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陶行知早在三十年代就提醒说:“时代是持续不断前进的,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落伍者了。

”一个学校好与坏,关键是教师素质高与低,教师赋予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独特使命,也就赋予教师不断学习,把一生视作特殊发展的整体。

首先,要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组织,创建学习型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学习,立足于对教师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开发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精神,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力求全体教师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以法治教的意识,以及自我发展的能量。

其次,加强培训力度,强师德、练师能,促发展。

为促进教师尽快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开展信息技术技能训练。

安排教师参加教师国培、班主任研修班学习和省市县各级培训学习。

同时还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题讲座。

注重教师学历提高,曾安排三位教师到师范大学升造,获得硕士学位。

再者,实施名师工程。

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发掘教师的发展潜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完善“各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和程序,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让有志于教学研究、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加梯子、引路子、压担子,开展青年教师结队帮扶工作,做好新教师试用期考核工作,组织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开展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一年过关,二年合格,三年成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

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

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

人 文 是 和 谐 校 园 之 灵 魂 。 教 育 的 真 谛 是 人 文 关
怀 、心 灵 沟 通 、生 命 互 动 、精 神 感 召 ,所谓
指 的是 学校 文 化 的核 心价 值 取 向。

“ 文” 人
校 园 ,是 生 机 勃 勃 、 充满 生 命 创造 力 的校 园 。 和谐 校
园是 师生 和 谐 发 展 、其 同成 长 的快 乐家 园 ,构 建和 谐 校 园 必将 成 为 新 课程 背 景 下 学 校 师 生共 同追 求 的 一个 永 恒 目标 。
进 和推 动学 校 的建 设 发展 ,不 断 满 足人 民群 众 日益增 长 的 对优 质 教 育 的需 求 ,为办 人 民满 意 的一 流 教 育 作 贡献。
面 问 题 , 即 重 构 师 生 关 系 、 重 建 校 园 生 活 、 重 塑 学 校文化。 5构 建 和 谐 校 园 的 关 键 是 实 现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 .
传 教育 、常 规 管 理工 作 等 多 个 方 面开 展 扎 实 细 致 的工
22 辐 敬 2 8 止 {o . o3
作 ,认 真 落 实 校 园 、治 安 、消 防 、 交 通 、 教学 、卫 生 和 生 活 后 勤 安 全稳 定 的建 设 要 求 。和 谐 的校 园 能够 使 师 生 体 会 到 “ ” 的 归属 感 ,这 种 归属 感 不 仅 是 对 教 家 师 的 关怀 , 更是 对 教 师 的 尊 重和 信 任 ,能 激 发 教 师 热 爱 学 校 、 为校 奉 献 的真 挚 情 感 。
系 。在构建 “ 谐 校 园 ” 过 程 中 应 注 重 解 决 三 个 方 和
2和 谐 校 园 须 秉 持 “ . 以人 为 本 ” 的办 学理 念 ,建 立 和谐 发展 的校 园 环 境 。坚 持 以人 为 本 ,就 是 要 以 实 现 师 生 的全 面 发 展 为 目标 ,从 师生 的根 本 利 益 出 发促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应该在研究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原则的前提下,力求爱心充盈、品格修养、方法艺术的和谐。

一、爱心充盈——和谐教育的基石之一凡是很优秀的班主任,凡是“含金量”高的班主任,他们是有共性的,那就是具有一颗爱心。

可以这么说,假如一位班主任没有“爱心”作支柱,是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换言之,没有爱便没有真诚,也便没有现代教育,更谈不上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了。

我班有一位学生,行为习惯、上课听讲、作业练习等都令每个老师“头痛”,叫同学们“蔑视”,即便如此,我决不放弃——在他父(母)亲面前,尽可能地诉说他的优点,如他很朴实、真诚,能听从老师的教育,其实老师们挺喜欢他的……当看(听)到他父(母)亲的眼光(口吻)里流露出一种希望时,我便趁热打铁——指出他最近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性问题,与其父(母)进行探讨解决之方式方法,直至形成教育合力,实施有效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

渐渐地,他变了,变得肯完成作业了,上课的客人意识渐趋淡薄,主人身份慢慢显现。

这份爱心和关心、耐心化作强大的感召力,形成影响甚至改变学生心理和行动的无形力量。

所以,班主任的爱不是一般意义的爱,而是一种天性和修养的结晶,是道德与人格的统一。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爱的集合,有如母亲热爱孩子那样的真诚而无私,犹如父亲热爱儿女那样的严格而慈祥,又如哲学家热爱真理那样的执着而痴迷……一句话,爱心充盈是营造和谐班级,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石之一。

二、品格修养——和谐教育的基石之二审视历史上成功教育家的业绩,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位教育家都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优秀的品格常常会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我认为班主任要努力从三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品格修养。

首先是尊重学生。

被人尊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若要学生尊敬老师,先要老师尊重学生。

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关系、深厚的感情对和谐有效的教育是举足轻重的。

以人为本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创建社会主义的和谐校园

习是教 师成长的保鲜 剂” 只有不断学习 , , 才能得 到持 续 的发展。我们制定 了“ 书香校园” 计划 , 全校每位教师
每 学 期都 在 自荐 和 指 定 的双 向结 合 中扎 扎 实 实 地 读 几
本理论专著, 丰富自己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
三是 引领教 师进 行扎 实的教 育科研 。“ 师专业 教 化” 的显 著特征之一就 是在劳动形 态上把 教师从 “ 书 教 匠” 转变 为“ 创造者 ” 。我们提 出变 “ 我搞科研 ” “ 要 为 我 要搞科研 ” ,科研必须 紧密地 与 日常教学活动结合起 来, 教科研伴随着教 师每 日每时侮节课 、 每项教师活动。
是 时代 给予 我们 的机会 ! 一 、 立建设 和谐校 园的思 想 确
师, 用榜样来激励教师, 帮助教师树立爱岗敬亚 、 关心
学生 、 团结协作 、 诚实求信 、 互帮互助 、 关心集体的 良好
美德。 二 是 引导 教 师 不 断地 学 习。教 师不 能再 是 “ 桶 一 水 ”而要变成不断流动的“ , 一水 桶” 。教师要认识 到“ 学
开 展工作 。 学校 领导班 子 干部 作 , 全身心地 投入到 自己的本职工作 中去 , 同事之 间互相帮助 , 互相
92
因为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 ,而这些人之间的关 系既有领导 和教师之 间的领导关 系,也有教师之间的 同事关系 , 还有师生之 间的关系 , 当然还有同学之间关 系等等 , 要建立和谐校 园就必须做到 : 首先 , 学校行政 成员 诚信 友爱 , 和谐 相 处 , 团结 合 作, 充满活力 . 是全校教职工 团结 的关键 , 也是使学校 健康 、 和谐 、 快速发展 的关键 。我们 的团结 , 不是迎合 、 不是义气 , 而是在为上级负责 、 为师生负责 、 为学校发 展负责的原则下 , 同事之间真诚 的关心 、 爱护 、 合作 。 其次 , 必须优化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科 学、 合理 制度管理教 师 。“ 没有 规矩 , 不成方 圆” 健全 、 , 完善的制度 , 是做好工作 的保证 。学校坚持“ 用制度管 好人 , 用好的制度管人” 的工作思路 , 可操作性和 依 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 在组织广泛讨论 、 民主征求 意见 的基础上 ,对学校教师全面实行考核管《 下转第137 页)

以德为先,加强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德为先,加强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以德为先强化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皋兰县石洞镇初级中学以德为先强化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学校管理工作,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以德为先,强化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下面就我校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管理、安全教育等四方面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向各位同仁做一介绍,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点击)学校简介篇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石洞初中的基本情况:我校是一所市级标准化独立初中,学校占地18354平方米、建筑面积2676平方米。

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多名,在岗教师34人,学历达标率100%。

2010年中考参考97人,高中上线67人,升学率69.07%,名列全县第一,有3名学生中考总分进入全县前十名,10名教师获中考质量奖。

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校高中升学率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参考102人,高中上线84人,高中升学率高达82.4%,应届生升学率78.5%,连续两年名列全县第一,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一街两行的人们都在议论,石洞初中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怎么就能有这样优异的成绩呢?我作为石洞初中的校长,作为这个成绩取得的见证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是因为我们学校有六个和谐。

(点击)有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有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有和谐竞争的学习风气,有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有和谐融洽的家校关系,有和谐稳定的周边环境,在这六个和谐的促进下,我校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点击观看幻灯片:领导班子教师宣誓学生宣誓教师辅导学校解说员《国学励人》剧照家长与班主任交流《温馨家园,共同营造》宿舍一角:《烛光耀天》社会贤达送给学校的牌匾《幸福的班集体》运动会上团体第一名的班级合影点击(最近几年的成绩):2008年学校荣获皋兰县教育系统精细化管理一等奖;2009学年荣获皋兰县中考教育质量进步奖。

2010年9月,荣获皋兰县中考教育质量先进集体。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刘国梅(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摘要: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导,“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意其切入点和结合点,解决好“学生的现实需要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贫困生问题”以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刘国梅(1965——),女:辽宁凌源人,大学本科学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追求,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和会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转型的保障和党的执政目的的体现;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意义所谓和谐社会,有学者认为:是社会主流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1]。

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2];是一个理想的、多元的、宽容的、有序的、公平的、诚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3]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

可见,和谐社会是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以人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主和法制的和谐;是一个充满活力、稳定有序、公平诚信、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均衡的理想社会形态[4]。

总之,可以认为,人的一切美好、和平、平等、友谊、协调、健康、发展可以归结为“和谐”。

“和谐”是健康文明社会的强音。

所谓和谐校园,笔者认为:就是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先导,以主流先进思想为指导,倡导校园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身心素质,平等的观念,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尊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打造健康和谐校园应以人为本

打造健康和谐校园应以人为本

打造健康和谐校园应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关系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人为本,学校就要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崇尚以德服人、以德管人、以德育人,对学生提出:在家庭做好孩子、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少年的“三好”要求,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健全以学校、少先队大队、班级为主的三级德育责任教育网,并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通过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做合格小公民的意识,使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为人处事……”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二、以教师为本,打造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社会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

农村小学要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要提出不同要求。

例如教师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全面;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创新、有特色,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老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要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骨干。

首先,校长要亲自选派学校里德才兼备的老教师来做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结成师徒对子,使青年教师干有方向、学有榜样,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少走弯路。

其次,舞台出英雄。

千方百计创造机会,搭建各种舞台,让青年教师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大比武,举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活动,使青年教师得到提高和锻炼。

第三,走出去,请进来。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长期不与外界接触,缺乏交流与合作,教师每天只会在原地打转、闭门造车,所以作为农村的小学校长要想方设法多带全体教师走出去学习、走出去交流,增长见识,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第四,邀请有学识、有经验的专家到学校来传经送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
国旗下讲话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
——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
实验中学成立伊始,就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创设宽松,和谐,进取,务实的工作学习环境,在自我约束的基础上,发挥师生的潜能.七年来我们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有1200多位学生获全国,省,市大奖,有220多位老师在全国,省,市获大奖,学校荣获全国,省,市各类集中荣誉120多项,并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和初高中的教学策略.我们初中连续六年保持全市领先地位,高中保持在全市本科录取第三,四位的稳中有升水平.
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要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唤起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步伐,创设诚信,文明,和谐的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师生的潜能,促进学校各类事业的高效发展.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建立情商高于智商的意识,讲究尊重 , 宽容 , 沟通 .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建立起诚信教育的理念,老师要敬业,乐业,无私奉献,德高为重,身正为范.学生要乐学,苦学,自觉成材报国.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完善自我约束的精神,只有自由没有纪律是自由主义,只有民主没有集中是无政府主义,大家对自己严一点,要求高一点,替别人多着想一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大局意识,我们的校园会更美好.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要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底蕴.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的总和,要体现真善美,要培养契而不舍,只争朝夕的校园精神,把团结,务实,求索,创新的校园文化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校园的每个角落.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校园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只有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合力,管理情景,才能促进全体师生的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才能圆满完成历史赋予学校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培育出我们民族的新一代的自立,自主,自强,自尊的新的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