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

关于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也被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该理论主张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个人收益最大化,即选择对自身有利且符合个人利益的方案。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人会通过权衡利益和成本来做出最佳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是有目的且理性的,他们会评估不同选择的利益和成本,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方案。
此理论与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关,即个体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理性选择理论在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它对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机构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理性选择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如集体行动、犯罪和社会规范的形成等。
然而,理性选择理论也存在一些批评和限制。
一些学者认为理性选择理论过分强调了个人的自利动机,忽视了其他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如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此外,人们的决策也可能受到局限性和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并不总是符合理性选择理论的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是解释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一种理论框架,强调个人在选择时会考虑自身收益最大化。
然而,它也有其限制,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因素来更全面地解释决策行为。
理性选择与经济生活

根据评估结果,政府可以及时 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确保政 策实施效果符合预期目标。
政策调整应注重灵活性和 可持续性,以适应不断变 化的经济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之间权衡
政府制定政策时需要在公平与效 率之间进行权衡,既要保障社会
公平,又要提高经济效率。
在保障公平方面,政府应关注弱 势群体的利益,通过政策手段减
论的基础之一。
边际分析
理性人在决策时会进行边际分析, 即比较额外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 收益与成本,从而确定最优的决
策方案。
机会成本
理性人在决策时会考虑机会成本, 即放弃次优选择所损失的利益。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机会成本, 理性人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理性选择理论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奠定了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他们强调个体追 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
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正。
在提高效率方面,政府应优化资 源配置,降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 预的成本,推动经济社会高效发
展。
Part
06
挑战与批判:对理性选择理论 反思
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完全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个体往往无 法获得完全的信息,导致决策时
存在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不同个体之间拥有的信息量和质量 存在差异,影响决策的公平性和效 率。
Part
04
金融市场投资中理性选择
投资者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识别
投资者需要了解不同投资产品 的风险特性,包括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风险评估
通过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 评估,投资者可以确定适合 自己的投资风险等级。
风险调整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投 资者需要及时调整投资策 略以降低风险。
第二讲理性选择理论

10
3、博弈与系统均衡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作用时的 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称对策论。社会 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独特的非合作博弈,是 一个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也就是说,在 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 积极选择其他战略,同时也没人去积极地打破这 种均衡。换言之,均衡是缺乏改变激励的结果。
谢谢!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讲 理性选择理论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三、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 四、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及评价
1
一、理性选择理论概述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 in sociology)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学派,目前这 一学派在西方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经验研究)中有很大 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借鉴和扩展了经济学中“理性选 择理论”,它不仅用于人们的经济行为,而且还试图解 释更广泛的社会行动。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 会学家J.科尔曼和社会经济学家G.贝克尔。科尔曼1990 年出版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为这一学派的建立了较为 系统的理论体系。
12
3、结构功能理论是在系统行动的层次上应用社会目的论
或功能论进行解释,这容易导致循环论证和宿命论。而 理性选择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基础 上,但它对于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仅仅以个人目的为原 因,因而避开目的论或功能论的循环论证。另一方面以 一个人理性行动为基础的多层次解释是既考虑到个人行 动的原因是要满足个人的利益,又考虑到个人在人际交 往、在群体、制度中的行动时受到后者的制约的,并在 种种制约下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这就避开了宿命论和 唯意志论的两个极端。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基于替代性和有效性来衡量并决定做出最佳选择的理论。
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因此每个人可以在明智地选择选择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在做出决定时,应当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比较不同选择的利弊,以便最终做出最佳选择。
理性选择理论的根本原则是以理性的方式决定最佳选择,并不是以个人的情感和冲动来决定。
理性的选择是从客观的角度考虑不同的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选择。
做出理性选择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并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需要仔细考虑,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偏好不同,因此最佳的选择也不同。
比如在生活中,一个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偏好,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考虑,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总之,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理性的方式做出最佳选择的理论。
通过比较不同选择的利弊,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并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偏好,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理性选择演讲稿

理性选择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是人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根据自身的判断和思考逻辑,做出的最为合理和明智的选择。
理性选择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规则,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理性选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
我们身处一个高度复杂和竞争激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发展,我们的选择都会对我们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我们才能够在众多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
只有理性选择才能够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次,理性选择是对于事情本质的深刻认识。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选择时,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表象下深入思考,理解事物的本质。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有全面、准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符合我们个人利益和价值观的选择。
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并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只有通过理性思考,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再次,理性选择是一种对于风险的认识和评估。
在做出各种选择时,我们经常需要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对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理性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权衡不同的利弊,选择风险最小的选项,提高成功的概率。
例如,在投资理财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和风险评估,我们可以避免盲目跟风和冒险投资,使自己的财富更加稳健地增长。
最后,理性选择是一种对于他人和社会责任的考虑。
我们的选择往往不仅仅影响到我们自己,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人和社会。
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平衡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做出最为公正和负责任的决策。
例如,在社会问题上,我们应该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5讲理性选择理论

第5讲理性选择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类行为的经济模型,它认为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这种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探讨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并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这里的“利益”或“效用”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可以指金钱、时间、健康、快乐等任何对个体来说有价值的东西。
在做出决策时,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偏好、目标和限制条件,评估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
1. 自利性:个体在做决策时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人的利益。
2. 完全信息:个体在做决策时拥有所有相关信息,能够准确评估各种方案的后果。
3. 预期理性:个体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测,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期。
4. 最优化:个体会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方案。
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领域1. 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企业决策、市场均衡等方面。
2. 政治学:在政治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用来解释选民行为、政治家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
3. 社会学:在社会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被用来研究社会行为、社会制度、社会变革等。
三、理性选择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性选择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模型,也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会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等因素,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在找工作时,我们会考虑薪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因素,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决策时,我们会权衡各种可能的后果,然后选择最优的方案。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预测人们的行为,以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策略。
然而,理性选择理论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假设个体具有完全信息、预期理性等特征,这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总是成立。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基于一种假设,即人们应该有一种能够帮助他们从上下文中有效地选择最佳策略的内在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个体应该具有一个特定的决策行为,即采取最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个人应该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利的行为,而且他们应该能够考虑个体情况和环境条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采取最佳策略。
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可行性,即个体是否有能力和可能性来做出最佳的选择,以及个体是否有足够的信息和经验来实现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所有的选择,并有能力选择最有利的选择,而不是最不利的选择。
此外,理性选择理论还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长期和短期利益,以及选择可以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而不是只考虑眼下的利益。
这一理论还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他们可能遇到的风险,并选择最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而不是最不可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行为。
总而言之,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应该有能力考虑来自上下文的信息,然后采取最佳的行为。
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一个人应该有能力考虑可行性,长期和短期利益,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以便能够
做出最佳的选择。
理性的选择作文4篇

理性的选择作文4篇理性的选择作文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性的选择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性的选择作文1我们的社会,其实只是两面镜的反射。
一面一面洁白无瑕,反射着温馨而又美好的光,那是善。
另一面,满身铜臭,镜子里是望不见底的深渊,那是恶。
孟德斯鸠说过:“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
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
第三种教育和前面两种完全背道而驰。
”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变便成为我们的导师。
走路、吃饭、说话等最基本的习惯都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中,慢慢学会。
父母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他们总为我们撑起一遍蓝天。
像老鹰保护自己的幼仔一样,为我们挡住危险、困难及一些不美好的食物,让我们在快乐的同时,不经暗自感叹世界的美好。
教师教导我们知识,传授给我们古一辈人所总结出来做人处事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也要学会爱。
在教师的引导下,我们开始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开始浅尝社会的真实,开始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我们懂得:世界,其实并不是完美的。
但即使如痴,我们依旧在教师的保护之下,他们小心翼翼,如同对待易碎的花瓶。
他们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
当你真正走入社会,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社会竞争中顽强拼搏的时候,那便是社会对你的教育。
与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截然不同,社会中不再有人保护你,帮助你,为你解决难题。
社会交给你必须的独立,告诉你现实的残酷及人性的善与恶。
社会的教育是毫不留情的。
在一波三折的困难冲击下,它轻而易举的击碎你的纯真和美好的幻想,并把你伤的遍体鳞伤,让你不得不面对生活,走向成熟。
失败的`痛苦是难以承受的,若能坚持,社会会发给你一张“毕业证“,若不能坚持,它便会无情的将你推入深渊。
要想在社会中生存,出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外,拥有智慧和理性也是成功所必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径依赖的表现方式
路径依赖有两种表现方式:自我强化和锁定。秦池酒业从一个县级小厂能迈向全国靠的就是广告,它从广告中尝到了甜头,这种收益刺激了它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继续这一战略,不计成本地去夺取中央台广告标王,在一夜暴富以后还想一夜成为贵族;这就是自我强化。至于锁定,恋爱中的男女最容易被观察到。女孩爱上了男孩,但男孩有些屡教不改的恶习,朋友们都说放弃吧,多少次经验证明了要改是不可能的,但女孩一直执著地相信再下一次他一定会改的,就这样她拖了好多年……这不仅是“一叶障目”的问题,还含有路径锁定的因素。
1982年,奥尔森试图采用联合行动来表述《国家的兴衰:经济增长、滞胀和社会僵化》的原因。其主要思想是在一个国家的时间长河里,小的分散的联合会会慢慢组建。像棉农组织、钢铁工人组织、工会等会有相当动机去组建自己的政治游说团去影响政策,使它偏向自己的利益。通常这些政策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反科技进步的,进而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是那些支持这些政策的利益联合体,然而其成本却是需要整个社会分担的。“逻辑”这个词指出,这些政策通常很少会遇到公共的抵制。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分散的联合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的加入,整个国家的负担也越来越重,经济也随之开始下行。
理性
一个模型:
集体行动问题
制度安排问题
经验的理性选择模型
理性选择的行为假定:个体是决策者,他们是理性的,因为他们的行动与他们的偏好一致,而且他们的选择服务于他们的目标;他们是策略性的,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受他人可能选择的影响,而且选择的变化是行动者所受约束的函数。(P37)
理性假定与偏好
效用最大化
均衡分析/均衡假定
理性选择的力量在于它的简约性的均衡(打破均衡、引发改变的力量)
路径依赖(时空序列与因果链条)
为什么非最优的路径会存在
发生的三个必要条件:强大的技术相关性、规模经济、学习和熟习的不可逆性(保罗·戴维)
第四个条件:在分权和自由的市场中不断增加的回报(布雷恩·阿瑟)
这四个基本假设条件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刻画经济环境的特征。市场上有大量买者和卖者的这一假设条件界定了交易双方的数量,从而决定了市场竞争的充分性;信息完全假定刻画了交易者初始信息禀赋特征,是交易双方进行有效交易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商品同质假定界定了交易对象的特征,这一特征排除了可替代商品的存在性,从而排除了产品关联性的影响;资源完全流动性假定是指生产交易对象时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行生产与退出生产的自由性,也即产品供给的充分伸缩性。正因为这四个假设条件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经济环境特征的,从每一个条件或从其他几个条件出发并不能必然推出其他任一条件的存在,故假定条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新制度组织理论学派认为,组织不仅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中运作,而且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生存。新制度组织理论学派所强调的制度环境是这样一种环境,其特征是通过规则和规定的精心安排,其间的单个组织要想获得环境的技术和认可,它必须服从这些规则和规定。
新制度组织理论从组织的制度环境着手,以组织域为基本分析单位,通过制度同观态概念来分析组织的同质性过程,强调组织在环境中的运作不仅要满足技术环境的要求以实现组织的效率。
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所以,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分析性叙事:
分析叙事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叙事分析来概括制度变迁一般规则的崭新研究方法.其核心论点在于制度是可以调整行为的具有自我强化功能的均衡,而制度变迁则是一种均衡格局对另一种均衡格局的替代作为研究工具,分析叙事法可以帮助我们透彻理解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为了表彰奥尔森在经济和政治科学方面的诸多贡献,美国政治科学联合会引入奥尔森奖,专门用于表彰最佳政治经济学博士学术论文获得者
制度决定论
帕累托最优
需要指出的是,帕累托最优只是各种理想态标准中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一种状态如果尚未达到帕累托最优,那么它一定是不理想的,因为还存在改进的余地,可以在不损害任何人的前提下使某一些人的福利得到提高。但是一种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并不一定真的很“理想”。比如说,假设一个社会里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快饿死的乞丐,如果这个百万富翁拿出自己财富的万分之一,就可以使后者免于死亡。但是因为这样无偿的财富转移损害了富翁的福利(假设这个乞丐没有什么可以用于回报富翁的资源或服务),所以进行这种财富转移并不是帕累托改进,而这个只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饿死乞丐的社会可以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的。
分析性叙事的假定:需要解释的结果或事件来自个体选择的聚合
分析性叙事依赖于理性选择的行为假定
既鼓励因果推导,又鼓励关键点或选择点的揭示
内容:区分关键行动者、行动者的策略和他们的策略
下一步:推导一个专门的模型,以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而且带来一种因果机制的描述。
偏离均衡路径——为什么一条路径成了均衡路径?
反事实问题
一幅关于经验理性选择未来的图画:未充分探索的领域
理性选择分析的局限:
证伪:
重新考虑行为假定:将伦理影响加入行为者的理性行为之中
从经验到规范
《集体行动的逻辑》社区组织和工会建设的努力
新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首先产生于美国国会研究,其原因是理性选择理论在解释政治现象时存在局限。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个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种假设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多数,即阿罗不可能定律,但在现实之中却存在一个稳定的多数,为了解释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人们转向了对制度的研究,从而形成了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这一流派,诺斯被视为理性选择选择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
影响:
集体行动
曼瑟尔·奥尔森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Lloyd Olson, Jr,1932年-1998年2月19日),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制度经济学的诸多方面(私有财产、税收、公共财、集体行动、合同权利等)也有很大贡献。他病逝的时候仍为马里兰大学工作。
奥尔森主要关注参与利益集团的成员,其背后具有怎么样的逻辑在支撑。在他那个时代,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理论认为组织是最初始的状态。有些人甚至鼓吹人的本性就是要集群;另外一些人则把组织形成描述为基于血缘关系的现代化进程。奥尔森则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理论,关于有组织的集体行动背后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他的第一本书《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财和群体的理论》中提出这样的理论,“只有存在着独立的和个别性的诱因,才能激励一个理性的个人在一个潜在群体中采取有组织方式的行动。”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大型组织中的成员个体,基于能从中获益的动机而行动,这些成员才有可能依组织的共同利益,让这个组织长久持续下去。他特别区分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其中小型群体能单纯就追求一个共同目标而行动,但大型群体若无法以个别利益激励成员,则无法有效追求共同的目标。
在他的最后一本书中《权利和繁荣》中,奥尔森区分了不同类型政府中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特别是对独裁政府、混乱政府,以及民主政府做了详细分析。奥尔森认为在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流寇当道),流寇只会产生偷盗抢劫的动机。然而独裁政府(从流寇转变落地为王,或者称之为坐寇)会有一定程度的鼓励经济发展的愿望,因为他认为他的权利能够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从而能从经济发展过程中分享一杯羹。因而坐寇会产生一定的政府行为——保护他的臣民和财产避免流寇的抢劫。奥尔森在流寇往坐寇军阀发展过程中看到文明的种子和通向民主的道路。从而产生向民主政府转变的动机(和广大的人民愿望相结合)
理性选择的传统方法
政治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也像行为主义一样,从个体出发来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但并不采取归纳的方法,而是先假定一个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然后在各种情境下计算和演绎按照功利最大化原则行动的个体可能会采取的行动。
理性选择理论起源自公共选择理论。包括了詹姆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模型,安东尼·唐斯的官僚经济学,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和赖克的政治联盟理论。其后逐渐发展出联盟理论、交易理论、博弈理论、投票分析和科层决策等理论形态。
理性决策
约束的来源——直接来源: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性
—个体在其可获得的资源范围内进行最大化
——其他来源:制度与组织
策略行动(博弈论囚徒困境)
什么是新制度组织理论
新制度组织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新制度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却是20世纪90年代“组织理论的宠儿”。新制度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约、卢旺、斯科特等。
行动者为什么不能走其他可能的路径?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四个:一是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对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均不具有影响力。二是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这里的商品同质是指商品完全无差异,不仅指商品的质量、价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这意味着厂商之间的产品是完全可替代的,因而导致市场的完全竞争。三是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里的资源是指所有的资源,包括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厂商生产所需要的资源。这意味着厂商进入和退出市场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四是信息是完全的。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一切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从这四个假设条件出发,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完全竞争市场能达到一般均衡,且均衡是帕累托最优,是有效率的。
[编辑]
案例一:铁轨间距
在现实生活中,路径依赖现象无处不在。一个著名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什么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建电车的人所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那么,电车的标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马车又为什么要用这个轮距标准呢?因为古罗马人军队战车的宽度就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罗马人为什么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