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诗歌与小说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21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21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 兴人,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著 有杂文、小说、散文、 诗歌等。《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
作品:小 说 集: 《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 散 文 集: 杂 文 集:
《野草》 《朝花夕拾》 《坟》《华盖集》
作业:
1、写一件童年趣事,字数在600字以 上。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题。 3、背诵课文第二段。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写景小结
1.既抓住景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心理。 2.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来写景,形、声 、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下文又 写到冬景)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写景活泼多姿。
这些景课物文是阅通读过与什么欣词赏语连在一起
的?有什么作用?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 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 ,傍晚时把它捡起来。作者用这个名字说 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 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你能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吗?
确凿 (záo) 菜畦 (qí) 鼎沸 (dǐng) 蟋蟀 (shuài) 锡箔 (bó)
竹筛 (shāi) 渊博 (yuān) 倜傥 (tì tǎng) 宿儒 (sù) 觅食 (mì)
积累词语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5)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5)

何首乌
木莲
覆盆子
任务探究
4.仔细再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思考:第2段分别从哪些感官角度写了 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
感官角度
景物
视觉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 黄蜂,轻捷的叫天子,何首乌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 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
了解背景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 命家。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 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 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 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 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 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文体知识
本文文体属于散文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 小说、诗歌、戏剧 并称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即晚年了,回忆起少 年时代的事。
字词积累
直窜( cuàn) 觅食( mì) 淋漓( lí) 确凿( záo) 轻捷( jié) 鉴赏( jiàn) 啄食(zhuó) 和蔼( ǎi ) 恭敬( jìnɡ) 质朴( zhì pǔ ) 拗过去( ǎo) 人声鼎沸(dǐnɡ) 云霄( xiāo ) 倘若( tǎnɡ) 渊博( yuān) 盔甲( kuī ) 倜傥( tì tǎnɡ) 人迹罕至( hǎn)
任务探究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40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问题探究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表达了作者儿时对自然的热 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
研读第9段 内容
1、第9段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 “我”怎样的感情?
用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 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依恋 不舍之情。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 和木莲们!…… ”中为什在 “蟋蟀”和“覆 盆子”前面加“我的”,后面为什么加 “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 说《彷徨》、《呐喊》、散 文集《朝花夕拾》、诗歌 《野草》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1936年10月 19日病逝于上海。
留学日本 1902年去日本留学, 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覆盆子
木莲藤
动物:
黄蜂 蝉
叫天子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2.作者写景时所采用了什么样的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不必说 ……也不 必说……单是……”。
先用两句“不必说……也不必 说……”从整体上勾勒出作者对百草 园的印象;
再用“单是……”从局部强调了 “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体现了百草 园到处充满无限的乐趣。
思考:百草园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百草园的景 物有声有色, 充满乐趣。
美女蛇的故事增 添了神秘色彩, 丰富了情趣。
表现了儿 童热爱大自 然、喜欢自 由快乐生活 的心理。
雪地捕鸟带来 无穷乐趣。来自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 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 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2、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1)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 ①背景: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曹雪芹—《红楼梦》 ②作品: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 梓—《儒林外史》
(4)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的源头 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 为《离骚》 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汉赋 4)唐代:唐诗,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 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 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 现实文学三部曲
9、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必 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 B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的文学作 品广受人们青睐,主要与哪一社会风尚密切相 关? A A、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C、科举仕途 D、西学东渐
11、明清小说名著中反封建色彩不明显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4、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 治改革家。
二、唐诗(课本P38) 代表 时间 特色
原因
经济繁荣,思想活跃, “诗仙” 盛唐 张扬个性 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 李白 浪漫主义 泛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 “诗圣” 由盛 现实主义 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 杜甫 转衰 “诗史” 盾爆发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念奴娇·⾚壁怀古》通过对⽉夜江上壮美景⾊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物才略、⽓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的旷达之⼼。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念奴娇·⾚壁怀古》课⽂原⽂ 《念奴娇·⾚壁怀古》 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

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

⼈⽣如梦,⼀尊还酹江⽉。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破曹兵的⾚壁。

陡峭不平的⽯壁插⼊天空,惊⼈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啊,那⼀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拿着⽻⽑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谈笑之间,曹操的⽆数战船在浓烟烈⽕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出⽩发。

⼈的⼀⽣就象做了⼀场⼤梦,还是把⼀杯酒献给江上的明⽉,和我同饮共醉吧!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念奴娇·⾚壁怀古》教案 教学⽬标 知识⽬标: 了解苏轼的⽣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壮志难酬的⼼怀。

情意⽬标:理解词⼈复杂的⼼情,丰富学⽣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然结合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然结合 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新课,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可救药的乐天派、⼀个伟⼤的⼈道主义者、⼀个悲天悯⼈的道德家、⼀个百姓的朋友、⼀个⼤⽂豪、⼤散⽂家、⼤书法家、⼀个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个⼯程师、⼀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位瑜伽修⾏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亰安全温馨的感觉我安静地趴在母亯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课文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回忆—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9诗歌与小说

9诗歌与小说
1 、特点: 忧国忧民,句式灵活 2、代表人物: 屈原 —《离骚》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 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1、特点: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2、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
四、唐诗
1、繁荣之因: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 科举制度的确立。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 2、内容: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具二、楚辞
2、代表:(1)浪漫诗 ----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李白(“诗仙”)
(2)现实诗 ----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杜甫(“诗圣”、“诗史”) 白居易
(3)边塞诗---- 昂扬进取 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翰 (4)田园诗 ---- 清新恬静 王维、孟浩然
原因: 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 ③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粮食需求的 刺激。 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矛盾逐渐加深
2、代表:明朝: “四大奇书” “三言两拍” 第一次歌颂商人 清朝:《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李白浪漫称“诗仙” 西周春秋归《诗经》 杜甫现实为“诗圣” 诗歌总集排第一 居易讽刺成愤青 风雅颂来赋比兴 豪放苏辛为代表 叠句质朴与现实 婉约柳李是象征 楚辞《离骚》掀浪漫 同和《诗经》称风骚 《三国》第一长小说 汉赋唐诗又宋词 《水浒》武侠开先河 明清小说为主流 《西游》神魔为典范 《金瓶》世情合“奇书” “三言两拍”颂商人 《红楼梦》中显现实 《聊斋志异》成“孤愤” 《儒林外史》贬科举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速读10——24段
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
1
的环境是怎样的?
2
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我”
而言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第10段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 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 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先生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不太束缚学生。
人物探究
资料补充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 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 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 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 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 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 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 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1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里面的景物是“我”的玩伴。与“我”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 2 这样的称呼立足于“小”鲁迅视角,以儿童的口吻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与
眷恋。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告别乐园,依恋不舍
“也许……也许……也许……” 迎接未知,忐忑不安
课文研读
百草园既然是我的乐园,为什么作者又在强调“其中似乎确凿只 有一些野草?”而这“似乎”和“确凿”是否矛盾?
不矛盾。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其实却体现了作者 用词之巧妙。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印象比 较单薄;用似乎的语气追忆儿童时代的生活 “确凿”指写作此文时,作者是用成人的眼光来断 定的,同时也写出我对百草园的印象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婉约派音节谐婉,情调柔美; 如:李清照、柳永等 2、豪放派视野广阔,恢弘雄放; 如: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明清小说
1、条件 (1)工商业城镇兴起和市民阶层壮大 (2)宋元话本的影响 (3)印刷术不断完善,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 的需求。 (4)一些市井文人将说书的话本加工创作为供人阅读 、情节复杂的小说。 (5)明清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矛盾尖锐 2、代表
二、楚辞:屈原和《离骚》(战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屈原的《离骚》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反映了市民生活中 追求财富和享乐的 社会风气,同时反 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人们渴望爱情 和平等的自由主义 思想。商人第一次 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进入文学世界。
清朝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蒲松龄 曹雪芹 《聊斋志异》 《红楼梦》
物质基础: 宋代封建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和城市日趋繁荣. 社会需要: 市民队伍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思想上: 表达情感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 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宋词派别
《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 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 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 十七八女孩儿,执 红牙拍板,唱杨柳 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 执铁板,唱大江东 去。”公为之绝倒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 无绪,方留恋处,兰 舟摧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 与何人说。
六、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通俗流畅 ,平易近人,善于叙事。在对黑 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 情。
五、宋词
(1)宋词的兴起和特点 宋词
起源民间,又称“长短句”,
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 并可配乐演唱。
五、宋词
起源民间,又称“长短句”, 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 并可配乐演唱。
宋词繁荣的原因
第 9 课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春 秋 诗 经 战 国 楚 辞 汉 赋
唐 诗
宋 元 明 词 曲 清 小 说
一、《诗经》:创作时代和主要内容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多年的诗 歌,分三部分:
各诸侯 国民歌
宫廷乐 曲歌词
宗庙祭 祀歌词
3、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语言质朴丰富
四、唐诗
唐代诗歌为何如此繁荣?唐诗有哪些特点? 原因:
1、大唐帝国的繁荣、开放和多元的文化; 2、科举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4、太平盛世的安乐给初唐和盛唐的诗人带来灵感;安史之乱后 走向衰落的唐朝也造就一批伟大诗人
特点:
唐诗题材丰富, 流派众多,体制 完备,思想性和 艺术性都达到了 高度的成熟。
破阵子
(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 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 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时代特色:杀敌报国的雄心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诗歌形成 的重要标志。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赏析
国风 · 关睢(部分)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注释: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也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 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 胆的,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 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 这种浓烈感情和大胆表白,正 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 显露。
2.背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3、主要代表:司马相如、班固等
图为电视剧《凤求凰》。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倜傥风流,以辞赋 名世。在蜀中,他以琴心挑得富豪之女卓文君私奔,传为佳话。 后为汉武帝写成冠绝一代的大赋《子虚赋》和《上林赋》。他是 汉赋的奠基者,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赋家。班固《两都赋 》,扬雄《甘泉赋》、张衡《二京赋》。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三、汉赋:带韵散文、铺张华丽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 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 荡波。……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 烂 漫 于 前 , 靡 曼 美 色 于 后 。
—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 以此赋为例,分析汉赋具有哪些特点,汉赋产生的历 史背景是什么.除了这篇赋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汉赋作家 及其代表作? 1.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散文韵文并用。
六.明清小说
明朝“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明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 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清朝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曹雪芹 蒲松龄 《红楼梦》 《聊斋志异》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吴敬梓 《儒林外史》
深刻反映现实的 百科全书式巨著
借鬼怪宣泄对 社会现实不满
长篇讽刺小说 的开山之作
1、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来自锐;2、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 3、元代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卑下地位; 4、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 压抑,散曲多感叹时世、歌唱山林 隐逸,既表现了元曲作家蔑视正统 礼教,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种消 极避世的思想。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现实主义:“诗圣”杜甫
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 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创作 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 作,诗风凝重浑厚、沉郁 顿挫。
中唐 以后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浪漫主义: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
义的杰出者,被尊为“诗仙”。 他的长篇诗作,大都是气势磅礴, 想象丰富,豪情满怀,一气呵成。 体现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
屈原
(二)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 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1)楚辞的主要特点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 哀 民 生 之 多 艰 。 长 太 息 以 掩 涕 兮 ,
楚辞特点:采用 楚国方言,句式 自由灵活。
《离骚》—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 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 治不足。“风”是指《诗经 》中的《国风》,“骚”即 《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 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 文学的代名词,是中国古代 诗歌的两大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