缝的整体连续性和密封性,避免产生裂缝和渗水问题。

总之,建筑变形缝的设置原则和构造要求是为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稳定地进行自由变形,同时满足美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变形特点和功能需求,合理设置和保护变形缝,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变形缝设置规范-12资料

变形缝设置规范-12资料

变形缝设置规范篇一: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者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者水平缝。

建造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2)第9.1.1 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2)第 6.3.1 条、《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22)第 8.1.5 条、《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2022)第 4.3.1 条等。

2 .防震缝:设置在建造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者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 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 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 1.5 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造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著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非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 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此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者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者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 .莫些标准图集和《2022 结构技术措施》第 5.3.13 条规定:现浇悬臂挑檐板或者天沟板的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 15m(与规范规定的 12m 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 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者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地面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地面变形缝的构造要求

地面变形缝的构造要求一、缝的宽度。

这缝啊,宽度得合适才行。

要是太窄了,那建筑物稍微一变形,这缝就被挤得没空间了,就跟人穿了太紧的鞋子似的,难受得很,还容易把缝给弄坏喽。

一般呢,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变形量大小,这宽度得有个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

就像那种大型的商业建筑或者高层住宅,变形量可能大些,缝就得宽点,得给建筑物的伸缩、沉降啥的留够空间。

二、缝的填充材料。

1. 柔性材料。

填充材料得有点柔性,像那种橡胶啊或者沥青麻丝就很不错。

你想啊,建筑物变形的时候,就像人在活动,这填充材料要是硬邦邦的,就没法跟着动了。

就好比人跳舞的时候,身边站着个木头桩子,那肯定不协调啊。

橡胶和沥青麻丝这种柔性材料,能随着建筑物的变形而变形,不会轻易断裂或者脱开。

2. 防水性能。

而且这填充材料还得有点防水的本事。

为啥呢?地面嘛,经常会有水,要是水渗到缝里,时间长了就会腐蚀建筑结构,就像虫子慢慢蛀木头一样。

所以呢,填充材料得能把水挡在外面,不让它进入到缝的深处去捣乱。

三、缝的表面处理。

1. 盖板。

地面变形缝的表面一般要做个盖板。

这盖板就像是缝的帽子,既能把缝给遮起来,让地面看起来平整美观,又能起到保护的作用。

盖板的材料也有讲究呢,像不锈钢啊或者铝合金的就挺好。

不锈钢的结实耐用,还不容易生锈,就像一个坚强的卫士,一直守护着变形缝。

铝合金的呢,比较轻便,安装起来也方便,而且外观还挺好看的,就像一个时尚的装饰品。

2. 防滑性。

如果是在一些公共场所的地面变形缝,盖板还得有防滑性。

想象一下,要是在商场或者车站的地面,人来人往的,这缝的盖板要是滑溜溜的,那人们走路不小心就会摔倒,就像在冰面上走路一样危险。

所以呢,盖板的表面要做一些防滑的处理,比如刻上一些纹路啥的,让人走在上面稳稳当当的。

四、与周边结构的连接。

1. 牢固性。

变形缝和周边的结构得连接牢固。

就好比人的手脚和身体得连接好一样。

要是连接不牢固,建筑物变形的时候,缝就容易和周边结构脱节,那就乱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缝设置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
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
1. 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1.1
2. 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倍。

3. 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着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 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 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 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第5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