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小说2

合集下载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2、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1)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 ①背景: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曹雪芹—《红楼梦》 ②作品: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 梓—《儒林外史》
(4)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的源头 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 为《离骚》 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汉赋 4)唐代:唐诗,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 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 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 现实文学三部曲
9、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必 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 B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的文学作 品广受人们青睐,主要与哪一社会风尚密切相 关? A A、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C、科举仕途 D、西学东渐
11、明清小说名著中反封建色彩不明显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4、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 治改革家。
二、唐诗(课本P38) 代表 时间 特色
原因
经济繁荣,思想活跃, “诗仙” 盛唐 张扬个性 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 李白 浪漫主义 泛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 “诗圣” 由盛 现实主义 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 杜甫 转衰 “诗史” 盾爆发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 ■宋词与元散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唐 宋 元 明 诗 词 曲 清 小 ( ( 说 传 话 奇 本 ) )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春 秋 诗 经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思考四:楚辞与《诗经》有哪些不同?
《诗经》
体 四言句式 例 多采用重章叠句结构
楚辞
句式灵活自由 音节舒缓婉转
①吸收民歌精华加以创造 风 ②风格朴实,生活气息 提高; ②楚文化色彩鲜明; 格 浓,是现实主义诗歌 ③浪漫主义色彩。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风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
国风·硕鼠(部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在不堪忍受像硕鼠一样 的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 远走逃亡。更为可贵的是,诗歌提出 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 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 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 毕竟比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二、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唐诗代表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高适、岑参 盛 孟浩然、王维 唐 李白 杜甫 “三吏”“三 别” 中唐 白居易 晚 唐 杜牧 李商隐 时期 风格与特征 边塞诗 山水诗 浪漫主义;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深沉浑厚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反映衰落现实
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楚辞:屈原和《离骚》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理论基础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文化总有其特定的社会表 情或者是时代标签。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总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又源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一、先秦文学
(一)《诗经》 1、时间: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2、内容: “风” 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 宫廷乐曲歌词 “颂” 3、特点: 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
3)代表: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
五、元代文学——元曲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 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天地也,做得个 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1、特点: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 式灵活 2、原因: 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社会矛盾 尖锐,政治黑暗;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文人 进取无望,地位低下。 3、代表: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的 时代发展特点?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 灭或可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 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通 俗 化
1.“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 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比较散文、小说与诗歌的区别

比较散文、小说与诗歌的区别

比较散文、小说与诗歌的区别散文、小说和诗歌是文学的三大主要体裁,它们虽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在整体上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叙事性、文体特点和写作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散文、小说和诗歌之间的区别。

1. 叙事性散文、小说和诗歌在叙事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散文一般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日常生活或思想感情,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情境的描写。

而小说则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演绎情节来揭示生活的真相。

诗歌则是通过抒情、咏史、讽刺等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强调意境和押韵的形式。

散文通常以一种连续的、自然流畅的方式叙述,具有相对较长的篇幅。

小说则更多地采用对话和展示的方式来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篇幅一般较长,可以通过分章节来控制故事进程。

诗歌则具有高度的压缩性和凝练性,通过有限的字数表达更多的意义和情感。

2. 文体特点散文、小说和诗歌在文体特点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散文的特点是自然、流畅、平实,强调文字的表达和描写的真实感。

它的文字可以简洁明了,也可以丰富多样,更加灵活自由。

小说则是充满想象力的文体,它可以虚构出各种人物和情节,通过丰富的描写和详实的背景设定来吸引读者。

诗歌则是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文体,以押韵和节奏感为特点,通过音韵、形象和意境的独特表达方式来给读者带来视听上的美感。

3. 写作方式散文、小说和诗歌在写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散文可以通过议论、抒情、记叙等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小说写作更加注重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作者具备较强的叙述技巧和故事构建能力。

诗歌写作则更加注重诗意和押韵,追求音韵和意象的完美结合,需要作者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散文、小说和诗歌在读者接触的方式和目的上也有一些差异。

散文通常是以散文集、散文专栏或个人日记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旨在表达思想感情或记录生活点滴。

小说通过编写长篇或中篇故事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惊喜,是一种娱乐性较强的文体。

9诗歌与小说

9诗歌与小说
1 、特点: 忧国忧民,句式灵活 2、代表人物: 屈原 —《离骚》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 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1、特点: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2、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
四、唐诗
1、繁荣之因: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 科举制度的确立。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 2、内容: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具二、楚辞
2、代表:(1)浪漫诗 ----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李白(“诗仙”)
(2)现实诗 ----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杜甫(“诗圣”、“诗史”) 白居易
(3)边塞诗---- 昂扬进取 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翰 (4)田园诗 ---- 清新恬静 王维、孟浩然
原因: 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 ③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粮食需求的 刺激。 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矛盾逐渐加深
2、代表:明朝: “四大奇书” “三言两拍” 第一次歌颂商人 清朝:《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李白浪漫称“诗仙” 西周春秋归《诗经》 杜甫现实为“诗圣” 诗歌总集排第一 居易讽刺成愤青 风雅颂来赋比兴 豪放苏辛为代表 叠句质朴与现实 婉约柳李是象征 楚辞《离骚》掀浪漫 同和《诗经》称风骚 《三国》第一长小说 汉赋唐诗又宋词 《水浒》武侠开先河 明清小说为主流 《西游》神魔为典范 《金瓶》世情合“奇书” “三言两拍”颂商人 《红楼梦》中显现实 《聊斋志异》成“孤愤” 《儒林外史》贬科举

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省优精品课件:9诗歌与小说

岳麓版必修三同步省优精品课件:9诗歌与小说

作家
代表作
地位
“四大 奇书”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兰陵笑笑生
《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 小说
《水浒传》
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 先河
《西游记》 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
《金瓶梅》 世情小说的经典之作



作家
短篇 冯梦龙、 小说集 凌濛初
批判 小说
曹雪芹 蒲松龄
吴敬梓
代表作
地位
“三言” “二拍”
《红楼梦》
-21-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首页
Z自主预习 IZHUYUXI
H合作学习 EZUOXUEXI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7课标全国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种新体诗歌。
(2)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自主思考 《诗经》与楚辞在艺术特点上有何不同?
提示:(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子
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造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



自主思考 想一想,《诗经》在文学史上影响怎样? 提示:《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后代现实主 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我国诗歌 创作上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有 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对劳动人民创作的重视。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汉赋的出现正 是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赋的特点: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 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 考查对文学体裁风格的理解。 答案:
(2)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言为主,重叠句式。
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楚辞:屈原和《离骚》(战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曹 雪 芹
蒲 松 龄
吴 敬 梓
《红楼梦》
明清小说的特点: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 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也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1.(2009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
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 《老子》
C. 《诗经》
B.甲骨卜辞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

大学语文记分作业二(诗歌、小说部分)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A.国风B.鲁颂C.大雅D.小雅2.下列作品中,属于楚辞体的是()A.《湘夫人》B.《前赤壁赋》C.《陌上桑》D.《行路难(其一)》3.《陌上桑》是一首()A.近体诗B.汉乐府民歌C.新乐府D.新题乐府诗4.我国古代第一个大量描写田园生活的诗人是()A.谢灵运B.王维C.孟浩然D.陶渊明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拟B.反问C.夸张D.借代6.《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羁旅外地的伤感,从而对长安深深思念的一联是()A.首联B.颔联C.颈联D.尾联7.唐代写诗以平易晓畅,雅俗共赏著称的诗人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牧D.杜甫8.杜牧《早雁》诗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句中的胡骑是指()A.匈奴B.突厥C.吐蕃D.回纥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中的“故国”是指()A.南唐B.后唐C.西蜀D.北宋10.《乐章集》的作者是()A.李煜B.柳永C.贺铸D.苏轼11.贺铸《鹧鸪天》“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设问B.比喻C.对偶D.反诘1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景物或事物是()A.过雁B.黄花C.晚风D.梧桐13.辛弃疾在《摸鱼儿》这首词中以()自喻,比况自己的遭际和心境A.杨玉环B.赵飞燕C.陈皇后D.司马相如14.《一句话》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A.隐喻象征B.借景抒情C.正反对比D.侧面烘托15.《再别康桥》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这一句诗采用的抒情手法是()A.借象征抒情B.借举止抒情C.借典故抒情D.借比喻抒情16.《雨巷》中最主要的象征意象是()A.丁香姑娘B.寂寥的雨巷C.颓圮的篱墙D.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17.舒婷的诗集()曾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A.《双桅船》B.《会唱歌的鸢尾花》C.《始祖鸟》D.《心烟》18.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是献给妻子森德莱·尤丽亚的一首()A.叙事诗B.政治诗C.爱情诗D.悼亡诗19.小说《婴宁》中的鬼母是()A.王子服的岳母B.婴宁的母亲C.婴宁的姨妈D.王子服的姨妈20.《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是()作家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21.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A.儿子死了B.生意清淡C.生活艰苦D.苦恼无处诉说22.小说《苦恼》中最后倾听车夫姚纳的诉说的是()A.军人B.看门人C.年轻马车夫D.小母马23.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呈现“含泪的微笑”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A.莫泊桑B.契诃夫C.马克·吐温D.欧·亨利24.小说《婴宁》是()、云掩神龙的佳构A.先抑后扬B.意外巧合C.藏头露尾D.悬念丛生25.裴多菲的《格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
宋词 辛弃疾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楚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屈原·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返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四、唐诗
• 1.繁荣的原因: •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 • 科举制度的确立。 • 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
等方面提供借鉴。
唐诗
第9课 诗歌与小说Fra bibliotek• 2.时代风格、特色、代表:
(1)浪漫诗---- 张扬个 性、蓬勃向上
---- 李白(“诗 仙”)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各诸侯 国民歌
宫廷乐 曲歌词
宗庙祭 祀歌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和“赋比兴”的艺术手 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赋、比、兴
赋,是铺陈的意识,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 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 因物起兴。三者共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赋、 比、兴的运用,是《诗经》的主要艺术特征。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离骚——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 《离骚》该诗作长达375句、近2500字,想象丰富, 语言瑰丽,千变万化,雄伟奇观。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楚国与 人民的挚爱,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
• “骚体”(楚辞)与“风”(《诗经》) 合成“风骚”。《诗经》《楚辞》分别开 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三、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全汉赋》
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 文;
• 1、兴盛原因: •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 2、赋的特点: • 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汉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司马相如(?~前117),字长卿,小名 犬子,成都人,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他为 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 严忌等辞赋家交游。所作《子虚赋》《上林 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 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作品还有散文 《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 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宋词 苏轼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今属四川省) 代表作:《念奴娇.赤 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宋词
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 代表.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 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 内心感慨;
《念奴娇》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二、楚辞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楚辞集注》书影
《楚辞选》书影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 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吸收南 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 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代表作为《离骚》。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楚辞的主要特点
不是整齐的四言体, 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
• ②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 的歌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宋词的派别和代表
• 豪放派 • 代表——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 特点: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
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 • 婉约派 • 代表——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 • 特点: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
• 代表: • ---杜甫 • (“诗圣”、
“诗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杜甫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居易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卖炭翁
白居易
• 卖炭翁, • 伐薪烧炭南山中。 • 满面尘灰烟火色, • 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 • 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 • 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一、《诗经》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今版《诗经》书影
《诗经》书影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 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分 为《风》、《雅》、《颂》三类,分类标准是乐调。
表达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五、宋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什么是词?
• 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是宋代文学 的主流形式。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 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宋词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宋词兴盛的原因:
• 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 士希望振奋人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将进酒 李白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现实诗——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