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小说
诗意叙事与小说化的呈现

诗意叙事与小说化的呈现当我们谈论文学作品时,我们往往会遇到两个不同的概念:诗意叙事和小说化的呈现。
这两个概念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追求,并且它们都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意叙事是指通过诗歌的简练和富有意象的语言,来描绘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追求艺术性和意境化,通过诗歌中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富有感情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感受力的世界。
诗意叙事注重的是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作者沉浸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凭借其独特的艺术效果,诗意叙事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深度和细腻的情感,以及探索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小说化的呈现则更加注重故事的情节推进和人物的性格塑造。
与诗意叙事不同,小说化常常追求具体的细节和生动的描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以及人物的行为和语言的刻画,创造出一个真实且丰满的世界。
小说化的呈现往往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冲突,通过这些手法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去。
小说化的呈现也更加注重情节的合理性和逻辑性,通过透明的叙述方式,将读者引导到故事中,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联想。
然而,尽管诗意叙事和小说化的呈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追求,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
许多文学作品既展现了诗意叙事的艺术效果,又展现了小说化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刻画。
这种融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使得作者能够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思考。
通过诗意叙事,作者可以展现他们的情感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而通过小说化的呈现,作者可以通过情节的推进和人物的互动来表达自己对人性和社会的见解。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传统戏曲。
传统戏曲的表演既追求了高度诗意的叙事方式,又具备了小说化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塑造。
在传统戏曲中,演员通过优雅的动作和诗意的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含义。
废名诗歌和小说关系探析

出 人 在 现 实社 会 中 的文 化 精 神 苦 闷 。深 入 阅读 废 名 的 诗 歌 和 小 说 会 发 现 其 诗 歌 和 小 说 之 间 存 在 着 一 定 的 内
在 关 系 。这 种 关 系 主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一 是 作 品 与 现 实 的关 系 ,及 由此 所 形 成 的 作 品 风 格 方 面 的联 系 ;
二 是 废 名 的 诗 歌是 其 小 说 的哲 学 注 脚 ,而 小 说 是 他 诗 歌 所 揭 示 的 文 学 观 、人 生 观 的 形 象 解 说 ;三 是 废 名 诗
歌 和 小 说 在 情感 特 征上 都 充 满 着 悲 哀 、孤 独 和 寂 寞 的 审 美情 感底 色 。
关 键 词 :废 名 ;诗 歌 ;小 说
第二 十 九 卷 第 七 期 2 0 1 4年 7月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01 . 29 NO. 7
J OURNAL OF CHUXI ONG NORM AL UNI VERS I TY
J u 1 . 2 01 4
废 名 诗 歌 和 小 说 关 系 探 析
赵 彬
( 吉 林 大 学 ,吉 林 长 春 1 3 0 0 1 2) 摘 要 :废 名 是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特 立 独 行 的小 说 家 与 诗 人 。他 以 诗 的 意 境 写 小 说 ,而 诗 歌 中 却 流 露
中 图分 类 号 :1 2 0 6 . 6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7 4 0 6( 2 0 1 4 )0 7 —0 0 4 0 —0 4
废名 ( 1 9 O 1 —1 9 6 7 ) ,湖 北 省 黄 梅 人 ,原 名 冯 文 炳 ,是 中 国现 代 文 学 史 上 一 位 特 立 独 行 的小 说 家 与 诗 人 ,但 他 在 本 质 上 更 是 一 个 诗 人 。 因为 他 虽 然 以小 说 著称 于 世 ,人 们 透 过 他 小 说 的 外 衣 ,看 到 的 却 是 渗 透 在 其 中 诗 的 精 魂 。他 的 小 说 充满 了诗 的 意 境 ,常 被 称 为 诗 体 小 说 ,即 “自觉 将 古 典 诗 歌 的意 境 引 入 小 说 , 是 废 名 对 现 代 中 国小 说 的贡 献 。 ” E l _ 废 名 因 此 也 常 被 称 为 诗 体小 说 家 。 由于 废 名 作 小 说 的 同时 也 在 作 诗 ,他 作 诗 的时 间 起 于 2 O世 纪 2 0 年 代 ,终 于 5 0年 代 ,和 他 作 小 说 的 时 间 基 本 上 是 一 致 的 , 因此其 诗 歌 和 小 说 之 间应 该 有 着 些 内在 的 联 系 。本 文 正 是 本 着 这 样 的 初 衷 , 来尝试性地 探索废 名诗 歌和 小说 之 间的关 系 , 以期 全 面 认 识 废 名 的 文 学 创 作 所 构 筑 的 文 化 精 神 世 界 。经 过 探 析 发 现 ,废 名 诗 歌 和 小 说 之 间 确 实 存 在 着 一 定 内在 关 系 ,这 种 关 系 主 要 体 现 在三个方面 : 首 先 是 作 品与 现 实 的关 系 ,及 由此 所 形 成 的作 品风 格 方 面 的联 系 。我 们 知 道 废 名 的 小 说 创 作 分 为 前 期 、 中期 和 后 期 三 个 时 期 。从 其 小 说 反 映现 实 内容 即与 现 实 的关 系 看 ,他 早 期 的 《 讲 究 的信 封 》 、《 浣衣母》 、《 病 》 等 小 说 ,是 属 于直 面现 实 人 生 、关 注 现 实 的现 实 主 义 倾 向 色 彩很 浓 的作 品 。从 风 格 来 看 ,是 属 于 现 实 主
诗歌与小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 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几 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 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 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 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楚辞特点:采用 楚国方言,句式 自由灵活。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 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 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2.( 2009 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 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 《老子》 ) B.甲骨卜辞
李白(“诗仙”)浪漫诗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实诗
春望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石濠吏》
杜甫(“诗圣。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唐宋元文学(诗、词、曲) (三)元曲
初中语文课文按照体裁分类

初中语文课文按照体裁分类答:初中语文课文按照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种文体。
1.诗歌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说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篇幅及其容量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按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例分,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等。
按语言形式分,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
散文散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现代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古代散文是指除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
现代散文现代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议论成分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它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游记等,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抒情散文是指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抒发思想感情为主的散文,如朱自清的《绿》、《春》等;议论散文是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文学性的散文,杂文、小品文都属于此类,如《文学和出汗》、《为自己减刑》等。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的外延是相当广的概念,赋、骈文、辩、说、论、奏议、序跋、赠序、铭、祭文、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说、传奇等,都属于散文的一类。
4.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这里所说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即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体。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体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比较散文、小说与诗歌的区别

比较散文、小说与诗歌的区别散文、小说和诗歌是文学的三大主要体裁,它们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在整体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叙事性、文体特点和写作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散文、小说和诗歌之间的区别。
1. 叙事性散文、小说和诗歌在叙事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散文一般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或思想感情,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情境的描写。
而小说则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演绎情节来揭示生活的真相。
诗歌则是通过抒情、咏史、讽刺等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强调意境和押韵的形式。
散文通常以一种连续的、自然流畅的方式叙述,具有相对较长的篇幅。
小说则更多地采用对话和展示的方式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篇幅一般较长,可以通过分章节来控制故事进程。
诗歌则具有高度的压缩性和凝练性,通过有限的字数表达更多的意义和情感。
2. 文体特点散文、小说和诗歌在文体特点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散文的特点是自然、流畅、平实,强调文字的表达和描写的真实感。
它的文字可以简洁明了,也可以丰富多样,更加灵活自由。
小说则是充满想象力的文体,它可以虚构出各种人物和情节,通过丰富的描写和详实的背景设定来吸引读者。
诗歌则是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文体,以押韵和节奏感为特点,通过音韵、形象和意境的独特表达方式来给读者带来视听上的美感。
3. 写作方式散文、小说和诗歌在写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散文可以通过议论、抒情、记叙等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小说写作更加注重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作者具备较强的叙述技巧和故事构建能力。
诗歌写作则更加注重诗意和押韵,追求音韵和意象的完美结合,需要作者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散文、小说和诗歌在读者接触的方式和目的上也有一些差异。
散文通常是以散文集、散文专栏或个人日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旨在表达思想感情或记录生活点滴。
小说通过编写长篇或中篇故事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惊喜,是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文体。
(全)高考语文-小说和诗歌-必考题型答题术语技巧详解

高考语文-小说和诗歌-必考题型答题术语技巧详解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思想情感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示例: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示例:杜甫《兵车行》(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示例: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示例: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示例: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示例: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坦陈心志的告白。
示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情深意长的勉励。
示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示例: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分类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分类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创作和比较

散文联想丰富,常能从生活的激流中抓 取一个人物、一个事物、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时代的侧影。例茅盾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 对人民的深情讴歌。从白杨树的特征而联想 到根据地人民紧密团结、傲然挺立,努力向 上精神。
物人相连,借物赞人。
二、形散神聚,结构灵活
古人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指散文在结构上不拘章法,以撒得开为能事。 如同脱缰奔马,纵横驰骋。“神不散”,是 指每篇散文有其独特的神髓,不管作者怎样 信笔挥洒,信手拈来,却步步扣紧主题,使 作品神聚完整和谐,把看来似乎毫无联系的 题材用一条线索贯穿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 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文章应该及时反映时代的 社会风貌。文学创作形式必须服从 内容,为内容服务,强调内容与形 式的统一,
二、形散神聚,结构灵活
不拘章法,纵横驰骋
三、手法多样,语言优美 自由选用,任其变化。
诗歌创作特点
(一)言志缘情,浮想联翩
心灵的激流,感情的火花 (二)感情丰富,美妙动人 美妙动听的音节和丰富感情, (三)含而不露,形象鲜明 语言耐人寻味。
小说创作特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并以
(二)、抒情散文
指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激情的散 文。例: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八), 该散文抒情细腻。还例杨朔的《荔枝蜜》、 高尔基的《海燕》等。 为情写景,借景抒情。华立学生林宗可 写的《风起云涌的华立学院》、曾彩龙的 《正茂芳华,志气刚立》;众多学生写的《华 立湖》,例曹利玲的华立湖边借景抒情《简 之美,情之真》。
(三)、议论散文
指侧重于论述,说理又具有文学特征 的一种文体。例鲁迅的散文《拿来主 义》,该文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 证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而又通 俗的形象----“拿来”。该文充分显示了 鲁迅文章的论辨性和战斗性。 例华立某学生写的《醉生梦死》。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五篇材料)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五篇材料)第一篇:中国著名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书目散文(鲁迅《野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沈从文《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周作人《苦雨》《喝茶》《自己的园地》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巴金《随感录》(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梁实秋《雅舍小品》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夏衍《上海屋檐下》陈白尘《岁寒图》吴祖光《风雪夜归人》贺敬之、丁毅《白毛女》欧阳予倩《桃花扇》阿英《三大南明史剧》中国当代文学(1949至今)诗歌(舒婷:《双桅船》(北岛:《北岛的诗》(顾城:《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阎月君、周宏坤选编:《后朦胧诗》(海子、欧阳江河、多多、严力、芒克、翟永明、海男、蓝蓝、西川、钟鸣、陈东东、李亚伟等戏剧《探索剧作选》《高行健戏剧集》(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台湾)(孟京辉《恋爱的犀牛》散文杨绛:《干校六记》、《杨绛散文》(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季红真编:《当代女性散文精选》小说刘心武《刘心武小说选》张贤亮《张贤亮集》、《感情的历程》、《我的菩提树》《王蒙文集》(10卷)、《活动变人形》《高晓声代表作》(张承志《张承志集》、《北方的河》(贾平凹《贾平凹集》、《浮躁》、《秦腔》《废都》(韩少功《诱惑》、《马桥词典》阿城《棋王》《1985年小说在中国》、《探索小说选》(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残雪《天堂里的对话》、《突围表演》《黄泥街》(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蛙》陈晓明选编:《中国先锋小说精选》、(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红粉》《我的帝王生涯》、《米》、《红粉》……(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方方:《行云流水》、《方方文集》(5卷)(池莉:《太阳出世》、《池莉文集》(6卷)刘震云:《塔铺》、《官场》、《官人》《一地鸡毛》《故乡面和花朵》刘恒:《白涡》、《刘恒自选集》(5卷)《狗日的粮食》张洁:《无字》、《张洁集》(王安忆《王安忆自选集》(6卷)《长恨歌》《小鲍庄》等铁凝:《哦,香雪》、《玫瑰门》((陈染:《私人生活》张炜:《古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路遥:《平凡的世界》、《人生》(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王小波《王小波文集》(中国青年出版社)(王朔《我是你爸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过把瘾》等(阎连科《受活》、《丁庄梦》卫慧〈上海宝贝〉第二篇:诗歌散文小说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体裁,在考试中比较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识记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归纳其特点,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美感。
【基础知识梳理】
一、《诗经》:
1、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2、时间:
3、内容:风雅颂三部分风: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雅:颂:
4、特点:①以四言为主,多采用
②现实主义倾向和手法
二、楚辞
1、概念: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以著称
3、代表作品表达了
4、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两种风格:
三、汉赋
1、概念:
2、时代背景:汉朝
3、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
四、唐诗
1、繁荣的社会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④对外交流:
⑤借鉴:
2、代表人物及特点:①李白
②杜甫
③白居易
唐诗的两种风格:
五、宋词
1、繁荣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宋词的特点:又称,便于更加灵活自如的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3、代表人物及特点:①苏轼:
②辛弃疾:
③柳永:
④李清照:
六、元散曲
1、背景: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2、特点:①有格律②大量使用
3、思想倾向:逃避现实
七、明清小说:
1、发展演变: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2、背景: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工商业城镇、市民阶层兴起
政治:君主专制加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技术:印刷术不断完善
3、代表作:四大奇书
五大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大批判现实力作
4、特点:①章回体小说②批判现实③商人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意义: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是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逐渐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1.“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屈原《思美人》有“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这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3.“《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
”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指的是( )
A.气势恢弘,辞藻华美B.包括了小令和多支曲子
C.意境清新、篇幅较短D.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
4.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其创作风格是( )
A.语言凝重,沉雄浑厚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5.有一种文学体裁,句子长短不一,适合配乐演唱,流行于各个阶层,它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开始兴起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7.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 )
A.揭露科举制度的腐朽B.歌颂人民的抗争精神
C.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D.揭示了封建专制统治衰败的必然性
8.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密切相关的是( ) ①汉赋②唐诗③宋词④元曲⑤明清小说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
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
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
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
(2)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课后拓展】
1、【《诗经》名句欣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在河滩。
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
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
2、四大名著:
BAABC CBCA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能力。
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并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3)问要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并注意运用唯物史观解题,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1)材料二:楚辞;材料三:唐诗;材料四:宋词。
(2)《诗经》;地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
儒家经典。
材料二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认识: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