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小说 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司马相如(?~前117), 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 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他为 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 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 家交游。所作《子虚赋》 《上林赋》,为武帝所赏, 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 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作品 还有散文《谕巴蜀檄》《难 蜀父老》《凡将篇》,明人 辑有《司马文园集》。
1、【春秋战国】——楚辞
艺术特点:
①采用楚国方言
②句式灵活,句子不局限在四字,易于表达情感
③常用语气助词“兮” ④楚辞以瑰丽华美、想象独特著称,开创了中国 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 而文治不足。 “风”是指《诗经》中的 《国风》,“骚”即《楚 辞》中的《离骚》。《诗 经》《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诗风,“风骚”成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课堂小结】
春 秋 诗 经
战 国 楚 辞
汉 赋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明 清 小 说
趋势:
1、格律渐渐变淡,更加灵活自由。
2、平民化、世俗化。语言日益通俗 易懂,白话日益增多。
原因: 商业、城市、市民、文化、印刷术…
【当堂达标】
<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1-5题。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 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C.《楚辞》 )
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
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5、【元代】——元曲感悟之特点和背景
作品风格:
①虽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衬字。 ②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③感情基调是压抑愁闷。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秋 四言诗;重章叠句; “赋比兴” 《诗经》 手法;现实主义源头
战国 楚方言“兮”;句式灵活;浪 “楚辞” 漫主义源头 汉赋 带韵散文;铺陈排比;文采 华丽;
唐诗
宋词
绝句律诗;句式整齐; 统一强盛、繁荣开放 李、杜、 白 题材丰富;流派众多 科举制的推行 长短句;可演唱易抒 情;流派众多
重文轻武;商业繁荣, 苏、李、 辛 市民阶层兴起 张、关、 可雅可俗,通俗活泼, 政治专权矛盾尖锐; 元散曲 马 多感叹时世,消极避世 废除科举制;文人地位低下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课标要求 •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 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 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 唐冠,宋以词称,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 地位和深远影响。
一、诗歌
阶段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特点 背景 代表 《国风》 屈原 《离骚》 政治统一 经济发展 司马 相如
7.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词 ②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③雅是宫廷乐曲歌 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明清小说中揭露黑暗现实,抨击腐朽社会制度的作品, 不包括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9.下列文学形式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赋——诗——词——话本——小说 B、诗——赋——词——话本——小说 C、赋——词——诗——话本——小说 D、词——诗——赋——话本——小说
11.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著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 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 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12.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 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1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 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2、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1)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 ①背景: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曹雪芹—《红楼梦》 ②作品: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 梓—《儒林外史》
(4)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的源头 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 为《离骚》 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汉赋 4)唐代:唐诗,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 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 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 现实文学三部曲
9、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必 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 B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的文学作 品广受人们青睐,主要与哪一社会风尚密切相 关? A A、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C、科举仕途 D、西学东渐
11、明清小说名著中反封建色彩不明显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4、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 治改革家。
二、唐诗(课本P38) 代表 时间 特色
原因
经济繁荣,思想活跃, “诗仙” 盛唐 张扬个性 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 李白 浪漫主义 泛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 “诗圣” 由盛 现实主义 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 杜甫 转衰 “诗史” 盾爆发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 ■宋词与元散曲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唐 宋 元 明 诗 词 曲 清 小 ( ( 说 传 话 奇 本 ) )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 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春 秋 诗 经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思考四:楚辞与《诗经》有哪些不同?
《诗经》
体 四言句式 例 多采用重章叠句结构
楚辞
句式灵活自由 音节舒缓婉转
①吸收民歌精华加以创造 风 ②风格朴实,生活气息 提高; ②楚文化色彩鲜明; 格 浓,是现实主义诗歌 ③浪漫主义色彩。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诗经》:风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
国风·硕鼠(部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在不堪忍受像硕鼠一样 的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 远走逃亡。更为可贵的是,诗歌提出 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 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 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 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 毕竟比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二、唐诗
1.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唐诗代表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初唐 王勃、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高适、岑参 盛 孟浩然、王维 唐 李白 杜甫 “三吏”“三 别” 中唐 白居易 晚 唐 杜牧 李商隐 时期 风格与特征 边塞诗 山水诗 浪漫主义;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深沉浑厚 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反映衰落现实
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2、楚辞:屈原和《离骚》

《诗歌与小说》

《诗歌与小说》

理论基础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文化总有其特定的社会表 情或者是时代标签。 一定时期的文化艺术总有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又源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一、先秦文学
(一)《诗经》 1、时间: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2、内容: “风” 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 宫廷乐曲歌词 “颂” 3、特点: 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
3)代表:
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等。
五、元代文学——元曲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 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 天地也,做得个 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 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 泪涟涟。
1、特点: 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 式灵活 2、原因: 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社会矛盾 尖锐,政治黑暗;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文人 进取无望,地位低下。 3、代表: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小结: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春秋《诗经》 战国楚辞
元曲
宋词
唐诗
汉赋
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的 时代发展特点?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 灭或可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潘甲外出经商,妻子姚滴珠不堪公婆辱骂,负气出走。 途中被汪锡拐骗,卖予财主为外室„„
通 俗 化
1.“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 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著作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封神榜》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2)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识记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及其代表作。

通过分析拜伦、雪莱、巴尔扎克、贝克特等著作的特征,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对拜伦、雪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贝克特的作品进行概括、比较、整理,从而得出各种文学特点的不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另外,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鉴赏作品和分析史料总结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感悟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作家,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和性格特点,从而认清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画卷和时代变迁,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对名家名著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艺术品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作品特点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难点:理解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作品的不同;理解《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四、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二学生。

2、有利之处:学生对西方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也能偶尔接触文学作品,对它的一些形式不会陌生。

3、不利之处:现在的学生对西方的诗歌、小说与戏剧这种相对乏味的艺术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对于它的现状关注不够;学生还比较缺乏把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相结合学习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第三单元的内容老师(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第三单元我们最主要学习了一种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在讲人文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最主要讲了近代西方三场思想解放运动,请问同学们,这三场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什么呢?它们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它们的批判对象分别是谁?学生(答):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批判对象:文艺复兴批判的是宗教神学,宗教改革批判的是教皇的权威、教会的特权,启蒙运动批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印刷第10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印刷第10课 诗歌与小说教案

高二历史导学案必修二第9 课诗歌与小说【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课前预习】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一、戏曲的起源1、什么叫“傩”?“傩戏”又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傩戏蕴含着戏曲的萌芽?“傩”是原始时代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祭祀仪式活动。

后来这种巫术仪式转化为戏剧表演,就形成了“傩戏”。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傩”发生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

后来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在傩舞中扮演角色,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于是就形成了“傩戏”。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

2、为什么戏曲又称“梨园”梨园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二、完备—宋南戏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1、为何说元曲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配合,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2、元代戏曲的繁荣原因:1)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2)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又不愿在元朝做官,将才学纳入戏剧创作中。

3、百戏之祖----昆曲昆曲的特点:三、徽班进京1.徽班进京师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进京后,由于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在北京演出时又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使徽调表现力愈加丰富,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师京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板书:2.京剧的产生多媒体课件显示: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1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京,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各 领 风 骚 数 百 年
江 山 代 有 才 人 出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1、时代背景: 汉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汉赋的出现正 是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赋的特点: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 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 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 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 歌颂大汉帝国的权势、大 汉天子的威严。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 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 考查对文学体裁风格的理解。 答案:
(2)艺术形式和特点
四言为主,重叠句式。
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 的艺术手法。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现实主义的创 作风格,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楚辞:屈原和《离骚》(战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曹 雪 芹
蒲 松 龄
吴 敬 梓
《红楼梦》
明清小说的特点: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直接反映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商人、工匠、 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也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1.(2009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
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 《老子》
C. 《诗经》
B.甲骨卜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教案学习目标目标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诗歌的作用有哪些?《诗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什么是楚辞、汉赋?其特点分别是什么?——请掌握诗歌的作用、《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和特点。

目标二:唐朝诗歌繁荣。

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是什么?时代的变迁如何影响了唐朝的诗风?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有哪些?——请掌握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时代的变迁对唐朝诗风的影响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目标三:宋词和元散曲是我国古代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有何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请掌握时代的变迁对词、散曲的风格的影响,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主干知识归结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歌的产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诞生在这些劳动号子之中。

后来诗歌进一步发展、成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2.《诗经》(1)地位:《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的历史信息:西周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和规范当时的统治秩序。

《小雅·鹿鸣》中记载了天子宴群臣的盛况,“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表现了宗族间相亲相爱的脉脉温情。

当时的平民也往往通过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硕鼠》篇中,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本质,控诉自己身受的苦难:“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关雎》篇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则表现了对美满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3.楚辞(1)含义: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4.汉赋(1)产生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2)含义: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特点:此时的赋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之作。

如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干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讴歌了汉天子游猎场面的富丽堂皇、无比声威重难点突破1.《诗经》的特色和影响:《诗经》的特色:一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二是《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具有完全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三是《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影响:《诗经》是中国的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乐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2.楚辞的特点:与诗经质朴的现实注意创作方法不同,楚辞是浪漫的,它感情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细枝末节说明1.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2.屈原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公元前278年,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五,后人在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

知识之窗透视1.古代“采诗”的目的何在?讲析:在于统治者从中体察风土人情,了解民间疾苦以及老百姓对朝廷政治措施的反映。

2.《诗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讲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篇。

它记载了我们祖先的劳动、生活、爱情、欢乐和哀伤。

是中国先民最早的歌唱。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发端。

延伸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唏,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一—《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请回答: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讲析: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主干知识归结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1.唐前期诗歌(1)特点及成因:特点是开朗奔放、刚健清新。

原因: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

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

(2)代表人物及特点:怀着匡时济世人生理想的士人,把激情投到了战火频仍的边陲塞外。

王昌龄北游边塞,写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诗句,以雄健浑厚的笔力,歌颂前线将士舍身许国的豪情。

李白(?01—762)放荡不羁,蔑视权贵,开元初年被玄宗召请入京,他却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3)田园诗大量出现: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闲适的生活环境。

一些诗人隐居于田园之内,流连于山水之间,追求宁静平和的自然之趣,如诗人孟浩然、常建等。

2.唐朝后期诗歌(1)背景:“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在颠簸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人民的生活依旧悲惨。

(2)代表人物:杜甫(712—770),他的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悲惨遭遇。

白居易(772—846)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

重点难点突破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细枝末节说明1.王昌龄简介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长安人。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

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

2.杜甫简介杜甫(?12—770),字子关,祖籍河南巩县。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丈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知识之窗透视1.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流派?作者分别是谁?讲析:这两首诗分别属于边塞诗和田园诗,作者分别是王翰和王维。

2.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何特点?讲析:①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后宫词》。

②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

延伸探究学习阅读下面这首诗(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请回答: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讲析:李白。

李白的诗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河^,猛烈地抨击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像。

三、宋词与元散曲1.宋词(1)兴起背景:宋代城市生活的日趋繁荣吸引了大批士子。

他们于山水田园之外,更加迷恋都市歌舞宴饮的生活。

(2)北宋代表作:词作家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下层,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

他的词作《贺新春》“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燃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

(3)两宋之际的词: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被金人南侵的铁骑踏破。

士人们纷纷南下避难,流落异乡。

看着眼前的窘迫情状,回想昔日闲适恬静的生活,他们感怀世变,用诗词抒发自己心中郁积的哀恸:“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4)南宋的词: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奈南宋朝廷不思进取,“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他们空怀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

2.元散曲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他们无奈地自嘲:“争名利何年是彻”,“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重点难点突破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散曲内容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细枝末节说明1.柳永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为人放荡不羁,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气。

2.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一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