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1

合集下载

学生选课信息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1)

学生选课信息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1)

学生选课信息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1)学生选课信息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学生选课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选课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之间的良好合作。

为了方便学生选课,提高教学质量,开发一个适合本校实际需求的学生选课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系统需求1. 前台系统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选课、退课和查询课程信息等操作。

系统提供课程介绍和授课教师信息,方便学生选择。

2. 后台系统管理员需要对系统的课程信息、学生选课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课程信息,管理选课限制,查询学生选课情况等。

3. 数据库设计系统需要设计数据库,存储学生、教师和课程信息,以及学生选课信息的记录。

三、系统功能1. 学生功能(1)学生登录系统进行选课、退课操作。

(2)学生可以查看选课情况、课程信息和授课教师信息。

2. 教师功能(1)教师登录系统可以查看自己的授课情况和课程信息。

(2)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课程信息进行修改。

3. 管理员功能(1)管理员登录系统可以添加、删除、修改课程信息。

(2)管理员可以设置课程选课限制,管理学生选课情况和课程信息。

四、系统实现1. 前台系统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进行开发,实现学生、教师等用户操作界面。

2. 后台系统使用PHP或Java等技术进行开发,实现管理员对系统各个功能的管理操作。

3. 数据库使用MySQL或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进行设计,存储学生、教师和课程信息、学生选课记录等。

五、系统优化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包括:1. 对数据库进行索引优化,提高查询速度。

2. 在前台系统中进行数据缓存,减少对后台系统的请求次数,提高系统响应速度。

3. 对系统进行安全性优化,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漏。

六、系统测试在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修复和优化,最终达到高质量的系统交付效果。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范例1:在线考试系统在线考试系统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范例1:在线考试系统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1 引言 (1)1.1课程设计选题 (1)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1.3本选题的设计背景 (1)2 系统分析与设计 (1)2.1 功能及性能分析 (1)2.1.1 功能需求 (1)2.1.2 性能需求 (2)2.1.3 数据流图 (2)2.2 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 (3)2.3 系统总体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 (5)3.2.1 关系模型及优化 (5)3.2.2 视图的设计 (5)3.3 数据库的实现 (6)3.3.1表 (6)3.3.2 安全性设计 (7)3.3.3 一致性设计 (7)3.3.4触发器的设计 (8)4 详细设计与实现 (9)4.1 登录模块 (9)4.2 考生注册模块 (9)4.3 在线考试模块 (10)4.4 后台功能模块 (13)I4.4.1试题管理模块 (13)4.4.2考生管理模块 (13)4.4.3成绩管理模块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5)II1 引言1.1课程设计选题《在线考试系统》1.2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熟悉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与组成;掌握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和的使用;应用ASP开发工具实践了《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过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

最终达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和开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能力。

1.3本选题的设计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亦或是数字化时代。

在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满足,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同时希望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价;教育机构也希望给网上的学生提供更灵活的服务。

在线考试系统正是迎合这一需求而开发的,它旨在探索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考试模式。

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为考生创造一种新的考试环境,提高考试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

80c51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1.pdf

80c51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1.pdf

80C51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 (3)第二章单片机概述 (4)第三章芯片介绍 (6)3.1AT89S51单片机介绍 (6)3.1.1简介 (6)3.1.2主要管脚介绍 (6)3.274LS164介绍 (8)3.3共阳数码管介绍 (8)3.3.1分类简介 (8)图3.3LED数码管引脚定义 (9)3.3.2驱动方式 (9)3.3.3主要参数 (10)3.3.4应用范围 (10)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 (11)4.1硬件设计要求 (11)4.2硬件设计所用元器件 (11)4.3硬件设计图 (11)4.4设计流程图 (12)第五章系统软件设计 (13)5.1流程图 (13)5.2程序设计 (14)第六章结论 (16)参考文献 (18)第一章引言在今天,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

但这一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了。

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

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

它由红绿两以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

1869年1月2日,煤气灯爆炸,使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1914年,电气启动的红绿灯出现在美国。

这种红绿灯由红绿黄三色圆形的投光器组成,安装在纽约市5号大街的一座高塔上。

红灯亮表示“停止”,绿灯亮表示“通行”。

智能的交通信号灯指挥着人和各种车辆的安全运行,实现红、黄、绿灯的自动指挥是城乡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在城乡街道的十字交叉路口,为了保证交通秩序和行人安全,一般在每条道路上各有一组红、黄、绿交通信号灯,其中红灯亮,表示该条道路禁止通行;黄灯亮,表示该条道路上未过停车线的车辆停止通行,已过停车线的车辆继续通行;绿灯亮,表示该条道路允许通行.交通灯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十字路口两组红、黄、绿交通灯的状态转换,指挥各种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实现十字路口城乡交通管理自动化。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任务内容网页的主题为印象山城——本溪。

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旧名“本溪湖”, 这里矿藏丰富, 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

主要旅游景点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东北道教名山——九顶铁刹山等。

山野菜、人参、鹿茸、冻梨等是当地著名的风味特产。

由于近几年国家重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本溪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绿化带的修建等, 使这个老工业城市又焕发新的光彩, 这是靠全本溪人民的共同努力。

截至2010年末, 本溪已完全年850亿元GDP的总量, 人均5.5万, 增长16.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 增长27.4%。

本溪县8000人口的高官镇, 以一镇之力单独创造了43.2亿的GDP 量值, 人均52.3万, 相当于深圳市人均GDP的五倍。

1.网页主要从本溪简介、本溪气候、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旅游五个方面介绍本溪,Powerpoint则是主要从本溪简介、历史风韵、旅游信息三方面简要介绍。

2.设计的步骤①网页制作介绍本溪的城市风貌、人文历史、旅游信息, 它含有大量的图片, 故主页设计应包含“简介”、“本溪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沿革”、“旅游信息”“风光展现”、“PPT欣赏”等字样, 每项均可制成单独的网页(由于时间关系, 仅完成其中几项), 每个单独的网页上部分应相同, 方便网页间切换。

②主页以城市的整体风貌为背景, 标题为山城印象——本溪, 左侧为目录,主页正中设有以本溪城市风貌为主题的Flash(自己制作)。

左侧的目录点击相应的文字就会弹出相对应的网页介绍。

③幻灯片制作3.幻灯片采用总分结构, 第一页设计为总标题“枫叶之都——本溪”。

第二页为总起目录页, 列出“地理位置”、“历史风韵”、“旅游风向标”。

每项均设超链接到其单独介绍的新幻灯片中。

各幻灯片以文字为主, 穿插相应图片, 分别插入层并设计动作效果, 方便演示, 应用演示模板到全部幻灯片, 添加动作按钮, 动作按钮可回到第二页总目录处, 以许嵩的宿敌为幻灯片音乐。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一)(2023)红外线感应开关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背景红外线感应开关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在人或物体接近时感应并触发信号输出,广泛应用于安防、自动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原理、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掌握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原理1.1 红外线原理及应用1.2 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基本结构2.红外线感应开关主要参数2.1 探测距离的选择与计算2.2 感应时间及灵敏度的调节3.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应用实例3.1 门禁系统中的应用3.2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3.3 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原理,了解其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并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

课程评估本课程采用考试与实验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其中考试占40%,实验占60%。

考试主要涵盖课程内容的理论部分,实验主要涉及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参考资料1.《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赵xx,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高xx,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3.《自动控制原理及实践》(第五版),李xx,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电路设计及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原理、主要参数及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未来的科技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本课程的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的电路基础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第二部分是应用实验,通过应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红外线感应开关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基础实验1.组装并调试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学生需使用给定的元器件,自行组装红外线感应开关电路,并进行电路调试。

2.测量红外线感应开关参数学生需使用示波器等测量仪器,测量红外线感应开关的探测距离、感应时间及灵敏度等参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1_城市链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1_城市链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链表部分选题为:2.4.3—城市链表1、需求分析(1)创建一个带有头结点的单链表。

(2)结点中应包含城市名和城市的位置坐标。

(3)对城市链表能够利用城市名和位置坐标进行有关查找、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4)能够对每次操作后的链表动态显示。

2、概要设计为了实现以上功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设计。

(1)主界面设计为了实现城市链表相关操作功能的管理,设计一个含有多个菜单项的主控菜单子程序以系统的各项子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本程序。

本系统主控菜单运行界面如下所示。

(2)存储结构设计本系统主要采用链表结构类型来表示存储在“城市链表”中的信息。

其中链表结点由4个分量组成:城市名name、城市的横坐标posx、城市的纵坐标posy、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

(3)系统功能设计本程序设计了9个功能子菜单,其描述如下:①建立城市链表。

由函数creatLink()实现。

该功能实现城市结点的输入以及连接。

②插入链表记录。

由函数insert()实现。

该功能实现按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结点插入到链表中。

③查询链表记录。

由searchName()函数和searchPos()函数实现。

其中searchName()实现按照城市名查询的操作,searchPos()实现按照城市坐标查询的操作。

④删除链表记录。

由delName()函数和delPos()函数实现。

其中delName()函数实现按照城市名删除的操作,delPos()函数实现按照城市坐标删除的操作。

⑤ 显示链表记录。

由printList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格式化的链表输出操作,可以显示修改后的链表状态。

⑥ 更新链表信息。

由update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按照城市名更新城市的坐标信息。

⑦ 返回城市坐标。

由getPos ()函数实现。

该功能实现给定一个已存储的城市,返回其坐标信息的操作。

⑧ 查看与坐标P 距离小于等于D 的城市。

由getCity ()函数实现。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商店、仓库等场所,恶意破坏、盗窃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具有重要意义。

二.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红外线防盗报警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应用和API函数使用,并且能够制作一款功能可靠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三. 设计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接近传感器,通过接收红外线信号,判断物体是否靠近。

当有人接近时,红外线传感器会输出一个信号,触发单片机启动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

这样就实现了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功能。

四. 硬件设计1. 红外线传感器:使用红外线接收头模块,将其VCC连接到单片机的VCC,GND连接到单片机的GND,输出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P0口。

2. 报警器:使用蜂鸣器模块,将其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P1口,负极连接到单片机的GND。

五. 软件设计1. 采用Keil C51单片机开发平台编写程序。

通过单片机编程,实现红外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报警器的工作控制。

2. 主要操作流程:初始化系统、启动红外线传感器、采集红外线信号、判断物体距离、开启/关闭蜂鸣器。

六.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板,布置红外线传感器和蜂鸣器的位置。

2. 打通等重要连线,将硬件组装好。

3. 在Keil C51单片机开发平台编写代码。

4. 将编好的程序烧录进单片机中。

5. 接通电源,测试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工作状态。

七. 实验结果本设计实现了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功能。

当有人接近红外线传感器时,蜂鸣器会立即发出报警声,提醒周围的人。

经过多次测试,本防盗报警器的报警响应时间极快,能够及时发出报警声,可靠性较高。

八. 结束语本课程设计通过手工制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使学生明白了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编程思想和API函数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控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1

数控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1

摘要:本设计采用EDA技术,通过FPGA芯片实现了数控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本文采用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来说明电路,完成对电路的功能仿真。

通过D触发器及两个可加载8位计数器lcnt8.v实现本设计。

与传统的设计方式相比,本设计由于采用了FPGA芯片来实现,它将大量的电路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中,并且可以由用户自行设计逻辑功能,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

关键词:EDA技术、FPGA芯片、硬件描述语言、信号发生器Abstract:This design uses the EDA technology, through the FPGA chip to realize numerical contro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ignal generator design, the use of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circuit circuit, complete function simulation. Through the D trigger and two can be loaded in 8bit counter lcnt8.v to achieve the desig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s, the design adopts FPGA chip to achieve, it will be a large number of circuit functions are integrated into one chip, and can be designed by the user logic function, improve the system integration degree and reliability.Keywords:EDA technology, FPGA chips,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Signal generator前言目录前言 (1)1 EDA技术发展及VHDL 简介 (2)1.1 EDA技术的介绍 (2)1.2 EDA技术的发展 (2)1.3 EDA技术的发展趋势 (3)1.4 VHDL简介 (3)2 总体方案设计 (4)2.1设计内容 (4)2.2设计方案比较 (4)2.3方案论证 (5)2.4方案选择 (6)3 特殊器件的介绍 (7)3.1 CPLD器件介绍 (7)3.2 FPGA器件介绍 (7)3.3 EP1K30TC144器件介绍 (8)4 单元模块设计 (9)4.1 供电电路 (9)4.2 PS配置电路 (10)4.3有源晶振电路 (11)4.4 八位计数器输入电路 (11)4.5 D触发器电路 (12)5 最小系统原理图 (13)6 软件实现 (14)6.1软件设计 (14)6.2思考题扩展 (16)7 系统仿真及调试 (20)7.1仿真 (20)7.2 调试 (21)8 总结 (23)9 参考文献 (24)前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生活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题:希尔、快速、堆排序、
归并排序算法
姓名:顾敏
学号: 19110233
目录
一.题目描述
编程实现希尔、快速、堆排序、归并排序算法。

要求随机产生10000个数据存入磁盘文件,然后读入数据文件,分别采用不同的排序方法进行排序,并将结果存入文件中。

二.算法思想描述
1.读写文件:
(1)以磁盘文件为对象进行输入输出,用于文件操作的文件类有:
ifstream类,它是从istream类派生的。

用来支持从磁盘文件的输入。

ofstream类,它是从ostream类派生的。

用来支持向磁盘文件的输出。

(2)打开文件包括:
(1) 为文件流对象和指定的磁盘文件建立关联,以便使文件流流向指定的
磁盘文件。

一. 调用文件流的成员函数open。

如:
ofstream outfile;//定义ofstream类(输出文件流类)对象outfile
outfile.open(″f1.dat″,ios::out); //使文件流与f1.dat文件建立关联
二.在定义文件流对象时指定参数
在声明文件流类时定义了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其中包含了打开磁盘文件的
功能。

因此,可以在定义文件流对象时指定参数,调用文件流类的构造函
数来实现打开文件的功能。

如:
ostream outfile(″f1.dat″,ios::out);
(4)关闭文件用成员函数close。

如:
outfile.close( );//将输出文件流所关联的磁盘文件关闭
(5)对ASCII文件的读写操作可以使用: 流插入运算符“<<”和流提取运算符“>>”输入输出标准类型的数据。

2.随机数的产生:
(1)首先应在开头包含头文件stdlib.h
(2)rand()函数没有输入参数,直接通过表达式rand()来引用。

为了使程序在每次执行时都能生成一个新序列的随机值,通常通过为随机数生成器提
供一粒新的随机种子。

函数srand()(来自stdlib.h)可以为随机数生成器播
散种子。

只要种子不同rand()函数就会产生不同的随机数序列。

srand()
称为随机数生成器的初始化器。

(3)rand()产生伪随机数,srand函数提供种子,种子不同产生的随机数序列也不同,所以通常先调用srand函数time(0)返回的是系统的时间(从
1970.1.1午夜算起),单位:秒,种子不同当然产生的随机数相同几率就
很小。

3.希尔排序:
按一定的间隔将表分成若干子表,每个子表分别进行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4.快速排序:
取待排序列中某个元素的值作为基准值,将待排序列划分为两个部分,左
边部分的所有元素都小于等于这个基准值,而右边部分的所有元素都大于等于
这个基准值。

然后,对左右两个子表用同样的方法(递归)进行划分。

快速排序的记录移动次数不会大于比较次数,所以,快速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n);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可以证明,快速排序的平均
时间复杂度也是O(nlog2n)。

快速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5.堆排序:
堆排序的过程是(1)将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

(2)输出堆顶元素,将剩余元素调整为一个新堆。

堆排序的第一个工作是建堆,即把整个记录数组r[1]到r[n]调整为一个堆。

显然,只有一个结点的树是堆,而在完全二叉树中,所有序号i >= low(n/2)
的结点都是叶子,因此以这些结点为根的子树都已是堆。

这样,我们只需依次
将序号为low(n/2),low(n/2)-1,...,1的结点作为根的子树都调整为堆即
可。

堆排序的时间复杂性为O(n log2n) 。

堆排序空间复杂性为 O(1)。

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6.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就是利用“二路归并”操作实现排序的。

其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列r[0]到r[n-1]看成n个长度为1的有序子序列,把这些子序列两
两归并,便得到(n/2)个有序的子序列。

然后再把这(n/2)个有序的子序列两两
归并,如此反复,直到最后得到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在第i 趟归并后,有序子文件长度为2i,因此,因此,对于具有n个记录的序列来说,必须做(log2n)趟归并,每趟归并所花的时间为O(n)。

所以,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 (n log2n),辅助数组所需的空间
为O(n)。

归并排序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三.程序结构
1.读写文件的函数模块:
将随机数存入目标文件:void File(char filepath[])
将结果写入文件中:void WriteFile(char filepath[],int data[])
从文件中读取数据:void ReadFile(char filepath[],int data[])
2.排序的函数模块:
快速排序模块:
堆排序模块:
归并排序模块:
3.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四.测试结果
(1)初始页面:
(2)进行希尔,快速,堆,归并排序,分别存放在文件中:
(3)返回重新输入存放随机数的文件:
(4)排序结果对比:
五.收获与体会
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是对于文件的操作,在查找了有关C++文件操作的资料以后,我对文件的操作更加熟练。

其次,在写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时通过对代码的理解,加深了自己有关这几种排序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用画图或者书面上的理解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