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诗歌与小说

合集下载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岳麓版本 历史第三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诗歌与小说汇报课

司马相如(?~前117), 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 西汉辞赋家。景帝时,他为 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 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 家交游。所作《子虚赋》 《上林赋》,为武帝所赏, 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 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作品 还有散文《谕巴蜀檄》《难 蜀父老》《凡将篇》,明人 辑有《司马文园集》。
1、【春秋战国】——楚辞
艺术特点:
①采用楚国方言
②句式灵活,句子不局限在四字,易于表达情感
③常用语气助词“兮” ④楚辞以瑰丽华美、想象独特著称,开创了中国 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 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 而文治不足。 “风”是指《诗经》中的 《国风》,“骚”即《楚 辞》中的《离骚》。《诗 经》《楚辞》分别开创了 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的诗风,“风骚”成为中 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课堂小结】
春 秋 诗 经
战 国 楚 辞
汉 赋
唐 诗
宋 词
元 曲
明 清 小 说
趋势:
1、格律渐渐变淡,更加灵活自由。
2、平民化、世俗化。语言日益通俗 易懂,白话日益增多。
原因: 商业、城市、市民、文化、印刷术…
【当堂达标】
<构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1-5题。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 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C.《楚辞》 )
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
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
5、【元代】——元曲感悟之特点和背景
作品风格:
①虽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衬字。 ②与音乐、戏曲结合紧密。 ③感情基调是压抑愁闷。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文化史第9课 诗歌与小说
1、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
2、明清小说的突出成就
(1)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2)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三言”: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冯梦龙)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3)三大批判现实的作品 ①背景: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
曹雪芹—《红楼梦》 ②作品:
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 梓—《儒林外史》
(4)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诗歌历程
1)春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的源头 2)战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 为《离骚》 3)汉代:出现文采华丽的汉赋 4)唐代:唐诗,前期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富的特 色;后期体现了 深沉、 凝重和悲壮的特 色。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7)明清:小说,四大奇书、“三言”“二拍”、批判 现实文学三部曲
9、在明清小说中揭示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必 然衰亡历史趋势的是( ) B A、《水浒传》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明清时期,“三言”、“二拍”的文学作 品广受人们青睐,主要与哪一社会风尚密切相 关? A A、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C、科举仕途 D、西学东渐
11、明清小说名著中反封建色彩不明显的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A
4、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政 治改革家。
二、唐诗(课本P38) 代表 时间 特色
原因
经济繁荣,思想活跃, “诗仙” 盛唐 张扬个性 文化开放,中外交流广 李白 浪漫主义 泛 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 “诗圣” 由盛 现实主义 潜伏已久的各种社会矛 杜甫 转衰 “诗史” 盾爆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作者介绍: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小说集《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问题归纳:
1、第1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亰安全温馨的感觉我安静地趴在母亯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知识点汇总与课文解析
课文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
膝(膝盖)漆(漆黑)涛(波涛)铸(铸造)
近义词:
漫灭—磨灭回忆—回想
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1)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2)某一时期内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

9诗歌与小说

9诗歌与小说
1 、特点: 忧国忧民,句式灵活 2、代表人物: 屈原 —《离骚》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汉赋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 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
1、特点: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2、代表人物 —司马相如
四、唐诗
1、繁荣之因: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 科举制度的确立。
第九课
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 2、内容:
西周初期——春秋中期 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3、特点: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具二、楚辞
2、代表:(1)浪漫诗 ----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李白(“诗仙”)
(2)现实诗 ----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杜甫(“诗圣”、“诗史”) 白居易
(3)边塞诗---- 昂扬进取 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翰 (4)田园诗 ---- 清新恬静 王维、孟浩然
原因: 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
②印刷术不断完善。 ③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粮食需求的 刺激。 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矛盾逐渐加深
2、代表:明朝: “四大奇书” “三言两拍” 第一次歌颂商人 清朝:《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李白浪漫称“诗仙” 西周春秋归《诗经》 杜甫现实为“诗圣” 诗歌总集排第一 居易讽刺成愤青 风雅颂来赋比兴 豪放苏辛为代表 叠句质朴与现实 婉约柳李是象征 楚辞《离骚》掀浪漫 同和《诗经》称风骚 《三国》第一长小说 汉赋唐诗又宋词 《水浒》武侠开先河 明清小说为主流 《西游》神魔为典范 《金瓶》世情合“奇书” “三言两拍”颂商人 《红楼梦》中显现实 《聊斋志异》成“孤愤” 《儒林外史》贬科举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上课结合学案最终版

第9课《诗歌与小说》上课结合学案最终版

解读宋词
1、特点:起源丰富而复杂长短句,便于更加灵 活自如地表达感情感;并可配乐演奏。 2、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3、原因: 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 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 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 自己的思想情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现实诗 颠沛流离,饥寒交迫 政治黑暗,矛盾尖锐
白居易,早年为官,但因得罪权贵,被贬,晚 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大量反映民生疾苦 的作品。由此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诗风。以讽 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 能解”。 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 也极有名,《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叙事 长诗。这首诗既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 同情他的入骨相思。抒情写景和叙事水乳交融。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国风· 硕鼠(部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2)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题材广泛、形式灵 活 。

一、官 二、吏 色目人(中亚) 三、僧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四、道 “南人” (中国南方人) 五、医 六、工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 层, 七、匠 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八、娼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 九、儒 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 十、丐 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

第九课诗歌与小说

1、婉约派音节谐婉,情调柔美; 如:李清照、柳永等 2、豪放派视野广阔,恢弘雄放; 如: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明清小说
1、条件 (1)工商业城镇兴起和市民阶层壮大 (2)宋元话本的影响 (3)印刷术不断完善,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食粮 的需求。 (4)一些市井文人将说书的话本加工创作为供人阅读 、情节复杂的小说。 (5)明清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矛盾尖锐 2、代表
二、楚辞:屈原和《离骚》(战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 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 辞,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 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 时代。突破了《诗经》的表 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 的表现力。
屈原的《离骚》 离 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明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 《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反映了市民生活中 追求财富和享乐的 社会风气,同时反 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时期人们渴望爱情 和平等的自由主义 思想。商人第一次 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进入文学世界。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9课 诗歌与小说习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第9课诗歌与小说1.有学者指出:《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由此可见,“国风”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诗情画意 D.雅俗共赏解析:《诗经》里的“国风”作为民歌,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现实主义,因此选B项。

答案:B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B.唐诗C.宋词 D.元曲解析: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B.国力的强盛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C.李白 D.王维解析:结合材料某某息“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X可循”反映的是盛唐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

所以答案选C。

答案:C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通俗化的发展趋势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

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

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第9课_诗歌与小说(最终)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7-40页,
并思考以下问题(注:将问题的提示语标注在教 材对应的地方).6分钟后提问检测。
1、《诗经》的地位、内容、影响是什 么?概括楚辞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汉赋的含义及特点。 2、分别概述唐诗、宋词、元曲产生的 原因、特点、代表作家或作品。 3、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作品及评价 分别是什么?
《历代词话》中记载: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 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这说明苏词与柳词分别属于哪个流 派?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宋词派别和代表: 1、豪放派; 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2、婉约派; 李清照、柳永等
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春秋时期,吸收了南方民歌 及楚国方言 B.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 体,而是句式灵活 C.《离骚》是其中的名作,也是我国 古代最长的诗歌 D.楚辞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3、汉赋
吸收了《诗经》和楚辞表现 手法的带韵散文;
a、汉赋的特点:
专注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地位: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
位,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
头。
牛刀小试:(2009·广东高考历
史单科) 下列文献中,有较多 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 容的是 (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2、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 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 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 《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 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诗歌与小说使用时间:2017-9-【课前预习】【知识梳理】一、《诗经》、楚辞与汉赋1.《诗经》(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至____________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第一:以_______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是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二:__________倾向和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2.楚辞(1)产生: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______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①句式②瑰丽华美、想象奇特,具有抒情的风格。

(3)代表作品:屈原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4)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的先河;和_________ 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重____________、文采华丽的文体。

它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概念阐释]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故后人也以“骚”来指称楚辞。

[核心比较]《诗经》和楚辞艺术特点上的不同(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章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1.唐诗(1)唐代诗歌繁荣原因:①时代特征: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②制度促进:__________制度的确立使中下层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③继承发展: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2.宋词(1)词的起源:词的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传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又称“__________”,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2) 宋词兴起发展的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现实。

(3)主要代表人物: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北宋—《雨霖铃》;南宋—《声声慢》3.元散曲(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_____、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汉族文人;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教材互补]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兴盛起来。

(人民版)三、明清小说1.背景: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兴起,对文学发展的推动;②________技术的不断完善;③明清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等。

2.主要成就(1)明代:出现风靡全国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也广受人们青睐。

(2)清代:出现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假借谈狐说鬼宣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聊斋志异》、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____________》等一批的文学力作。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预习自测】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儒林外史》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B.杜甫 C.白居易D.苏轼3.“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4.明清时期,以大量记述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的繁荣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的逐步提高【课堂探究案】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接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发展有何趋势?有何认识?2、同步练习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明清小说的发展趋势和新内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与时代的关系【体系构建】【课后巩固】1.(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唐朝开放的社会环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C.李清照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人物D.《窦娥冤》是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作2.一位同学说:“春秋时期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

”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A.1处B.2处C.3处D.4处3.唐代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

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繁荣B.科举考试的实行C.庶族地主登上历史舞台D.中外文化的交流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5.“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C.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6.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

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B.汉赋与唐诗C.唐诗与宋词D.宋词与明清小说7.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8.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9.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是根据明朝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拍摄的,其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这间接地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0、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

……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所说世情小说出现的“社会状态”。

(6分)选做:同步练习册P37,学业达标检测预习自测:AADCB(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课后巩固1.B[2.B3.A4.C5.D6.D7\D8答案:A9.答案:A10(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预习自测:AADCB(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