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小说(一)
林徽因的现代诗歌鉴赏

【导语】林徽因的⽂学著作包括散⽂、诗歌、⼩说、剧本、译⽂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间的四⽉天》,《九⼗九度中》等。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林徽因的现代诗,欢迎阅读!【篇⼀】林徽因的现代诗:《你是⼈间的四⽉天》 我说你是⼈间的四⽉天; 笑响点亮了四⾯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早天⾥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在 ⽆意中闪,细⾬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圆。
雪化后那⽚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莲。
你是⼀树⼀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间的四⽉天!【篇⼆】林徽因的现代诗:《莲灯》 如果我的⼼是⼀朵莲花, 正中擎出⼀⽀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 浮沉它依附着⼈海的浪涛 明暗⾃成了它内⼼的秘奥。
单是那光⼀闪花⼀朵 象⼀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次过客在宇宙⾥, 认识这玲珑的⽣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秋天,这秋天 这是秋天,秋天, 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 闪着⾦银,夸耀 他实在⽆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这⾥那⾥,在这秋天, 斑彩错置到各处 ⼭野,和枝叶中间,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 缤纷降落到地⾯上。
这时候⼼得象歌曲, 由⼭泉的⽔光⾥闪动, 浮出珠沫,溅开 ⼭⽯的喉嗓唱。
这时候满腔的热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 秋天懂得那狂放, 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 不经意的凌乱! 但是秋天,这秋天, 他撑着梦⼀般的喜筵, 不为的是你的欢欣: 他撒开⼿,⼀掬璎珞, ⼀把落花似的幻变, 还为的是那不定的 悲哀,归根⼉蒂结住 在这⼈⽣的中⼼! ⼀阵萧萧的风,起⾃ 昨夜西窗的外沿, 摇着梧桐树哭。
中国著名小说诗歌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1919-1949)
诗歌
冯至《昨日之歌》《十四行诗集》
☎戴望舒《望舒草》
☎七月派《七月诗丛》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
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汉园集》
艾青《大堰河集》《北方集》《旷野集》《黎明的通知》
穆旦……
小说
徐枕亚《玉梨魂》
李涵秋《广陵潮》
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废名《竹林的故事》《桥》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老舍《离婚》《四世同堂》《正红旗下》《龙须沟》《茶馆》☎沈从文《边城》《长河》《八骏图》
巴金《家》《春》《秋》《寒夜》
☎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钟绿》
师陀《果园城记》《结婚》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施蛰存《将军底头》《梅雨之夕》
穆时英《公墓》《上海的狐步舞》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路翎《财主的儿女们》
☎钱钟书《围城》
杨绛《洗澡》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小说卷
苏青《结婚十年》
林语堂《京华烟云》
徐訏《风萧萧》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诗歌散文小说

三、节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戏剧知识点
6、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7、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8、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二、押韵
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二、分类
1、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的抒发作者的情怀,如《荔枝蜜》。
2、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也带有抒情成分,如《藤野先生》。
三、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贵散),神不散(忌散)
2、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组织材料、结构呈篇较自由。
3、立意方面: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体裁,在考试中比较少见。因为小说的主旨很难把握,所以,在考试中不建议学生选做小说。
诗歌知识点
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一、分类
以表达方式为分类标准:
1、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2、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诗歌体裁为分类标准: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整理版)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伤逝》涓生的两难选择,终不免空虚与绝望。
《在酒楼上》《孤独者》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互驳难。
3、继承、突破与创新含蓄节制、简约凝练的语言。
借鉴西方,吸取传统戏剧美术诗歌小说的艺术经验。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散文体(《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起死》)二、说不尽的阿Q:阿Q接受史三、《野草》与《朝花夕拾》(一)《朝花夕拾》1、“闲话风”: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对“爱”与“死”的追记与思考。
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
慈爱柔和中蕴藏着深沉的悲怆。
《阿长和〈山海经〉》《从……》《藤野先生》《范爱农》《无常》《父亲的病》亦有杂文笔法渗透所表现的批判和嘲讽。
《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2、“漫笔式”写法任心闲谈。
题材漫无边际,行文结构随意性,语言“原生味”。
《狗·猫·鼠》(二)《野草》1、“独语体”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
逼视灵魂深处并进行哲理思考。
2、意象: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1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影的告别》《过客》○2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求乞者》○3自我命运与形象《颓败线的颤动》《死后》《雪》《秋夜》《腊叶》3、现实性:对绝望刻骨铭心的体验。
《淡淡的血痕中》《一觉》4、艺术特色:紧张焦灼的创作心态,全新的艺术世界。
充满奇峻的变异,华丽而艰涩,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下篇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1、时代的忠实记录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现代中国的“人史”。
富于现代性的报刊文体,及时地反映时代、作出评判,并得到反馈。
2、未经规范的自由文体个人性、先锋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
浪漫主义诗歌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始于18世纪后期,于19世纪初期达到了巅峰。
浪漫主义诗歌强调情感表达,个人感受和不羁精神,其主题包括爱情、自由、自然、人性等等。
下面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分为四个部分。
一、《唐吉坷德》译序
《唐吉坷德》是一部著名的西班牙小说,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喜欢读骑士小说的老人的想象力,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冒险和浪漫主义的世界。
二、《波德莱尔》诗集
波德莱尔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和对人性的探索。
其代表作包括《受伤的天鹅》、《吟游诗人之死》等等。
三、《诺瓦莫拉》
《诺瓦莫拉》是意大利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之一,这是一部讲述追逐爱情的故事,诗歌中饱含浓厚的感情色彩,反映了诗人弗兰西斯科·彼
特拉基的个人情感和爱情观。
四、《春天里的鸟》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春天里的鸟》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诗歌之一,诗歌展现了弗罗斯特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其含义深远,感
人至深。
诗歌与小说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 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几 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 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 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B.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 新体诗歌 C.赋是在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D.元朝时,汉族文人经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楚辞特点:采用 楚国方言,句式 自由灵活。
1.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 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 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2.( 2009 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 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 《老子》 ) B.甲骨卜辞
李白(“诗仙”)浪漫诗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实诗
春望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石濠吏》
杜甫(“诗圣。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唐宋元文学(诗、词、曲) (三)元曲
国开电大中国文学基础#(福建)形成性考核一参考答案

·题目、
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小说集《 1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答案】沉沦
·题目、
《 1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诗经
·题目、
戴望舒的《雨巷》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被叶圣陶称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从此享有“ 1 ”的美名。
【答案】雨巷诗人
·题目、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作于 1 年。
【答案】1927
·题目、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里的“后主”指的是 1 。
【答案】李煜
·题目、
《 1 》是老舍话剧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发表于1957年《收获》杂志创刊号。
【答案】茶馆
·题目、
《左传》、《公羊传》、《 1 》被称为“《春秋》三传”。
【答案】谷梁传。
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创作和比较

散文联想丰富,常能从生活的激流中抓 取一个人物、一个事物、一种思想、一个有 意义的生活片断,反映时代的侧影。例茅盾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 对人民的深情讴歌。从白杨树的特征而联想 到根据地人民紧密团结、傲然挺立,努力向 上精神。
物人相连,借物赞人。
二、形散神聚,结构灵活
古人说,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形散” 指散文在结构上不拘章法,以撒得开为能事。 如同脱缰奔马,纵横驰骋。“神不散”,是 指每篇散文有其独特的神髓,不管作者怎样 信笔挥洒,信手拈来,却步步扣紧主题,使 作品神聚完整和谐,把看来似乎毫无联系的 题材用一条线索贯穿起来,表现一个中心思 想。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文章应该及时反映时代的 社会风貌。文学创作形式必须服从 内容,为内容服务,强调内容与形 式的统一,
二、形散神聚,结构灵活
不拘章法,纵横驰骋
三、手法多样,语言优美 自由选用,任其变化。
诗歌创作特点
(一)言志缘情,浮想联翩
心灵的激流,感情的火花 (二)感情丰富,美妙动人 美妙动听的音节和丰富感情, (三)含而不露,形象鲜明 语言耐人寻味。
小说创作特点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并以
(二)、抒情散文
指侧重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与激情的散 文。例: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八), 该散文抒情细腻。还例杨朔的《荔枝蜜》、 高尔基的《海燕》等。 为情写景,借景抒情。华立学生林宗可 写的《风起云涌的华立学院》、曾彩龙的 《正茂芳华,志气刚立》;众多学生写的《华 立湖》,例曹利玲的华立湖边借景抒情《简 之美,情之真》。
(三)、议论散文
指侧重于论述,说理又具有文学特征 的一种文体。例鲁迅的散文《拿来主 义》,该文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论 证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而又通 俗的形象----“拿来”。该文充分显示了 鲁迅文章的论辨性和战斗性。 例华立某学生写的《醉生梦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小说强化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减字木兰花吕本中(宋)
去年今夜。
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
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
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
又是今年忆去年。
⑴请简析词上片最后一句中两个“暗”字的表达效果。
(4分)
⑵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逆归陈力娇
大罗勒密河和小罗勒密河的汇集处,水深齐腰,宽五十米。
开拓民遣返的人流走到这里,望着江水黯然神伤。
这一行人有千名之多,他们要去葫芦岛,从那里乘船返回日本。
日本战败了,政府不管他们了,他们就像没妈的孩子,拼死也要找到母亲的乳头。
风大水急,没有船只。
他们只好把一根长绳拴在两岸的树上,然后捋着绳子过河,风把长绳吹成月牙,站不稳的人若抓不住,瞬间就被河水冲走了。
加滕代子很幸运,她抱着孩子到达了对岸,和剩余的七八百人继续赶路。
刚走了半个小时,前方传来枪声,他们吓得躲进了树林,也就是一根烟的功夫,一群人跑了过来,他们手里提着枪,身上流着血,细看是他们的同胞关东军,他们与苏军接了火,被打得溃逃下来。
为首的是坂元,坂元看到林子里这么多开拓民,眼睛一亮,命令他的兵,扔掉帽子,扯掉领章和肩牌,扮成开拓民躲在他们之中。
加滕代子瞅准空隙,来到坂元身边,她制止坂元:你们不能这样,不能和我们混在一起,中国人不杀开拓民,可他们会杀你们。
坂元眼露凶光,恶狠狠地回道,中国人不杀你们,可苏联红军不认你们,只要是日本人,谁都逃不过。
加滕代子不退步:我们是老百姓,你们是刽子手,我们来满洲,是政府逼来的,你们呢?坂元不愿和加滕代子罗嗦,他的肩膀还流着血,就四下里找卫生员包扎,顺便丢给加滕代子一句话,要死大家一起死,什么开拓民,还不一样来喝中国人的血?
天暗了下来,走了一天路的开拓民都饿了,背上的孩子们开始哭闹起来,吃奶的婴儿更不饶人,他们已将母亲的奶头吮破,恨不得吞下去。
坂元靠着树干假寐,他在估算战情,孩子们的吵闹让他心里不静,更要命的是会暴露目标,北面的炮声越来越近……
坂元不耐烦了,他气急败坏,指着加滕代子怀里的孩子吼道,别让他哭!
可是怎么能制止住,孩子们的哭声就像手雷,一个炸都跟着炸,顿时无数张小嘴,把树林都吵翻了。
他们太饿了,母亲的乳头似干柴棒,他们已经忍无可忍了。
离坂元不远的一棵树下,一名妇女怀里的孩子哭得最响,坂元怒气冲冲对警卫兵说,去,把他弄死!
警卫兵去了,可他下不了手,站在那里迟疑一会儿,他跑了回来,向坂元敬礼:报告,那是个健壮的孩子!
坂元火了,起身给了他一个耳光,然后自己冲到那妇女跟前,下最后通牒,他指着孩子对妇女说,如果他不死,你就得死;如果你不死,全团的人都得死,你选择!
妇女没有选择,她把孩子抱得更紧,惊恐的双眼,瞪得又大又直。
坂元一挥手,又过来一个士兵,士兵不敢怠慢,在坂元的注视下,抢过那个孩子,举过头顶,但是这当儿,他还是犹豫了一下,手抖了,孩子落地时,力量轻了些,孩子没死,没死的孩子哭声越发不依不饶了。
坂元骂了声叭嘎,拾起孩子,甩三节棍一样,把他掼在树干上。
全场的人都闭上了眼睛,他们听到噗的一声,孩子没声了。
其他抱着孩子的妇女,急忙用奶头堵紧孩子的嘴,唯恐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可这只是暂时的,就像有谁在暗中操纵,一分钟后,孩子们集体的哭声更加嘹亮,如进军的号角一般,把坂元的腿都吓软了。
他抽出战刀,命令警卫兵传递下去,有孩子的妇女,都集中到林中的空地上,集中处置。
妇女们都来了,她们都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
坂元命令她们分帮坐好,八个人一堆儿,坐成十五个圈。
然后由他开始训话。
坂元说,大家都听好了,想活命的,就亲自动手送你们的孩子上路,不想活命的,就随你们的孩子一起去死,决不能让你们这些人影响了全体,大日本皇军是以帝国利益为重的!
没有人吭声,孩子们的哭声变成了抽泣。
起风了,树叶一阵阵摇晃,鸟儿预感到厄运来临,轰然起飞,寻找别的栖息地去了。
还是加滕代子先说了话,她把孩子放在另一位妇女的怀里,一步一步向坂元走来,她跪在地上,恳求坂元:就近找个村屯吧,把孩子们寄养给中国的老百姓,他们是仁善的,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
坂元的眼睛瞪得瓦亮,像两把尖刀,剌向加滕代子,他抬起他的大皮靴,瞬间把加滕代子踹倒,嘴里凶狠地吐出,叭嘎!他这话一出口,加滕代子就知道完了,没希望了。
但是她没有服输,她死也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她高扬着声音对坂元和卫兵们喊,你们不接受他们的恩赐,实则是你们对他们做孽太深,多少中国人死在你们的枪口之下?你们还要杀同胞!
加滕代子的话音刚落,一颗颗手榴弹甩在妇女和孩子们中间,浓重的烟雾腾空而起,大块大块的尸体夹杂在火光中,瞬间他们都变成了冤魂,碎肉挂在树上,对着日本呜咽……
1.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4分)
⑴妇女没有选择,她把孩子抱得更紧,惊恐的双眼,瞪得又大又直。
⑵起风了,树叶一阵阵摇晃,鸟儿预感到厄运来临,轰然起飞,寻找别的栖息地去了。
2.小说多次写到“孩子的哭闹”的情节,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4分)
3.加滕代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
4.坂元为制止孩子们的哭声,起初不敢动用枪械而是将孩子摔死,但后来却不惜用手榴弹将孩子和妇女炸死。
情节这样安排似乎不符合情理,请予以探究。
(6分)
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90周年,精心筹备了一系列文化展览。
这引发了网友对传统传承的大讨论。
网友甲:传统是古人的,已经不适宜了,传承、阐释就是复古、尊古。
网友乙:注重传统形式的延续,不如关注传统精神的传承。
网友丙:传统都是沉淀下来的经典,对传统就要“顶礼膜拜”。
网友丁:传统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⑴两个“暗”字,描绘了一幅“淡云遮月,长堤上柳枝繁荫,遮蔽了停泊在堤畔的远行之船”的画面,(2分)抒写了作者江边送别的怅惘之情。
(2分)
⑵末两句作者虚实结合,立足眼前,想象到来年的今夜,会再到月下花前,重现今夜送别的情景;(2分)同时,此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1分)而“去年”“今年”“来岁”的循环往复,更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1分)
二1.⑴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凸显了妇女不愿失去孩子及怕失去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衬了日本军人的残暴。
(1分)
⑵环境描写,渲染了肃杀的氛围,(1分)衬托了坂元的残忍,暗示了遣返民面临的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1分)
2.突出表现了开拓民的艰难处境,他们多日受饥挨饿,吃奶的孩子无奶水可吃;(2分)加剧了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孩子们因饥饿难耐的阵阵哭声增加了板元的恐惧,促使了他的对开拓民的残杀行动。
(2分)
3.她勇敢无畏,立场分明,她阻止坂元率领的日军化装为开拓民;她善良睿智,当坂元要杀孩子们时,她第一个站出来恳求坂元把孩子们寄养给中国百姓,她以善良之心知道中国百姓是仁善的;她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憎恶残暴,临死痛斥板元。
(每点2分,回答出两点并各有分析即可。
)
4.符合人性发展的逻辑,坂元被孩子的哭声以及加藤代子阻止和痛斥激怒,使其丧失了理智,兽性大发,从而无所顾忌,充分突显了其人性恶的一面;符合作者情节设计的逻辑,暗示爆炸声必将引来苏军,坂元集团会招致覆灭的命运;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有助于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反思。
(每点2分,共6分。
若只答不符合不给分;答不符合,并说出合乎情理的理由酌情给分。
)
三、【写作提示】材料是四位网友对传统传承的不同认识。
从网友甲来看,是对传统的否定,认为传统与时代不符,传承就是复古,由此可从反面立意:(1) 对传承传统不可一味否定;(2)复古并非真正的传承;
从网友乙来看。
是对传统传承内容的认识,认为传承不仅妻传承形式,更要传承精神。
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要传承传统精神;(2)传统形式与传统精神的传承。
从网友丙来看,是对传统经典的膜拜。
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对传统经典不可一味膜拜;(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网友丁来看,其认为对传统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
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传承传统需要创新;(2)传承与创新。
当然,也可将四者结合起来立意,将传承和创新与当前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结合起来立意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