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植物的根知识点
9、植物的根

课题
9、植物的根
主讲教师
李政业
课时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
2.知道植物的茎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4.能通过小组讨论出植物吸收水分的改进方案;
5.能按照教材提示的方式进行实验活动;
6.经历对问题不断深入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b.用什么样的容器装水能容易的看到实验的现象?
c.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有没有减少?
d.怎样保证试管中的水不散发(蒸发)到空气中去?有什么办法?
e.你预测试管中的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学生制作实验装置,并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5.教师出示已经提前做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到植物用根吸收水分和养料的结论。
6.交流:根在植物的生长中还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设计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茎的实物或图片。
2.说说植物的茎有哪些作用?
3.交流:有什么证据或方法可以证明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4.阅读教材中验证茎具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的实验。
5.小组讨论这个实验应测:植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出示事先准备的多种多样带根和茎的植物,让学生观察
归纳: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二)、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1.师提出研究问题: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
2.组织学生讨论和提出种种初步的方案;
3.交流和指导:
a.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为什么?
根和茎的作用实验证明
教学难点
证明实验的设计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1.植物的根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2.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3.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4.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
②吸收水分。
③储存养分。
2.植物的茎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都分节,节上长有叶子。
2.茎的各种形态:①直立茎:凤仙花②缠绕茎:葡萄花③攀缘茎:牵牛花④匍匐茎:红薯3.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运输水分。
③保护植物。
④输送养分。
3.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①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吸收水分养分。
③让空气变得湿润。
④降低大气温度。
4.植物的花1.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作完全花。
3.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
4.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①花萼——保护未开的花。
②花冠——吸引昆虫。
③雄蕊——制造花粉。
④雌蕊——接受花粉。
5.植物的果实1.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2.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苍耳:表面带有毛刺,可以粘在经过的动物身上。
九节:颜色鲜艳,味道鲜美。
可以吸引小鸟或其他动物帮助它传播。
豌豆:自身炸裂,弹射种子。
蒲公英:重量很轻,靠风传播。
3.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根:吸收、固定作用茎:支持、运输作用叶:制造养料果实:保护种子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花:发育成果实实验一: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末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八下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考情分析+知识点+真题)—浙教版九年级中考一轮同步复习课件

根冠: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内 部细胞小、 排列紧密。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长约 1-3 毫米。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 质浓,排列紧密、根的结构密。分裂能力强,大部分成为伸长区细胞 ,进而形成根的各部分结构。
伸长区: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伸长区
D.
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写出两个)(3) 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 (3)①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
A. 根冠 区
C. 伸长区
B. 分生 D. 根毛区
【答案】B
例2:(20年湖州卷)21. 小明观察了海带、睡莲、银杏和蕨四种
植物,设计了右侧的检索表。
(3)银杏是湖州市的市树。长兴小浦镇生长着许多树龄千年以
上的银杏。银杏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答案】根毛区
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适于吸水的特点:①细胞壁薄;②细胞质少;③液泡大
2、根毛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例4:(20年宁波卷)23.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
植物的根

9植物的根【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
2.技能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作用。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常见的带根的植物。
教师准备;带根的大葱、菠菜等,放大镜、镊子、直尺、量筒、烧杯、棉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教师讲述:有一座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绿化面积,需要从乡村移植大量的植物幼苗(出示移栽植物幼苗的场景图片或视频),为了让这些移植的树苗更容易存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植物幼苗?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看来植物的根对于植物的生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吧!板书课题:9.植物的根二、师生互动学新知(一)植物根的分类1、认识直根和须根(1)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种植物,大家看,它们是什么?(菠菜和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
(3)汇报:①数量不同:菠菜的根少,葱的根多②形状不同:菠菜的根中间粗,在粗根上长出细根;葱的根粗细差不多……(4)小结:菠菜的根中间比较粗壮,周围比较细,这样的根叫做直根(板书:直根)课件出示直根的特点,指名读:直根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师:像葱这样的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我们称它为须根(板书:须根)。
课件出示须根的特点,指名读:须根的特点是根有些像人的胡须一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2、画一画:(1)师:你能根据直根和须根的特点画一画直根和须根吗?边画边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的根相关资料

植物的根
《植物的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的结构、功能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植物的根的结构、功能。
2. 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2. 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分析不同根系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植物的根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主根、侧根、毛根等。
3. 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植物的根系,了解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
4. 综合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的根”的小结,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五、教学工具: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移植皿、培养皿等。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
2.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通过《植物的根》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生物知识点】植物根的功能

【生物知识点】植物根的功能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无机盐,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等作用。
吸收功能这是根的主要功能,吸收土壤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类,植物体内所需要的十大元素,除了一部分由叶和幼嫩的茎自空气中吸收外,大部分都是由抄根自土壤中取得,植物的根还能在土壤中自动地跟踪肥源和水源;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最活跃部位是根端的根毛区。
通常仅由根系的活动而引起的吸水现象,称为主动吸水,而把由地上部分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过程,称被动吸水。
固定和支撑功能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
高大的乔木能经受风雨的袭击,而不致倒下,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深入土壤的强大而有力的根系。
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
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
合成功能根能合成多种氨基酸,运至地上部分,作为形成新细胞的材料,根还能合成烟碱、细胞分裂素等物质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
根分为根尖结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三部分。
根尖根尖是主根或侧根尖端,是根的最幼嫩、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也是根的生长、延长及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根尖分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伸长区的细胞来自分生区。
初生结构由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经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了根的成熟结构,这种生长过程为初生生长。
在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属初生组织,由它们构成根的结构,就是根的初生结构。
次生结构从根尖成熟区作一横切面可观察到根的全部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有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的结构与根尖、茎尖生长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形成的初生结构相区别,称它们为次生结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结构

植物的根的形态和结构植物的根是植物体的地下部分,是从幼苗期起就开始生长和发育的。
它们扎根于土壤中,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承担着植物身体的支撑作用。
根的形态和结构在不同植物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根的形态主要分为两类:主根和侧根。
主根是从种子胚轴下端产生并向下延伸的根系,通常是较粗大和较长的根。
侧根则是从主根的侧面生长出来的根,形态细长且较短。
根的结构主要包括根冠、根头、根尖、根毛和根系。
根冠是离开地面的部分,通常呈圆锥形并向下分叉,以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根头是根冠最下部的部分,其上有许多百叶窗状的根冠。
它具有保护根尖和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根尖是根的顶端部分,由位于最前端的维管部和组成其后端的细髓组成。
根尖中有一个叫做根冠的细胞区,这是根发育的中心,新生细胞从根冠向下延伸,以增加根的长度。
根毛是指根尖上生长出的一些非常细长且细胞伸展的细胞,它们分布在根的表面上,增大了根的表面积,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根系是由一根主根及其分枝(侧根)组成的整体,它负责植物的固定和吸收养分。
根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根的细胞结构有利于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
它们的根冠和根尖区域富含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的活动,这样就可以持续地增长并产生新的根细胞。
根毛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吸附水分和养分。
由于根的长度长而细胞薄,根部组织的透明性非常高,这也有利于水和养分的吸收。
不同类型的植物根也有一些特殊结构。
例如,吸盘根是一种具有吸附和支撑功能的特殊根,通常生长在空气中或悬挂的茎上,如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空気根或呼吸根则是一种具有呼吸功能的特殊根,可以帮助植物在缺氧或高湿度的环境中,通过吸收氧气来呼吸。
总之,植物的根在结构和形态上有很多变化,但其功能都是固定植物体并吸收和吸附水分和养分。
这些特殊化的结构和功能使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9. 植物的根》 青岛版

《植物的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能认真观察植物的根,并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进行记录,在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时,能自行设计并做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
2、愿意与同学交流,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方法,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善实验设计,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证据3、通过实物识别和多媒体展示,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主要分为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4、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根和探究跟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教学难点】探究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设计【学具、教具】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验材料:烧杯、量筒、植物油、放大镜、尺子、镊子等等。
学生准备1、课下实践活动:拔草、晃一晃树(要求不要妄动刚栽的小树),以免影响其生长2、材料准备:葱、麦苗、菠菜、香菜、甘薯等常见植物,并初步观察它们的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孩子们,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你知道小草埋藏在土里的是它身体的哪一部分吗?预设:根。
谈话: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大部分植物的根都是深深的扎进土壤里,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根。
(出示课题)关于植物的根,你想知道哪些关于植物根的科学知识呢?预设:根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所有的根都一样吗?评价: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质疑是迈向真理的第一步。
带着大家的疑问,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根是什么样的?即根的形状是什么?可是,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呢?预设:可以观察,用放大镜来看。
评价:观察是我们科学上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大家的桌子上都放有多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植物,请大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交流合作,并且完成观察记录表,在开始之前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认真阅读一下温馨提示。
【设计意图】以朱自清的《春》引入本节课所学新知,导入自然流畅,学生体会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